中國式飯局失敗篇:飯局製造的尷尬

2020-12-20 春宇講禮儀

很多事往往會因為一場飯局改變

在中國人的交往中,飯局是重頭戲,而共同出遊、健身、打牌、K歌等等活動,是飯局的外延。要和友人保持聯絡,你可以根據彼此時間的充裕程度和喜好,做出合理安排。那些在社會上朋友眾多、受人歡迎的人,其實沒有掌握什麼了不起的秘訣或者特殊的技巧,只是他的真情加上主動,足以融化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並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

當你的人脈資源足夠多的時候,財運就自然而然地來了。

你可以將與自己的生活範圍有直接關係和間接關係的人排成一張「聯絡圖」,然後對這些人進行分析,根據自己的需要排隊,明白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級重要的。這就像打牌一樣,只有對於手中的牌瞭然於胸,你才能組合出最有力量的牌型。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往往會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你需要多方面的資源。有了這樣一張圖,你就擁有了一張有效的關係網,這時候你可以使用和藉助的力量將成倍增加。

從世俗人情講飯局是情感的加油站;從官場生態講,飯局是結交權貴、趨炎附勢的名利場;從社交處世講,飯局是交流思想、增進共識的聯絡辦;從工作應酬講,飯局是凝聚人心、加深印象的聯歡會。

飯局是手段,不是目的。

局中之局千變萬化,我們如何才能贏得飯局,贏得人脈,贏得財運?

失敗篇——飯局製造的尷尬

同事午餐:影射職場競爭

在武媛看來,每日的職場午餐中,「吃」的內容與各種利益關係密切相關。「比如,公司的市場部和客服部雖然在業務連接上環環相扣,但是兩個部門絕對沒有人會混在一起吃午餐。公司的人都知道,這兩個部門的『頭有過節,因此兩個部門的人即便私底下是好朋友,也不會公然在公司附近起吃午餐。「武嬡聳聳肩說道。

一個月前,兩個女同事競爭一個出國培訓機會。她們在公司內相迎走來都會調開眼神或故意繞道,餐桌上更是恨不得走平行線,以看不到對方為宜。但她們私底下卻關注對方的一舉一動。你在其中一人面前提到另人,她都會盤根究底:「你什麼時候看到老闆找她啦?」「她有列印過計劃餐的對象基本都是和我們有著密切工作或情感聯繫的同事,餐桌上的人員更替中必然能反映出職場形勢的變化。」有一位同事曾經與武媛非常要好,以前兩人在一個部門時,天天一起吃午餐,「那個時候,不管工作多辛苦,我都會每天和她吃午餐,想到自己能在辦公室裡有個無話不談的女友覺得欣慰極了。」

然而兩個月前,這位閨密同事升遷到其他部門後,兩人午餐的格局就發生了變化,一起吃飯的次數越來越少,吃飯時間越來越短。午餐格局的變遷讓武媛感覺失落的同時,也感受到壓力。

客戶款待:飯局恐懼症

做銷售做了十幾年的老白,在多年飯局酒精考驗下,被檢查出了中度脂肪肝。「不曉得是否可以拿這個診斷書推掉一些飯局呢?」老白晃著醫院的診斷書自嘲道。作為集團的銷售高手,老白每年業績的提成都讓同事們眼紅到抓狂,但是他一副欲言又止、有口難辯的模樣,「銷售苦呀,飯局恐怖呀!」他嘆氣道。

節前年終,是完成一年銷售任務的關鍵時期,老客戶關係必須維持,新客戶還需要爭取,方方面面都需要在飯桌上做適當潤滑和打點。一日三餐,老白常常是吃出五六餐來,但腸胃仍然處於飢餓狀態。「那些飯局,哪裡是為了吃呀,你不僅得事前精心策劃、組織邀請,飯桌上還得滿桌應酬、察言觀色,適時適度地把自己想辦的事情摻和進去……一頓飯下來,累死你!」

上司邀請:酸溜溜的鴻門宴

老實內向的孫志韜,因為剛從校園畢業不久,說話做事顯得非常稚嫩所以平日裡多是少言寡語,只管埋頭做事。工作日的午餐時間,同事們經常結伴出去點餐,孫志韜則常選擇點外賣,一邊玩電腦一邊吃。「同事的午餐邀請,我一般都不敢去。」對孫志韜來說,這些邀請下都埋藏著職場陷阱,沒準是哪位同事有意差遣他幫忙。一個月前,一個資深老員工就用一頓普通規格的午餐讓孫志韜頂替了她國慶期間的值班任務。

上司的午餐邀請則更讓孫志韜志忑不安、心有餘悸。「我工作這一年多來,被我們領導請過一頓午餐,那頓飯吃得我終生難忘。」那是去年年底,領導在午餐時間特地開車帶著他去一家飯館吃飯。整個飯局前半段,領導都是在和風細雨地關心他,從他的家鄉風情、家庭情況、成長經歷聊到他在廣州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情況,直到飯局快結束,一直忐忑的孫志韜才明白了領導請他吃午餐的真正意圖。

原來,單位當時引進了末位評級制度,每個部門到了年終都必須評出個「C」級員工。「身為領導,我知道部門同事都很賣力工作,成績也是不相上下,所以這個名額攤給誰我都很難交代……你是新人,業務上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而且,即便今年被評為C級,單位還是會給你們時間繼續學習和考領導話說到這個地步,孫志韜唯有回答:「領導放心,我不會介意察的這次評級的,以後我會更多向前輩們學習的。」

跟在領導身後跨出飯館的大門,孫志韜如釋重負的同時,心裡卻不免有些委屈。「領導的飯局不好赴啊,搞不好就是場鴻門宴「他由衷感慨道。

相關焦點

  • 中國式飯局,吃的就是人情世故;不要拒絕飯局,要學會掌握飯局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融入乃至掌控飯局呢?《中國式飯局讀心術》俗話說,沒有人會平白無故的請你吃飯,確實,請客吃飯本身便帶有極強的目的性。因而,在參加飯局時候第一步就是先確認此次飯局的性質是什麼?不能糊裡糊塗的就去參加飯局。
  • 在中國式飯局之中,懂得這3種說話方式,你將在飯局之中順風順水
    在中國式飯局之中,懂得這3種說話方式,你將在飯局之中順風順水說話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在中國式飯局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都說語言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我們學會這些說話方式。在我們人生之中,無時無刻不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飯局。但是,所有的飯局歸根結底,它們的飯局禮儀和飯局理念。都是一模一樣的,但是,往往同樣的話。往往在不同的人口中講出來它就是不一樣的感覺,所以在中國式飯局當中說話方式才顯得尤為重要。
  • 中國式社交飯局第11式!(李金平)
    、蹭吃蹭喝上的人,基本上是沒有資格參加這些飯局的!真正有價值的話,一定是在私下裡的飯局上套出來的,如果吃完飯,他們還願意配合你去「娛樂」一下,這件事基本上也就大功告成了!03、沒有一堂飯局不是帶有功利性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飯局本來就是尷尬而且上不了臺面的事情,可是真正「情商」高的人,就能做到「潤物無聲」,不但能夠讓想來而又不方便的人來,而且前來「考察」的理由,都是那麼的合情合理、不忍拒絕!
  • 中國式飯局真相:笨的人吃的是飯,聰明人吃的是機會
    對中國人來說,無論正事、閒事,自始至終都離不開一頓飯,「中國式的飯局文化」,也就成為每一個人的終身課題。每次赴飯局,人脈沒撈到,事沒辦成,酒被灌了不少,帶著一肚子委屈回來。 面對這麼多困惑,《中國飯局裡的潛規則》作者,中國式飯局研究人姜得祺老師認為,或許你缺一份「飯局社交攻略」!
  • 讀懂中國式飯局,才能吃出好機會
    3聰明人以小見大,能從飯局中吃出機會。飯局這件事,要麼不參加,要參加就得帶著腦子,懂點飯局上的技巧。飯局中的高手,往往能夠製造氛圍,恰到好處地把握說話時機,懂得在聊天中投其所好。身處飯局,如何讓自己很好的融入其中,又能置身其外?如何做到從飯前擺局,到飯後跟蹤,從席中敬酒、擋酒,到用酒做引子進行談判?如何讓自己的應局技巧從尷尬到駕輕就熟?
  • 中國式飯局,有多少人假裝自己爽了
    第一,你有重要角色的飯局,比如作為這個飯局的發起人。第二,你有重要任務的飯局,比如今天的任務就是保證高層談事,比如今天要把合同籤下來,比如你非常清楚在飯局當中,自己就是點菜的人,這也是重要任務。 第三,參加飯局什麼都不為,但有某種可能性,可能達到眾多目的中的一個。
  • 中國式應酬:飯局上,一開口就說錯話,得罪人?看你中了哪幾點
    所謂飯局,不僅僅是百度上所說兩個或者以上的人們聚會吃飯,它的目的更是在人們的社交活動、思想交流上,為了慶祝、為了辦事,為了人際而產生的聚餐。尤其是在中國的飯局上,吃飯事小,設局事大。一頓飯局中,菜不一定非要是滿漢全席,但一定要吃一個明確的主題。
  • 國慶中秋雙節,中國式飯局,你赴了約了嗎
    劍橋大學一位教授馬丁瓊斯在《飯局的起源》中說,飯局由來已久,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了分享食物。中國式飯局,成了目前中國人無法避免的社交行為。訂婚有飯局,結婚有飯局,升學有飯局,小孩子滿月有飯局,過節單位聚餐有飯局,請人幫忙有飯局,升職加薪有飯局,喬遷新居有飯局……對於中國人來講,生活中各式各樣的飯局每天都在發生,無論正事,閒事似乎最後都要通過一頓飯局來做一個結尾。一頓飯實際上體現了不同的社會關係,這裡人類所特有的文化特徵。
  • 中國式飯局,有多少人假裝自己爽了-新聞頻道-和訊網
    這就是一個失敗的飯局。他沒清楚自己的角色,不知道今天負責陪好主客人。雖然飯局不一定要籤合同,但是要友好交流,要達到合作意向。  這些都是這個飯局的任務,抓準一切的機會。  現在很多人在飯局上不知道說什麼,很正常。參加飯局前可以想一下,是不是今天就是扮演微笑的角色。如果角色只是陪襯的話,不要多說什麼。  不過,儘管是個陪角,參加飯局注意力要在。
  • 中國式飯局潛規則:你在飯桌上的表現,決定了你一生的運勢
    當飯桌成了中國人交流的重要場所,中國獨特的飯局文化也就逐步發展起來。「飯桌可改變歷史,筷子可塗改史書。」「飯局」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宋朝,至今已有一千餘年歷史,但其實早在宋朝之前,中國就已有了飯局。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最為著名的飯局應該是發生於秦末的鴻門宴,在鴻門宴上,美酒佳餚不過是為了迎接一場心理拉鋸戰而準備的道具。
  • 飯局潛規則:笑得最多的人,地位最低
    「飯局」一詞源於宋代。「局」是下棋術語,引申出「情勢、處境」之意, 「飯」與「局」的組合,是宋代文人對漢語及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因為飯局上「規則」實在太多。一個完美的中國式飯局,設局人、局精、局託兒、陪客、花瓶,每個角色都少不了。飯局上,有組織,有派系,有結交,有承諾,有陰謀,飯局在中國承擔了太多的功能。
  • 飯局見格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某期《圓桌派》裡提到「飯局」時說,飯局是最能看出人品的地方。從下筷子的速率,看不看菜,看多久,都能窺見一個人的性格。
  • 中國式聚會:吃飯就是喝酒,別被飯局毀掉你
    吃飯對於中國人來說既是生活必須的生理需求,又是生活中的一種儀式,在餐桌上一家人有說有笑代表的是天倫之樂,而在商業飯局上就會變成不得不笑,不得不喝酒,這代表的就是中國的餐桌文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社會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在大城市之中整個城市都帶著一張面具,就連自己也必須帶上一張面具,這張面具時常讓人透不過氣,特別是在中國式聚會上,幾乎全是被飯局毀掉的中國人。在中國人的飯局中,喝酒是重點,不管男女、無論是否會喝酒,只要來到了飯局就要喝,吃菜都不是重點。
  • 「飯局」上的中日文化差異
    「飯局」是個極有中國特色的詞語。總有人在各種「飯局」間疲於奔命,卻又樂此不疲,哪怕是一些外國僱員到了中國,也不能免俗。     英國首相艾登曾用總共三道菜的國宴招待過周恩來總理。這給中國人留下一個印象:西方國家不興大吃大喝。據我的觀察,西方人的確不大有「飯局」這個概念,在他們的文化裡面,吃飯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補充熱量而已。
  • 中國式應酬:同樣的飯局上,笨的人吃的是飯,聰明人吃的是機會
    一頓飯局上,有人能做成更大的生意,談成更好的合作,將自己的工作越做越好,仕途扶搖直上;有人會交更多的朋友,在自己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多了個朋友多了條可以走的路。因此,在很多其他場合解決不了的事情,在飯局上大都能順利地解決。因為,一個飯局,表面上是在大家其樂融融、推杯換盞的吃飯;實際上,這是一個人際關係建立和職業生涯提升很好的一個局。
  • 中國式飯局,職場人做好了升職,做不好走人,聰明人都會這樣做
    中國式飯局能體現一個人的交際能力和情商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在工作中的酒局應酬從未像普通吃飯一樣簡單,而且其中蘊含著更為深刻的真理。這裡的知識更加不可思議。有時,一場飯局可以解決長時間一來遺留的難題。 聽說,馬雲選擇用人時,首先要請他們一起吃飯喝酒。
  • 中國式飯局:從請客逃單到搶著買單,我們經歷了什麼?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中國更是如此,在吃這件事上,我們中華民族頗有造詣,菜系之多,口味之雜,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只要能吃,最後都會變成餐桌上的佳餚,煎、炒、蒸、煮、燒、烤、炸、拌,烹飪手法更是多種多樣,美食這張文化名片,我們真的可以打滿分,有福有享,對於美食而言,分享自然就少不了各種飯局
  • 飯局修養(建議收藏)
    ——《魏子》飯局,一直以來,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眼界、見識和格局。正所謂:吃飯事小,出局事大。那些你經歷過的人生,你的素養,你的談吐,你的脾氣秉性,以及你對菜的選擇,甚至是吃飯的姿勢,都會在飯局裡一點點暴露出來。
  • 飯局上,領導說「不能再喝了」,職場新人一句話當場被「炒魷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飯局越來越多,大事小事都可以組一個局,飯局已經成為當下社會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了。隨著各種飯局種類的越來越多,飯局已經不僅僅是吃一頓飯的事了。通過吃飯這件小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所以吃一頓飯慢慢的被稱為飯局文化。
  • 揭秘職場飯局上的那些事兒
    歲末年終將至,職場上的飯局也悉數增多。  「只統計飯局的數量,就知道現在大概是一年的哪個階段了。」營銷經理沈琦最近一天的飯局電話從以前的平均兩三個增加到平均五六個,這些飯局,少量是請他,多數是請他過去買單。沈琦從飯局電話中,聽到了歲末年終將至的飯局高潮的前奏。  零點調查公布的《中國居民溝通指數》總結了中國人的社交趨向,其中「飯局社交」仍是中國人最為普及的社交方式。在調查中,選擇「聚餐」這種社交方式的人達到46%,而排在第二位的體育活動僅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