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夥憑「碰壁100天實驗」北美逆襲,內向性格孩子值得一看

2020-11-29 魔斯媽媽育兒實錄

文 / 魔斯媽媽育兒實錄

最近看了一個TED演講,讓我很受觸動。蔣甲,一個中國小夥,在美國因「碰壁100天」真人秀而走紅。包括《彭博商業周刊》、《福布斯》、《每日郵報》在內的數十家新聞機構報導了他的故事。

一個北京出生、長大的中國男孩,杜克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之所以走上街頭,主動尋找各種「被打臉」的機會,竟是源於他幼年時期的一個魔咒。

一、童年遭拒的陰影縈繞30年,停滯不前的他用這種方法成功救贖

1、童年陰影

蔣甲6歲那年,老師別出心裁地搞了一個活動。他讓班級裡的同學一起站在講臺前,相互表揚。如果有誰聽到了別人對自己的表揚,就可以拿一份班級事先準備好的禮物回到座位上。

一開始,小蔣甲熱情地為每一個拿到禮物的同學叫好。但是漸漸地,他發現,只剩下20個孩子了,10個孩子了,他自己仍未獲得表揚。最後,講臺上只剩下3個孩子。

蔣甲和另外 2個孩子就這樣尷尬地站在講臺上,氣氛不再熱烈,也沒有人表揚他們。這種感覺更像是罰站一樣。老師問,誰願意表揚一下這些同學?下面一片安靜。

蔣甲頓時大哭起來。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拒絕,這對於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說,是多麼大的心理創傷。30年過去了,當年的場景這個男生依然歷歷在目。

​2、停滯不前

後來蔣甲去了美國讀書,他也曾有過各種美好的理想,甚至立志要創辦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收購微軟。但是,十幾年過去了,他的生活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只是一個大公司裡的產品經理,日子過得四平八穩,毫無波瀾。於是蔣甲開始反思,是什麼困住了自己?

他發現,每當自己有一個新的想法,或者想在人群中表達時,6歲時的那個陰影就會浮現出來。像魔咒一樣,讓自己害怕被拒絕。而生活中,每一次被拒絕的體驗,都無形中加重了他的恐懼心理。

​3、救贖之路

於是,蔣甲開始在網上搜索各種辦法,試圖戰勝內心的恐懼。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被拒絕治療法」。這是一個加拿大創業者發明的療法。具體做法就是主動向人提出不太實際的請求,讓對方拒絕。每個療程持續30天。慢慢地,「患者」便會對拒絕感到麻木,從而戰勝恐懼。

蔣甲把時間延長到100天。他還自備了攝影機,記錄下這些過程,便於事後分析學習。

100天的時間裡,他找公司樓下的保安借100美元;到漢堡店請求「漢堡包續杯」;去甜甜圈店要求做一個奧林匹克五環的彩色甜甜圈;向大學教授自薦去學校講課;把自己的花寄種在別人家的花園裡;去星巴克當迎賓員……

​4、成功逆襲

蔣甲把視頻傳到網上,沒想到每一個視頻都有數百萬的瀏覽量。蔣甲就這樣,意外出名了。

100天之後,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併購了曾經影響他的 「被拒絕治療法」網站。

妻子在他的影響下,克服了心理障礙,成功進入夢寐以求的谷歌工作(谷歌錄取率不到0.5%)。

他還被邀請週遊美國做演講,甚至登上TED講臺,幫助數以千萬的人克服被拒絕的恐懼。

​二、 一個年輕人的逆襲之路,給了兒子很大的鼓舞

當我看到這個視頻時,我就非常感慨,這小夥子和我兒子太像了。

蔣甲說他從小因為害怕被拒絕,一般不會提什麼要求。性格也比較內向,有什麼事情都會裝在心裡或是寫在紙上,最多只會跟爸媽講。我兒子也是這樣。兒子從小就不愛表現,上課也不愛主動回答問題。他只有覺得非常厲害的,能確信讓別人高看一眼的事情,才會主動表現。他說,如果自己做的說的不足夠好,讓別人笑話,那還不如不做、不說。

兒子的心態,讓我一直有些擔心他會因為害怕被拒絕,輕易地放棄想做的事情。也一直在尋找恰當、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有幸,他12歲的時候看到了這個演講視頻。

​兒子很受觸動。看完視頻後他主動說:「我也想試試。「

我問,你想怎麼試呢?他說,可以從問老師問題開始。以前我總擔心老師不給解答,覺得這個問題太弱。所以不敢問。現在可以試試。

我繼續問:「還有呢?」

兒子想了想說:「還可以找校門口的店老闆砍價。還有,跟爸爸要回我以前的樂高玩具(被沒收了)……」

我確定兒子在努力思考這個問題,於是很配合地跟兒子約定,我列一個「碰壁30天計劃」,當作新年禮物送給他。具體實施方案,可以等寒假有空,再一起協商調整、執行。

兒子欣然贊同。我相信這一定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三、 構建孩子認知觀的好契機,我給兒子分享這3點看法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關鍵時刻。這些時刻會給一個人帶來重大的影響,左右其未來的發展。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參與到這些關鍵時刻中,並給予有益的指引,無疑會給孩子極大的幫助。

看得出,蔣甲的「碰壁100天實驗」對於兒子來說,就是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我給兒子分享了3點看法。

​1、阻礙我們進步的並不是能力,而是「認知陷阱「

在一些民族的文化裡,幾個月大的嬰兒會被尊為「神」。他們認為嬰兒的內心完整,沒有局限性,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是啊,小嬰兒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從來不會為大人喜不喜歡而擔心。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內心的能量卻感覺逐漸被遏制了。不信任自己,害怕被拒絕,我相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心態。

小時候想要玩具,爸媽不給買;在學校競選班幹部,落選了;

長大後,想考某個心儀的大學,結果被拒之門外;談戀愛卻遭遇被分手;

再之後,走上工作崗位,千辛萬苦做的方案因為領導的一句話就被否了……

在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之後,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束手束腳。而這一切,都是心態的問題,與能力並無關係。

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拒絕時,當我們面對失敗或者阻礙時,換一個角度看,或許這就是一個機遇,一種生命的饋贈。

2、只要不退縮,就會有更多可能性

在「碰壁100天實驗」中,蔣甲一開始連開口都困難,一被拒絕就溜煙似地逃走,連看一眼對方的勇氣都沒有。逐漸地,他開始管住自己的腿,開口溝通。再後來他發現,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對方的顧慮,就會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那些看似無理的請求,竟然都有可能被接納。

蔣甲說,每一次被拒絕都能讓他學到東西。有時候別人的拒絕,並非不願意,而是有別的原因,多問問,沒準兒就有戲了。有時候,替對方說出心中的疑問,或許能幫助你贏得對方的信任,沒準你對方就答應你的請求了。

是啊,誰說爸爸媽媽就一定不給買玩具?或許換個方式溝通會有不一樣的效果;誰說班幹部落選就代表自己不優秀?默默無聞,說不定有更多的時間琢磨自己的興趣愛好。誰又說必須考上985的?人生貴在盡力而為。

不糾結,不給自己的認知設限,就是單純地努力思考如何做好一件事。無論多麼艱難,都堅持下去。只要不退縮,就能離夢想更近一步,就一定會越來越好。因為這世界上能做到堅持的人並不多。

當然,孩子內心力量感的增強,僅靠說教和榜樣力量是不夠的。那麼多面對挫折一蹶不振,甚至輕生的孩子讓我們警醒:來自父母、朋友、老師的關懷與支持更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積極勇敢。

​3、實現夢想的道路上,除了勇氣,還需要一點反思的智慧

是不是只要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成功?不一定。成功需要太多的條件,有很多外界因素是我們無法左右的。僅就我們自身能決定的因素看,我覺得除了堅持的勇氣之外,還需要一點智慧。

這個智慧,並不是指一個人得有多聰明,而是指「反思的能力」。蔣甲說,他一開始製作錄像,是為了每天回看視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每一天的反思,都讓他第二天迎接挑戰的能力變得更強。

蔣甲在向大學教授申請去講課時,接連兩次都遭到了直接的拒絕。但是他沒有放棄。他不僅沒有放棄,還不斷地修改講課的PPT,思考新的方式與教授溝通。直到教授被他的誠懇打動,同時也認可了他課程的價值,蔣甲終於如願當了回大學老師。要知道在美國,你想在大學授課,至少得是成功的創業者,或者拿到博士學位。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挑戰成功不僅靠的是勇氣,還有智慧,這樣才能活出別人不敢活的樣子。

​寫在最後:

那些改變了世界的人,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人,都遭到過各種各樣的拒絕。但之所以他們後來成功了,正是因為他們沒有讓拒絕定義自己,而是用被拒絕後自己的反思和行動定義了自己。

這就是我從蔣甲身上學到的人生智慧。分享給你,也希望你能分享給你的孩子。

我是魔斯媽媽,倆寶媽。財務金融領域混跡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為回饋粉絲,魔斯媽媽免費向大家開放海量英文啟蒙歌曲、遊戲(學齡前)、繪本、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關注我,私信發送「國家地理」或「歌曲」或「繪本」。

相關焦點

  • 中國小夥憑「碰壁100天實驗」北美逆襲,內向性格孩子值得一看
    蔣甲,一個中國小夥,在美國因「碰壁100天」真人秀而走紅。包括《彭博商業周刊》、《福布斯》、《每日郵報》在內的數十家新聞機構報導了他的故事。 一個北京出生、長大的中國男孩,杜克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之所以走上街頭,主動尋找各種「被打臉」的機會,竟是源於他幼年時期的一個魔咒。
  • 碰壁30天計劃——逆商教育實戰版,給孩子的新年禮物
    前陣子發了一篇文章,講一個中國小夥蔣甲憑「碰壁100天實驗」北美逆襲的故事,引起很多網友的共鳴。剛好看到這個「碰壁實驗」的視頻,兒子很受觸動,還和我說自己也想試試。於是,我便和兒子一起做了個「碰壁30天計劃」。他負責提供想法,而我負責啟發他的思路,幫助他更好地執行和復盤。我把這個「碰壁30天計劃」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兒子。
  • 碰壁30天計劃——逆商教育實戰版,送給孩子的新年禮物
    文 / 魔斯媽媽前陣子發了一篇文章,講一個中國小夥蔣甲憑「碰壁100天實驗」北美逆襲的故事,引起很多網友的共鳴。從上千條留言和逾萬條分享和收藏中,我感受到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痛點。剛好看到這個「碰壁實驗」的視頻,兒子很受觸動,還和我說自己也想試試。於是,我便和兒子一起做了個「碰壁30天計劃」。他負責提供想法,而我負責啟發他的思路,幫助他更好地執行和復盤。我把這個「碰壁30天計劃」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兒子。相信在兒子的成長經歷中,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 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批評」比「鼓勵」更管用
    其實對很多老師而言,最頭疼的孩子,並非是調皮搗蛋的熊娃,而是那些性格內向敏感,看似玻璃心的孩子。畢竟頑皮的熊娃多半活潑開朗,老師偶爾批評一下,他們都不當回事;而對性格內向的孩子,你會發現鼓勵完全沒用,因為他們妄自菲薄,甚至到了認為自己根本不值得被鼓勵的程度,而作為老師,根本捨不得批評他們。
  • 「我的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專家:這是好事
    其實,這位母親的想法又何嘗不是大多數父母的觀念呢,他們認為孩子內向就註定並不會有什麼出息,更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那些天生活潑好動,性格外向的孩子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才能夠擁有更多的出路。於是,很多父母就刻意要孩子變得開朗活潑,刻意鍛鍊孩子的性格,立志要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外向性格的孩子。
  • 內向=懶、笨、慢、悶?內向是缺點?一本書解讀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我想,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對此都會有共鳴,喜歡獨處勝過熱鬧是內向型性格人的一個常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將內向與懶、笨、慢、悶畫上了等號,內向型性格似乎成了一種性格缺陷。身為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身邊人或善意或惡意的提醒:「這孩子不愛說話。」
  • 孩子性格很內向怎麼辦?
    俗話說,性格決定人生!做父母的都非常關心自己孩子的性格。孩子性格內向真的不好嗎?其實,性格內向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特點各有不同。外向型的特點是熱情、活潑、開朗,善於交際,適應環境能力強等。內向型的特點是安靜,喜歡思考,內心細緻,做事有計劃,喜歡有規律的生活等。父母要注意的不是如何去改變孩子內心的性格,而是如何去培養性格內向的孩子。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做呢?
  • 孩子性格內向,就不要強迫他做這幾件事了
    親友聚會,那些性格活潑、能說會道、見人主動招呼的孩子總能討人歡心。而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則常常受到冷落,甚至會被認為性格有問題。在當今這個「社交至上」的大環境下,家有內向娃,家長普遍會更容易焦慮,擔心孩子在學校交不到朋友、受欺負;步入社會後吃虧,「混不開」......仿佛性格內向是個缺陷,不改變過來孩子的未來就不會太美好。
  • 內向性格的孩子VS外向性格的孩子
    我們對於孩子的表揚很多時候都是,這個孩子性格真的活潑、開朗、陽光。於是我們家長每次都急不可耐的希望自己孩子更加活動,更加外向。其實性格真的無所謂好壞,好與壞只是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什麼是內向?外向:1、活潑2、好動3、善於溝通4、對任何事物都比較感興趣內向:1、安靜2、喜歡獨立空間3、不善於表達4、容易害羞這麼一對比起來,是不是家長們更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外向性格。
  • 因孩子性格內向而苦惱?父母需要這麼做
    孩子這麼內向的性格,以後怎麼與這些機靈的孩子競爭?面對機會,怎麼去爭取?想到這些問題,心態再平和的父母也不得不為孩子以後的發展憂心不已,希望能徹底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結果孩子覺得自己不受父母喜歡,性格也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那麼,內向的性格可改嗎?如何改變呢?其實,心理學對人的性格已經做了不少研究。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心理學家對人格特點做了性格與氣質這兩種劃分。
  • 70%的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把握性格特點,助力孩子成長
    針對這些困惑,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 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父母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或被父母有意或無意地糾正,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因為讓父母失望,於是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的人。
  • 性格內向怎麼了?內向的人厲害著呢!不要總認為孩子內向就丟人
    聽到別人這樣說自己的孩子,相信多數父母心裡都怪不好受,會感覺很丟人。為什麼父母親會害怕自己的孩子成為內向型性格呢?比如:萬有引力、相對論、Google、 iPhone、《哈利波特》、查理.布朗、《辛德勒的名單》、蕭邦的《夜曲》……這些名詞應該都耳熟能詳,那你知道這些名詞都是由內向的人發現或創造出來的嗎?大家是否知道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屬於內向的人?正如美國的一項心理學調查發現的那樣,全球最成功的100個人中,有40%都是內向型人格。
  • 被低估的內向性格優勢:性格內向的孩子,這4方面會更優秀
    導讀:被低估的內向性格優勢:性格內向的孩子,這4方面會更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被低估的內向性格優勢:性格內向的孩子,這4方面會更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性格內向很正常?這句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家長警惕性格陷阱
    是不是有無數的育兒專家告訴過你,內向性格的人更容易被信賴、更富有同理心、專注力更強、富有創造力等等。還舉例了很多古今中外內向性格的名人故事,來說服你「尊重孩子的性格」。 在我們長輩那一代人的認知中,確實偏愛外向者,他們嘴甜又活潑,看起來就很聰明的樣子,反之內向的孩子就沒有那麼討喜了。 而現代的父母早就熟知了關於「性格」那一套理論,所以當自己孩子不活潑、沉默寡言、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時,父母們也能很淡然地接受孩子的「內向性格」。
  • 這個世界,對「性格內向」的人,總是不公平的
    在《內向者溝通聖經》這本書中,有一句話這麼說:「內向、外向,只是一種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也不是一個人成功的決定因素。」但在很多環境下,外界對於性格內向的人,總是會做出一些負面反饋和評價;從工作到生活,從生活到感情,都是如此。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性格不分優劣,只有不同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這本書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作者馬蒂·蘭妮認為內向性格與外向性格本身並無優劣之分,擁有內向性格的人並不像傳統意義上認為的那樣具有諸多缺陷。馬蒂·蘭妮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也是當代美國最重要的內向個性研究權威之一。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馬蒂·蘭妮與讀者一起探究如何判定一個孩子是否為內向性格、如何欣賞他們潛在的優勢以及如何培養內向性格者的自信並幫他們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
  • 為什麼內向的孩子,更容易被毀掉一生?
    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父母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或被父母有意或無意地糾正,那麼他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因為讓父母失望,於是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的人。
  • 為什麼內向的孩子,更容易被毀掉一生
    只是因為父母始終覺得我的內向性格是「糟糕的」,於是我開始越來越自卑。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父母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或被父母有意或無意地糾正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前些天姑姑帶著表弟東東來家裡做客,剛一進家門姑姑就開始訓東東:「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在門口別人和你說話你為啥不吱聲?天天在家問你話你就知道搖頭點頭,話都懶得說,以後可怎麼辦……」姑姑吧啦吧啦說了好多,東東一直低著頭悶不吭聲。
  • 我內向了30年,面對孩子的性格內向,你是否也倍感焦慮呢
    每次自我介紹不得超過50個字; 即使已經演練了100種開場白,但我仍然不知道該如何向新同事打招呼在年會上,我永遠是透明的人,不上臺講話也不會中獎的人。我想去廁所走到門口,看看老闆進去了,那我寧願回到我的座位上,再等五分鐘。你是否也深受「性格內向的缺陷」的困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