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美國博士項目的申請截止日期在每年12月初,也就是秋季學期末。以此向前推算,秋季學期(8月-12月)是提交網申材料主要時間段。
在申請過程中,有兩方面的工作要同時進行:一方面是學校網申平臺上材料的提交,另一方面是與目標院校教授進行聯繫。
各院校網申平臺上基本上都要求的材料包括:Statement of Purpose 個人陳述,Recommendation Letters 推薦信,Resume 個人簡歷,Transcript 成績單,Writing Sample 作品小樣。這些材料宜提早準備。在和目標院校教授聯繫的過程中也有可能會用得上。
之所以要與教授提前聯繫,是為了在目標院校在做出錄取決定的過程中佔有更大的優勢。一般來講,學院內做出博士錄取決定的,是一個Admission Board,通常由在學院有領導地位和享有很高學術聲譽的教授們組成。這些教授們大多是會親自帶博士生的。能否在Admission Board教授心裡留下印象,對於申請者來講是很重要的。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些教授很可能是自己未來的導師(老闆),和他們取得聯繫,了解他們過去的研究作品和未來的計劃也是十分必要的。
聯繫教授們的主要方法就是發郵件了。教授們的郵箱在學院官網上都是公開的。一般來講,能做博士生導師的教授基本上都是Associate Professor或Tenure Professor(網站上呈現的應該就是Professor)。應通過了解教授的背景和作品,選擇和自己方向相符的教授,作為發送郵件的目標。最好能真正閱讀幾篇教授的作品(可從https://scholar.google.com/查詢)。為了找到和自己方向一致,同時真正能夠在錄取過程中幫助到自己的教授,有時可以關注一下學院的機構設置。學院通常會有下設的諸多專業,項目,以及研究中心,其各負責人一般來講會是該領域領軍人物,大概率是Admission Board Member。郵件的內容大致應當包括:簡短自我介紹,研究方向及研究計劃,對教授研究感興趣的原因(結合具體研究具體作品),詢問教授未來計劃等。同時也可以利用郵件申請進一步交流,國內同學可選擇Skype面談,國外同學可選擇約面談。郵件可附個人簡歷,加深印象。
郵件發送時間要有規劃。美國大學秋季學期大多8月開學。開學前兩周過於忙碌,不宜發郵件。開學5到7周是期中考試及批閱,過於忙碌,不宜發郵件。如果發送郵件沒有得到回覆,應擇日重發。
我的導師告訴我,中國學生總有過于謙虛的習慣,這個習慣和美國文化是有所衝突的。在申請過程中,應當明確自己的定位——自己並不屬於一個有求於人的弱勢群體,而是一個與目標院校/導師完全平等的,互相選擇的關係。一方面要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嚮往,另一方面也要明確自己保留選擇權——在被院校篩選的同時,自己也在篩選的院校。不要用「求爺爺告奶奶」的語氣。
申請材料的準備與聯繫教授還是很耗費精力的。所以強烈建議所有標準化考試在8月前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一般院校在網站上會寫明的最低要求都是託福100,GRE300,但是要注意這只是最低標準。想要有競爭力,最好能有110以上的託福,330左右的GRE。還要注意的是,通常來講美國碩士生的GPA都比較高,所以為了和他們競爭,GPA不能太低。國內的同學可以請WES(https://www.wes.org/)這個機構進行GPA重算,這個機構會把GPA用美國計分標準計算,並且自動排除Ideology和Physical Ecudation部分的成績。WES重算的GPA是美國大學公認接受的。GRE的準備是一個痛苦的必經之路。推薦閱讀(https://zhuanlan.zhihu.com/p/711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