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也十分豐富,很多外國企業看到發展的前景,紛紛扎堆入駐中國市場。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最低的成本賺最多的錢,已經一去不復返,再加上國產企業的崛起,慢慢的部分外企開始退出中國市場。畢竟,資本是逐利的,賺不到錢的企業,自然會選擇撤離。
近些年來,不少外資企業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運營商失利,從而倒在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中,不乏耳熟能詳的國際巨頭企業。當然,也有一些外資並沒有撤離。中國市場的潛力是無限的,就算競爭激烈,很多企業依然想從中分一杯羹。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風險和收益並存,稍不注意就會被取代。如今美國聯邦快遞的處境,就極為尷尬,老大哥的地位,都難以保全了!
聯邦快遞於1984年,進駐中國市場,主要業務集中於國際快遞業務上。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聯邦快遞在中國市場的收入規模在180億-200億元。但是,現在的聯邦快遞卻由於自身的「失誤」,成為風口浪尖的企業。雖說聯邦快遞的主營業務是面向企業或大團體的,但是,聯邦快遞的「誤送華為快遞事件」,終究讓它的口碑度大幅下滑。
沒有客戶願意自己的物品,沒有按照要求送達制定地點。除此之外,有關部門如今依法啟動調查程序,對聯邦快遞展開調查。如此一來,聯邦快遞的業務,終究會受到影響。負面纏身的聯邦快遞,如今陷入了艱難的處境,處理不當的話,很有可能會敗走中國市場。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聯邦快遞又不是不可取代的,就算它撤離中國市場,也會有英國、德國、中國的快遞巨頭,可供廣大客戶選擇。美國的聯邦快遞發展遇挫,但是,日本的快遞企業SG,正在不斷的擴張。SG是日本第二大快遞公司,於2018年上市成功。在今年4月,日本快遞巨頭SG進駐了中國市場。所以,消費者完全不要擔心,產品運輸問題。
而且,聯邦快遞一手好牌打稀碎,對於我國的快遞公司來說,卻是一個發展好時機。在我國市場上,外資快遞企業的業務,往往集中於國際業務上,聯邦快遞一直是老大哥的存在,佔比31%,德國的DHL快遞佔比達到27%,國內快遞EMS、順豐、圓通的佔比,達到25%。市場是有限的,聯邦快遞發展遇到困境,失去的市場份額會被重新劃分,此消彼長下,我國的快遞企業,將迎來飛速的增長。
相較於聯邦快遞,我國的快遞企業,在國際業務上起步比較晚,但是,凡事不怕晚,只要能夠抓住市場發展的脈絡,終將有超越的機會。對於我國快遞的未來發展,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