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河南大學青年教師在國際頂級科研期刊《Nature》發文

2020-08-29 TOP大學來了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影響因子43.07)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alicylic acid perception by Arabidopsis NPR proteins的研究論文,首次闡述了水楊酸與其受體NPR蛋白結合的結構基礎,為進一步了解NPR受體蛋白在水楊酸 (salicylic acid, SA)信號轉導中的作用機制以及高抗病性植物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教師王偉博士、杜克大學的博士後John Withers和華盛頓大學的李恆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鄭寧和杜克大學董欣年為共同通訊作者,河南大學為第二單位。


河南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非常重視學術梯隊建設和國際科研合作,通過實施一系列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提升優秀青年學者在團隊建設和國際合作中的引領作用。依託「作物逆境生物學創新引智基地」(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拓展國際合作空間,與英國亞伯大學等多所國外知名高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舉辦河南大學國際逆境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等,加大對青年人才的發現、培養和支持力度,堅持將青年英才送出去,促進青年優秀人才的快速成長,先後選送10餘位優秀青年教師到美國普渡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進行合作交流,儲備了一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為實驗室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王偉博士主要從事植物逆境相關蛋白結構生物學研究。先後在河南大學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攻讀並獲得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學位,2011-2014年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在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做聯合課題研究。2017年,在學科帶頭人的支持、鼓勵與安排下,為了實驗室研究方向的拓展和課題合作研究的需要,王偉博士赴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鄭寧實驗室開展植物結構生物學相關研究工作。先後在NATURE、JCB、CELL RESERARCH等雜誌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植物激素中的水楊酸 (salicylic acid, SA) 在植物抗病及獲得性免疫過程中起有樞紐作用。儘管在植物抗病反應中的關鍵基因NPR1 (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1)早在90年代末就被鑑定出來,NPR家族的另外兩個成員NPR3和NPR4也在2012年被發現是SA受體,但對於NPR蛋白是如何感知SA並協調SA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巧妙地利用了胰蛋白酶酶解和氫氘交換質譜(HDX-MS) 的方法找到了擬南芥NPR4中直接結合SA的結構域 (SA binding core, SBC),並通過變復性的方法,成功獲得了解析度為2.3Å的NPR4-SBC與SA複合物晶體結構,分析發現NPR1的SBC結構域也能夠以類似方式結合SA,確認了NPR1是SA的受體。該研究揭示了水楊酸與NPR受體結合的結構基礎和分子機理;同時,解決了NPR1作為SA受體的爭議。研究結果為進一步了解SA信號轉導及調控機制奠定了基礎,並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設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596-y

審核、編輯: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綜合自「河南大學」,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河南一青年教師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影響因子43.07)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alicylic acid perception by Arabidopsis NPR proteins的研究論文,
  • 成都這所大學,上了全球頂級科研期刊《Nature》封面!
    今天,電子科技大學官微發布了一個重磅好消息到底是什麼樣的論文能登封全球頂級的科研雜誌電子科技大學團隊研究的這項工作提出:去耦合機制將表面浸潤性和機械穩定性拆分至兩種不同的結構尺度,通過在兩個結構尺度上分別進行最優設計,為超疏水表面創造出具有優良機械穩定性的微結構鎧甲,解決了超疏水表面機械穩定性不足的關鍵問題。
  • 盤點在國際三大頂級期刊上「瘋狂」發文的內地十大科研團隊及研究...
    我們蓬勃發展,我們後來居上,在科研領域亦復如此。截止到目前,我國在國際上發表科研論文累計630餘萬篇,美國累計發表科研論文1800餘萬篇。作為一個英文非母語的國家,我國的國際科研論文總數已經達到了美國的三分之一,領先於英國、德國、日本等老牌發達國家位居全球第二位,足見我國科研蓬勃發展的勢頭。但是,如果將目光聚焦在前文所提的國際三大頂級期刊層面,我國同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不容忽視的。
  • 浙江大學又一篇論文被《nature》收錄,2019年迎來頂級期刊豐收年
    青年科研人才帶動學科的發展浙江大學藉助浙江省強大的財政支持,在科研平臺建設和高端人才引進上可以媲美清華和北大,雖然浙江大學醫學院並不是醫學老八校,但是浙江大學醫學院最近幾年的發展令人側目,全新的校區建設和科研平臺的搭建,拎包入住的人才房解決了青年學者的安居問題,也吸引了大批優秀的青年才俊聚集浙江大學,從最近幾年高質量論文的發表數量來看
  • 溫州醫科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論文
    klotho-FGFR-FGF23-HS對稱的四元複合物模型(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5451)  溫州網1月1月17日,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綜合性學術期刊《Nature》(影響因子40)。陳高幟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碩士生付麗麗和梁廣教授為署名作者,李校堃教授和紐約大學MoosaMohammadi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這是溫州高校首次在《Nature》期刊上發表論文,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
  • 師院教師論文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師院教師論文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該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化學類頂級期刊: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IF= 18.131)。廣州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大灣區環境研究院青年教師張哲為論文第一作者。該工作首次實現了20納米尺寸二維分立金屬有機超分子結構的構建,並運用超高真空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成功觀察到分子結構。
  • 陝西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陝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美雲教授團隊近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題為「Fabrication,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Aramid Nanofiber」(DOI:doi.org/10.1002/adfm.202000186)的綜述文章。
  • 齊魯工業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際化學類頂級期刊《JACS》上發文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王耀光博士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化學類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發表題為「Self-Luminescent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Signal
  • 化學化工學院教師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
    新聞網訊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工業催化與能源化工團隊以青年教師張林林為第一作者,丁欣副教授、張立學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青島大學為唯一通訊作者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山東省青年創新團隊項目等的資助。近年來,化學化工學院在工業催化與能源化工方向取得了部分標誌性科研成果,如張立學教授除發表上述論文外,還先後在Adv. Energy Mater. (2020, 3, 1903652) Adv. Funct.
  • 喜訊:武漢科技大學論文首次發表在這一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錄用發表了武漢科技大學信息學院柴利教授團隊撰寫的論文「Graph Signal Processing Approach to QSAR/
  • Nature子刊發文!華南理工科研團隊發現能夠預測抗抑鬱藥治療療效的...
    Nature子刊發文! 雜誌封面與論文頁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的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工程技術領域頂級期刊,影響因子35.7)以Article形式正式發表研究論文
  • 電氣職院90後教師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本網訊 2019年11月,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風能工程學院教師練紅海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外文A級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發表題為《Dissipativity Analysis for Neural Networks With
  • 兩月之內,連發多篇重量級期刊,全球排名創新高,河南這所大學厲害了!
    科研論文的寫作是科研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作為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高校、國家「111計劃」實施高校,河南師範大學近期就有3篇論文登上國際頂級期刊,其中還有1篇登上《Nature》正刊,彰顯了學校的科研實力。
  • 西安科技大學首次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論文!
    7月5日,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科學》)刊發重要研究成果「Large Plasticity in Magnesium Mediated by Pyramidal Dislocations」(由錐面位錯滑移主導的鎂的大塑性形變),西安科技大學理學院青年教師、智慧礦山井下集成感知技術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骨幹成員翟嘯波博士為主要完成人
  • 電子科技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封面論文!
    已在Science, Natur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 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文章60餘篇,並被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ysics
  • 湖北工業大學一隱私保護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湖北工業大學一隱私保護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2020-01-14  大 中 小   近日,湖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張明武教授團隊在物聯網領域頂級期刊
  • 上海交通大學首屆「致遠」國際青年學者論壇開幕
    頂級學者雲集,一場「轉型升級」的學術論壇6月20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首屆「致遠」國際青年學者論壇開幕式在閔行校區舉行。校黨委書記楊振斌致辭,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震,副校長奚立峰,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以及有關部門和學院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中國科學院院士樊春海、優秀青年教師代表鄔劍波在會上發言,來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青年學者通過網絡連線同步參會,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主持開幕式。
  • 遼寧美女博士,清華畢業,最新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公開發表」
    近日,東北財經大學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常任軌教師程春博士的研究成果被交通運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之一的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錄用,該論文題目為"Drone routing with energy function: Formulation
  • 淺談自然指數(Nature Index)與科研能力評價
    最近,筆者在今日頭條上關注了兩個著名科普博主,他們在評價中國科研能力時都不約而同地引用了自然指數(Nature Index,詳情請參考https://www.natureindex.com/),得出了中國科研能力全球第二的結論。因此,順便關注了一下自然指數,感覺該指數的槽點不少,實在是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