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家規》節目照
陳紅燕在欄目中接受採訪
她曾與丈夫的關係緊張到要舉刀相向,兒子也曾因家庭不睦而「患」有重度網癮……如果要把她的故事寫下來,就是一部失敗的血淚家庭史。
但這個只有高中文化的家庭婦女,卻因為這段失敗的經歷走向了人生的逆襲。她想辦法緩和了夫妻矛盾、巧妙地戒掉了兒子的網癮,她的這段故事還被中央電視臺製作成節目播出,她因此成為名人。
越來越多的人打電話向她諮詢婚姻、教育問題,她乾脆放棄大排檔的經營,去年6月一頭扎進家庭教育領域進行創業。她說,「我不像別人,靠心理學文憑『徵服』諮詢者,我靠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他們服務。」而這,也並沒有影響全國各地甚至加拿大華人打著越洋電話向她取經。
傷痛
曾對丈夫舉刀相向 家庭不睦讓兒子患重度網癮
在渝北一家咖啡廳,記者見到了一身職業裝扮的陳紅燕,她挽著丈夫魯守俊從電梯間走出來。夫妻二人顯得非常默契,如果不是陳紅燕主動提及,記者很難看出這對恩愛夫妻曾因家庭矛盾舉刀相向。
「我們去民政局鬧過3次離婚。」說起往事,陳紅燕很淡然,家人朋友鄰居都見過他們吵架,大家都勸他們早點離婚。「最嚴重的一次,因為一點矛盾,我拿刀揮向他」。記者看到,魯守俊左手大拇指附近的確有條一釐米長的刀疤。
在這個家庭裡,陳紅燕性格強勢,魯守俊性格內向,這是二人矛盾根源。家庭關係的不睦,也讓他們15歲的兒子小魯患上重度網癮。魯守俊說,有一次小魯在網吧玩了三天三夜的遊戲,兩口子幾乎翻遍兩路所有的網吧,才從一家地下黑網吧把兒子揪出來。像往常的教育方式一樣,魯守俊把小魯暴打了一頓。
醒悟
讓兒子挑戰打72小時的遊戲 巧妙戒掉他的重度網癮
2013年6月,眼看還剩一個月兒子就要參加中考。為了挽救家庭和孩子,陳紅燕向任北大家庭文化與家長教育研究所所長助理的弟弟陳敬忠求助。
「第一個改變,每天晚飯後散步,我都要主動挽丈夫的手。」陳紅燕說,結婚10多年,夫妻倆從未挽手出門,第一次挽手丈夫很驚訝,直接把她甩開,但她沒有放棄,「一個月以後,他基本上接受了」。陳紅燕也一改霸道作風,凡事用請求語氣,養成每天問候。
家庭氛圍改善後,他們開始聯手解決兒子的重度網癮。「利用小魯愛玩遊戲的心理,我們索性讓他挑戰一次玩三天三夜,如果成功了以後可以隨便玩」。為此,他們還籤訂了「72小時家規」,規定72小時中只能休息5小時,包括吃飯、睡覺、洗漱,其餘時間只準打遊戲,屁股不離板凳,手不離滑鼠,一旦違規,將不能再隨意使用電腦。
「前40個小時,他玩得很開心。」陳紅燕說,為了對小魯進行全程監督,她和丈夫日夜交替輪班看守,小魯堅持了60個小時後,終於在第三天凌晨4點過宣告挑戰失敗。小魯因此戒掉重度網癮,這讓全家人深感意外,家中的侄子侄女甚至都被帶來讓陳紅燕調教。
改變
因央視報導而出名 她與丈夫組織20多場公益講座
陳紅燕的家庭故事,很快被中央電視臺《見證》欄目組聽說,電視臺記者也來到她家跟蹤拍攝了半個月,一期名為《家規72小時》的節目也於去年4月播出。
陳紅燕因此名噪一時,幾乎成了四號橋的名人。「很多外地陌生人打電話向我們取經,如何管理家庭和教育孩子。」魯守俊說,最遠的甚至有一位移民加拿大的華人也打來國際電話諮詢。陳紅燕和魯守俊對前來諮詢的人有問必答,但隨著人數越來越多,陳紅燕和丈夫乾脆開辦了公益講座,傳授夫妻相處之道。
「共組織了20多場,到過江津、開縣等。」除了線下沙龍,陳紅燕還向記者展示了微信,上面有13個微信群,都是全國各地看了節目主動聯繫加入進來的人,同時,陳紅燕的微信上還有慕名添加的近3000個微信好友。
創業
只有高中文憑的她成立了公司 家庭教育諮詢收費幾千上萬元
隨著問詢人數的增多,陳紅燕和魯守俊認識到家庭教育市場的潛力。夫妻倆決定放棄經營多年的夜間大排檔,轉行進入家庭教育行業的創業。
去年6月,陳紅燕作為法人代表,在渝北區空港創業孵化基地申請成立了家規72小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專門進行家庭教育諮詢,收費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雖然成立了公司,但現在仍然是半公益性質在做,經常無償為許多家庭提供幫助。」陳紅燕也坦言,自己只有高中文憑,創業靠的是用自己的血淚經歷。就在不久前,五裡店一個父親就向她哭訴15歲的兒子網癮太大,經常逃學把自己鎖在家中玩電腦,這位父親只能找開鎖匠強制開門。陳紅燕發現,問題癥結出在父母雙方都忙於工作,父親做五金生意,母親則在外地工作,對孩子缺乏關心。「我讓這位父親停止暴怒,要求他每天出門前給兒子說一句『希望你今天學習快樂』,每天回到家問一句『你今天過得開心嗎』。」陳紅燕說,一個多月下來,這家父子關係已經緩和,孩子也不再逃學了。臨空都市報記者楊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