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是累了才要睡,而是時間到了就必須睡。
肝臟在下午三點就已經開始進行同化作用,所以下午三點以後不宜再讓孩子吃太多東西,晚餐簡單就好,這樣才能讓孩子早早上床睡覺。有的父母以為孩子只要玩累了,就會自己乖乖去睡,所以也不督促孩子養成定時睡眠的習慣。孩子玩到筋疲力竭,最後當然會昏潰而睡著,但是這當中通常會先經歷一段過度亢奮或緊張不安的情緒階段,變得無理取鬧。
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會自動發展出來,需要大人協助養成。到了睡覺時間孩子還不想睡,大人需要多用一點心思,準備一個固定的上床睡覺儀式為他們養成習慣。像是講床邊故事,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們不需要鬧到筋疲力竭才睡著,而是能夠滿足地睡去,第二天早上滿足地醒來。這是孩子的理想作息模式。
2、要督促孩子早睡,首先得自己生活得法。
大人之所以無法督促孩子早睡,多半有幾種原因。有可能是全職照顧孩子的母親,一個人分身乏術,沒有把一日的生活節奏安排得當;也可能是父母工作到太晚,孩子等待父母陪伴入睡,結果等到三更半夜;還有可能是父母下班回到家都已經晚上六七點,煮好晚餐,吃完飯,時間已過八九點,等到上床睡覺就自然是十點以後的事了;還有的是晚下班的父母珍惜親子共處的時光,也就延後了孩子的就寢時間;而和祖父母同睡的孩子,有時看到家裡還有人醒著,就捨不得去睡,於是養成和大人一樣晚睡的習慣。
良好的睡眠能強化腦部功能,並養成容易放鬆的特質,讓孩子經常保持在最佳狀態。簡單地說,就是「頭腦清醒,身體放鬆」。晚睡除了可能造成孩子躁動愛哭鬧,個性怯懦,缺乏行動力,意志力薄弱,影響神經系統發育,影響智力發展,還會傷害孩子的心臟,埋下將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種子,也會讓孩子長不高,甚至性早熟。
3、人體健康一生基礎,仰仗7歲前的肝臟和胸腺。
人體健康的良好運作,有賴於七歲前打下的穩固基礎。為孩子經營規律生活,以便培養身體的節奏感,便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而睡眠正是營造規律生活節奏的重大關鍵。睡眠當中,白天接受的各種知覺,都會轉化進入體內所有的器官組織,協助其成長發育和修復,舉凡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骨骼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無一不是如此。
也只有在熟睡的時候,幼兒的身體才得以休息和成長,並恢復足夠的生命力,供應第二天使用。而參與這一切活動的最重要器官就是肝臟。常言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幾點入眠才符合「早睡」的標準呢?從肝臟的同化作用來說,學齡前的幼童應該在晚間六點半到八點之間入睡,成人則必須在夜間九點到十點之間入睡。能夠在這一時間段入眠,才能算是「早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