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寒食節」嗎?古詩來告訴你

2020-12-08 小荷詩話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春天來了,京城中百花盛開。 寒食節這天,皇宮內院的柳枝在風中飄舞。黃昏時分,漢家的宮殿裡正向近臣們頒賜蠟燭。隨後,五侯之家升起一縷縷青煙。古詩中的寒食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寒食節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在清明節前一二日。這一天,家家戶戶不能點蠟燭,不能點油燈,不能燒柴火。全國嚴禁菸火,百姓們只能吃冷食。據說這是春秋時期延續下來的習俗。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諸子爭奪王位,公子重耳被趕出了晉國。他流亡時受盡顛沛流離之苦,飽受饑寒歧視。一名叫做介子推的大臣始終追隨其左右,忠心耿耿,不離不棄,長達19年。有一次,重耳流亡到衛國。路上實在是饑渴難耐,手下人採野菜煮給他吃,重耳咽不下。介子推偷偷地跑進山溝裡,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塊,同野菜煮成湯送給重耳。重耳接過來,狼吞虎咽,吃了個精光。當他得知真相後,感動地淚如雨下。這就是割股奉君的故事。重耳回國後,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晉文公。他準備重用忠臣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卻不願意做官。晉文公幾次三番派人去請,都被拒絕。介子推為了避開晉文公,帶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晉文公為了逼介子推出山,派人點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然而介子推淡泊功名利祿,寧死不出,抱著一棵柳樹活活被燒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並修祠立廟。紀念介子推。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與清明節同屬祭日。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又契合節氣,寒食節逐漸與清明節合二為一了,所以人們只知清明節,而對寒食節知之甚少。「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是唐朝詩人韓翃的《寒食即事》。詩中提到從宮中頒賜蠟燭給五侯之家這一舊事,其實是借漢言唐,含蓄婉轉的對朝廷進行諷刺。當時,貴妃得寵,楊氏一家權傾朝野,韓翃借五侯喻之,也是古代詩人創作的慣用手法。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來的火種熄滅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鑽木取火。宋朝詩人魏野的「「清明」有詩為證:「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翁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老百姓過節沒有鮮花欣賞,也沒有美酒澆愁,只能悽涼地度過這個節日,好似山野小廟中的老僧。昨天向鄰家老爺爺求來了火種,今天天剛蒙蒙亮,我就趕緊點亮了窗前讀書用的油燈。

寒食節已經銷聲匿跡,但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清明的認同,是千年如一的。

相關焦點

  •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描寫農村寒食節的古詩,乃是一幅風俗畫
    古代詩人就是如此,對於眼前所看到的這一切,都會自覺地用詩歌的體裁來表達出來。或許在當時的他們不過是隨意而為,但是對於今天的我們研究古代社會風俗卻有極大的幫助。今天我們所帶來的這一首古詩,就是描寫宋朝時候的寒食節的景色。作者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而且非常擅長描寫農村的景色。尤其是這首反映農村寒食節的40字古詩,就好像一幅風俗畫一般,給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野店垂楊步,荒祠苦竹叢。
  • 今天是寒食節?明天是清明節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麵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著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
  • 寒食節有八種習俗,是哪八種?你知道嗎?
    寒食節也稱「禁菸節」「冷節」等,在清明節前一二日。寒食節是在後世的發展中增添了很多風俗。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但後來,因為寒食節和清明節離得較近,所以人們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在一起只過清明節了。
  • 說說寒食節的來歷,讀幾首寒食節詩詞,讓寒食節攪動人生的惆悵
    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後來寒食便代表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也許正是因為寒食節的來歷和它所傳達的一種精神,所以古代詩人留下了很多關於寒食節的作品,下面就一起欣賞幾首。寒食即事(唐 王昌齡)晉陽寒食地,風俗舊來傳。
  • 清明前一日稱為寒食節,寒食節的4大講究你了解多少?
    蘇軾在《望江南 超然臺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節禁火之後,詩人在清明時節生火煮茶的行為,並將這一「火」稱之為「新火」。02 冷食在古代,因為熱飯都需要用火來煮,因此在這一天,由于禁火,人們自然只能吃冷食,這也是「寒食節」的直接由來。
  •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中國古代社會不同時期形成的眾多傳統節日,不僅充滿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神秘意韻,同時也體現出了不同社會思想契機下的獨特人文關懷。寒食節與清明節的異同之處1.「寒食節」之上古「改火」說「寒食節」又稱為「禁菸節」、「冷節」或「百五節」 。從這個傳統節日的名稱上來看,可以得知在寒食節這一天人們只能吃「寒食」。
  • 現代孩子背古詩,有這些好處你知道嗎?家長趕快監督娃背起來
    詩詞歌賦和各種文言文,背起來費時費力,可是你知道嗎?如果沒有當初的背誦,人們怎麼會理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句話呢?學習後你才知道原來形容一件事物可以有很多種說法,形容一個人美麗有很多詞語。 孩子喜歡背古詩,家長崩潰 多多今年3歲半,上幼兒園小班了。多多很喜歡去幼兒園,因為不但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還能認識很多新鮮東西。 比如老師在閒散時間教會大家的手指謠、古詩詞。
  • 分手即是永別,來日並不方長,5首古詩告訴你「不如憐取眼前人」
    ——《望江南.超然臺作》宋代:蘇軾蘇軾在寒食節之後寫了這首《望江南·超然臺作》正值暮春,微風細細,楊柳輕擺。在超然臺上眺望整座城,春水蕩漾,滿城繁花盛開。濛濛細雨使得這座城市裡的千家萬戶籠罩在一片迷濛當中。寒食節過後,雖然酒已經醒了,但心中還是感嘆不已。
  • 山東人過寒食節吃這些,快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菜
    寒食節要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而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最困苦的時候,重耳流亡到衛國,飢不能行,眾臣採野菜煮湯,養尊處優的重耳不能下咽,介子推跑進山溝,將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塊,和野菜一起煮湯給重耳喝,重耳狼吞虎咽的吃個精光,問道從哪兒來的肉湯,大臣告訴他是介子推從大腿割下來的,重耳聽了感動得淚如雨下,這就是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
  • 好像還有一個寒食節,您能介紹一下嗎?_澎湃新聞-ThePaper
    X 好像還有一個寒食節,您能介紹一下嗎?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你知道孩子是如何愛上古詩的嗎?
    但是這種功利性學習的結果是,我依賴背誦去學習古詩,而缺乏了對古詩的思考以及自我的創新。這大概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大批學生學古詩,但是能夠作詩的沒幾個。與功利性學習不同,西方提倡創造性學習。所以,西方人更加注重對孩子創新力、專注力、想像力的培養。而中國的古詩確實是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想像力和創新力的,只是我們用錯了方法。
  • 2013寒食節是哪一天 寒食節的由來與習俗盤點
    寒食節的來歷與習俗盤點(資料圖)2013年寒食節是哪一天?古俗講究在冬至節後的一百零五天(在4月5日左右)。當前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等地方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今年的寒食節為2013年4月3日寒食節的由來遠古時期寒 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
  • 寒食節|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寒食節,是陌生的,甚至從來就沒聽說過。其實寒食節是一個很重要,很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寒食節來歷介之推是當時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割自己腿肉熬湯,給重耳充飢。
  • 寒食節和清明節知多少
    問   你對寒食節和清明節有多少了解?那麼清明節和寒食節究竟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聯繫?   01   2019年清明節和寒食節是哪一天   2019年寒食節是哪一天:農曆二零一九年二月廿九,公曆2019年4月4日,星期四   2019年清明節是哪一天:農曆二零一九年三月初一,公曆2019年4月5日,星期五
  • 寒食節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寒食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食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日。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蕩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在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寒食節是山西民間春季一個重要節日,山西介休綿山被譽為「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每年舉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儀式活動。
  • 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為你講述寒食節的由來——介子推的故事
    在中國悠久的民俗文化中,有兩個節日是紀念歷史人物的:一個是端午節,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一個是寒食節,為緬懷晉國大夫介子推。今天講講介子推的故事。一、重耳流亡: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惠公登基後,害怕公子重耳威脅到他的君位,就派刺客刺殺重耳。
  • 原來這些成語都出自耳熟能詳的古詩,你知道嗎?
    關於成語,眾所周知,許多都是出自歷史典故或古文古詩中,小編看到了這樣的一些成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用到,可是,你知道它們都出自哪裡嗎
  • 寒食節在古代是個什麼節日?寒食詩詞知多少
    又是一年寒食節。現在的寒食節不再是法定節日,一般和清明節合併起來過,可是你知道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寒食節曾經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 跟「吃」有關的節日,你知道嗎?
    跟「吃」有關的節日,你知道嗎?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來了,相信許多人都已經提前計劃好了清明假期的活動,實際上清明節的前一天也是一個中國傳統的節日,但是現在有很多人都已經不知道了,這個節日與「吃」有關係,大家知道是什麼節日麼?
  • 「寒食節」一個古老的節日
    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