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心理學中很容易疑惑的知識點: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理論內容。這章學習完後會覺得很亂,人物一堆。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
推薦兩個方法:
(1)畫出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畫出根目錄下的子目錄,這個方法對學習知識一目了然。
(2)做表格:可以精確知識點。表格是思維導圖的變式。
在學習行為主義時掌握三個點:提出者、實驗、規律。
1.提出者
操作性條件作用原理提出者是斯金納。(巴甫洛夫提出的是經典性條件反射。)
2.實驗
斯金納抓了一隻老鼠放進箱子裡,箱子裡有一個槓桿,一壓槓桿就有個開關打開,有食物倒入食槽,老鼠見到食物就吃掉。一開始老鼠四處亂轉,轉的過程中無意中碰到了槓桿,出來了食物,老鼠就吃掉了食物。老鼠又亂轉碰到了槓桿吃到了食物,以後再把老鼠放到箱子裡時,如果老鼠在箱子1個小時,有40分鐘老鼠就會在槓桿附件轉悠。斯金納認為小老鼠學會了按壓槓桿,通過這個實驗斯金納得出了規律。
斯金納的觀點——
•人類行為分為應答行為和操作行為
•學習的實質是形成操作性條件反射
•操作性條件反射是通過強化建立的
3.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
(1)強化
增加行為反應發生的次數
A.正強化:給予一個刺激
B.負強化:取消一個刺激——逃避條件作用、迴避條件作用
【解析】
強化指的是增加行為反應發生的次數,也叫增加行為反應的概率。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
正強化最典型的表現:表揚、獎勵。例如小明扶老奶奶過馬路,每扶一次老奶奶警察就給他一朵小紅花,目的是為了增加小明扶老奶奶過馬路的次數。
負強化:例如小明被記了處分,由於他經常扶老奶奶過馬路,學校決定取消他的處分,目的是為了讓小明不斷做好事。負強化可以簡單記為撤銷懲罰。
(2)懲罰
呈現厭惡刺激,減少行為反應發生的次數
【解析】
懲罰的目的是減少行為的次數和概率,這是和強化最大的區別。例如小明在學校裡被處分,學校處分小明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小明犯錯的次數。
(3)消退
行為——強化——行為——無強化——消退
【解析】
消退是一個過程。考試考得很少,記住「不理睬」即可。
【小試牛刀】
1.負強化是指( )。
A.呈現一個刺激以增加一個反應發生的概率
B.呈現一個刺激以降低一個反應發生的概率
C.撤銷一個刺激以增加一個反應發生的概率
D.撤銷一個刺激以降低一個反應發生的概率
【解析】這道題考察負強化的概念。強化是增加概率的,排除B項和D項。負強化是撤銷刺激的,排除A項。【選C】
2.由於一個學生進步明顯,老師取消了對他的處分,這屬於(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獎勵
D.懲罰
【解析】這道題比較簡單。第一步判斷行為,這道題裡針對的行為是進步明顯;第二步判斷行為概率增加還是降低,題中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概率,增加的是強化;第三步判斷撤銷刺激還是呈現刺激,這道題裡是取消了處分,屬於撤銷刺激。【選B】
以上就是對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理論內容的詳細講解,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學科知識」即可查看13大學科知識點解讀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