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每天在幼兒園要做的5件事,與中國差距很大,值得學習

2020-12-22 索菲是個寶媽

有一天在接梅梅回家的路上,她說班級裡來了一個洋娃娃一樣的小女孩,她們成為了好朋友。後來我和孩子老師溝通才知道,班級裡轉來了一個中美混血女孩Eva

了解一段時間我發現Eva特別的自信和獨立,班級裡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歡和Eva一起玩,在梅梅和我的表述中,這個女孩的懂事和情商時常給予我驚喜。

在梅梅和Eva成為好朋友之後我和Eva的媽媽溝通也多了起來,Eva媽媽說其實她在對Eva的教育上一直都有所虧欠。因為之前在美國,Eva很小就被送到幼兒園了。

回到家我思考了很多,不禁在網絡上開始搜索美國的幼兒教育,我卻有了驚奇的發現,數據顯示:

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就是美國,在2014年的時候,美國的獎牌合計就已經達到了258,而截止到2019年,已經有381位,約佔總數的42%。

他們的教育,從幼兒時期開始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明了美國對於學前教育的重視:

曾經在1988年的時候,有76名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們齊聚一堂,其中還包括了年僅46歲的霍金

當記者們問到霍金的時候:「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霍金回答:「在幼兒園當中。」

他的回答不僅代表了會上另外的75位諾貝爾獲獎者的普遍看法,同時也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這個故事一直在西方廣為流傳,對於歐美地區的學前教育事業更是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使得他們的教育在一定時期內得到了極大程度的重視和發展

在美國的幼兒園,他們是怎樣做的?

談及美國的幼兒園教育,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玩」。確實,他們的幼兒確實擁有著比我們中國幼兒不知多出幾倍的時間去玩,看看我們國內的幼兒園,卻還是在忙於普及,幼兒園禁止「小學化」的概念性工作中,小班的孩子就開始忙於各種「興趣班」

我不禁也在反思,這樣做孩子們真的還有「興趣」嗎?

學前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首先是由德國教育家F.W.A.福祿貝爾提出的。他認為:兒童的發展是漸進的過程,教育應適合兒童的發展,教育應以兒童的自主活動為基礎。

很顯然,重點一定是要以幼兒的「自主活動」為基礎。

在我們的孩子拿起一根木棒說:「這是我的「乖寶貝」,我要哄她睡覺時」,不要懷疑,孩子的學習已經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

那麼美國的幼兒園每天都在帶孩子做哪些事呢?

1、讓孩子通過玩耍,培養各項能力

讓·皮亞傑在《兒童智慧的起源》中提出「玩中學、學中玩」的概念,具體的含義是:在玩耍中讓孩童進行學習,在學習中加入玩耍的便於孩童學習。由此可見玩耍對於幼兒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美國幼兒園的孩子擁有最自由的環境創新和實踐他們的所有想法。

他們可以因為園所裡出現的一隻小鳥就衍生出一系列的教育行為:孩子們一起為小鳥搭巢,孩子們一起為小鳥製作喝水和餵食的器皿,孩子們為小鳥繪製畫像等等,一個小小的事情就被孩子們放大為無限的教育網絡

在這樣主題的教育下,孩子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於自然知識的了解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生活能力這方面一直是我們中國幼兒園的孩子最需要提升的能力。在美國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開拓精神。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夠自食其力,所以從小就開始讓孩子意識到勞動的價值

比如:讓孩子擦桌子、收拾整齊自己的玩具、為自己喜歡的東西買單等等。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女兒,他也規定孩子們要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等生活能力,讓孩子體會到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養成孩子不隨意浪費資源的習慣。

而我們的孩子在這方面真的需要家長們學會放手了,要相信我們孩子,他們一樣可以。

3、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美國的幼兒園,為了訓練幼兒園的注意力,他們有一項非常有效的方法:利用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學會做一個「小聽眾」。

「老師」這個角色在講述時,所有人必須規規矩矩的在小椅子上坐好,成為專注的「小聽眾」,用這樣遊戲化的方式訓練注意力,效果顯然更加顯著。

這套書通過精緻的畫面和經典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化的過程中得到注意力的鍛鍊,而且這套書的4冊內容採取循序漸進的分階段訓練,對於孩子的階梯性進步很有作用。

4、培養孩子的科學知識

美國是一個擁有「諾貝爾獎」眾多的國家,孩子從小就在幼兒園接觸到了大量的科學知識,其中也包括了很多豐富的內容: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社會科學、物質科學等區域知識。

而我們中國的幼兒在這一方面是欠缺的,雖然《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將科學領域列為五大領域之一,但是家長們往往更重視數學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我找過各種科普類的書籍給梅梅閱讀,這套由「十萬個為什麼」出版社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一起打造的兒童科普書籍《第一次遇見科學》,是她非常喜歡閱讀的一套,真的幫助我解答了很多時候梅梅曾問我的「為什麼」

5、陪伴孩子做科學小實驗科學小實驗是孩子最直觀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最有效記憶科學原理的方式之一。在美國幼兒園的課程當中,老師們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做科學小實驗,激發起孩子對於科學的興趣

其實很多時候看到有趣的親子小實驗我們也想帶孩子進行,但是有些實驗的材料總是過於複雜,不方便購買的同時也擔心產生危險。

相關焦點

  • 美國孩子在幼兒園做的這3件事情,和中國差別很大
    大家好,這裡是關注孩子成長問題,讓孩子放心成長的囡囡育兒筆記。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那麼要說到和中國教育差別很大的國家,那麼美國就要榜上有名了。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教育向來是非常崇尚是「快樂教育」的。不像是中國,孩子早早地就已經開始上各種早教班、興趣班、補習班。
  • 帶著孩子必須要做的5件事,你做了幾件
    孩子的三觀,未來發展,跟父母是息息相關的,主要看父母如何去做一個引導,如何去培養孩子,全靠父母接下來的用心程度,沒有一個父母對孩子不上心的,只不過是不知道如何培養,引導孩子,只能心理著急,甚至是做一些自以為的培養,按照之前老一輩的思路來,現在對於孩子的培養,之前的老路有的適合有的不適合,那麼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那麼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帶著孩子必須要做的5件事,你帶孩子多了幾件。
  • 在外國的幼兒園,每天都會讓孩子做這四件事,中國家長受教了
    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也是孩子第一次參與到集體生活當中,可以說幼兒園是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第一站,也是孩子人生系統學習知識的起點。在美國,幼兒園以培養孩子的社會性為主。簡單的來講,就是在保護孩子天性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社交的能力,為未來他們步入社會打下最初的基礎。
  • 美國孩子暑假要做的100件事,讓中國孩子哭了……
    這裡有一份《美國學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清單,如果你認為美國學生的暑假就是「無腦玩耍」,那就錯了!看似有趣的暑期清單下,是設計者們用心良苦讓孩子能有一個相對快樂,但時刻保持學習狀態的暑假。「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孩子的天性去切實地教育,才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收穫。一、哪些事情是有價值的?
  • 真正優秀的孩子都是時間管理高手!美國幼兒園5個方法,值得複製
    對於小孩子來說,對時間沒有觀念,做任何事都磨磨蹭蹭,總是拖到最後才完成,令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美國幼兒園對孩子學會時間管理有很好的辦法。美國幼兒園用5個方法培養孩子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非常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學習、複製。
  • 看看美國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孩子在幼兒園都做什麼?
    美國幼兒園教孩子做3件事,在家也能做到,中國家長可以試試每個國家幼兒園教的東西都不一樣:中國的幼兒園會將園區刷成五顏六色的樣子,老師會教孩子唱歌跳舞,講小故事,還會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知識。相比於中國、德國和日本,美國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就顯得比較特殊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儘管美國的幼兒園課程主要基於遊戲,但也有一些針對大眾科學和智力的遊戲,而不是盲目的遊戲。
  • 九月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三件事要提前做,事關孩子入園適應
    的確選擇一個合適孩子的幼兒園太不容易了,尤其是針對新手寶爸寶媽來說。按理說選好了幼兒園靜待開學就行了,但其實在開學之前家長還有三件事要提前做,事關孩子的入園適應情況。不想開學後孩子有嚴重的入園焦慮症,那寶爸寶媽們現在就要聽好去做好咯。
  • 看到美國孩子暑假要做的100件事,中國孩子羨慕哭了…
    ,暑假不是假期,是超英趕美的瘋狂學習;是開學後決一雌雄的「彎道超車」;是家長花錢,學生報班,培訓老師結婚生子買房子的主要經濟來源。這裡有一份《美國學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清單,如果你認為美國學生的暑假就是「無腦玩耍」,那就錯了!看似有趣的暑期清單下,是設計者們用心良苦得讓孩子能有一個相對快樂,但時刻保持學習狀態的暑假。
  • 中國的孩子刷抖音時,美國孩子卻在做這件事…
    聽說國內的小孩子很多都沉迷抖音快手這樣的APP,在美國據我所知還沒有出現這樣的趨勢。在讀書這件事上,我感覺孩子們的確有被氛圍所影響到。女兒閱讀範圍之廣,閱讀量之大,都是我們這一代在國內長大的80-90後所遠遠不及。我個人覺得,在美國的初等教育中,閱讀是做的最好的。
  • 家長認為學費太貴,讓孩子放棄幼兒園直接上小學,成長差距卻很大
    對此,就有一些家長就認為幼兒園的學費太高,其實也可以不讓孩子上幼兒園,直接上小學,而且小學也沒有要求孩子必須上幼兒園才接收。其實,這類家長想到的是眼前的,但從孩子長遠發展來看,上過和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成長差距會很明顯。
  • 提醒父母:寶寶上幼兒園,每天學做這4件事,比同齡人更早獨立
    這時把孩子送入幼兒園,有助於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讓孩子學習到更多新知識。但是關於幼兒園的不利的新聞有很多,一部分父母們擔心孩子會受到老師的恐嚇或者同學的欺負,另一部分父母則擔心孩子因為平時被幫助的太多,動手能力低,到了幼兒園生活會不能自理。這些問題加一起,孩子上幼兒園的生活裡就會遇到很多困難。
  • 上貴族幼兒園的孩子更優秀嗎?寶媽:差距還是很大的
    我表哥家的孩子和我兒子同歲。他在北京工作孩子上的幼兒園2萬元一學期。我家的孩子上的縣城的3000元一學期的。過年時感覺我家孩子真的和表哥家孩子差距很大。4.我女兒幼兒園小班一年學費在2萬左右,每月生活費400元,興趣班加起來3000左右,學雜費就不說了,還只是一般的學校,現在養一個孩子成本太高了[流淚][流淚][流淚]5.坐標二線城市,這幾年很多樓盤都配套了幼兒園,其中有一個一學期7000的所謂私立幼兒園,同事孩子中班就累的不想去上學了
  • 孩子不能「過早」接觸的4件事,多數父母正在做,對娃傷害很大
    >「加速」,通過自己的手段來激發孩子的大腦潛能,最終達到父母的預期值,不過,有些事情對於小寶寶來說不能操之過急,寶寶不能「過早」接觸的4件事,很多父母正在做,對孩子傷害很大。寶寶不宜「過早」接觸的4件事
  • 孩子上幼兒園後,父母每天讓他做這3件事,將來上小學會很省心
    我個人認為與其浪費錢去報班,還不如在孩子上幼兒園後就開始做準備,每天讓他做這3件事,將來上小學會更省心。既然獨立是成長的一步,父母與孩子的緣分註定漸行漸遠,那我們真應該早點為孩子做準備。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的潛在差生。所以說幼兒園階段培養閱讀習慣,其實是在為小學學習成績做準備!除了閱讀習慣以外,我認為通過故事培養孩子好品質,能夠為孩子上小學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你可能都想像不到!如今,很多孩子在3歲左右就被家長送上了幼兒園,想讓孩子早點接受教育,這樣就能贏在起跑線上了,當然,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3歲還比較小,正處於依賴期,想到了4歲再將其送到幼兒園中, 可能在大部分人眼中,孩子幾歲上幼兒園都一樣,其實則不然。
  • 任正非談中美教育的差距:美國教育有3點優勢,值得家長思考
    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可以說是方方面面的,不僅關注孩子正處於的教育環境,也經常會拿國外的教育做對比,想要為孩子選擇更好的教育方式。任正非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也提到了中美之間教育的差距,任正非在談中美教育的差距時曾提到,美國教育有3點優勢,值得家長思考。
  • 飯桌上美國孩子、日本孩子、韓國和中國孩子的表現:教育差距明顯
    不同的國家無論是在經濟文化方面,還是在思想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因為文明的不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差距可能很明顯。由於眾多因素的不同,各個國家的教育差距也很大。舉個最好的例子來說,在飯桌上,中國孩子、美國孩子、日本孩子和韓國孩子之間的差距就很明顯。美國孩子美國的父母在飯桌上不像中國父母那樣,對孩子唯唯諾諾,關心孩子吃不好去給孩子夾菜,他們的表現更像是朋友。在孩子能拿得動勺子時,父母就不會再給孩子餵飯。
  • 上公立幼兒園的孩子,和上私立幼兒園的孩子,小學以後差距明顯
    雖說都是幼兒園,但是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現實性差距的,首先從資金方面的實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公立就不如私立,而教育培養的方向也是截然不同,私立會提倡早教,打好入學基礎,而公立學校是零基礎的,只負責孩子的正常發育學習,因此在起跑線上,孩子之間就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 哈佛教授:想培養孩子記憶力,每天要做好5件事,孩子頭腦更靈活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的記憶裡是天生的,但其實不然,記憶力也是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的,只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記憶力會快速增長,而且智商也是遠遠超過同齡人。哈佛教授曾經說過:「想要孩子記憶力好,方法其實很簡單,多陪伴孩子做遊戲就能有效果,每天做好5件事,孩子的頭腦就會更靈活。」
  • 孩子3歲前,家長要每天堅持做這幾件事,孩子未來更聰明
    在孩子3歲前,家長要每天堅持做這幾件事,孩子未來會更聰明。跟孩子玩一些益智歡樂的遊戲3歲前的孩子都是愛玩愛鬧的,家長每天都要和孩子互動,這樣孩子才會更活潑可愛。帶孩子多串串門、認識人一般孩子3歲之後就要去上幼兒園了,如果3歲前帶孩子見的人比較少,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難免會有些怕生,適應能力會比較差,所以孩子3歲前,家長要多帶孩子串串門、認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