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談中美教育的差距:美國教育有3點優勢,值得家長思考

2020-12-13 青青的育兒秘笈

盧梭曾說,「植物的形成由於栽培,人的形成由於教育。」

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可以說是方方面面的,不僅關注孩子正處於的教育環境,也經常會拿國外的教育做對比,想要為孩子選擇更好的教育方式。

任正非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也提到了中美之間教育的差距,

任正非在談中美教育的差距時曾提到,美國教育有3點優勢,值得家長思考。

他認為,相比之下,現在美國的教育有3個優勢:

第一:更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二:注重社會責任的培養。第三:注重分類教育。

任正非談中美教育的差距:美國教育有3點優勢,值得家長思考

1、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鄧小平曾說,「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創新能力是孩子學習任何知識的基礎,沒有創新的學習都只是在死學習。

與中式教育不同,美式教育中的藝術類課程要比中國多很多,而且老師對孩子學習成果的判定也不一樣。

比如,就同樣讓孩子畫一隻心目中的大熊貓而言,中國孩子畫出來的普遍都是傳統的「黑眼圈」大熊貓,但美國孩子可能畫出來的大熊貓就是帶著「紫眼圈」的等等。

這在中國老師看來,孩子就是在亂畫。但在美國老師看來,只要是孩子用心設計的,都可以給高分。

但我們傳統的教育中,從幼兒園到大學,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都是直接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墨守成規的理論和古板的教學方式讓很多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快樂,也就沒有學習的主動性。

在越來越重的學業壓力下,孩子原有的積極性和想像力也被逐漸瓜分為零。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知識學得很好,但是離開課堂就不會用了的原因。

作為家長,還是要多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多給孩子一些動腦、思考、想像的機會,不要讓教育禁錮住孩子的想像力,要讓孩子學會創新,大膽想像。

2、注重社會責任的培養

易卜生曾說,「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在美式教育中,孩子從9個月開始就會有自己的家務清單和勞動任務。而中式教育的家長會從孩子9個月開始就教孩子識圖認字,即使是孩子向家長表達分擔家務的意願時,家長也會說,「不用你做,別幫倒忙了,快去看書吧。」等等。

父母會把大把的時間放在孩子的學習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家務活就是與自己無關,除了學習以外的事都不用管。很多孩子被父母長輩寵到喪失自理能力,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又談何社會責任感。

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相對而言,美式教育培養出的孩子自理能力更強,當面對社會責任時也就更遊刃有餘一些。

但其實中美教育方式並不矛盾,家長完全可以各取所長,從孩子自身抓起,讓孩子多動手,多參與,千萬不要一直護著孩子,要知道,過分的保護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3、注重分類教育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美式教育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學校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目的都是讓孩子學有所成,學以致用。

就大學而言,好學校注重孩子的課業能力,次一些的學校約束孩子遵紀守法。相對於中式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美式教育更加大膽地將孩子進行分類培養,讓孩子更加適應社會的生存法則。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要量體裁衣,量力而行,取長補短。

中美教育到底孰優孰劣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長在進行教育方法的選擇時要各取其優。任正非所談的中美教育的差距中,美國教育的3點優勢,非常值得家長思考。

相關焦點

  • 談到中美教育的差距,任正非:美國教育有3個優勢
    近期,任正非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談到了中美教育的差距。他說:「總的來說,美國現在的教育是領先中國的。否則,為什麼會有幾百萬中國青年到西方去留學呢?」任正非總結美國教育的3大優勢:其一,注重創新能力。美國高度注重教育,因為史丹福大學的開放、開明,才造就了矽谷。這種科技創新,踏踏實實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要認真學習。其二,注重社會責任。常青藤大學在入學考試時要考核沒有去過孤兒院、有沒有給孤寡老人做過貢獻。
  • 中美教育差異有多大?任正非:美國教育有3個優勢,比我們強
    中美之間的競爭由來已久,並且愈發激烈。前有中美經濟競爭,後有中美科技競爭,中美教育競爭。去年,華為企業創始人,集低調與霸氣兩種氣質於一身的任正非說,"中美之間的競爭,最終是看教育"。近期,任正非又接受了《華爾街日報》的採訪,在採訪中,任正非重新闡述了中美教育之間的差異。在任正非眼裡,曾經"打壓"過自己的美國在教育上確實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美國的教育有三點比我們強。第一點是創新能力。
  • 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哪國好?任正非:論教育,中國有3點不如美國
    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哪國好?任正非:論教育,中國有3點不如美國每個國家的國情各有不同,因此在政治制度、軍事管理、以及教育方式上也就有所不同。近日,任正非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就說起了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不同之處,他說:要說兩國的教育哪國好,從總體來看,美國現階段的教育是要領先在中國前面的,不然,又怎麼會有上千萬的中國青少年選擇到西方國家留學呢?
  • 中美教育有啥不同?任正非:美國現在的教育,三方面優於中國
    教育事業的改革關係著整個國家的進步,除了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們,幾乎每一位家長都極其關注中國教育的發展,也經常在網上與其他人共同探討。其中用戶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教育與美國教育相比如何?為什麼有些家長喜歡將孩子送到美國接受教育,難道中國教育真的不如美國嗎?
  • 美國教育有三個優勢,這恰是中國的不足,任正非的觀點你贊同嗎?
    中美教育的差距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其中有不少我們熟知的大人物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近日,任正非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的時候,對於中美教育給出了自己的評價。華為作為一家全球性的大企業,吸納了來自各個國家的人才,作為華為的領導人任正非能夠領導這些各個國家的人才,肯定對於各個國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水平都有比較深的了解,他對於中美教育的評價,總得來說就是中國還不如美國,美國是領先中國的。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中國依然有大量優秀的學生去美國留學。
  • 任正非再談「教育強則國強」
    文|慧新月來源|非常在線近日,中美貿易之爭將華為推上了風口浪尖,一些和華為合作的在美公司,在美國政府的要求下,也終止了和華為的合作。針對當下情形,華為總裁任正非於5月21日上午在華為總部,接受了多家媒體記者長達2個半小時的直播採訪,在本次採訪中,任正非正面回應了華為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處境,與未來發展等消費者關心的話題。其中,在談及未來如何與美國競爭的問題上,任正非再談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1月17日,任正非在深圳接受採訪時,反覆提及「基礎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 任正非:中美貿易戰根源在教育,再窮不能窮教育
    這是任正非自1月17日首次接受《面對面》專訪之後的第二次採訪,也是第二次接受國內電視媒體的專訪。期間,任正非談到了中美貿易、談到了華為的應對、談到了家庭,但他談的最多的還是教育。任正非呼籲,社會各界都應該重視基礎教育,中美貿易摩擦,實質是科技實力的較量,根本問題還是教育水平。
  • 教育觀察:中美教育親歷者和研究者的思考!
    美國教育關注學生批判性思維、獨立性、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是值得中國教育學習和借鑑的,然而在基礎知識教授和訓練方面,卻存在很多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曾說過「美國教育絕對不比中國好」。對於這個觀點,從事中美比較教育研究30餘年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北嶺)教育學院教授蘇智欣深表贊同,結合自己的研究、觀察和生活經歷深入分析楊振寧的觀點,理性解讀美國的基礎教育。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曾在清華大學的發言中表示,「美國教育絕對不比中國好」。這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他觀察到,今天中國的大部分家長和教育者都有一個誤區——美國的中小學更好。
  • 中美教育親歷者和研究者的思考
    &nbsp&nbsp&nbsp&nbsp美國教育關注學生批判性思維、獨立性、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是值得中國教育學習和借鑑的,然而在基礎知識教授和訓練方面,卻存在很多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曾說過「美國教育絕對不比中國好」。
  • 中國教育vs美國教育,任正非看好美國教育,值得深思!
    作為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曾發表過公開言論,相比國內的應試教育,個人更看好美國。作為父母,在教育方面能夠花自己承受範圍內的錢,只為讓孩子能夠接受更好地教育。家長教育的目的都是出奇一致,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受教育階段能夠成才,為了孩子今後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留學熱其實並非空穴來風,背後透露出的是更多家庭願意花更多的錢讓孩子出國發展,因為國外很多的先進技術是遠遠超過國內的。
  • 中美教育標準的差異有哪些
    為了避開申高(8申9、9申9)的慘烈競爭,也為了讓孩子儘早適應美國校園文化,達到良好融入的目的,在小學畢業後就送孩子赴美留學(6申6、6申7)的現象已蔚然成風。硬幣都有正反兩面:年齡小、可塑性強固然是優勢,但隨著中國小留學生問題層出不窮,「硬幣的反面」逐步被美國精英學校和中國家長群體體認。
  • 中國教育+STEAM教育=美國教育?從國際背景到融合教育
    個體的發展需要教育的支撐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中國教育+STEAM教育=美國教育」,中美兩國國情不同,教育制度存有巨大差異,不同情景不去評判何種教育制度更為優越,但提醒我們的是如何從國別教育差異中去糟粕、取精華,強化優勢、彌補劣勢。
  • 任正非談大學教育
    7月29日至31日,華為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帶隊訪問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大學。訪問期間,他就基礎研究、產學研結合、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不管這些專利保護是否已經過期,先賢是值得尊重的。
  • 專家談中美教育差異 美母語教育時間是中國3倍
    專家談中美教育差異 美母語教育時間是中國3倍     3月30日上午,「2013中美比較教育論壇」在青島櫸園學校拉開帷幕,市南區教研員、市南區各中小學校長與來自美國的6位專家共同參加。
  • 斯坦福學子談中美教育的異同
    對於中美教育我想談的是:中美教育非常相似,但也有不同。國內很多家長認為美國教育就是「放羊式」教育,這樣的認識並不全面。美國教育是分層的,同樣是公立高中,不同社區裡的競爭壓力完全不一樣,越精英越死磕 。所以壓力在哪都有,最主要的是讓自己變得更有效率。我認為中美教育不同的地方在於,美國教育會提供更多能力培養的活動。這一點166中學做得很好,如果在這裡比較活躍的話,應該能做到一個比較有競爭力的國際水平。關於學習能力我想說,不要輕信聰明不聰明。我個人感覺我不聰明,想辦法提供學習效率,堅持死磕比智商更重要。
  • 任正非:我們的社會最終會走向人工智慧,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即使華為面臨著如此嚴峻的挑戰,任正非在接受《面對面》的採訪時卻仍然表現的雲淡風輕,甚至在談到女兒孟晚舟時更是淡然:「我女兒比我還樂觀,她最近忙著呢,說要讀個「獄中博士」出來。」40分鐘的訪談裡,任正非談的最多的是教育,是國家,是人類,這麼好的一個利用央視給華為打廣告的機會,他卻顧左右而言他,也更從側面反映出華為的底氣與自信。
  • 美國教育的優勢在哪裡?參考這三點,讓孩子變得更全面
    ,因此,很多家長也願意讓孩子去美國留學,去美國讀書。不過,美國教育體制下的孩子真的這麼輕鬆嗎?美國教育到底有哪些魅力呢?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聰明的媽媽教方法》的育兒書籍,這本書是由育兒達人楊瑜君所著, 介紹了她的兒子在美國小學學習、生活的點滴,探討了中美教育的不同,從她的書中,我確實看到了很多中美文化、理念的差別,就像全書的後記上所寫的那樣:「中國的教育理念比較注重的Learn What(學什麼),強調知識本身以及知識量的多少與知識程度的深淺。
  • 任正非:中美貿易摩擦根在教育 不能窮老師要對未來投資
    新京報訊 (記者 陸一夫 許諾)今日晚間,任正非在央視新聞《面對面》播出的採訪中表示,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本問題還是科技教育水平。「國家一定要開放,才有未來,但是開放一定自己要『強身健體』。」任正非告訴央視主持人:「說我有實力,是因為我對未來有投資。如果我們國家對教育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的教育像日本一樣,像北歐一樣,像德國一樣,我們國家還擔心什麼和美國競爭的問題?今年稍微不行,明年就出來幾個優秀的人,就領著又衝上上甘嶺了。」任正非的父母是鄉村教師。
  • 美國的「大語文」教育給我們什麼啟發?家長最好明白這五點
    深諳中美兩國教育的吳軍博士,大學讀的是清華大學,博士讀的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常年旅居美國,對中美教育的研究都很透徹,自己兩個女兒也培養得非常出色。他說,中美兩國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作同級對比,比如哈佛的新生和北大的新生比,MIT的新生和清華的新生比,或者中國一本大學的新生和美國州立大學的新生比,那麼,美國學生的語文水平要高得多;此外,中國語文教育比較單一,缺失的部分可以借鑑美國的經驗。
  • 中美優勢對比!從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看「教育強國」如何建設
    從數據來看,我國已成為不折不扣的高等教育大國,不過從學生在國際流動方向上來看,我國可能還遠未到廣泛認可的「教育強國」。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發布的《2018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17-2018學年,中國赴美留學生數量超過36萬,對比上一年度增長了3.6%,中國連續九年成為美國第一大留學生生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