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談大學教育

2020-09-05 倔強的笑笑

7月29日至31日,華為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帶隊訪問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大學。訪問期間,他就基礎研究、產學研結合、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 華為為何要搞基礎研究?

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傳統的產學研模式趕不上市場需求的發展速度。因此華為公司也進行了一些基礎理論的研究,大多數是在應用理論的範疇,只有少量的走在世界前面去了。

大學老師的研究是為理想而奮鬥,目標長遠,他們的研究是純理論要素研究。例如,土耳其Arikan教授一篇數學論文,十年後變成5G的「熊熊大火」;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蘇聯科學家彼得·烏菲姆採夫發表的一篇「鑽石切面可以散射無線電波」的論文,20年後美國造出了隱身的F22戰鬥機;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科學院吳仲華教授的三元流動理論對噴氣式發動機的等熵切面計算法,奠基了今天的航空發動機產業;現代化學分子科學的進步,人類合成材料可能由計算機進行分子編輯來完成,這也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技術變化。

△華為方舟實驗室(資料圖)

高校的「明燈」照耀著產業,大學老師的純研究看得遠、鑽得深;華為公司的研究實用度強。在我們之間的合作中,你們給我們帶來方向,照亮了我們。華為公司的基礎研究是圍繞商業目的的,比較貼近近期的實用化,我們給你們帶來客戶需求以及行業所面臨的世界級難題,知道這個方程的價值與應用,相互之間都是有益的。合作使我們早一些知曉世界的發展動向,縮短了商品化的時間,我們能超前世界,就會獲得更好的機會。

■ 「校企合作要鬆耦合,不能強耦合。」

高校的目的是為理想而奮鬥,為好奇而奮鬥;企業是現實主義的,有商業「銅臭」的,強耦合是不會成功的。強耦合互相制約,影響各自的進步。「強耦合你拖著我,我拽著你,你走不到那一步,我也走不到另一步。因此,必須解耦,以鬆散的方式合作。」

■ 「求生欲使我們振奮起來,尋找自救的道路。」

在「燈塔」的照耀下,整個世界都加快了腳步,今天技術與經濟的繁榮與英、美、日、俄、歐洲當年的技術燈塔作用是分不開的。我們要尊重這些國家,尊重作出貢獻的先輩。孔子都過去兩千多年了,我們還不是在尊孔嗎?不管這些專利保護是否已經過期,先賢是值得尊重的。

我們公司也曾想在突進「無人區」後作些貢獻,以回報社會對我們的引導,也想點燃5G這個「燈塔」,但剛剛擦燃「火柴」,美國就一個「大棒」打下來,把我們打昏了,開始還以為我們合規系統出了什麼問題,在反思;結果第二棒、第三棒、第四棒打下來,我們才明白美國的一些政治家希望我們死。

求生的欲望使我們振奮起來,尋找自救的道路。無論怎樣,我們永遠不會忌恨美國,那只是一部分政治家的衝動,不代表美國企業、美國的學校、美國社會。我們仍然要堅持自強、開放的道路不變。你要真正強大起來,就要向一切人學習,包括自己的敵人。

■ 「中國的未來與振興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

人類社會的下一個文明是什麼?還會不會產生一個類似汽車、信息產業這樣的產業?我說的「汽車」是泛指,包括飛機、輪船、火車、拖拉機、自行車;「信息產業」也不僅指電子工業、電信網際網路、人工智慧。

未來技術世界的不可知,就如一片黑暗中,需要燈塔。點燃未來燈塔的責任無疑是要落在高校上,教育要引領社會前進。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認識它的艱難,應對這種不確定性,除了給科研更多一些自由、對失敗更多一些寬容外,應對不確定性的確定可以從孩子們的教育抓起,中國的未來與振興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

多辦一些學校,實行差別教育,啟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就會一年比一年有信心,一年一年地逼近未來世界的大門。二、三十年後,他們正好為崛起而衝鋒陷陣,他們不是拿著機關槍,而是拿著博士的筆。我今天看見你們這麼多人坐著冷板凳,研究出這麼多理論與技術成果,出了這麼多優秀的人才,我很興奮,相信我們國家在二、三十年以後或者五、六十年之後,一定會大有作為的,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任正非(資料圖)

■ 「我們需要創新,找到一個一個的機會點。」

我們需要創新,找到一個一個的機會點。如果我們把英國工業革命的指數定為100的話,美國今天是150,我國是70,中國缺的30是原創,原創需要更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沒有原創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房屋、汽車都會飽和的,飽和以後如何發展?不發展,一切社會問題都會產生。

我們公司過去是依託全球化平臺,集中精力十幾年攻擊同一個「城牆口」,取得了一點成功。我們過去的理論基地選在美國,十幾年前加大了對英國和歐洲的投入,後來又增加了日本、俄羅斯的投入。美國將我們納入實體清單後,我們把對美國的投資轉移到俄羅斯,加大了俄羅斯的投入,擴大了俄羅斯的科學家隊伍,提升了俄羅斯科學家的工資。

我們希望十年、二十年後,我國的大學擔負起追趕世界理論中心的擔子來。我們國家有幾千年儒家文化的耕讀精神,現在年輕媽媽最大的期望是教育孩子,想學習、想刻苦學習,這都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優良基礎,我們是有希望的,中國是可以有更大作為的。

相關焦點

  • 任正非再談「教育強則國強」
    針對當下情形,華為總裁任正非於5月21日上午在華為總部,接受了多家媒體記者長達2個半小時的直播採訪,在本次採訪中,任正非正面回應了華為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處境,與未來發展等消費者關心的話題。其中,在談及未來如何與美國競爭的問題上,任正非再談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1月17日,任正非在深圳接受採訪時,反覆提及「基礎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 任正非談中美教育的差距:美國教育有3點優勢,值得家長思考
    任正非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也提到了中美之間教育的差距,任正非在談中美教育的差距時曾提到,美國教育有3點優勢,值得家長思考。他認為,相比之下,現在美國的教育有3個優勢:第一:更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 教育興邦!任正非:發展技術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
    從一定意義上,任正非可以說是最重視知識和教育的企業家。 之所以重視,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家庭教育使然,任正非的母親是老師,父親是個鄉村教育家。父母從小就培養了任正非學習的習慣,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父親還告訴任正非一定不要隨大流,別人不學自己要學。
  • 談華為談教育談創新 任正非最新發聲
    7月29日至31日,華為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帶隊訪問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大學。訪問期間,他就基礎研究、產學研結合、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華為為何要搞基礎研究?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傳統的產學研模式趕不上市場需求的發展速度。因此華為公司也進行了一些基礎理論的研究,大多數是在應用理論的範疇,只有少量的走在世界前面去了。
  • 談到中美教育的差距,任正非:美國教育有3個優勢
    近期,任正非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談到了中美教育的差距。他說:「總的來說,美國現在的教育是領先中國的。否則,為什麼會有幾百萬中國青年到西方去留學呢?」任正非總結美國教育的3大優勢:其一,注重創新能力。美國高度注重教育,因為史丹福大學的開放、開明,才造就了矽谷。這種科技創新,踏踏實實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要認真學習。其二,注重社會責任。常青藤大學在入學考試時要考核沒有去過孤兒院、有沒有給孤寡老人做過貢獻。
  • 任正非談教育:深刻地帶給教育三大方法論,足可以讓教育快速發展
    是教育,是教育,是教育!任正非非常看重教育,從華為的經營哲學之中,總結出對教育快速發展的方法論,任正非高瞻遠矚。然而,目前的教育現實情況可能更多的令人痛心,任正非自己提到他的父母是鄉村教師,曾經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從教。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他的父母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自己沒有真切體會為師的幸福,也就是這個職業沒有給自己來真切的職業成就感,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體驗曾經的令人失意的體驗。
  • 任正非:中美貿易戰根源在教育,再窮不能窮教育
    這是任正非自1月17日首次接受《面對面》專訪之後的第二次採訪,也是第二次接受國內電視媒體的專訪。期間,任正非談到了中美貿易、談到了華為的應對、談到了家庭,但他談的最多的還是教育。任正非呼籲,社會各界都應該重視基礎教育,中美貿易摩擦,實質是科技實力的較量,根本問題還是教育水平。
  • 揭秘任正非與柳傳志的一次碰面 任正非:他太值得我尊重了
    我曾對任正非做過概括:「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與萬人談,幹一件事」,這件事就是關注華為,守望華為,廝守華為。除此之外,任正非最關注的是什麼?是教育!大學、中學及小學。與任正非聊天,很多話題都是關於教育的。
  • 任正非一家五口人個個都是學霸,成功的人,更重視教育
    任正非大家眾所熟知,是中國民族企業之光。華為公司也是世界五百強。任正非之所以能有這麼多絢麗的標籤,與他重視教育是相關聯的。任正非是一個五口之家,其中有四個人都是985名校畢業的,一個為哈佛大學。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任總家的學歷吧。
  • 任正非談教育:農村教育投入太少,錢都拿去蓋房子了
    >4月22日,任正非在深圳華為總部接受媒體專訪,再次談到教育,任正非認為目前國內最主要的問題是農村教育投入太少,錢都拿去蓋房子了。這句話是普魯士毛奇元帥1870年提出來的,任正非在訪談中也引用了這句話。小學階段的教育至關重要,需要高素質教師隊伍來培養這一階段的孩子。但是我國目前現狀是沒有考上高中的人才去哄孩子,這是嚴重的本末倒置!
  • 任正非在高校的最新發言 暗藏未來教育「風向標」?
    前不久,華為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帶隊訪問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大學,就基礎研究、產學研結合、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任正非在這次訪問期間談到,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傳統的產學研模式趕不上市場需求的發展速度。大學老師的研究是為理想而奮鬥,目標長遠,他們的研究是純理論要素研究,而華為公司的研究實用度強。雖然華為公司也進行了一些基礎理論的研究,但大多數是在應用理論的範疇。他強調,對基礎學科的重視非常重要。
  • 任正非:點燃未來燈塔,從孩子們的教育抓起
    七月底,華為公司CEO任正非帶隊訪問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圍繞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展開了深入、廣泛的討論,謀求校企更深層次、更寬領域合作。昨日,復旦大學官網發布了任正非的發言內容。
  • 任正非:我們的社會最終會走向人工智慧,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即使華為面臨著如此嚴峻的挑戰,任正非在接受《面對面》的採訪時卻仍然表現的雲淡風輕,甚至在談到女兒孟晚舟時更是淡然:「我女兒比我還樂觀,她最近忙著呢,說要讀個「獄中博士」出來。」40分鐘的訪談裡,任正非談的最多的是教育,是國家,是人類,這麼好的一個利用央視給華為打廣告的機會,他卻顧左右而言他,也更從側面反映出華為的底氣與自信。
  • 任正非:未來我們拚什麼,就是拚教育,拚人才
    當全社會都在關注中美科技戰的時候,任正非最關心的問題,是教育。7月29日-31日,任正非三天跑了四所高校:上海交大、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任正非到訪復旦大學見學生,會教授。在復旦大學,任正非說:「未來我們拼什麼?就是拼教育,拼人才。」
  •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教育金句
    如果你看過《任正非傳》,就了解到,這個華為司創始人、CEO任正非與教育有著不解之緣。這幾年來,任老在各個採訪中都會談及教育,今年,他帶隊訪問了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大學這些知名高校,在訪問期間,他再次提及教育,對基礎研究、產學研結合、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表達了看法,我們摘錄了其中的金句與您分享。1、華為為何要搞基礎研究?
  • 任正非:大學二年級,就去搶人!
    在軍事和經濟方面更是來往頻繁,甚至在教育方面我國與俄羅斯也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繫。俄羅斯的教育非常優秀,是我國大學一直以來學習和借鑑的對象。首先,我國的教育體系——理工科的分院體系就是從俄羅斯借鑑過來的;其次我國很多大學的理工科教材都是由俄羅斯人編寫的,比如卓裡奇教授的經典之作之一的《數學分析》。
  • 任正非談教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得到尊重,國家才有希望!
    「關注迷途edu,隨時獲取教育資訊,每日更新!」任正非在採訪中揭開華為的神秘面紗,更反覆提及「基礎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他表示最關心的問題的是基礎科學研究和教育。他認為,把教育做好,國家就有未來。
  • 任正非:大學二年級,就去搶人
    那麼,任正非為何這麼看得起這所不起眼大學的學生?大二年級就去搶人!俄羅斯的大學教育如此優秀的原因在於哪裡呢?我想,首先是俄羅斯的教育體系做的非常完善;其次好的教育離不開優秀的老師,俄羅斯國內很多大學的一線教師都是其所在領域裡頗有成就的大咖。
  • 華為任正非談管理理念:跳芭蕾女孩要有一雙粗腿
    任正非的動物理論也在不斷進化。  在華為發展初期,任正非希望華為有狼的精神;在華為構建產業鏈,尋求合作時,他又希望華為不要做黑寡婦;面對媒體,面對批評,任正非要求華為不能當鴕鳥;在談發展的均衡時,他強調力量,並稱「跳芭蕾的女孩要有一雙粗腿」……  從這些比喻可以發現,任正非並非外界描述的古板老頭形象,而是非常幽默,善於形象地描述和總結管理問題。
  • 中美教育差異有多大?任正非:美國教育有3個優勢,比我們強
    前有中美經濟競爭,後有中美科技競爭,中美教育競爭。去年,華為企業創始人,集低調與霸氣兩種氣質於一身的任正非說,"中美之間的競爭,最終是看教育"。確實,教育關乎國本,而中國和美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變得認可美國的教育制度,把孩子送到從小美國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