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定意義上,任正非可以說是最重視知識和教育的企業家。
之所以重視,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家庭教育使然,任正非的母親是老師,父親是個鄉村教育家。父母從小就培養了任正非學習的習慣,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父親還告訴任正非一定不要隨大流,別人不學自己要學。
還有一方面是任正非確實是體會到了知識的價值和學習的重要性。
不管是在部隊時期的發明創造,還是後來的創辦華為,任正非都一再品嘗到了知識就是力量的滋味。
華為創辦之初,任正非就扛著交換機去找大學談合作,還從高校引進了很多優秀人才。2020年任正非再次率隊訪問了多所高校,證明任正非對知識的尊重、重視數十年不變。
實際上,華為的成功核心就在於知識的轉化,華為大廈的基石就是源於c08數字交換機的研發成功,這一舉奠定了華為在業界的領先地位。
後來華為為了解決組織管理的問題,又引進了IBM等西方企業的管理經驗,這是寶貴的知識財富,任正非願意為其耗費數十億,這也體現了他對知識的重視。IBM自己也說像華為這樣重視管理變革的企業,任正非這樣重視管理諮詢的老闆,非常罕見。
而華為的成功也證明了任正非是正確的,知識就是財富,這句話不是虛言。
現如今,有識之士都明白我們的破綻在哪裡了,晶片的困局根源在教育,出路也只能是靠教育。
「發展晶片,光砸錢不行,還要砸人目前這種形勢,我們確實會受到影響,但也能刺激中國踏踏實實發展電子工業」。
任正非強調,晶片光砸錢不行,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等。但又有多少人還在認真讀書?
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完成的」。真的是振聾發聵!
所以,我們不能經濟至上,繼續一切向前看了,房子蓋再多,能有多少實際價值?人才,只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才是國家昌盛的根本之道。
華為前董事長孫亞芳也曾表示,教育興邦,這才是國富民強的根源所在。
我們為什麼在晶片、光刻機等領域落後於人,關鍵就是教育沒有跟上,缺乏「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知識人才。創新、發明沒有房地產和金融那麼熱鬧,事實上,創造之路充滿了寂寞。
現在社會浮躁,又能有多少自甘寂寞的人呢?
成年人已經難以改變了,看看高校的論文是什麼個情況,有多少質量……,或許也能改變,但改變的成本太高了。以後還是看孩子吧:
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後衝鋒的博士、碩士、專家、技師、技工、現代農民……代表社會為人類去做出貢獻。因此,發展技術的唯一出路在教育 ,也只有教育。
任正非說,我們要更多關心農村老師與孩子。讓老師成為最光榮的職業,成為優秀青年的嚮往,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科技振興,加強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根源還是要落實在小學、初高中、大學教育上。
教育要瞄準未來,隨著智能化世界的來臨,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是駕馭不了智能化的,我們要想抓住智能化時代的機遇,就必須是大規模地培養人。
越是大機會時代,不管個人還是企業,都要有戰略定力和戰略耐性,這是贏得勝利的保障。
而技術的追趕和創新正是需要長期的投入,需要人才的培養,需要耐心等待人才的成長。雖然未來不遠,但磨刀不誤砍柴工。
未來必將屬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