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鄉會寧現在雖說國道、高速穿城而過,交通條件也算便利,但唯獨缺少了鐵路,所以物流成本始終降不到一個低點,導致工業產業很難有質的改變。在規劃城市轉型的時候,工業自然不會是一個首要的選擇,從會寧引以為傲的三張名片開啟城市轉型之路或許是個更靠譜的規劃。
大家都知道會寧的三張名片是:紅色旅遊,金色教育,綠色農業。八十多年前的紅軍會寧會師,使「會寧」這兩個字嵌入了新中國的歷史教科書。
我們堅持
打紅色牌、建設全國紅色旅遊名城,
打綠色牌,建設隴中綠色產業基地,
打金色牌、建設中國西北教育名縣。
目前會寧紅色旅遊的兩個重要景點: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紅軍長徵勝利景園。一個在城中心,一個在桃花山,雖說距離不遠,可沒有聯動起來,難以讓遊客留住。今天要說的這個規劃真是一個超前的規劃。
先來看看國家層面
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就在文化建設中首次提出了建設國家文化公園。2017年,《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提出,我國將依託長城、大運河、黃帝陵、孔府、盧溝橋等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形成中華文化重要標識。
今年1月,國家文旅部進一步明確,2019年我國將重點打造長城、大運河、長徵3個主題的國家文化公園。7月24日,《長城、長徵、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上第九次會議上正式審議通過。
由國家層面督導建設的國家文化公園有什麼特色?這樣幾個關鍵點可以幫助理解:整合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實施公園化管理運營,實現保護傳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務、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科學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開放空間的公共文化載體,集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
三大公園共涉及28省份
自2017年的《規劃綱要》出爐後,包括長城、大運河、長城等在內的一大批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已經進入具體的計劃和建設階段。
2019年12月5日,上述三大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範圍也首度完整披露出來: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包括戰國、秦、漢長城,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西夏、遼具備長城特徵的防禦體系,金界壕,明長城。
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5個省區市。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個部分,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會通河、中(運)河、淮揚運河、江南運河、浙東運河、永濟渠(衛河)、通濟渠(汴河)10個河段。
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8個省市。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以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徵線路為主,兼顧紅二、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長徵線路。
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15個省區市。
再看會寧設計
據了解,會寧縣長徵文化國家紀念公園由上海設計院規劃設計,是按照「一帶一路」旅遊產業發展定位,依託會寧歷史文化來打造的紅色旅遊項目;是根植會寧紅色旅遊資源,以華夏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解讀為重點,著力形成文化認知和紅色體驗為主的旅遊項目。
項目初步設計位於會寧南城區,以祖厲河南岸、國道312線和長徵南路為軸,以「一軸兩帶三區,九村一園一心」布局內容,建成後將和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紅軍長徵勝利景園有效銜接,形成旅遊整體聯動的空間格局。
旅遊文化產業是一個可以長期給城市帶來收益的產業,一次投資,長久受益。打造全域旅遊是會寧未來旅遊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長徵文化國家公園前期相關規劃高點起步、思路清晰、定位明確,完全符合會寧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定位和方向,對推介和宣傳會寧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意義重大。
你認為這個規劃怎麼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