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南城這個規劃真是超前!|會寧縣|南城區|文化公園|紅軍長徵勝利...

2020-12-19 騰訊網

我們家鄉會寧現在雖說國道、高速穿城而過,交通條件也算便利,但唯獨缺少了鐵路,所以物流成本始終降不到一個低點,導致工業產業很難有質的改變。在規劃城市轉型的時候,工業自然不會是一個首要的選擇,從會寧引以為傲的三張名片開啟城市轉型之路或許是個更靠譜的規劃。

大家都知道會寧的三張名片是:紅色旅遊,金色教育,綠色農業。八十多年前的紅軍會寧會師,使「會寧」這兩個字嵌入了新中國的歷史教科書。

我們堅持

打紅色牌、建設全國紅色旅遊名城,

打綠色牌,建設隴中綠色產業基地,

打金色牌、建設中國西北教育名縣。

目前會寧紅色旅遊的兩個重要景點: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紅軍長徵勝利景園。一個在城中心,一個在桃花山,雖說距離不遠,可沒有聯動起來,難以讓遊客留住。今天要說的這個規劃真是一個超前的規劃。

先來看看國家層面

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就在文化建設中首次提出了建設國家文化公園。2017年,《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提出,我國將依託長城、大運河、黃帝陵、孔府、盧溝橋等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形成中華文化重要標識。

今年1月,國家文旅部進一步明確,2019年我國將重點打造長城、大運河、長徵3個主題的國家文化公園。7月24日,《長城、長徵、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上第九次會議上正式審議通過。

由國家層面督導建設的國家文化公園有什麼特色?這樣幾個關鍵點可以幫助理解:整合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實施公園化管理運營,實現保護傳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務、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科學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開放空間的公共文化載體,集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

三大公園共涉及28省份

自2017年的《規劃綱要》出爐後,包括長城、大運河、長城等在內的一大批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已經進入具體的計劃和建設階段。

2019年12月5日,上述三大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範圍也首度完整披露出來: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包括戰國、秦、漢長城,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西夏、遼具備長城特徵的防禦體系,金界壕,明長城。

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5個省區市。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個部分,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會通河、中(運)河、淮揚運河、江南運河、浙東運河、永濟渠(衛河)、通濟渠(汴河)10個河段。

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8個省市。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以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徵線路為主,兼顧紅二、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長徵線路。

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15個省區市。

再看會寧設計

據了解,會寧縣長徵文化國家紀念公園由上海設計院規劃設計,是按照「一帶一路」旅遊產業發展定位,依託會寧歷史文化來打造的紅色旅遊項目;是根植會寧紅色旅遊資源,以華夏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解讀為重點,著力形成文化認知和紅色體驗為主的旅遊項目。

項目初步設計位於會寧南城區,以祖厲河南岸、國道312線和長徵南路為軸,以「一軸兩帶三區,九村一園一心」布局內容,建成後將和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紅軍長徵勝利景園有效銜接,形成旅遊整體聯動的空間格局。

旅遊文化產業是一個可以長期給城市帶來收益的產業,一次投資,長久受益。打造全域旅遊是會寧未來旅遊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長徵文化國家公園前期相關規劃高點起步、思路清晰、定位明確,完全符合會寧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定位和方向,對推介和宣傳會寧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意義重大。

你認為這個規劃怎麼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甘肅會寧:紅軍長徵的匯合點
    國家旅遊地理甘肅會寧8月8日訊(通訊員 沈安娜 )會寧,是全國叫得響噹噹的一個小縣城的名字。之所以如此出名,一是作為中國革命轉折點的中國工農紅軍二、四方面軍和前來迎接的紅一方面軍於 1936年10月在會寧勝利大會師;二是全國聞名的「狀元縣」和全國「博士之鄉」。會寧是歷史文化古城。
  • 「甘肅新晉4A級景區逛起來」紅軍長徵勝利景園 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
    紅軍長徵勝利景園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紅軍長徵勝利景園景區坐標:會寧縣城東南 距蘭州147公裡 連霍高速直達景區紅軍長徵勝利景園位於會寧縣城東南的桃花山上,是一處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瞻仰憑弔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勝地
  • 紅色之美丨紅軍長徵勝利景園——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紅軍長徵勝利景園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紅軍長徵勝利景園位於會寧縣城東南的桃花山上,是一處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瞻仰憑弔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勝地,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和紅色旅遊文化價值。
  • 會寧故事傳四方
    由會寧縣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委會主辦,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承辦的「講述會寧故事、感受多元文化」展覽自開展以來,展覽活動已在紅軍長徵勝利景園、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會寧縣武警中隊、會寧縣消防大隊、漢岔鎮王馬山村、會師鎮鐘鼓樓社區、廣場社區等地舉行,受到廣泛歡迎和好評。    每到一處,大家聆聽講解員對會寧故事的精彩解說,感受會寧多元文化的魅力。
  • 是什麼力量讓紅軍用腳走完兩萬五千裡長徵?
    在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前,管委會主任杜永勝和35名講解員每天都要回答參觀者這樣的提問。80年前,紅軍三大主力在這裡勝利會師。上個世紀30年代初,國民黨向革命根據地接連發動大規模「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考驗。在這緊急關頭,黨領導紅軍戰略轉移。
  • 「西北高考狀元縣」和「博士之鄉」的會寧縣(2)
    [25] 紅色旅遊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2007年2月,胡錦濤瞻仰會師舊址,參觀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並接見老紅軍、老八路、老幹部代表,稱會寧是「革命聖地」。
  • 我的家鄉:會寧人說會寧
    會寧縣城分割成比較規範的幾大塊。每條街道中間都是四車道的馬路,街道兩旁都是高低不等的大樓,靠近馬路的是3米寬的人行道,人行道與大樓大約有10米來寬。在人行道的兩旁各有一排槐樹,早已經枝繁葉茂,樹冠相連。
  • 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
    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常琦彪4月27日,會寧縣慈善會常務副會長、原政協副主席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會師舊址管委會黨委書記《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屏風是1969年時任甘肅省景泰電灌工程總指揮兼黨組書記的李培福贈送給他的司機王文奎的,1970年王文奎轉贈給了弟弟王文漢,已經在王文漢處保存了50年,經過前思後想,王文漢決定將其捐贈給紅軍會寧會師舊址。
  • 又一批高校師生來會寧開展研學實踐活動
    10月25日,西北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師生一行96人在會寧開展「金秋會師·紅色之旅」黨性教育及研學實踐活動,以研促學、教學相長,同時,弘揚紅色文化
  • 參觀紅軍遺址,回顧革命歷史
    對會寧縣會師樓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會師館裡播放的一個個激發人心的紅軍故事,仿佛使大家回到了戰爭時代,點燃了大家的愛國赤子心。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長徵到達陝北後的紅二方面軍部分指揮員合影。,留下了警厲後人的長徵精神和會師精神。
  • 善舉如花 彌久芬芳 ——記會寧縣慈善會常務副會長王文漢
    在會寧,有這麼一位老人,他從小受紅色文化薰陶,腳踏實地,積極工作;退休後,為了做慈善,多方奔走,慷慨捐贈;多年付出,他的善舉被人們紛紛點讚,頻頻稱道。他的善舉,如他耕植的牡丹一樣——彌久芬芳!他,就是會寧縣慈善會常務副會長王文漢。1952年,王文漢出生在會寧縣城一個貧民家庭。自兒時起,父母和家中長輩就為他烙下了深深的紅色情結。
  • 三大國家文化公園都建在哪?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發現,事實上,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就在文化建設中首次提出了建設國家文化公園。2017年,《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提出,我國將依託長城、大運河、黃帝陵、孔府、盧溝橋等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形成中華文化重要標識。
  • 會寧好去處:紅色大墩梁最美油菜花
    會寧好去處:紅色大墩梁最美油菜花常琦彪一提起會寧,人們就會想到三軍大會師,一想到會師,必須記起中川大墩梁,紅五軍副軍長羅南輝和887紅軍將士長眠在這裡。會寧大墩梁的油菜花,就是陪伴紅軍英烈的戰地黃花。油菜花開迎風舞,遊客相聚大墩梁。5月16日,由中共會寧縣委、會寧縣人民政府主辦,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局、縣農牧局、縣旅遊局和中川鎮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屆甘肅會寧油菜花文化旅遊節在大墩梁隆重開幕。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 走進大墩梁...
    大墩梁戰鬥遺址位於會寧縣中川鄉,距縣城40公裡。現已建成的大墩梁紅軍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園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是會寧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紀念碑前,媒體記者向紅軍英烈敬獻花籃並三鞠躬。隨後,大家認真聆聽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據了解,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後衛部隊5軍由通渭向會寧北進。
  • 將軍書畫展在渝舉行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
    將軍書畫展在渝舉行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 2016-04-09 15:35:17唐楓 攝   中新網重慶4月9日電 (記者 唐楓)9日,為紀念中國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長徵精神」為題的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將軍名家書畫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來自新中國開國將領、原軍委副主席張震等人的300餘幅書畫作品對外展出,旨在宣揚紅軍長徵艱苦卓絕的精神。
  •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毛主席在武山的故事
    1  毛主席真是料敵如神  時間回到1935年9月,紅軍長徵經過甘肅。20日,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到達哈達鋪,部隊整修後改編為陝甘支隊。9月23日,紅軍從哈達鋪出發,24日晨,主力紅軍離開駐地岷縣閭井晝夜兼程轉向西北方向,一天後進入武山。
  • 湘鄉市舉行紀念紅軍長徵勝利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
    5日,由湘鄉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揚長徵精神 韻紅色文化 遊魅力湘鄉」大型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在人民廣場舉行。   紅網湘鄉市分站11月7日訊(分站記者 李文瓊)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5日,由湖南省湘鄉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揚長徵精神 韻紅色文化 遊魅力湘鄉」大型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在人民廣場舉行。55支代表隊千餘名群眾演員同臺競賽,用舞蹈藝術紀念長徵勝利、弘揚長徵精神、緬懷先輩業績,同時充分展示湘鄉風貌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發展成果,吹響湘鄉踏上新長徵、努力開創新局面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