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分得清你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嗎?

2020-09-10 聆聽愛的冠冕

天下很難找出不愛孩子的父母,錯愛孩子的父母卻是不計其數。我們經常會本能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孩子設計和規劃成長和生活之路,而事實上在不少時候我們所構築的這「美好一切」也許並不是孩子所想要的,即「父母的需要並不直接等於孩子的需要」。這個不等式到底意味著什麼,本文嘗試用一個「精神疆界」的概念進行通俗易懂的闡釋。

  

一、親子關係的不清晰定位導致錯愛

  一個人的不安全感覺會導致痛苦。不安全感的產生,是因為承擔了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或者沒有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繁雜的關係,早在幼年時期的親子關係模式就已經奠定了基礎,我們會在幼年的家庭關係模式中,看到成年人的各種行為和關係模式的縮影。分清楚關係中問題的責任歸屬,首先必須了解一個概念——精神疆界。

  每個人都有著他的身體疆界。實際上,在我們有形身體裡面還有一個無形的隱形人,它就是我們內在精神世界的代表。所有看不見的內在心理認知、情緒感受、潛意識系統和文化信仰組成了我們內在的精神世界。

  內在隱形人的存在也同樣需要被「看到」和認同。當內在不安全的感覺出現時,隱形人也需要安置舒適的家、建立自己的防禦設施來遮蔽「風雨」。而保護內在隱形人的家就是每個人的精神疆界。然而,我們在心理和精神上往往分不出彼此的疆界,經常忽略身體裡面的精神疆界。

  父母經常指手畫腳地對孩子說:「這件事情你應該是這樣做!」這就是在對孩子的內在隱形人說:「你走路的時候,應該聽我的,什麼時候該邁左腿,什麼時候該邁右腿,我比你還清楚!」有些父母對於孩子的隱私和想法都要去管,偷偷地翻看孩子的日記、手機簡訊,不允許孩子的房間上鎖,還經常在說「我是為你好!」這些行為父母都是帶著善意的,只是想要提醒孩子或者安慰孩子。但是,如果沒有尊重孩子的內在感受,結果總是適得其反。

  二、模糊精神疆界的兩種表現

  1.父母把自己的認知投射到孩子身上

  父母經常會把「我認為這就是你要的」當成「這就是你要的」。我們總是在給予孩子我們認為他們需要的,而那也許並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一個剛剛學走路的孩子,搖搖晃晃來到一道溝坎之前。這個溝坎不會讓孩子有生命危險,但是如果孩子走不穩,可能會碰傷身體、流血疼痛。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您會怎樣做呢?大部分的中國父母會出於對孩子的愛,把孩子直接抱過去。如果沒有把孩子抱過去,會發生什麼呢?當然,答案是孩子受傷,擦破皮、流血、疼痛、哭泣。如果這個受過傷的孩子下一次再見到這個溝坎,孩子有什麼反應呢?

  這個問題,我在許多場講座中都問到過,父母們給我的答案有多種:

  害怕,所以停下來,哭泣,不知道怎麼辦。

  害怕,所以繞過去。

  害怕,要媽媽抱過去。

  沒什麼感覺,繼續向前走……

  我們真的了解孩子嗎?到底是我們認為孩子是這樣的,還是孩子真的就是這樣呢?

  實際上,一個沒有受過外界影響的孩子,他會興趣盎然地嘗試了解外在世界。當孩子在第一次學習跨過溝坎的時候,有可能受傷,不過本能會讓他擁有不妥協的意志。當再一次遇到同樣的溝坎,出於本能,他會停下來思索,然後更加謹慎地上前;也許還會跌倒,但他還會繼續更加謹慎地練習,直到若干次後他成功走過這道溝坎,他會非常自豪地表現出來:「我徵服了這個難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各種協調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面對外界困難時,會主動增強自我的信心和認知。如果孩子的真實狀況是這樣的,為什麼父母卻產生出那麼多不同的想法呢?

  父母對孩子不同的認知,造成父母不同的應對。當父母把孩子抱過去,也許就讓孩子失去了一個通過實踐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人間不缺少愛,只是父母總是在錯愛。這是一種缺乏確認的愛的臆斷。

  2.父母把「期望孩子做的」當成了「孩子應該做的」或者是「孩子需要的」

  孩子可以為父母的期望而學習,也需要為自己的未來而學習,但是孩子也有玩耍和享受生活的權利。如果父母的付出必須要求孩子用放棄自我的自主權來回報,這好比我們為一個人做了很多好事,於是要求他用命回報一樣。

  無意識當中,父母把愛變成了一種交易。父母的付出,似乎孩子一定要完全按照父母的意願接受:不可以不喜歡父母做的飯,不可以學習的時間短於父母的要求。

  時間久了,孩子可能會不接受父母的關愛,或者接受了卻並沒有感謝。有時,為了家庭的平和,孩子從小會過於地懂事、努力、會看眼色(實際上是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無法建立自我客觀的價值觀),長大後容易過多承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這種情緒過大的孩子,如果加上完美情結,往往到一定年齡,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另外,如果一個孩子保護自己的力量比較強大,而父母總是想模糊彼此的疆界,他會出於自我保護,把自己的「家」裝備森嚴,讓父母很難碰觸到他的內心世界。這時,孩子會表現出和父母的對抗、拒絕交流等行為。這些讓父母感覺不舒服的行為,實際上是孩子在嘗試著學習保護自己的方式。父母要做的不是強行把門砸毀,而是學會敲門而入。打開的門越多,留下的防護欄就越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國內車牌號沒有字母o和i?交警:如果出現你能分得清嗎?
    為什麼國內車牌號沒有字母o和i?交警:如果出現你能分得清嗎?我們都了解汽車如果不上牌是沒有辦法上街的,車牌大部分都是藍底白字的,它就相當於汽車的身份證,在路上行駛違反了交通規則可以通過車牌立刻鎖定到車主信息進行處罰。但是大家都知道嗎?
  • 你的孩子需要被認可嗎?
    SEVEN : 然後我注意到你在更新視頻號,能說說嗎?三 一冰 : 今年視頻號開始有點熱了,偶爾也有關注,只是最近開始更新一些,第一條文字版的已經發出了。SEVEN : 有人關注不?三 一冰 : 目前除了我自己,還有一個。
  • 這些名稱相似卻大不相同的專業,你真的分得清嗎?
    、就業方向卻大有不同,金融學 or 金融工程、社會學 or 社會工作、數字媒體技術 or 數字媒體藝術……18組名稱相似卻大有不同的專業,各位又能分得清嗎你打算填報什麼專業還有哪些專業你認為是很混淆的呢?來源:陽光高考信息平臺、人民網微博
  • 【溫故知新】科一科四這些交通知識,你能分得清嗎?
    科一科四這些交通知識,你能分得清嗎?
  • 你知道孩子的成長需要什麼嗎?
    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孩子的成長?不是活著活著就老了,甚至是糊裡糊塗的就老了。或許不少人都看過電視劇《都挺好》,「戲」裡有一角色叫「蘇大強」,是由藝人倪大紅飾演,扮演的是一個不講道理,甚至讓人生厭的父輩。可是,有多少人想過,現實生活中有多少「蘇大強」呢?
  • 孩子需要教育,老年人需要保健,中年人最需要的你知道是什麼嗎?
    孩子需要教育,老年人需要保健,中年人最需要的你知道是什麼嗎?文/小作家起跑線現在,在廣闊的知識產業和市場海洋裡,什麼最熱門,最引人注目?自然是各式各樣花樣繁多的教育類產品了。尤其是兒女不需要靠自己,退休金又較充足的老年人,那日子過得叫一個自由自在!如果說,孩子的痛點是學習,那麼,老年人的痛點就是身體。人老了,會格外在意自己的身體,即使你不在乎,自有保健品市場替你操心,替你在乎。各種治療儀、保健儀、磁療儀,還有什麼電場儀、玉石枕、磁療墊、淨化機,免費講座、免費體驗、免費查體,想的就是讓你用錢來換健康。
  • 英語裡經典的60個一詞多義,你能分得清嗎?
    多義詞大多是一些和生活關係最密切的常用詞,以動詞與形容詞居多,以單音詞居多。其實英語中也有一詞多義,今天,師兄精選了60個英語多義詞,看看你能分得清嗎?
  • 你的孩子需要兒童安全座椅嗎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經很大了(6 、7歲),不需要花這筆冤枉錢去買一個兒童安全座。然而安省在今年9月1日即將實施的一項有關兒童安全座的修改法律,明確規定:八歲以下,身高在145釐米和體重在18到36公斤之間的孩子,也要使用相應的兒童安全座。這樣不單單是小Baby需要安全座,連一二年級的孩子也需要買一個安全座椅了。
  • 課後補習班,你的孩子真的需要嗎?
    常言道:「國家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父母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中國的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問題上都很重視,我們國家在教育政策方面也是做了很多改革措施。但中國的市場也分各行各業,在教育市場化的今天,課後補習班在各大城市可謂遍地開花,那麼,對於課後補習班,你的孩子真的需要嗎?
  • 燈具的種類百科:你分得清哪些是可以調光的嗎?
    那你分得清哪些是可以調光的嗎?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有哪些光源是可以調光的。第一類:白熾燈、滷素燈第二類:螢光燈第三類:電子低壓燈第四類:電感低壓燈第五類:冷陰極燈第六類:發光二極體LED傳統的照明方式相比,LED照明除了提高燈光高品質、改善光源效能和延長燈具壽命外,可調光的功能可以對燈具進行亮度和色溫的調節,營造燈光環境和節能應用,促使LED
  • 你的孩子需要午睡嗎?你確定嗎?大唐母嬰告訴你
    大唐母嬰提醒各位家長,睡午覺是個好習慣,但要看孩子究竟需不需要睡午覺,畢竟有些小孩子一到中午就會活潑的不行,怎麼哄都哄不睡。為什麼家長會要孩子睡午覺呢?這是因為家長們覺得孩子這樣休息才會充足,並且趁著孩子睡覺的時間才有機會去忙別的事情。然而孩子不樂意睡午覺就會開始大吵大鬧,就有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真的必須要睡午覺嗎?
  • 你的孩子需要警惕2型糖尿病嗎?
    但具體到實際鑑別診斷和治療,還請遵循兒科內分泌科醫生的意見。多大年齡的」高危孩子「需要篩查2型糖尿病?青春期開始或10歲以上的兒童青少年。如果10歲前就已經進入青春期,則無需等到10歲。哪些兒童/青少年屬於「高危孩子」?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愛是有條件的嗎?家長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未必能幫到孩子。付出生命只需要犧牲精神,而幫助孩子卻需要智慧。所以,幫助孩子,可能是比付出生命更難的事。為什麼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會惡化到如此地步?家長:「你能認識到寫作業的重要性就很好,咱們商量一下作業每天寫多少,寫到什麼程度算是完成的好,行嗎?」孩子不吱聲,半天說了一句:「哎呀,你放心好了,我肯定會寫的。」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上增加興趣,增加動力?來自平等書院00:0016:09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愛是有條件的嗎?家長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未必能幫到孩子。付出生命只需要犧牲精神,而幫助孩子卻需要智慧。所以,幫助孩子,可能是比付出生命更難的事。沒有一個家長不想幫助自己的孩子,但真正能幫到孩子的卻少之又少。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你想成為孩子需要的父母嗎?
    ., Contributor來源 huffpost.com翻譯 家長大學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是這並不影響父母們教出棒棒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長中需要愛,需要教養規則,也需要學習的榜樣。身為父母的職責之一,便是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那樣的榜樣。
  • 你的孩子,比看上去更需要你
    既然我們是抱著學習和實操的態度,那麼對於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好書,是需要詳細閱讀並拆解分析的,是需要復盤和領悟,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的。只有這樣,才能算是真正讀透了這本書。好書不求多而雜,但求精進。你能來這裡把我保釋出去嗎?羅德尼:(長時間的沉默)喬希:羅德尼?羅德尼?(我以為他的嗜眠症又發作了)羅德尼:喬希,我會去保釋你。但是得等到明天。再見!
  • 孩子真正需要的十樣東西是什麼,你知道嗎?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嗎?或許有時候我們因為太忙而疏忽了,但下面這十樣東西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給你的孩子,適合他年齡的打扮,讓你的孩子獨立地去從事一些事情,然後說一聲真漂亮。第三件,保護我的隱私和秘密,家長們對孩子的一些良好行為,通常不給予適當而及時的稱讚,而對孩子的錯誤總是不分場合地過分指責和嘲笑。
  • 你需要的是英語老師嗎?不,你需要的是自學英語的能力
    (本文共1300字,需要4分鐘閱讀)昨天我花了1個下午的時間,把CCtalk上面所有英語老師的試讀課都聽了一遍,也看了每個老師的簡介。發現很有趣的一點,一般畫畫,彈鋼琴的大師都會告訴你,他在哪個音樂學院學習 ,師從哪個大師,但是大部分的英文老師不會告訴你他們的老師是誰,只會告訴你自己的資歷有多牛。
  • 孩子不需要過多的玩具,最好的玩具是父母,你做到了嗎?
    但從專業的角度講,這都是錯誤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很多人為了做一份工作會去學習、讀書、考研。但其實人生中哪一份工作會比做父母更重要呢?不學習一下就瞎當父母,風險很大的。孩子們並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電視節目,他們需要的是你!他們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他們需要被重視,需要和父母單獨相處而不被打擾,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親密關係!
  • 【心海無憂】孩子需要「被看見」父母你看見了嗎?(推薦
    母嬰依戀關係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關係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事業,婚戀,親子關係,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這麼說好像人生是決定論,實際上親子關係決定的是我們人生的起點。孩子需要被看見我們先說說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須在關係中才能產生。如果嬰兒對媽媽笑,媽媽沒有反應,嬰兒就傻掉了。他會想,「我存在嗎,媽媽存在嗎,這個世界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