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同治光緒年間,有「三胡」蜚聲滬上:一個是「紅頂商人」胡雪巖,一個是海上畫派代表人物胡公壽,還有一個是上海灘名妓胡寶玉。當時的《瀛儒雜誌》將這三位名人合稱為「海上三胡」。由此不難看出胡公壽在海上畫壇不可取代的領袖地位。19世紀70年代,《申報》上曾這樣評價胡公壽,稱其畫「天骨開張,筆勢超縱」,使乞畫者「踵趾相屬」,成為「以書畫噪遐爾者」。
胡公壽 (1823—1886),初名遠,號瘦鶴、小樵,別號橫雲山民,以字行,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工畫山水、蘭竹、花卉,尤喜畫梅。萃古今諸家之妙,成一大家。喜用溼筆,渾淪雅秀,得淋淳濃鬱之致,江、浙名士無不傾服。書法出入於平原、北海間,獨具體勢。詩宗少陵,清健遵練。
《香滿蒲塘圖》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用筆簡練,設色明麗,描寫「荷鈿小小半溪香,水涼風攪一池荷「的情意。先用溼筆畫二叢綠色的菰蒲,白蓮盛開,亭亭玉立,隨風搖曳,清香遠溢。荷葉穿插顧盼,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