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事後又後悔?父母都應該學會這招

2020-11-03 月悅心理

您是否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脾氣,發完火後,又經常感到後悔,內疚和自責?是否經常覺得自己掏心掏肺的對待孩子,孩子卻常常不領情?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聽話懂事,彼此在其樂融融的親子關係中愉快的舒展……其實您和美好的親子關係之間只差一個神奇的按鈕——溝通之術。

神奇的溝通之術

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託馬斯戈登創立了一套"父母效能訓練",向父母傳授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以便更好地解決家庭衝突,從而使親子雙方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應用在親子溝通方面,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❶ 當孩子和父母之間溝通產生一個問題時,通過"問題歸屬"原則搞明白到底是誰的問題,問題歸屬原則關鍵就是看這個問題影響了誰?造成了誰的困擾。造成了誰的困擾,誰就該為問題負責。

舉個例子:當孩子覺得自己的衣服穿的不合適了,別人都嘲笑他。他有情緒,這個問題歸屬於他。如果是你覺得他衣服穿的不合適,而一直擔心,這個情緒就屬於你,你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一句話:誰有情緒,問題就歸屬誰。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❷ 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問題歸屬於孩子),父母通過"積極傾聽"的方式支持孩子。

積極傾聽是指在溝通過程中,對孩子的語言反饋不摻雜父母個人對這件事的評判,而只是對孩子之前的信息(感受)如實的反饋。關鍵在於要接納和回應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給出建議。


例如:

孩子說:"汽車司機對我大吼,車上的人都笑話我"(孩子有情緒,處於問題區)

父母:這一定讓你很尷尬。(積極傾聽,表達你理解孩子的感受)

下面給大家多呈現一些例句:父母們,以積極傾聽方式所做的反饋:

1.孩子說:我太笨了,我學不會算數那些題,我永遠做不出來。

家長:你感覺自己不夠聰明,懷疑自己永遠都搞不定算術題。

2.孩子:我不想在這個到處都是鬼的黑屋子裡睡覺。

家長:你很害怕。你覺得你的房子裡面有鬼。

3.孩子,我在街上摔倒了,腳被擦破了,流了好多血。

家長:看到這麼多血,你一定嚇壞了。

4.小西有個充氣球,有一次有一個狗一躍而起要破了這個球。

西非常的傷心大哭起來。他的父母立即跑來說:沒什麼,我們明天再給你買一個。但是毫無作用,他哭的更厲害了,於是他父母換成積極傾聽:狗咬破了你的球讓你非常傷心,對嗎?他說是的,然後他不再哭泣,跑去玩了。

這些例子都有一個共同點:當孩子跟你傾訴的時候,孩子是有情緒的,家長只需要積極傾聽,然後反饋孩子的情緒,就可以了。

再來看看這個例子:

兒子:我真想打小樂一巴掌!

父親:為啥呢?

兒子:他把我的本子扔到了垃圾桶裡!

父親:你是不是先招惹他了?

兒子:沒有!

父親:那怎麼可能,無緣無故為什麼他要扔你東西?肯定你有弄到他。小樂是你的好朋友,大家都要好好相,知道嗎?

兒子:我沒有錯,是他先動手的……不和你說了!

各位家長,熟悉嗎?我們和孩子溝通的套路是不是跟這個例子很像?那些不願意聽父母說話的孩子往往是由於父母本人也沒能夠很好地成為聽眾。

但是,懂得"積極傾聽"的家長是這樣溝通的:

兒子:我真想打小樂一巴掌!

父親:孩子,聽起來你很生氣。

兒子:是的。你知道他幹什麼了嗎?無緣無故把我的作業本扔到垃圾桶裡!

父親:真的有些過分。

兒子:我猜他認為是我把他的美術作品弄壞的。

父親:你這樣想啊。

兒子:但不是我弄壞的。

父親:我相信你

兒子:別人推了我,好多東西掉在了地上,唯獨小樂的美術作品壞了。。。。。我不是故意的。

父親:你確實沒有故意弄壞他的作品。

兒子:但。。。。我應該跟他解釋,不管他信不信。我覺得他也應該向我道歉。

這位家長發現,他只是傾聽孩子說話,回應他的感受,沒有給孩子任何建議,孩子自己就找到了解決辦法。

有人傾聽和被人理解的感受是很美妙的,那麼孩子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和接納。積極傾聽讓很多父母發覺溝通是一個很愉悅的過程,因為積極傾聽,讓他們的孩子解決感覺到了支持。

練 習

1.孩子說:我搞不懂老師幹嘛要布置這麼多作業,把我們累垮。

家長:老師布置的作業很多,讓你覺得很累。

2.請您記錄一次用"積極傾聽"的方式和孩子的對話。

❸ 父母因為孩子而產生負面情緒時(問題歸屬於父母),用"我-信息"的方式向孩子表達,讓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的感受,同時問題也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當孩子的行為,讓父母覺得不可接受的時候,這個時候按問題歸屬原則,問題區在於父母。大部分的父母習慣於說:不要那樣做!/真淘氣!/為什麼就不能好好的呢?/早就知道這樣做不對!……

這樣的信息稱之為"你-信息",對孩子來說,他接受"你-信息"的感覺是非常不愉快的指責。

此時,就非常有必要替換成一個完整的"我-信息"。"我-信息"是突出我的感受的信息。包含三部分:1、對不可接受行為的描述。2、對我(父母)產生的感受。3、對父母造成的影響。

例如:孩子,你在我們交談的時候大聲吵鬧,(對不可接受行為的描述)讓我們覺得非常的困擾,(對父母產生的感受)我們沒有辦法聽清對方的話,沒有辦法好好交流。(對父母造成的影響)

"我--信息"的力量來源在於在一個由三部分組成的"我-信息"中,發送者強調了自己的感受,並且沒有敵意。一旦父母們開始在家裡使用"我--信息"他們就開始在各方面感受到"我--信息"的魅力,許多父母驚訝的發現,孩子們在得知自己給父母帶來困擾後,他們願意顯示自己樂於助人的一面,並且努力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練 習

你走進臥室,看到孩子剛洗澡出來,把溼毛巾扔在你床上。

1.寫出通常情況下,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孩子說:

2.同樣的情形,運用下面所列的技巧得到孩子合作。

A、對不可接受行為的描述:

B、對我(父母)產生的感受:

C、對父母造成的影響:

試試看,你會發現使用非責備的"我—信息",而不是批判性的"你—信息"所帶來的魔力。

❹ 當親子雙方不可避免地發生衝突時(問題歸屬於雙方),父母運用"共贏"的方法解決衝突,從而使雙方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父母使用"我--信息"孩子不一定全部立馬就會改變,這是父母和孩子都有利益訴求問題,歸屬於雙方親子關係產生衝突,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共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當親子衝突出現時,一般有兩種情況:

第一法(權威):家長贏,孩子輸。父母決定解決方案並且希望孩子們接受自己的方案,如果孩子拒絕,父母就會使用權力,強迫孩子妥協

第二法(縱容):孩子贏,家長輸。孩子哭鬧,家長妥協。

這兩種方法都是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方式。其實我們還可以用第三種方法:

第三法(平等):共贏。家長和孩子共同找出解決辦法,不同程度的做出讓步,從而滿足雙方都贏。

接下來我們會以案例來說明這3種方法是如何起作用的。這是一個母親和兒子之間的衝突。4歲半的小克總是拒絕吃蔬菜,這讓媽媽很焦慮。

第一法:(家長用權威贏,孩子妥協)

媽媽:你不吃蔬菜讓我很擔心。因為我害怕你會缺乏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這些維生素會讓你長高、身體強壯、更健康。

孩子:我不喜歡吃蔬菜,我討厭蔬菜。

媽媽:那不行!你必須吃掉一些我準備的蔬菜。如果你不吃,你就別想吃其他任何你想吃的。

第二法: (孩子贏,家長妥協)

媽媽:你不吃蔬菜讓我很擔心。因為我害怕你會缺乏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這些維生素會讓你長高、身體強壯、更健康。

孩子:我不喜歡吃蔬菜,我討厭蔬菜。

媽媽:如果你不吃,對你自己沒有好處。你繼續毀你的身體吧。我好好跟你說你不聽,你以後就會後悔的。

第三法:(共同商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一天早餐後,我叫住了小克,我們一起坐在餐桌旁。這大概是最好的時機來使用第三法和小克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他最喜歡的電視節目《芝麻街》大概還有一個小時才開始。我簡要地和他講了我們要做什麼以及問題是什麼。

媽媽:你爸爸和我都已經對於提醒你要吃蔬菜感到很煩了,而且我們也不想因為你把蔬菜留在了盤子裡而懲罰你。

孩子:我知道,但是我就是不喜歡吃蔬菜,我討厭吃蔬菜。

媽媽:你確實很討厭吃蔬菜。

孩子:是。

媽媽:你不吃蔬菜讓我很擔心,因為我害怕你會缺乏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我之前和他說過這些維生素對於身體生長發育的重要性)

孩子:嗯。

媽媽:好吧,現在我們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不希望總是因為這件事而生氣。你願意想想我們應該怎麼辦嗎?

孩子:我可以接下來的一周裡不吃零食。(沮喪的)

媽媽:哦,這事實上是在懲罰你,我們不想那麼做了。

孩子:哦,那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媽媽:我有幾個主意,我打算寫下來,然後我們一起看看。或許,你和我可以找到一個適合我們兩個人的辦法。

孩子:好。

媽媽:我們來列個單子,上面寫上你喜歡吃的蔬菜和你不喜歡吃的蔬菜,你覺得如何?

孩子:可以,就這麼做。

媽媽:你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孩子:是的。

媽媽;好,那麼你來告訴我你喜歡哪些,我記下來。

孩子:好。

媽媽:嗯,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青辣椒、玉米、奶油玉米,是這些嗎?

孩子:是的,玉米棒。我喜歡沙拉和蔬菜拼盤。

媽媽:好的,還有嗎?

孩子:哦,我不喜歡吃做熟的胡蘿蔔和大白菜。

媽媽:好的。那我們做一份喜歡吃的生蔬菜的列表如何?

孩子:好啊!

媽媽:好的,你同意。

孩子:另一個單子,我不喜歡的。媽媽,寫下來:"小克不喜歡豆子和胡蘿蔔。"

媽媽:好的。(接著,我重複了整個清單,他再次確認清單沒有錯)

孩子:媽媽,寫下來:"媽媽不能忘記小克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

媽媽:好的,還要寫上:"小克會吃這份單子上他喜歡的蔬菜,不需要爸爸和媽媽提醒。"你同意嗎?

孩子:好的,我同意。

媽媽:我把它放在哪裡呢?

孩子:放在這裡,(他把單子固定在了櫥柜上。)這樣你就可以天天都看到它了。

媽媽:好的。

孩子:好主意,媽媽!

我們相視而笑,他開心地走開去看他的電視了。

與權威管教和縱容不同,共贏的方法是一個互相商量"解決問題"的過程。孩子要是從小學會這樣的方式,以後碰到衝突了也懂得去溝通解決。

共贏法其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是:

第一步: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討論,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諸行動。

總結:今天所講的這個神奇的溝通之術分4步:

1. 當問題發生的時候,判斷給誰帶來情緒困擾。

2. 如果孩子在問題區——積極傾聽,支持孩子。

3. 如果父母在問題區——發送"我-信息"表達感受,尋求幫助。

4. 當雙方都處於問題區時——共贏法,解決問題。

家長朋友們,你們會了嗎?

二、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

1、當親子衝突激烈的時候,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記住:情緒激烈時叫發洩,情緒平穩時才叫教育。

2、用了所有的步驟和方法,還是沒有解決問題,怎麼辦?

這是有可能的,但也沒有損失什麼。通過這些方法,使我們了解對方的需求和感受,這也是往往是我們解決難題時所期盼的。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時間去把事情晾一晾,就可以找到辦法了。生活是一個需要不斷調整的過程,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他是在參與解決問題,而不是在製造問題。

都知道父母是愛孩子的,但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去愛孩子。昨天我還接到一個閨蜜發來的求助信息:"孩子突然不跟我說話了,關閉了心門,怎麼辦?"我們生活在語言的世界裡,父母的語言中指責、嘲諷、否定、說教、隨意貼標籤等等,都會致孩子慢慢對我們關上心門。但父母還往往不自知,總覺得自己一片好心。以上的溝通方法是來自於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兒童心理學家託馬斯·戈登寫的《父母效能訓練》一書,我花了幾千塊錢參加的"父母效能訓練工作坊",親測有效,分享給每一位爸爸媽媽。

願我們心中有愛,更懂表達愛。

相關焦點

  • 我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怎麼辦?
    吼孩子 內疚 控制不住家長提問雲朵老師,我總是因為一些事情對孩子發脾氣,把孩子大吼一頓,事後又覺得非常內疚後悔,但是也總是控制不住,我該怎麼調整自己控制自己發脾氣呢?雲朵老師說每天都有來找我諮詢的家長,這一類的家長類型是最多的,他們一方面非常愛孩子,一方面懂得反思,對這一類的家長,我總是不忍心苛責,因為他們已經比那些不知道反思自己的家長好多了。
  • 前幾天又跟家人發脾氣,事後又後悔了,控制不住情緒真的有點困擾
    標題中的經歷我想很多人都有過吧,仔細回憶下,我們曾經是不是有過剛跟別人發完脾氣,事後就後悔了的經歷,或者你還遇見過剛因為一點小事跟你發完脾氣,事後又立馬找你道歉的案例。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偶爾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正常,但如果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點小事就對別人發脾氣,那還是很困擾的,對身邊人來說也挺痛苦的。隨著自己年齡及閱歷的增長,我現在已經不是那種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經常亂發脾氣的人,但是我之前還是喜歡亂發脾氣的,但是現在大部分時候都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下,就不會那麼容易發脾氣了。
  • 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朝孩子發脾氣後,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降低
    所以,父母也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邊摸索著如何教育孩子,邊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很多的家長都知道,在對孩子發火的時候,其實內心是很明白自己不應該這樣的,但一旦衝動起來,理智就沒了,每次過後都會後悔對孩子發脾氣,但每次後悔過後的過後,又是一次次的對孩子發脾氣。
  • 父母和孩子「相看兩相厭」?除了發脾氣和爭吵,還要學會控制情緒
    寫作業更別提了,一說寫作業,孩子心中叛逆的小火苗就被蹭蹭點燃了,屁股像被扎了一根針一樣,根本坐不住,一會要喝水,也會要上廁所,半個小時過去了,作業基本原封不動。於是我們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氣急了還會動手,直到孩子對我們求饒。一番折騰下來,父母和孩子的心裡都窩了滿肚子的火,只想仰天長嘯:生活為什麼這麼難。
  • 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心理學家:從兩個層面學會控制情緒
    每一個孩子都有脾氣,這一點估計身為父母的人都有所體會,他們的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但卻往往讓父母無所適從,選擇最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因為只有這樣,孩子的脾氣才能第一時間被鎮壓,父母也能夠耳根清淨,得到也許只有一時半刻的安寧。
  •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經常「兇」孩子?了解3招,學會溫柔育兒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因為一點事情就變得特別的生氣,上一秒情緒還是比較穩定,下一秒就容易因為孩子的一句話就生氣。小陳是個讓人不省心的小孩經常闖禍,小陳的父母為此頭疼不已,幾次都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
  • 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是最壞的教育,聰明家長用這幾招
    1.影響親子關係對孩子發脾氣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起初,孩子會害怕,然後會變得叛逆,大喊大叫,發脾氣,甚至這樣做只是讓孩子知道如何屈服,而不是知道自己哪裡出了問題,這種教育方法只會使孩子出現在兩個極端中,一個是自卑另一個更叛逆,這兩種情況都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 父母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事後又後悔,這是「情緒管理」出了問題
    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總是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雖然知道這麼做不好,但還是忍不住。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父母遇到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胡亂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的現象,這種現象似乎很普遍。昨天在鄰居家玩的時候,鄰居家的孩子不小心把茶水倒在地上了,杯子也隨之破碎了。
  • 當父母對孩子發脾氣時,其實是在……
    但凡家有兩腳吞金獸的寶爸寶媽可能都深有體會:寶貝們沒上學前是母慈子孝,歲月靜好,一旦娃進了學校,那就是風雲突變,雞飛狗跳。平時在家怎麼看怎麼覺得可愛的娃,進了學校卻狀況不斷,活生生把家長氣得上了熱搜。寶爸寶媽們為了抑制胸中的怒火,牙都快咬碎了,但有時依然控制不住內心如排山倒海般的怒火。 我家就有這麼個小神獸,還是個小女孩。
  • 父母控制不住情緒總想「吼」?3招化解情緒毒藥,學會溫柔育兒
    疫情期間,辦公室的同事帶著孩子兵兵上班,我每天都過得心驚膽戰。兵兵一出現點小狀況,同事不時就要吼幾嗓子,我聽著都發憷,更別說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了。後來我和她交流,她說每次發完脾氣自己也後悔,看著孩子可憐巴巴的樣子很是心疼。可是下次看到孩子拖延或者馬虎,還是控制不住火。
  • 孩子易怒發脾氣?父母學會這幾招輕鬆化解
    第一、父母學會對孩子的情緒慢處理、慢解決孩子情緒剛開始時父母要學會慢處理,不要馬上急於滿足孩子的要求,用放鬆的和緩的態度去安撫孩子。另外,當父母安撫完孩子,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之後,父母要耐心詢問孩子苦惱的原因,之後幫助孩子進行分析,並適當滿足孩子需求,需求滿足了,孩子暴躁的情緒自然就會冷靜,這一次的教訓也會讓他記住,哭鬧發脾氣是沒法解決問題的。
  • 對孩子發脾氣就是不合格的父母?學會跟孩子發脾氣,日子好過多了
    1在很多爸媽的眼裡,好像對孩子發脾氣就是不合格的父母因為我學會了怎麼跟孩子「發脾氣」,而且日子也好過多了。不會覺得那麼憋屈,也不會常常陷入悔恨的境地。總結了幾點經驗,分享給大家: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把孩子當作出氣筒。這一點其實是引起內心悔恨感的主因。
  • 你經常吼孩子對孩子發脾氣嗎?這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家長要注意
    如果孩子經常生活在吼罵的環境中,父母的壞脾氣將會全部照單吸收,他長大了也會動不動就發脾氣,情緒極難控制,喜歡吵、吼、罵甚至摔東西來發洩。這會對他未來的工作,組成家庭都非常不利。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歇斯底裡的一些孩子,讓家長很苦惱!
  • 常被父母兇的孩子會自卑,三招讓你控制脾氣,孩子恢復自信
    我慢慢總結了三個控制脾氣的方法。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就幾乎沒有對他們發過脾氣,因為我覺得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已經有比較強的自尊心了,我成功的在孩子上幼兒園前調整了自我。大家不要看錯了,不是我沒有發脾氣,而是我沒有對孩子發脾氣哦,這兩者的含義差距還是很大的。
  • 為什麼媽媽會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脾氣?這是我聽過最想哭的回答
    媽媽煩躁不安的時候,不能像爸爸一樣出去靜一靜;媽媽疲憊的時候,不能像爸爸一樣躺下歇歇;媽媽生病的時候,寶寶一哭,仍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照顧寶寶;做一個不發脾氣的媽媽,真的太難了。」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會,每次看到孩子哭鬧,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脾氣,但是發完脾氣後又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能想像自己為什麼會對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生這麼大的氣。
  • 孩子脾氣大控制不住怎麼辦?這不是天性,父母要懂得循循善誘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不少父母漸漸發現以前乖巧聽話的孩子變得不再那麼乖巧,反而擁有非常大的脾氣,甚至有時候都控制不住。但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所以父母要懂得循循善誘,引導孩子採用正確的方式。所以父母可以採用以下三個方式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發洩情緒權利孩子天生是很敏感且脆弱的,所以父母在看到孩子摔東西發脾氣的時候,應該知道孩子是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 了解原因後,父母該學會控制情緒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其實為人父母都不簡單,既要在外拼搏掙錢,還要抽出時間來照顧孩子,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所以有的時候父母會控制不住情緒吼孩子。小孩之所以會形成討好型人格,很多時候都是父母所導致的,父母對孩子過於嚴格,經常兇孩子,孩子為了能夠讓父母愛自己,他們就會去討好父母。
  • 為什麼我們會控制不住自己,經常對身邊的親人發脾氣?
    導讀:為什麼我們會控制不住自己,經常對身邊的親人發脾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我們會控制不住自己,經常對身邊的親人發脾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父母總控制不住的想對孩子發火?
    你是一個愛對孩子發火的父母嗎?不管你是不是,我想說:我是。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經常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大腦會受損傷。我的天那!我的孩子不知道被我損傷到什麼程度了!不管這種結論對於否,其實我也知道大吼大叫等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和我一樣,明明知道不該對孩子發火、吼叫,但就是控制不住。
  • 女人總是控制不住發脾氣?想要脾氣變好,可以嘗試一下做這4件事
    女人總是控制不住發脾氣?昨天下午閨蜜給我發信息,說孩子再不開學,就要被氣死了,氣的收不住,總是要發怒。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幼兒園布置了任務,每天背古詩,孩子不好好背,還總是哭。都說無法「感同身受」,但這一點作為陪伴了孩子快一個月整的寶媽寶媽們來說,可真的是無比「感同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