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芬蘭大使陳立:一些政客始終見不得中國好,不停地搞汙名化,還向...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赫爾辛基5月7日訊 據中國駐芬蘭使館網站消息,5月6日,陳立大使就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問題接受芬蘭媒體《赫爾辛基時報》專訪,全文如下:

一、當前中國抗疫形勢如何?

過去幾個月,中國始終堅持把挽救生命放在第一位,採取了最嚴格、全面、徹底的防控措施,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犧牲,成功遏制住了疫情。4月26日武漢在院患者已經清零,5月2日湖北省下調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全國目前還有不到1000個確診病例,疫情在本土傳播已基本阻斷。當前,我們正在努力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積極推進復工、復產、復學,使社會生活儘快重回正軌。

在這期間,除了醫療方面積累的經驗外,我認為我們最重要的經驗是團結協助挽救生命。在武漢最困難的時候,全國各地4萬多醫護人員、無數的醫療和生活物資馳援武漢。我們也不會忘記,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刻,國際社會給予了我們寶貴的支持。當然,現在我們還遠沒有戰勝疫情,單靠中國的力量也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只有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控制,我們的生活才能回歸健康安寧。

二、有人質疑中國在疫情早期應對不及時,甚至隱瞞疫情。那時發生了什麼?

新冠病毒非常狡猾。應該說,這樣一種病毒給中國的防治工作帶來嚴峻挑戰。但如果回顧一下事實,就會發現中國政府的應對是及時果斷的,態度是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我可以簡單梳理一下當時的時間線:去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上報了其接診的可疑病例。今年1月3日,中國開始定期向世衛組織及美國等國家通報疫情信息。8日,中國初步確認新冠病毒為病原。12日,中國及時向世界公布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為各國確診、治療及疫苗研發等提供了重要前提。23日,1000多萬人口的武漢實施「封城」,當時中國之外僅有9例確診病例。1月下旬,世衛組織派團對武漢進行現場考察。2月中旬,包括2名美國專家在內的中國—世衛組織聯合專家考察組對中國進行了為期9天的考察,中國的應對措施得到專家組的充分認可。應該說,面對一種未知的狡猾病毒,中國的反應已經非常迅速了。中國政府通報的信息特別是武漢「封城」向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強烈的信息,那就是病毒問題非常嚴峻。中國政府的抗疫措施和通報的信息為國際社會抗疫提供了足夠的預警強度和預警時間,但很遺憾一些國家沒有足夠重視,甚至稱其只是一場流感。1個多月後,疫情在世界範圍內逐步暴發。我依然記得3月中旬《紐約時報》有篇文章,標題是《中國為西方贏得時間,西方卻浪費了它》。

三、疫情期間,中國對確診和病亡數據進行了調整,引發對中國數據可靠性的質疑。中國在這一問題上是否保持了透明和誠實?

對數據的修訂是國際通常做法,在芬蘭等各國都有。不應認為修訂數據就是不透明,恰恰相反,這體現了公開透明、真實開放和負責任的態度。當前中國正在全面復工復產,武漢已經「解封」,很多媒體在武漢「解封」後也親身到武漢採訪。隱瞞數據是不可能的。

四、美國總統川普曾質疑新冠病毒起源。多位病毒學家和流行病學家證實新冠病毒無人造特徵,所有基因突變都符合動物向人傳播。針對病毒起源開展獨立調查或將澄清指責,為什麼中國反對?

政治的歸政治,科學的歸科學。病毒起源是一個嚴肅複雜的科學問題,應當由科學家去研究,我們也支持科學家之間開展科研交流。但現在恰恰是一些政客迫不及待地要給病毒標上「原產地證明」,將病毒起源這一科學問題政治化、武器化,這是典型的甩鍋行為。這種有罪推定式的論調中國無法接受。在病毒溯源的問題上,應該就事論事,尊重科學,不能搞陰謀論和汙名化。

五、此前發生多起不合格個人防護物資和檢測試劑從中國銷往其他國家的事件。這些新聞對中國聲譽不利。政府採取了什麼措施杜絕此類事件?

隨著全球疫情蔓延,很多國家對防疫物資的需求快速擴大,中國一直在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支持和幫助。在採購過程中,確實產生了一些質量方面的爭議。這其中,有部分產品的質量問題,更多的是中外對相關物資質量標準不同,使用習慣存在差異,有的也出現了醫用和非醫用產品用途混淆的現象。

防疫物資質量直接關係到人的生命健康,中國政府一直對此高度重視。對不合格的防疫產品,我們絕不會放任不管。近期,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從生產、交易、認證、出口等環節強化質量監管,嚴打假冒偽劣等行為,切實保障防疫物資質量安全和出口秩序,有效支持國際社會抗擊疫情。同時,對於商業採購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我們也建議買賣雙方通過商業化原則和合同約定妥善解決。

六、芬蘭政府是否正式請求中國政府提供檢測試劑盒、口罩、個人防護物資和其他物資的幫助?中國有無提供幫助?

中芬關係良好。疫情暴發以來,雙方就疫情防控保持了密切交流與溝通。兩國元首、外長等通過通話和致信等方式,積極表達了對對方抗疫的支持與肯定。芬方通過不同渠道表達希從中國商業採購防護物資的意願,雙方企業和機構也正就此開展良好合作。4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應約同尼尼斯託總統通電話時表示,中方願繼續同芬方交流疫情防控經驗,幫助芬方解決當前防疫物資短缺等困難。尼尼斯託總統對此表示感謝。我願重申,中方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芬方提供協助。在這方面,我們使館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並將繼續盡全力為雙方加強溝通與合作提供助力。

七、中國還向哪些國家提供抗疫物資幫助?中國幫助歐盟國家的動機是什麼?

目前,中國向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醫療物資和設備援助,與150多個國家分享了抗疫經驗。除中央政府層面外,中國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也已行動起來,積極向有關國家和地區捐贈或提供各種形式的支持。

說到中國幫助歐洲的動機,首先我想再次感謝歐盟和歐洲國家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刻伸出援手,我們完全相信這是出於善意的幫助,沒有去想歐洲有沒有什麼別的動機。同樣的,在歐洲最需要的時候,我們盡己所能提供支持和幫助,唯一目的就是支持歐洲抗疫,這一點非常簡單明確。因為我們切身體會到,疫情當前,全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同舟共濟才能形成最大合力。

八、您如何評價中國和西方特別是美國在疫情期間的衝突?中國面臨的來自西方的敵意來源是什麼?

這次疫情期間,支持國際抗疫合作的聲音仍然是主流。中國與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了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和交流經驗,彰顯了團結的力量。我認為,中國和西方合作是主旋律。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政客始終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見不得中國好,不停地搞汙名化,還向中國甩鍋。疫情早期中國果斷「封城」,西方一些人說我們沒有人權;中國開足馬力生產防疫物資馳援其他國家,他們說我們搞「口罩外交」;中國嚴把防疫物資質量關,他們又批評中國阻礙物資出口。現在隨著疫情持續蔓延,他們對中國的汙名化抹黑也在不斷翻新,煽動對中國追責、索賠。這又令我想起4月中旬《紐約時報》的另一篇文章,標題是《這場疫情,如果西方輸了怎麼辦?》,意識形態對立成分躍然紙上。

疫情是天災,中國不是病毒的同謀,而是各國抗擊疫情的盟友和夥伴,是國際抗疫合作的貢獻者、合作者。這些人應當清楚,敵人是病毒,不是中國。當務之急是聚焦疫情防控,推動國際合作,而不是忙於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責任,混淆視聽,甚至轉移到制度優劣比較和對抗上。

九、您認為疫情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中國是否會在疫情危機中變得更強?

這次疫情已經使20多萬人失去生命,對全球人員往來和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沒有哪個國家是這場危機的受益者。

當前我們正身處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相互依存的時代,各國利益緊密相連,人類命運休戚與共。沒有哪個經濟體可以與全球價值鏈徹底「脫鉤」,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作自我隔離的孤島。這次疫情充分說明,國際社會需要更加團結,全球治理需要更加完善,單邊主義、霸權模式、零和競爭,不應是國際社會的選擇。希望這次疫情能讓我們每個人都受到教益。

中國一直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一環,是主要參與者和構建者,始終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倡導可持續發展,主張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在這些方面,中國與包括芬蘭在內的歐洲國家有很多共識。我們將繼續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加快恢復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同時,我們願繼續與歐洲及世界各國深化合作,確保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安全順暢運轉,幫助困難和脆弱國家,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展,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和服務,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見不到中國好!駐芬蘭大使:一些政客不停搞汙名化,還甩鍋中國
    文|小新同學 審|樂一根據目前全球抗疫形勢以及國際上針對中國的聲音,我國多位駐外大使紛紛對新聞媒體進行了回應。他們都表示中國在抗擊疫情上,始終是堅持把人民利益與挽救民眾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中國始終保持數據的公開透明,不對數據做任何摻假的處理。如今各國的主要任務,就應該放在怎樣抗擊疫情上,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運用輿論的力量去向中國甩黑鍋,去無端的抹黑中國。這種做法並不能幫助這些國家解決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也不能使這些國家戰勝疫情。
  • 中國駐芬蘭大使陳立:見證兩國外交重要時刻
    芬蘭是最早承認新中國並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1950年10月28日,中國和芬蘭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今天,兩國迎來了建交70周年。70年歷史見證了中芬政治互信不斷增強、中芬互利合作長足發展、中芬人民友誼歷久彌堅。
  • 駐芬蘭使館向中國留學生發放「健康包」
    中新網4月13日電 據中國駐芬蘭大使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4月10日,駐芬蘭使館向在芬中國留學生發放第一批「健康包」。在簡短的儀式上,陳立大使表示,目前疫情在芬蘭等全球各地持續蔓延,黨和政府非常關心海外中國留學生的安全和健康。
  • 專訪中國駐芬蘭大使:中芬關係是中歐友好合作典範
    4月4日到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芬蘭展開國事訪問前夕,中國駐芬蘭大使陳立接受央視記者專訪,他認為此訪是中國國家元首時隔22年再次出訪芬蘭,又恰逢芬蘭正在舉國歡慶獨立一百周年,芬蘭方面高度重視此次國事訪問,中芬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水平,此次國事訪問將為新時期、新形勢下的中芬合作積蓄新動能,為中歐合作注入新活力,也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做出新貢獻。
  • 中國駐芬蘭大使:中芬關係是中歐友好合作典範
    中國駐芬蘭大使:中芬關係是中歐友好合作典範 2017-04-01,中國駐芬蘭大使陳立對媒體表示,中芬關係是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的國家間和平相處、互利合作的典範。
  • 駐加納大使王世廷:「中國病毒」稱呼深層目的是推卸責任、轉移國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6日訊(記者 朱曉航)據外交部網站消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6日訊(記者 朱曉航)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20年3月24日,駐加納大使王世廷接受加納最大報紙《每日寫真報》記者多琳·安多專訪,駁斥疫情源於中國論,堅決反對汙名化,呼籲停止對中國人的偏見,並介紹中國為全球抗擊疫情所作貢獻。
  • 中國駐義大利大使:義大利對中國建議幾乎照單全收
    中國醫療專家組帶去哪些抗疫經驗?中國駐義大利大使李軍華做客央視新聞《共同戰「疫」》直播間,同旅意僑胞、留學生代表一起在線交流。Q:目前防護用品比較匱乏,請問使館是否有計劃對留學生們提供相應的援助?A:駐意大使 李軍華:使館已經籌集到20000個口罩和4500盒的連花清瘟膠囊,使館將把這些防護物資分裝成愛心包寄給義大利40多個學聯會,請學聯會發放給所有需要的同學。
  • 駐芬蘭大使黃興宴請部分芬蘭友人
    2011年3月31日,駐芬蘭大使黃興邀請部分芬蘭友人到官邸作客,共迎新春。友人中有著名建築公司董事長列胡寧、維薩以及羅達瑪等。他們數十年來一直關注和支持中芬關係發展,為使館後勤建設提供諮詢,與使館結下了長期的友誼。  黃興大使歡迎友人們到訪,並表示列胡寧和維薩等友人多年來為使館建設和改造做出了許多貢獻,雙方在合作中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 《自然》雜誌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背後,是政客無恥的汙名化
    促使自然發表社論的原因,是有不少政客在各國努力控制新冠病毒傳播之際,仍舊將髒水潑向中國、潑向武漢,企圖用汙名化中國來轉移內部矛盾。多國執法機構都表示正在重點調查種族主義的仇恨犯罪,但是這些行動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為時已晚——包括70多萬在海外學習的中國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中的大部分人。中國留學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一些學生在學校關閉後已經陸續返回中國,但是也有許多沒有回國。
  • 中國駐美大使:「逢中必反」的思維讓人深感憂慮
    人民日報客戶端4月22日報導,美東時間4月21日上午,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參加彭博創新經濟論壇研討會,同澳大利亞前總理、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陸克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謝淑麗
  • 耿爽又「重複」回答一次新冠病毒來源問題:反對搞汙名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3日訊(記者 朱曉航)在今天,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再次就新冠肺炎病毒源頭問題作出回應,他說,新冠病毒源頭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和專業的意見。個別美國政客和高官詆毀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抗疫努力,借新冠病毒對中國進行汙名化,我們對此堅決反對。
  • 駐阿爾及利亞大使:某些國家似乎覺得只要把「鍋」甩給中國,就能向...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7日訊(記者 朱曉航)據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館網站消息,2020年4月26日,駐阿爾及利亞大使李連和在阿主流媒體發表題為《中阿並肩,攜手抗疫》的署名文章,高度讚賞中阿特殊友好、並肩抗疫,強調兩國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駁斥部分西方國家罔顧事實對中國汙名化並「甩鍋」、「推責」的言論
  • 中國駐英大使:要求英國準確理解涉港國安法立法內容,尊重中國
    文章稱,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24日與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共同出席央視新聞《晚八點雲上會》,解讀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舉行的中外記者會,就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英國疫情形勢、中英抗疫合作、涉港問題、疫情對中英經貿合作影響、華為5G建設、講好中國故事等回答了主持人提問。
  • 駐英大使劉曉明發表署名文章《澄清歷史真相》:奉勸一些西方政客好...
    6月24日,劉曉明大使在《中國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澄清歷史真相》,全文如下:近日,有英國政客發表文章稱,「中國對臺灣的敵意將威脅全球秩序」,「扭曲二戰後國際秩序」。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籤署《開羅宣言》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土地,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需歸還中國。」我擔任中國駐埃及大使期間,曾專門到訪《開羅宣言》的籤署地米娜宮,追憶那確立戰後世界格局的時刻。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籤署《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並接受《波茨坦公告》,臺灣重歸於中國主權管轄之下。
  • 英國插手香港問題還召見大使,駐英大使劉曉明有力回擊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這一消息後,英國一些政客立刻就跳了出來,又對香港問題指指點點,還召見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以表達「密切關注」。 對於英方的錯誤言論,劉曉明大使在推特上作出有力回擊。他強調,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定是正當且合理的,「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允許公職人員或議員違背誓言、背叛國家」。
  • 美國駐德大使確實「有毒」!一句話惹怒中國和德國
    此言一出,美國駐德大使格雷內爾不幹了,立即大呼「受到侮辱」。格雷內爾據德國媒體報導,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25日發表聲明稱「中美無法在道德上相提並論」。格雷內爾還表示,把美國政府同中國比較,這是對美國的侮辱。
  • 中國駐意大使回應
    原標題:中國駐意大使李軍華:所謂「中方隱瞞疫情」指責是包藏禍心、另有所圖當地時間4月15日,中國駐義大利大使李軍華就新冠肺炎疫情有關問題接受義大利《共和國報》專訪。全文如下:問題一:李大使,早在12月底,中國的實驗室和醫生就已經對新冠病毒和SARS的相似性發出警告,而政府卻讓人不要擔心,並讓他們保持沉默。直到1月23日才對武漢進行「封城」,但當時已經有500萬人離開。為什麼政府會首先選擇向民眾隱瞞病毒的相關信息?不更早一些封鎖武漢是錯誤的嗎?
  • 中國駐柬大使發表署名文章:新冠疫情下的中國行動與中國主張
    6月9日王文天大使在柬芒果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交換儀式上致辭。 黃耀輝 攝中國駐柬埔寨大使發表署名文章:新冠疫情下的中國行動與中國主張中新網金邊6月11日電 (記者 黃耀輝)當地時間6月11日,中國駐柬埔寨大使王文天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在當地發表署名文章「新冠疫情下的中國行動與中國主張」分享體會和看法。
  • 2017「感知中國·芬蘭行」活動在赫爾辛基開幕
    新華社赫爾辛基6月29日電(記者 李驥志)當地時間29日下午,2017「感知中國·芬蘭行」系列文化活動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拉開帷幕。處於「一帶一路」西北延長線上的芬蘭,再次零距離感受中華文化魅力。「感知中國·芬蘭行」系列活動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中國駐芬蘭大使館共同主辦。
  • 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英文)
    4月27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最大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評論版和網絡版同時發表題為《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效的「處方」》的署名文章,介紹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批駁一些西方政客出於一己之私對他國搞汙名化,呼籲包括中印尼在內的各國團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