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

2020-09-03 明智家園

一、課程簡介

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在生命科學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是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生物工程等專業的核心課程,它與農業、林業、食品、醫藥和環保等領域都有著十分廣泛而又密切的聯繫,並且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最基礎手段之一。因此,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已成為大學本科生物類、農學類、園林類、食品類等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實驗課程。在學習該課程前,建議先修課程為:無機及分析化學、基礎化學實驗、有機化學、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等課程;可開設的後續課程為:遺傳學、基因工程、育種學、發酵工程等專業課程。

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是研究生物體內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功能、性質,以及生命活動中各種物質代謝變化、調節控制的實驗技術和方法。該實驗技術是應用於整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領域中各種技術的總稱,通常是依據某些生物、物理、化學或數學基本理論建立起來的。由於生物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酶、核酸等)有著複雜和精巧的結構,在操作中容易變性失活;以及生物體內所進行的化學變化速度快,具有嚴格順序性、專一性,要求的反應條件十分溫和等。因此,實驗條件要力求接近生物體內外環境的真實情況,儘可能在操作中保持實驗目標物質的完整性和生理活性。

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的迅速發展推動了其它相關學科的發展,是生命科學工作者進行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教學目標

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主要針對生物分子開展分離製備、分析檢測、代謝機理、屬性改造等工作,包括提取、電泳、離心、光譜、層析等基礎技術,研究對象包括糖類、脂類、胺基酸和蛋白質、維生素和酶、核苷酸和核酸等。課程基本培養目標如下:

1、掌握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的基本概念,學習提取技術、分光光度技術、電泳技術、離心技術、層析技術、沉澱技術、免疫技術等,掌握這些技術的原理、分類和適用範圍,運用於蛋白質分析、基因研究、酶活性測定、糖物質檢測、核酸分子操作等方面的實驗。

2、掌握基本生化實驗設備的使用,如提取設備、光譜設備、離心設備、層析設備、電泳設備等。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應完成以下目標:掌握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的基本實驗技術,以及相關實驗技能,能規範地寫作實驗報告;培養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作風;養成科學規範的實驗操作技能;熟悉相關實驗設備的原理、構造、使用和維護;提高實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實驗綜合、設計、創新和應用能力。

三、教學內容

學習掌握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領域的基礎實驗技術,主要為生物大分子提取分離技術、光譜學技術、電泳技術、層析技術、離心技術、酶學技術、基因技術等,通過代表性的經典實驗項目,掌握這些實驗技術原理、分類、適用範圍,培養學生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領域的綜合、設計、創新和應用能力。具體實驗項目如下:動植物組織總DNA提取與純度鑑定、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轉基因農作物、抗逆基因的分離克隆與表達分析(虛擬仿真實驗項目)、Western-blot 檢測目標蛋白質在大腸桿菌中的誘導表達、不同方法檢測食品中蛋白質和胺基酸含量、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分析蛋白質、水稻組織中過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柱狀電泳分析、逆境脅迫下植物酶活性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食品中防腐劑含量、發酵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檢測等。

四、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方式為考查,評定各級成績時,主要參考是否達到了以下標準:

能正確理解實驗的目的要求,能獨立、順利而正確地完成各項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操作,會分析和處理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能掌握所學的各項實驗技能,能較好地完成實驗報告及其它各項實驗作業,有一定的實驗綜合、設計、創新和應用能力。有良好的實驗室工作作風和習慣。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李蓬教授赴生化細胞所做分子生物學
    2012年12月28日上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李蓬教授受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在生化與細胞所學術報告廳做了題為「脂穩態調控與代謝性疾病」的特邀學術報告,報告由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宋保亮研究員主持。李蓬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他們在脂代謝及其穩定性研究中的新成果,發現CIDE蛋白在脂肪儲存,分解和分泌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 分子生物學技術你了解多少?
    從單個的生物體到器官到組織到細胞,再從細胞結構到核酸和蛋白的分子水平,人們意識到可以通過檢測分子水平的線性結構(如核酸序列),來橫向比較不同物種,同物種不同個體,同個體不同細胞或不同生理(病理)狀態的差異。這就為生物學和醫學的各個領域,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技術平臺。
  • 《分子生物學實驗》複習資料
    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體外酶促合成特異DNA片段的一種方法,又稱無細胞分子克隆或特異性DNA序列體外引物定向酶促擴增技術。它不僅可用於基因分離、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礎研究,還可用於疾病的診斷。
  • 安利 | 60節分子生物學視頻課程,幫你快速理解分子生物學
    是不是還有很多朋友,對於分子生物學實驗和實驗所涉及的原理,理解的還不夠透徹。感覺自己似懂非懂,很多科研人員由於對分子生物學的不理解,不僅導致國自然寫不出來,甚至連抄別人的標書都會抄錯。所以小喵給大家送來了60節的分子生物學視頻課程,幫你在短時間內快速理解分子生物學。
  • 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原理解析
    四、基因晶片(又稱DNA 晶片、生物晶片)技術  基因晶片指將大量探針分子固定於支持物上後與標記的樣品分子進行雜交,通過檢測每個探針分子的雜交信號強度進而獲取樣品分子的數量和序列信息實驗步驟:1、RNA的提取;2、反轉錄合成cDNA;3、PCR擴增;4、產物的電泳和結果的測定。
  • 分子生物學實驗全攻略!
    二、原理在基因工程實驗和分子生物學實驗中,細菌是不可缺少的實驗材料。質粒的保存、增殖和轉化;基因文庫的建立等都離不開細菌。特別是常用的大腸桿菌。大腸桿菌是含有長約3000kb的環狀染色體的棒狀細胞。它能在僅含碳水化合物和提供氮、磷和微量元素的無機鹽的培養基上快速生長。
  •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第四版全套!
    ,並且為從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結構和功能,揭示遺傳和變異的奧秘奠定了穩固的基礎。c.分別用含35s的T2噬菌體和32p的T2噬菌體感染未被放射性標記的大腸桿菌。d.培養一段時間後,將混合液離心,檢測子代噬菌體放射性。上清液主要是噬菌體,沉澱物主要是大腸桿菌。
  • 吳瑞:中國旅美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家的貢獻
    本文只涉及華裔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家,不包括相關的生命科學學科,如生理、藥理、遺傳、細胞生物、神經生物、醫學和植物。因為這些學科許多與生化和分子生物學有一定程度的重疊,對於各個科學家是否分類為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家有一定隨意性,但是根據我的判斷:    論文發表記錄華裔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家的貢獻    為了簡化資料收集和寫作,這裡選了5種有代表性的國際雜誌和4個年度。這5種雜誌覆蓋了生化和分子生物學領域。
  • 小科鼠:2019最新版零基礎精通分子實驗技術
    《一網打盡:2019最新版零基礎精通分子實驗技術》資源包簡介:本次推出的分子實驗技術資源包不僅較詳細地闡述了有關分子實驗技術的具體操作和程序,對各種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其相關理論基礎進行深層次的剖析。RNA資料庫及在線分析》NO13 補充《蛋白檢測實驗技術》NO14 補充《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NO15 補充《細胞實驗技術》NO16 補充《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電子書本套資料不僅可作為從事生命科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相關領域工作者的實驗室必備參考工具資料
  • 老司機帶你玩轉分子生物學 (初級)
    大家是不是,對於分子生物學實驗和實驗的所涉及的原理還沒有一個真真切切的認識。當老師講這門課的時候,你想的就是考試拿學分了,最後導致實驗不停地出問題卻不知道哪一步錯了。當然對於分子生物學的不理解也導致一些人國自然寫不出來,或者抄別人的標書都會抄錯。當然對於分子生物學的不理解,也導致一些人每天念念叨叨精準醫療卻看不懂一張基因檢測報告。
  • 2019年第28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決賽實驗真題
    導讀2019年第28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決賽實驗考試於8月12日進行,考試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結束。實驗考試科目包括植物實驗、動物與生態學實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遺傳與發育實驗四部分,每個部分考試時間分別為90分鐘。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生物學研究微流控系統具有樣品要求低、測試表面積大、系統佔用空間小等優點,是生物學研究的理想平臺。如今這些技術已被用於研究細胞和整個生物體。該技術簡化了其它繁瑣的操作,如流量控制、刺激傳遞和動物處理等。目前,一些微型裝置已經成功地用於研究響應空間或時間刺激下的神經元活動的變化參數。微流控技術在「迷宮實驗」中對動物的感覺功能和運動行為研究非常有幫助。
  • 分子生物學的世界,其實沒有那麼難懂
    確實,以1953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DNA雙螺旋結構為標誌,分子生物學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盡顯了風流與輝煌。現今分子生物學在學科領域的擴張讓人瞠目,科研工作者若沒有分子生物學相關的數據,貌似都沒法發表SCI了!對大多科研人員來說,它是神聖的,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甚至是令人敬畏的!
  • 趙德剛率隊赴江西參加全國農業生物化學 與分子生物學第十九次學術...
    正值傳達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為了展示近年來我國農業生化與分子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快我國農業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創新,11月21日-22日,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農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主辦,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江西農大、宜春學院承辦的
  • 生物學考研報考必知:90%生物學實驗都不靠譜
    學習生物學將來就能在實驗室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人都在生產第一線,以學到的技術手段指導生產,因此沒有生產經驗,單純靠理論很難在工作上有所貢獻。而基地實習和野外考察不僅能採集第一手的樣品,記錄真實準確的實驗數據,還能驗證實驗室成果的可靠性。因此真正想要學好生物學,要走出實驗室才行。
  • 2020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考研經驗分享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考研經驗分享    經過一年半的緊張複習,現在終於有幸和各位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考研經驗,我覺得非常幸運,我也希望自己在備考過程中的學習資料、複習方法、時間規劃、心態調整以及應對突發狀況等等都可以成為你們複習路上的借鑑。
  •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2019年全國學術會議順利召開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19年全國學術會議於10月24-27日在山西太原召開。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1)專業簡介  生 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於2005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近三年時間,本專業點教師隊伍、培養條件、學科建設、科研經費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正教授5 名,副教授7名,博士生導師5名,碩士生導師12名。
  • 從分子生物學到系統生物學——記DNA雙螺旋結構發現50周年
    在美國,「冷泉港」被譽為生命科學的聖地,是分子生物學者們神往之處。 沃森和克裡克於1953年提出的DNA分子結構模型可以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相媲美。這一重大發現為探討遺傳的化學基礎開闢了一個新紀元,引起了生物學的一場偉大革命。其結果是在此後不久就完全闡明了遺傳密碼問題。由於這一偉大科學成果,沃森和克裡克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 新冠疫情下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作者 | 張治旺 單位 | 德州市陵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為了有效防控新型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快速建設了一批符合二級生物安全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新實驗室的投入使用為各地最終戰勝新冠疫情提供了強有力實驗室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