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教育培訓大佬俞敏洪宣布要辦一所中國真正的私立大學後。雖然這讓很多人眼前一亮,但仍對民辦大學提不起好感。截至2014年,全國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大約有400多家,但在這個數字背後,有多少學校就像一個空殼,徒有空曠的校園和教室,卻沒有好的師資生源,面臨倒閉,民辦大學正陷入困境。
實際上,俞敏洪本人也不諱言民辦大學所面臨的困境。他指出,中國在教育中不善於利用民間力量,所以到現在為止中國優秀的,頂級的私立中學和私立大學是沒有的。而且民辦大學老師待遇,特別是老師的社會地位也成問題。公立大學的老師退休以後的保障很好,是半公務員制度;而民辦大學老師則必須完全按照社會保險來安置,而且退休以後收入會急劇下降。
無獨有偶,不僅中國大陸地區的民辦大學面臨困境,臺灣地區的私立大學日子也不好過,在這些大學工作的老師自然也是壓力頗大、身心俱憊。今晚首先要向大家推薦一篇文章,讓大家一睹臺灣私立大學教師「煩到最高點」的生活。
文章摘編如下:
近來,臺灣私立大學老師見面流行的問候語是:「什麼時候退休?」「產學計劃填了沒?」
臺灣第一波少子化大海嘯將於明後兩年來襲,大一新生將有三、四萬人從人間蒸發,很多私立大學提早因應,已多年人事凍結,然而老師的工作量卻有增無減。
招生業績、產學合作、追畢業生……
填不完的報表!
說起臺灣私立大學老師的工作,還真是繁重無比:招生業績、產學合作、業界實習、國際化、畢業生流向追蹤……填不完的業績報表,有私立大學老師感嘆說,「教學變成最不重要的事。」
最近島內中小學抱怨,當局教育部門「統合視導」項目太多,讓行政工作有如「火坑」,老師避之唯恐不及。其實,大學的paper work(日常文書工作)比起中小學,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位私立大學系主任抱怨,他有時一天要花七、八小時填各式各樣的表格,行政工作不只是系主任的事,系上每個老師也要承擔。
舉辦講座、兼當聽眾、累積點數……
換取年終獎金!
因為學用落差,臺灣當局教育部門推產學合作、業界實習;因為年輕人失業率高,大學還要追蹤畢業生流向、協助就業、輔導創業……這些政策都跟私立大學獎勵補助款綁在一起,促使私立大學必須全力以赴,但太多paper work,也助長了形式主義和表面功夫。
產學合作要求老師要到實習場所訪問視察,學生到小琉球實習,認真的老師真的會搭火車、搭船前往,只為了拍照證明老師到過,但也有老師直接把表格交給學生填寫。當局教育部門要求科大老師要去企業實習,有老師就請商業界朋友籤合約,證明有去實習。
私立大學老師教學以外的任務「包山包海」。為了拼教學卓越計劃評鑑績效,學校辦大師講座、專題演講,但擔心冷場只好要求教職員當聽眾,有籤到就給績點。有老師形容,趕場聽演講累積點數,才能換取年終獎金。
要管住宿、要管安檢、包山包海……
教學不重要了?
最近島內各大學都在忙著追蹤畢業生流向,趕在11月回報給教育部門。私立大學經費不足,聘不起足夠的工讀生做調查,就把調查的配額分配給老師。工讀生要納保,私立大學往往為了兩小時電訪僱用工讀生,前後卻要花八小時為工讀生投保、退保、申請及核銷經費,有老師就說,「與其找工讀生,不如自己來」。
畢業生流向追蹤也引發不小抱怨,「學生畢業了,誰還理你?」有私校老師抱怨,常常打了很多通電話才找到人,問卷冗長,單單選項就是一長串;令人傻眼的是,竟有題目問「你的主管名字」,導致畢業生直嚷嚷「不要問啦」。
另外,大學還要關心學生在外租屋安全。過去這由教官負責,在教官陸續退出校園後,校外訪視學生的工作就落在老師身上,但消防安檢並非老師專業根本看不出名堂,但非去不可,因為有表格要填。
「現在老師的工作是三分力氣做事,七分力氣用在交代你怎麼做事、做了什麼事。」臺灣南部一所私立大學老師說。其實,這是很多島內私校老師共同的寫照,但為了保住工作,只能默默忍受。
責編:郝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