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曾經專題報導了中國出現的馬拉松熱。北京馬拉松賽,這個中國第一大馬拉松賽事一共3萬個參賽名額,2010年報滿用了兩個月,2011年報滿用了5天,2012年報滿用了4天,而2013年報滿更是只用了13個小時。而今年9月15日開啟的上海馬拉松報名難度似乎並不亞於春運搶票、拍上海車牌,僅僅4小時,1.8萬個全半程名額就被一掃而空。
目前跑步已成為越來越時尚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趨勢與世界發達國家的跑步熱不謀而合。以美國為例,全美每年跑步100次以上者達1160萬人,參加各種比賽者810萬人。其中,5公裡310萬,10公裡104萬,半程馬拉松近54萬人,全程馬拉松43萬人。
1 跑步有哪些好處
跑步之所以為各種年齡段的人所熱衷,除了它具備不受場地器材限制、簡便易行的好處外,對人的健康還有眾多益處:
慢跑能增強心肺耐力。在慢跑時,心臟的收縮次數便增加,而且每次壓送出的血液量也較平常為多,同時,氧氣的需求量亦增加,呼吸次數比正常為多,肺部的收張程度也較大。所以在持續的慢跑過程中,肌肉長時間收縮,心肺就必須努力地供應氧氣分給肌肉。而這持續性的需求,可提高心肺的耐力。當心肺耐力增加了,身體就可從事更長時間或更高強度的運動,而且較不易疲勞。
慢跑是最好的強心藥。運動中,心臟跳動的頻率和功效都大大提高,血管壁的彈性也隨著升高。一項來自伯明罕和波士頓女性醫院的聯合研究發現,慢跑能夠有效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的含量,同時提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從而降低冠心病的風險。
慢跑能減肥。一項來自美國田納西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中心的實驗發現,那些每周進行3次以上、每次3公裡慢跑的女性,與不做任何運動的女性相比,體內脂肪含量、腰圍、臀圍都明顯減少。
增強免疫力。跑步可以促進白細胞等的生成,加快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提高酶的活性,抵抗體內的病毒和細菌。
改善肌肉質量,增強身體韌性。跑步是一項全身性運動,長期堅持能使肌腱、韌帶和關節的抗損傷能力增強,降低運動損傷的機率。同時,皮膚、肌肉和結締組織也可以變得更加牢固。
慢跑延緩衰老。慢跑時人要克服自身體重,能夠有效地抑制因年齡增長而帶來的鈣質流失問題。同時,有研究表明,經常慢跑者生長激素的分泌會增多,還可以調動體內抗氧化物質的積極性,從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跑步能減壓。慢跑可以抑制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這兩種能造成緊張的激素的分泌,同時可以釋放讓人感覺輕鬆的「內啡呔」。跑步還能有效地抑制抑鬱症狀,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20%的全科醫生會在治療抑鬱症時推薦跑步以替代藥品作為輔助治療。如果你是一個斯諾克迷,你一定知道「火箭」奧沙利文就是一位跑步發燒友,但你或許不知道,他曾是一位中度抑鬱症患者。如今他每周要跑50英裡,用他自己的話說:「跑步是我試過的最好的療法。因為跑步,我比以前更加樂觀,對自己的能力也更加肯定。」
2 怎樣開始您的跑步計劃
如果您以前是個宅男、宅女或辦公族,或者你以前只進行過步行、快走等較為輕鬆的運動,那您對跑步這項運動可能多少有點恐懼感。其實,您只要有足夠的跑步動機,本著循序漸進、逐步加量的原則,採用下面由美國運動專家制定的8周訓練計劃,你就不僅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跑步習慣,還能在8周後輕鬆達到不間斷慢跑30分鐘的運動能力。
第一步:在開始這個計劃之前,作一個較全面的體檢。一般來說,如您存在以下情況,不適合進行跑步鍛鍊:有較嚴重的心臟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的冠狀動脈疾病、嚴重的心臟瓣膜病、嚴重心臟肥大、嚴重的心率失常等;有骨關節疾病,如關節炎、半月板或韌帶損傷或做過關節人工置換的;患有病情較重的糖尿病;有較嚴重的腰椎病;患嚴重高血壓(收縮壓≥180毫米汞柱,舒張壓≥110毫米汞柱)。
第二步:選擇一套合適的跑步裝備。跑步裝備主要包括鞋子和服裝。鞋子最好專門選購適合您腳型的跑步鞋,服裝要選較為寬鬆、透氣、吸汗的運動服。
第三步:開始實施8周訓練計劃。
第一周:行走6分鐘,接著以舒適的速度慢跑一分鐘。重複3次。本周目標是以這樣的順序完成3個訓練課。
第二周:行走5分鐘,接著慢跑2分鐘。重複3次。本周的目標完成3個訓練課。
第三周:行走3分鐘,接著慢跑4分鐘。重複4次。本周爭取完成4個訓練課。
第四周:行走2分鐘,接著慢跑5分鐘。重複4次。本周爭取完成4個訓練課。
第五周:行走2分鐘,接著慢跑8分鐘。重複3次。本周爭取完成4個訓練課。
第六周:行走2分鐘,接著慢跑9分鐘。重複3次。本周完成4個訓練課。
第七周:行走1分鐘,接著慢跑11分鐘。重複3次。本周完成4個訓練課。
第八周:恭喜成功到達第八周!嘗試不間斷地跑20分鐘,但在跑前和跑後各行走5分鐘。等到了這周末,試著不間斷跑30分鐘。
八周過後,每周爭取跑4次30分鐘,你會注意到你的心肺耐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持續提升,不久你會發現你能較為輕鬆地跑完你的第一個5公裡。
3 跑步知識小貼士
什麼是正確的跑步姿勢
慢跑的姿勢應為兩眼直視前方,軀體保持正直,微前傾,切勿後仰或左右擺動;全身肌肉放鬆,用輕而略帶彈跳的步伐前進;屈肘保持60-90度,在身體左右側平行地自然擺動。呼吸自然,鼻吸鼻呼或鼻吸口呼,必要時口鼻同時呼吸;跑步時腳的前半部先著地,然後過渡到全腳掌著地,利用足弓來緩衝地面的作用力;蹬地時亦為前半部用力,而不能整個腳掌同時著地或用力;腳掌不應有擦地動作,否則會加大前進阻力,易使腳掌疲勞。
跑步前的熱身和跑步後的放鬆
跑步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如牽拉韌帶及肌肉、原地慢速顛跑等。特別是早上慢跑的人,由於剛起床不久,身體還沒完全活動開,最好在開跑前先快走幾百米,等充分熱身後,再轉入跑步。跑完後不要馬上停下休息,應該繼續漫步幾百米,待全身徹底放鬆後,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腰、腹、腿、臂的按摩或牽拉活動。
每次慢跑跑多久合適
首先要明確,多數人的跑步目的不是為了比賽或提高運動競技能力,大部分人是為了提升心肺耐力或減肥。因此對於那些已經度過開始跑步的適應期,有了一定的體能基礎的跑步者來說,應以較慢、勻速(一般為7-8公裡/小時)的節奏跑較長時間,一旦呼吸急促到不能正常說話的程度,或者每分鐘心跳次數超過180-年齡(中老年人為170-年齡),即應停止鍛鍊。如跑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肥,則速度還要適當降低,而時間相應延長。一般來說有氧運動30分鐘後開始消耗脂肪,40-60分鐘是心臟能承受的適宜鍛鍊時間。
跑步場所的選擇
有條件的話儘量選擇公園、綠地、校園等汙染相對較輕的場所跑步,因為相對於快走而言,跑步運動強度大,呼吸更為急促,容易吸收更多的汽車尾氣和空氣中的漂浮顆粒。建議在中度以上的汙染天氣,選擇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跑。儘量選擇平坦地面跑步,以防止腳踝扭傷;在戶外慢跑時,中老年人應避免較大坡度的下坡跑,因為下坡跑時膝關節和踝關節承受的衝擊力更大,容易造成關節和韌帶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