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打輸了,申請財產保全人是否要賠償被申請人的損失

2020-08-28 文明荊州

申請財產保全是當事人的重要訴訟權利,但該權利的行使必然會對被申請人權益造成一定的限制,甚至是損害。因此法院一般會要求申請人提供財產保全擔保,目的就在於當申請人行使權利不當致使他人財產受損時,受侵害人能夠及時取得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了財產保全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那麼,何為「申請有錯誤」,是不是官司打輸了就等於「申請有錯誤」呢?在此通過一個案例,談談申請財產保全損害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問題。

案情簡介:

王某(A公司股東之一)於2015年10月28日以A公司為被告,該公司另一股東鍾某為第三人向沙市區法院提起公司解散之訴,請求判令解散A公司。案件審理過程中,王某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查封了登記A公司名下的一批商鋪,查封期限為2015年12月3日至2018年12月2日,由B擔保公司為此次財產保全提供擔保。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王某具備提起公司解散之訴的主體資格,A公司經營僵局也現實存在,故判決支持了王某訴訟請求,準予A公司解散。該案上訴後,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2018年6月26日,該案經提審進入審判監督程序,提審法院認為在王某未窮盡撤銷股東會決議訴訟、股東知情權訴訟等其他救濟手段的情況下,不宜採用最嚴厲的公司解散措施,遂於2018年11月23日作出判決撤銷一、二審判決,駁回王某的全部訴訟請求。2018年11月26日,王某申請對查封標的物進行了續封。A公司認為王某申請查封及續封行為均具有惡意,且對公司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故起訴要求王某賠償不動產查封期間的損失,B擔保公司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裁判要旨

申請財產保全損害賠償責任屬於侵權責任。本案王某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關於過錯責任原則之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即王某存在過錯是其承擔侵權責任的必要構成要件之一。對於王某是否存在過錯的問題,法院認為王某訴訟請求是否得到最終支持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還應考察其是否存在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本案中,王某為保證將來公司解散之後清算能夠順利執行,對A公司名下不動產申請查封,並由B擔保公司為財產保全提供擔保,系行使其正當訴訟權利。經查,王某收到再審判決書的時間為2018年11月30日,即王某在2018年11月26日申請續封時並不知曉再審判決結果,其在查封期限即將屆滿之際申請續封的行為亦符合常理。因此,法院認定王某並無過錯,不承擔賠償責任。

宣判後,雙方均未上訴。

法官說法

財產保全雖系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措施,但該程序依當事人申請而啟動,其目的亦在於保障申請人權利的最終實現。如因申請人權利行使不當造成他人損失,應由申請人承擔侵權賠償責任,適用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四要件:財產保全措施實際執行,損害結果客觀存在,財產保全措施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係,申請人存在過錯。其中,申請人是否存在過錯往往是此類案件爭議的焦點問題。

申請財產保全和訴訟都屬於一種風險活動。申請人的訴訟請求客觀上是否得到最終支持並非判斷其有無過錯的絕對依據,如果申請人善意地行使申請保全的權利,對造成他人損害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那麼就不具法律上的可責難性。在司法實踐中,判斷申請人有無過錯,一方面應從申請保全的標的額、對象及方式等情節考察其申請是否妥當,另一方面還要結合其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來考察其提起的訴訟是否合理。上述案例中,王某的訴訟請求雖然被提審法院駁回,但得到了一審和二審法院的支持,由此可證明王某的訴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且在申請財產保全的過程中,也沒有證據證明王某有明顯過錯,因此不承擔賠償責任。

事實上,為平衡各方當事人利益,民事訴訟法也賦予了被申請人異議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和查封物置換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六十七條)。因此,沙法君提醒,如果申請錯誤確實存在,在財產保全過程中,被申請人就要積極地依法採取制衡手段,否則事後以侵權為由尋求救濟,舉證難度將增加。

法官說法


財產保全雖然是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措施,但是其前提和基礎系當事人的申請,其目的也是為了保障申請人權利的最終實現。因此,如果申請人權利行使不當造成他人損失,應由申請人承擔申請財產保全損害賠償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申請財產保全和訴訟一樣都屬於一種風險活動。申請人的訴訟請求是否得到最終支持不是判斷其有無過錯的絕對依據,如果申請人善意地行使權利,對損害的發生沒有故意或重大過失,那麼就不具有主觀過錯。在司法實踐中,判斷申請人有無過錯,一方面是從申請保全的標的額、對象及方式等情節來考察保全的申請是否適當,另一方面是結合其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來考察其提起的訴訟是否合理。以本案為例,王某的訴訟請求雖然最終被駁回,但得到了一審、二審法院的支持,由此可證明王某的訴求有一定合理性,且在申請財產保全的過程中,也沒有證據證明王某有明顯過錯,因此不承擔賠償責任。


來源:荊州市沙市區法院

相關焦點

  • 打官司申請財產保全時對保全的數額有哪些規定
    財產保全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勝訴後自己的利益有所保障,所以對財產保全的數額並非是隨意性的,這個法律是有嚴格的規定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具體說說。財產保全本身是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所以對其保全的數額範圍是有嚴格的規定的,也就是說不能超標底保全,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比如說人家就欠你五萬塊錢,你申請保全人家一百萬的財產,這是不行的,如果申請了法院也是不支持的,那麼對於數額的要求,我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呢。
  • 打官司申請財產保全時對保全的數額有哪些規定
    財產保全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勝訴後自己的利益有所保障,所以對財產保全的數額並非是隨意性的,這個法律是有嚴格的規定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具體說說。財產保全本身是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所以對其保全的數額範圍是有嚴格的規定的,也就是說不能超標底保全,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比如說人家就欠你五萬塊錢,你申請保全人家一百萬的財產,這是不行的,如果申請了法院也是不支持的,那麼對於數額的要求,我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呢。
  • 訴前財產保全錯誤 申請人應擔賠償之責
    原告吳某認為由於被告高某濫用訴權,申請查封、凍結了原告的巨額流動資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故訴至法院,要求被告賠償查封期間的損失。  法院認為:依據法院已生效的判決文書足已認定被告高某申請凍結原告吳某資金的行為是錯誤的。被告高某濫用訴權,被告中外合資宜昌某化工有限公司為其提供訴前財產保全擔保,申請凍結原告資金達14個月之久,確給原告造成了經濟損失,應予賠償。
  • 財產保全申請錯誤被申請人可否提起反訴
    財產保全申請錯誤被申請人可否提起反訴 ——淺談反訴構成要件
  • 財產保全後僅小部分勝訴,由此給對方造成的巨額損失是否應當賠償?
    核心裁判觀點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判斷申請是否錯誤,應當考量申請人在申請保全時是否盡到了謹慎注意義務。,由此造成被保全的損失,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財產保全錯誤損害賠償的保證人責任
    被申請人實現其對財產保全保證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須通過訴訟進行,由法院確認申請人是否存在保全錯誤行為、保證人是否承擔保證責任及保證責任的範圍。人民法院在處理相關法律問題時,不應拘泥於程序法與實體法的區分,而應從保障訴訟安全和訴訟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目的出發,靈活運用擔保制度的具體規定,使財產保全擔保制度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 南京高科欲以7.68億回售股權份額,提訴前財產保全,何謂財產保全
    導讀:南京高科(上市公司,600064)發布公告,其申請了對房某、梁某、紹興閏康資產進行訴前財產保全,財產保全是個啥?三、什麼情況下要採取財產保全?另外,訴前財產保全,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訴前財產保全的適用條件是:1、需要採取訴前財產保全的申請必須具有給付內容,即申請人將來提起案件的訴訟請求具有財產給付內容。2.
  • 【以案釋法】財產保全後僅小部分勝訴,由此給對方造成的巨額損失是否應當賠償?
    ,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之規定,財產保全侵權屬於一般侵權,以過錯原則為歸責原則。爭議焦點全額財產保全後,僅部分勝訴,由此造成被保全的損失,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法官說法】擔心財產轉移?那快申請財產保全啊
    有些當事人,可能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官司打贏了,到執行的時候才發現,對方早就把財產轉移了!房子賣了,車賣了,存款也沒了!生效判決仿佛變成了一紙空文。其實,轉移財產是「老賴」的常用伎倆。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呢?申請財產保全!
  • 「財產保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定心丸」
    法院在處理民商事案件過程中,很多當事人都擔心打完官司卻不能落實執行,拿到一紙空判決。 為了避免這種打贏官司卻拿不到錢的情況,法律為當事人提供了一個定心丸,那就是「財產保全」制度。財產保全是指法院在利害關係人起訴前或者當事人起訴後申請執行前,為保證判決的執行或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對方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議的標的物採取限制其處分的保護性措施,即俗語所說的查封財產。財產保全分兩種01訴訟財產保全!即案件立案後在審理過程中當事人申請的財產保全。
  • 民事案件中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答:財產保全,是指法院根據利害關係人或者當事人的申請,或者由法院依職權對當事人的財產所採取的限制其處分的強制性措施。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財產保全制度分為兩種,即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中財產保全。其中,訴前財產保全是指在起訴前,法院根據利害關係人的申請,對被申請人的有關財產採取的強制性保護措施。
  • 最高法最新觀點:財產保全後僅小部分勝訴,由此給對方造成的巨額損失是否應當賠償?
    核心裁判觀點: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判斷申請是否錯誤,應當考量申請人在申請保全時是否盡到了謹慎注意義務。
  • 申請保全要謹慎 濫用措施須賠償
    為防止被申請人隱匿轉移財產逃避債務,申請人往往會在訴前或訴中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保全有沒有風險?答案是肯定的!一旦訴訟保全錯誤造成被申請人財產損失,申請人有可能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日前,泉州市泉港區法院審結了原告泉州某特種油品公司與被告安徽某通信網絡公司因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損害責任糾紛一案,法院以被告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存在過錯為由,判令其賠償原告相應損失。
  • 怕TA轉移財產?財產保全來了!
    NEWS相信很多打過合同、財產糾紛官司的公司或個人都向法院申請過財產保全。那麼,財產保全到底是啥?如何申請?財產保全的期限是多長?——《民事財產保全提示「十七條」》針對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財產保全,是指起訴之前,法院根據利害關係人的申請,對被申請人的有關財產採取的強制性保護措施。
  • 財產保全擔保是什麼,為什麼要做財產保全擔保
    財產保全——財產保全擔保是什麼,為什麼要做財產保全擔保為何要做財產保全擔保 由於查封、扣押或凍結被申請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有可能影響被申請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並導致一定的損失,為保護被申請人的合法權益,法律規定,對申請人申請有誤的,申請人應對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不當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 想查封債務人財產容易嗎?2019年申請財產保全必須滿足5個條件
    簡單地說,財產保全可以起到查封、凍結當事人財產的目的,避免在糾紛過程中涉案財產被轉移。只要進行了財產保全,就能夠知道當事人名下的財產數額,在案件結束之前財產所有人沒有權利處置財產。雖然財產保全在案件執行中很有用,但並非所有的案件當事人都可以為了判決順利進行而訴前財產保全,只有涉及財產給付的官司才可以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比如說,有財產爭議的離婚官司(夫妻雙方就財產分割問題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或者一方有轉移財產行為)、債權人欠錢不還、合作方拖欠貨款或買賣合同糾紛官司(比如房屋買賣中出現糾紛)等等。那麼,要向法院請財產保全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 打官司申請財產保全就行了嗎?申請錯誤可能會被反咬一口
    在之前的文章我們提到了:在民間借貸的案件中,申請財產保全能夠保證法院能夠對裁定的結果順利執行,也為了申請人可以順利拿回自己的錢款。但是很多申請人在申請前也會對一個問題很疑惑,那就是:如果財產保全申請錯誤,會是什麼結果?又該如何判定財產保全是否申請錯誤呢?
  • 勝訴了,才能申請訴訟保全?你想錯了
    有時候即使贏得了官司,在執行階段卻發現對方沒有任何財產;而如果成功保全了對方的財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將來生效的裁判得到順利執行。其次,能夠有效避免損失的擴大。如通過保全,禁止或限制對方停止損害行為。特別是在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中,這一保全效果體現得尤為突出。此外,保全在某種意義上還是促進糾紛解決的一種有效手段。
  • 訴訟財產保全責任險出險後賠付給誰,財產保全錯誤情形探討
    (3)財產保全的範圍只能是限於當事人請求的範圍或與案件有關的財物,而且申請人要對自己申請保全的範圍負責,不得超出自己的權利範圍。(4)財產保全的措施只能限於《民訴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的查封、扣押、凍結或法律準許的其他方法。《民訴法》第九十六條規定,申請財產保全錯誤的應當賠償因此所造成的損失。那麼,什麼才是申請財產保全錯誤呢?
  • 不做傻白甜,財產保全了解一下!
    這兩天,「財產保全」這個詞,伴著業界大瓜成為公眾談論的焦點。 說到「財產保全」,可能有些人還不了解,其實它離我們並不遙遠,相信很多打過合同、財產糾紛官司的公司或個人都向法院申請過財產保全。那麼,財產保全到底是啥?如何申請?財產保全的期限是多長?不要著急,關於財產保全,你想知道的都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