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佔家庭總收入40% 就業新形態勞動關係如何認定

2020-12-24 信網

原標題 :容量大、靈活性強,提高勞動者收入——

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傾聽·關注新就業形態)

核心閱讀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並好於預期,離不開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也得益於新就業形態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新就業形態發揮了獨特作用,成為不少人就業的新選擇。

人民日報記者 李心萍

下蹲、吸氣、起身、呼氣……每天晚上,22歲的李文慶都會在直播平臺打卡上班,帶領學員完成一節線上健身課程。「受疫情影響,傳統健身房招聘規模不大,我就加入了線上健身平臺,在網上帶團課,也有一對一指導。」剛畢業的李文慶選擇了線上健身教練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新形態

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

新就業形態是什麼?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新就業形態與網際網路等新科技息息相關,是有別於標準就業和傳統靈活就業的平臺化組織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新形態。

「隨著網絡數字平臺的大量湧現,原本招用1個工作人員的工作,被拆分成10個、100個甚至更多的工序和任務,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分包,讓很多勞動者一起來承擔這些任務,從而造就一批新的就業形態。」莫榮說。

這種新,體現為一批新就業崗位的湧現。

「比如網約車平臺,就催生了網約車司機、司機服務經理、自動駕駛路測安全管理員、自動駕駛測試駕駛員等新的就業崗位。」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馮馨說。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以新業態形式出現的平臺企業員工數已達623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2%;平臺帶動的就業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

這種新,也體現為全新的就業模式。

位於福建的一家食品公司有400名特殊的員工。「他們全部都是從欣悅餐飲管理公司派遣過來的,給我們解了難題。」 公司人事部經理李建平說。此前,受疫情影響,部分員工無法及時返崗,影響企業復工復產。

福建省晉江市工商聯加強引導和服務,推動會員企業進行員工餘缺調劑。「我們還嚴把安全關,新用人單位與原用人單位及員工籤訂三方協議,避免出現權責不清的情況。」晉江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鄭科偉說。

新特徵

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

新就業形態能量有多大?

莫榮介紹,我國1億靈活就業者中,約7800萬人選擇依託網際網路的新就業形態。新就業形態容量大,部分崗位門檻不高,能夠助力重點群體實現就業增收。

「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多跑單,每月收入就能超8000元。」今年24歲的李松來自雲南省鎮雄縣。去年,由於哥哥病情加重,母親也患有重病,為更好照顧家人,李松從打工地返回昆明,加入了外賣配送隊伍。

在今年1—5月新加入美團的107萬外賣騎手中,有7.3萬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平臺就業規模大,有的就業門檻較低,可以實現精準就業扶貧。」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

進出自由,新就業形態具有靈活性與兼職特性。「新就業形態可以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保障其個人收入有延續性。」張成剛說。

同時,新就業形態的靈活性,也吸引了大量有本職工作的人參與共享經濟,獲得額外收入。阿里巴巴新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瑞東介紹,據某外賣公司數據顯示,56%的騎手擁有第二職業,其中26%是小微創業者,21%為技術工人。

「通過兼職送外賣,騎手平均每月可以多賺超過2900元,16%的騎手每月多賺4000—6000元,這些收入平均佔到家庭總收入的40%。」張瑞東說。

新標準

研究制訂保障標準,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技能

新就業形態,有其生機勃勃的一面,也有成長的「煩惱」:勞動關係不明晰、勞動者權益難保障、就業政策難享受……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現行勞動法律制度和勞動用工管理方式與新就業形態並不適配。」莫榮說。

這其中,最為基礎的就是勞動關係的認定。「勞動關係認定是用工管理的前提,關係著勞動者能否加入工傷、失業保險保障體系。」張成剛說。

張成剛建議,應針對新就業形態的勞動特點,研究制訂平臺就業的報酬支付、工作時間、休息休假、職業安全等有關勞動標準,保護勞動者權益。同時,建立適合新就業形態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和勞動監察制度,以便在發生勞動爭議時能夠及時得到妥善處理。

「失業保險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的修訂也很迫切,建議專門增加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社保補貼和享受待遇相關內容。」中國就業促進會會長張小建說。

在莫榮看來,加強新就業形態職業培訓尤為重要,通過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

今年5月,人社部啟動了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試點工作,面向新就業形態的重點就業群體提供崗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其就業或穩定就業,並將浙江、廣東、湖北、山東等7個省份15個地區列為全國首批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試點地區。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古德]

相關焦點

  • 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傾聽·關注新就業形態)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新形態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新就業形態是什麼?在今年1—5月新加入美團的107萬外賣騎手中,有7.3萬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平臺就業規模大,有的就業門檻較低,可以實現精準就業扶貧。」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進出自由,新就業形態具有靈活性與兼職特性。「新就業形態可以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保障其個人收入有延續性。」張成剛說。
  • 關注新就業形態:新崗位湧現 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結合_新聞中心...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新形態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新就業形態是什麼?「平臺就業規模大,有的就業門檻較低,可以實現精準就業扶貧。」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進出自由,新就業形態具有靈活性與兼職特性。「新就業形態可以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保障其個人收入有延續性。」張成剛說。同時,新就業形態的靈活性,也吸引了大量有本職工作的人參與共享經濟,獲得額外收入。
  • 關注新就業形態:新崗位湧現 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結合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新形態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新就業形態是什麼?在今年1—5月新加入美團的107萬外賣騎手中,有7.3萬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平臺就業規模大,有的就業門檻較低,可以實現精準就業扶貧。」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進出自由,新就業形態具有靈活性與兼職特性。「新就業形態可以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保障其個人收入有延續性。」張成剛說。
  • 暨南大學丨「新就業形態」在穩就業方面的機遇與挑戰
    在當前宏觀經濟前景不明,就業市場面臨較大挑戰的背景下,「新就業形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新就業形態」是什麼?當前在中國發展情況如何?進一步發展面臨哪些挑戰?如何順勢而為,壯大發展?回答這些問題,對於穩定就業,實現中央「六穩」、「六保」的戰略部署,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何謂「新就業形態」?
  • 籤訂兼職勞務協議雙方勞動關係的認定
    後羅某為獲得工傷認定,向榮昌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確認勞動關係的仲裁申請,榮昌勞動仲裁委員會經審理後,裁決羅某與置信公司從2014年5月至今的勞動關係成立。置信公司不服該仲裁裁決,訴訟至本院,要求確認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
  • 瞭望丨新就業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以生活服務業的新就業形態為例,電商平臺美團近期發布的《生活服務業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的發展特徵和發展趨勢》顯示,生活服務業靈活就業從業者的平均年收入為60732元,比2019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53604元略高。其中,月收入高於10000元的從業者佔比達9.6%。
  •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表明: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新形態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新就業形態是什麼?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新就業形態與網際網路等新科技息息相關,是有別於標準就業和傳統靈活就業的平臺化組織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新形態。
  • 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 新職業湧現不斷打破常規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新形態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新就業形態是什麼?「平臺就業規模大,有的就業門檻較低,可以實現精準就業扶貧。」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進出自由,新就業形態具有靈活性與兼職特性。「新就業形態可以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保障其個人收入有延續性。」張成剛說。同時,新就業形態的靈活性,也吸引了大量有本職工作的人參與共享經濟,獲得額外收入。
  • 平等主體之間籤訂的兼職協議能否認定為勞動關係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
    [爭議焦點]  一是兼職協議能否認定勞動關係。二是社保行政部門對有爭議勞動關係,是否可以直接作出確認。  [各方觀點及主要理由]  1、馬某認為雙方存在勞動關係的主要理由。馬某認為,與B公司雖然籤訂的是兼職協議,但是依據《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相關規定以及結合其工作的內容和性質,應當認定為勞動關係,馬某認為勞動關係不存在爭議,要求社保行政部門按雙方存在勞動關係直接進行工傷認定。  2、B公司認為不存在勞動關係的主要理由。
  •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新職業湧現,能量有多大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新形態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新就業形態是什麼?在今年1—5月新加入美團的107萬外賣騎手中,有7.3萬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平臺就業規模大,有的就業門檻較低,可以實現精準就業扶貧。」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進出自由,新就業形態具有靈活性與兼職特性。「新就業形態可以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保障其個人收入有延續性。」張成剛說。
  • 順勢而為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 宣講家網評論
    二、新就業形態發揮著傳統就業形態難以替代的作用相比傳統的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從僱傭關係到合作關係、從操作機械設備到擁抱信息技術、從定時定點勞動到隨時隨地工作,彰顯勃勃生機,展現出靈活性強、包容性強、自由度高等特點,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發揮著傳統就業形態難以替代的作用。一是創造就業機會。
  • 經濟參考報:網際網路就業新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鞠嫻妹告訴記者,目前,學生、家長及社會對新就業形態的認同度還普遍不高,就連學校也曾將一些新就業形態的崗位拒之門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目前新就業形態存在三重困境。一是就業關係界定難。
  • 網際網路就業新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三重困境成「攔路虎」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鞠嫻妹告訴記者,目前,學生、家長及社會對新就業形態的認同度還普遍不高,就連學校也曾將一些新就業形態的崗位拒之門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目前新就業形態存在三重困境。一是就業關係界定難。
  • 「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群體與工會工作」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辦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1日電 新就業形態業已成為當下經濟社會發展、勞動就業的熱點問題,給勞動關係、工會工作帶來全新的問題與挑戰。本次研討會邀請到了來自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市總工會勞動關係工作部、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上海外服(集團)工會以及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等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新就業形態下勞動群體與工會工作」主題,分別從合作共享型勞動關係模式、網約勞動的「商化」及其法律規制、網際網路技術與網約工抗爭的消解、當前新就業形態勞動群體
  • 勞動關係認定典型問題分析
    司法實踐中既有簡單、典型的勞動關係認定問題,也有複雜、新穎的勞動關係認定問題。本文主要通過5個勞動關係認定方面的典型問題剖析目前勞動關係認定領域存在一定爭議的情形。我們熟悉的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酒後代駕、網絡主播等都是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發展起來的新業態從業者。這些從業者與網際網路平臺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雙方之間是否構成勞動關係?這些是新時代產生的新問題,值得我們進行研究。
  • 兼職送快遞安全誰埋單? 勞動關係不明維權難
    據交警部門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傷人交通事故中,摩託車佔比超四成。「摩託車從安全性上講就是『肉包鐵』,一旦摩託車與機動車發生事故,摩託車駕駛員就會受傷,而摩託車與行人,摩託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肯定會造成人員傷亡。」事故處理民警告訴記者,這就是摩託車事故佔傷人事故比例如此之高的原因。
  • 如何為「新形態群體」的安全護航
    外賣員等靈活就業群體的工傷保障問題一直被廣泛關注。12月15日,北京市海澱區政協中關村創業大街(工會界)政協委員工作站、黃樂平委員工作站、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等在京舉辦「非正規就業工傷保障問題」研討會。海澱區政協常委、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理事長黃樂平表示,希望通過政協平臺更好地維護與推進非正規就業人員的工傷權利保障。
  • 職業選擇更多 發展前景廣闊(傾聽·關注新就業形態)
    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職業種類日趨多樣,從業人員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勞動力市場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作為新就業形態的從業人員,他們的工作內容有了哪些新變化?職業技能有什麼新要求?對於職業發展有怎樣的新期待?讓我們走近他們,傾聽他們的職業故事。一把水白菜下鍋,趁空閒把蘿蔔雕成花,那邊端出鍋煲湯……廚房中飄來陣陣香氣,普通的食材在廚師羅才華手中迅速變樣兒。
  • 就業困難人員如何認定?景泰街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給你解答!
    怎樣辦理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手續?如何退出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身份?你是否有關於就業困難申請的種種問題,景泰街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一一給你回答!(四)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指戶口簿顯示住址在城鎮的同一家庭戶口中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家庭成員均處於無業狀態的城鎮居民家庭人員。(五)農村零轉移就業貧困家庭人員。
  • 非勞動關係用工:單一工傷保險解綁擴面,帶來幾分勞動保障?
    他她們又有怎樣的「勞動保障」?新經濟形態下,愈多的非勞動關係用工群體進入市場,重塑了新的用工方式:愈多的年輕從業者被納入到平臺經濟體系當中,如外賣、網約車等;老齡勞動者在低技能服務行業將更為普遍化,如保安保潔、環衛等。似乎可預見的是,用工零散化、非正規化漸成主流,隨之而來的是傳統勞動關係體系的瓦解、收入不穩定性增加和工作保障的危如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