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網發行的《紫萱花》,已經成為樂壇裡熱門的探討對象。許多文藝青年紛紛趕至,探討《紫萱花》歌曲中的哲思與感傷。
《紫萱花》歌詞如下:
一生輕捻風來
菩提樹下的塵埃
宿命以悲歡為鏡離合為臺
思念鐫刻到兩鬢斑白
一世靜泊雲來
慈航普渡的苦海
心根以時光為鏡緣分為臺
祝福您能常伴佛花盛開
唔唔唔。。。。。。
紫萱花開 青燈縈懷
遙遙一拜 忘卻悲哀
紫萱花開 禪香自來
淚洗秋靄 聲影猶在
都說東方哲學大多都是消極的哲學,譬如道經推「靜」、「弱」、「不爭」,而佛家則講究「機緣」、「戒、定、慧」,大抵都是一些抽象而無規定性的東西。但是《紫萱花》的解構,卻在傳統的佛家思想之中,衍生出新生的意志。
從「風來」到「塵埃」,從悲歡離合,到兩鬢斑白,這一字一句都充斥著款款深情與落寞期許,但是到了「心根」之處,明鏡亦非臺,話鋒一轉,卻成為了「佛花常開」的唯美畫面。
副歌部分更是洗去鉛華,忘卻悲哀,紫萱花開,遙遙一拜,表現出「存在主義」與「人格主義」的主題思想,在這兩個聞名世界的思想之中,人作為「此在」,就是要從過去的種種悲哀、痛苦、快樂之中抽離寶貴的經驗,隨後指向未來,指向那一份完美無瑕的「禪」、一份讓萬世學者亦步亦趨的真理。
所以紫萱花開,開的不是悲傷與快樂,不是過去與現在,而是永恆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