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復其實是「多方會診」!文物「醫生」揭秘兵馬俑修復的故事

2020-12-20 秒聞視頻

去陝西旅遊,「看兵馬俑」幾乎是必選項。第一次站在兵馬俑一號坑前,人們總會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一排排列隊整齊的陶俑,仿佛又把人們帶回了秦帝國:厚土之下,金戈鐵馬,浩蕩軍團,紛至沓來。肅穆恢弘中,這些陶俑竟然「千人千面」,神情各異,姿態萬千。可你知道嗎,它們之所以能栩栩如生地站在你面前,那是因為「文物醫生」也有妙手回春的能力!

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埋在地下兩千多年的秦俑又「復活」了。

現在呈現在你眼前的文物,在出土之前,其實都是殘缺的,要把它組合完整,難度不小。

文物的修復,其實就是和古人「對話」。

別人都稱他們是文物修復師,他們卻稱自己是「文物醫生」。

除了給文物做好「手術」,文物修復師還得給文物寫「病例」。

文物修復師長期在地坑裡面工作,經常面對一堆碎片,即使這樣,他們也能把枯燥的工作當成是「藝術創作」 。

正是有了這些文物修復師的精湛修復技術,如今,兵馬俑才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

據說,修復一個陶俑需要耗時3到5個月,而且要數名修復師一起努力,我們除了讚嘆古代匠人的智慧,還要感謝將這些碎片遺蹟重新完整,恢復其往日神採的「文物醫生」們,是他們「復活」了歷史。

相關焦點

  • 中國「文物醫生」談修復
    文物好比老人,對文物進行修復,就好比讓老人益壽延年。所以,採用「四原」原則進行修復的最大意義在於信息量的保存。  《世界遺產》:那此次希瓦古城修復中,堅持「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原做法」帶來了明顯效果嗎?  許  言:「四原」原則,從環境上看,是在把握大的理念基礎之上開展修復,讓古城的地理環境更協調,歷史環境更匹配。
  • 聽「兵馬俑醫生」聊如何讓國寶「復活」
    蘭德省(左四)講解兵馬俑修復的故事。(記者 尚洪濤 攝)張天柱介紹他的兵馬俑專題圖片展。(記者 尚洪濤 攝)跟著專家看兵馬俑、銅車馬,了解攝影師如何給兵馬俑拍「身份證」,弄清兵馬俑的修復過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可不是件容易事。不過,19日舉行的「秦人秦風秦文化」大型直播活動卻讓很多人實現了這個願望。現場,兵馬俑修復專家詳細解讀兵馬俑修復過程、著名文物攝影師講述如何用鏡頭展示兵馬俑的細節等精彩場面讓全國網友大飽眼福。
  • 陝西文物修復大師 穿越時空對話稀世珍寶
    宋俊榮在修復文物 記者 張宇明 攝清理鏽蝕、矯形、補缺、塑型、雕刻、做舊……這些是文物保護修復師修復青銅器的工作程序。16年的修復工作,她一直專注而「孤獨」地與手中的文物對話,復活它們,也修復一段歷史。曾經的全國桌球冠軍變身文物修復能手宋俊榮的修復技術在業內獲得一致認可。在成為文物保護修復師前,她曾是一名專業桌球運動員,最好成績是青少年組的全國冠軍。
  • 冷門的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有多難考?
    2017年3月13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2017〕2號),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有新專業「文物保護與修復」。  2019年,中國美術學院公示新增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隸屬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文物與修復專業越來越多。
  • 文物修復是我來義大利的真正理由
    喜歡黑白極簡的滑板女孩順利通過布雷拉美術學院文物修復專業的考試文物修復是義大利公立美院中唯一一個五年一貫制的專業,也就是我們說的本碩連讀。同時這個專業的入學考試也是和其他專業最不同的,採取的是全國統考的競賽形式,根據不同的修複方向分為四個環節的考核,從排名中擇優錄取。拿布雷拉美院來說,文物修復專業中國學生的錄取名額每年每個方向只有一個,難度係數超級大。今天和大家分享經驗的這位同學,在最後一天的面試環節時被兩位考官輪番誇獎,當場直接給出Ammesso!
  • 文物修復保護制度建設的緊迫性
    前不久,上海復旦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邀請國內有關專家學者,以「紙質文物修復與保護社會化服務規範」為題,就文物修復行業規範和制度建設舉辦學術性會議。館藏裡的文物需要保存和整理,要修復、要陳列。他們開始籌建文物保護修復機構,聘請有技術、有資歷的老專家做顧問、開設培訓班、申請經費購買設備。文物修復在10年前是一個「冷門」行業,現在忽然火起來了,成了顯學,形成了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熱鬧場面。此等表象,有識者必定會擔憂:整個文物修復行業到底是真正的輝煌還是虛假的熱鬧?
  • 去寧波博物館看文物保護修復技藝的奧秘
    今天起,寧波博物館一樓東特展館將推出「良工守物——寧波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示暨姚愛娟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及成果展」。寧波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示亮相,圖為展示的修復書畫及文物。這是寧波博物館展出的首個以文物保護修復為主題的綜合性修復技藝和成果展,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文物保護知識,讓觀眾離文物近一些。寧波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示亮相,圖為展示的修復書畫及文物。
  • 臺胞擬在廈設「文物銀行」 保存不可修復文物
    林靜嫻攝(資料圖)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8月24日,思明區文旅局舉辦了一場周末·文物遊活動,邀請廈門的文物宣導志願者為青少年介紹轄區內文物背後的故事。這次活動中對於海峽兩岸社區營造工作坊辦公室主任周芷茹而言是一次成果展示,此前,她參與培訓了一批廈門文物宣導志願者。
  • 當「穿越」成為笑話 科學儀器修復文物讓歷史被銘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事實上,穿越這個話題並非紅燈區,恰恰在很多科研領域,許多時候,穿越想法的誕生是來源於歷史遺留的文物、故事所帶給我們的求知慾,相對的,想要駕馭好這個題材,首先應該做到的而文物正是歷史的見證者,是歷史留給人類的瑰寶。而談及文物修復,除了要有一批仔細、認真的修復人員外,各式各樣的儀器設備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文物修復的原則之一就是不能破壞文物本身的歷史價值,修復使用的材料,修復的結構都必須按照文物原本的特質來,修復過程也要遵循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
  • 走進秦陵博物院 感知文物溫度和國寶守護人情懷「秦人秦風秦文化...
    跟著專家看兵馬俑、銅車馬,了解攝影師如何給兵馬俑拍「身份證」,弄清兵馬俑的修復過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可不是件容易事。不過,19日舉行的「秦人秦風秦文化」大型直播活動卻讓很多人實現了這個願望。現場,兵馬俑修復專家詳細解讀兵馬俑修復過程、著名文物攝影師講述如何用鏡頭展示兵馬俑的細節等精彩場面讓全國網友大飽眼福。據不完全統計,收看本次直播活動的觀眾超過300萬人次,數以千計的網友留言稱讚本次活動讓大家受益匪淺。
  • 山東:文物修復職業教育聯盟在濟成立
    12月11日,文物修復職業教育聯盟成立大會在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召開。大會表決通過了《文物修復職業教育聯盟章程》和職教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組織機構名單。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當選為理事長單位。據悉,文物修復職教聯盟是根據《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經全國文物保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批准,由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聯合文博相關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組成的產教聯合體,目前有43家成員單位。
  • 煙臺博物館萬餘件文物急需修復 被蟲咬破壞(圖)
    「這臺最大的機器是通風機,另外兩臺是文物修復臺,都是目前最先進的文物修復設備。隨著這些設備的陸續到位,我們自己的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的運行進入到了最後的準備時期。屆時,我們不僅可以修復自己的館藏文物,也可以幫助兄弟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的一些急需修復的文物進行修復。」李華傑告訴記者,目前,急需要修復的文物有一萬餘件。
  • 「我」在吳哥古蹟修文物:承擔核心王宮遺址修復
    吳哥古蹟重生故事裡的中國面孔中國工作隊參與吳哥古蹟保護國際行動26年,已承接最核心的王宮遺址修復項目茶膠寺廟山五塔修復過程中。金昭宇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文物保護工程師,一名專業文物古蹟保護工作者。問他的人是中國遊客,「這裡」是柬埔寨吳哥古蹟。茶膠寺廟山五塔修復過程中。國家文物局供圖 圖片來源:新京報2011年開始,金昭宇進入吳哥古蹟保護中國工作隊,介入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他每年要在炎熱的暹粒工作長達數月,皮膚曬得黝黑。
  • 對話|季崇建:文物修復人才培養有著一個很大的斷裂層
    至今已成立三年的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是中國高校首家專業文物修復學院,結合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主辦,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副院長季崇建發起並主持的中國文物鑑定與修復高級研修班,季崇建前不久就文物修複方面的話題與澎湃新聞進行了對話。
  • 北京賈氏家族三代人修復文物 參與修復司母戊鼎
    新中國第一代文物修復專家。  賈文忠:1961年生。賈玉波之子。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館員。賈樹:1987年生。賈玉波之孫。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學生,學習英語及文化遺產保護。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孔廟御匾——建國60年來,賈玉波一家與這些名字緊緊相連。作為新中國屈指可數的文物修復技術人員,他們喚醒了這些停靠在他們身邊的「破銅爛牌」,並賦予其新的神韻。
  • 走進文物修復工作室,揭開雲居寺珍貴經書經板重生之路
    在雲居寺珍貴文物修復成果展上,首次亮相的明代紙經和清代龍藏木經板吸引了無數觀眾。殘缺修復前殘缺修復後是誰能讓「沉睡」了幾十年的208卷明代紙經和203塊清代龍藏木經板,從蟲蛀、裂隙、糟朽、變形、發黴,到煥然一新……記者走進文物修復師的工作室,揭開了這批文物背後長達4年的重生之路。
  • 「毀容式」文物修復 西班牙牧羊少女秒變川普
    此圖一出,眾多網友紛紛留評,對這種「毀容式」文物修復表示譴責和惋惜。 「美麗的牧羊少女被毀容了,變成了一顆土豆。」 「她看起來就像是動畫片裡出現的臉。」
  • 文物攝影師趙震:他給862尊兵馬俑拍了「證件照」 - 每日更新...
    身為文物攝影師的趙震受邀成為《國家寶藏》節目的國寶守護人,守護跪射武士俑國。節目中,趙震分享了自己和秦始皇兵馬俑的今生故事。他說,拍陶俑就像在拍人像,看著陶俑的眼睛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呼吸」。  趙震的工作是給秦始皇兵馬俑拍攝「證件照」,他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目前,他已經完成了兵馬俑一號坑862尊陶俑的拍攝。
  • 探訪敦煌文物修復 | 在莫高窟給文物「打針」
    斯坦因於1907年拍攝的莫高窟給壁畫「治病」莫高窟 第323窟 主室 北壁 上部畫張騫出使西域圖,共由4組畫面組成,呈「凹」字型排列,每個畫面旁均有清晰榜題,表現漢武帝獲得匈奴祭天金人和張騫出使西域的情景壁畫圖像是莫高窟最珍貴的文物信息
  • 修復修繕工程 讓武威歷史文物溢彩
    修復修繕工程 讓武威歷史文物溢彩 2019-08-15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