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各界呼籲:抗疫不能受意識形態驅動 中澳應合作而非對抗

2020-12-09 中國青年網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亞太總站策劃、澳大利亞獨立新聞機構亞太新聞網(APAC NEWS)組織的主題為《疫情下的中澳媒體與中澳關係》中澳媒體智庫網絡視頻對話會在雪梨舉行。澳大利亞亞太新聞網總編輯馬庫斯·魯賓斯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雪梨記者李大勇發表主旨演講,來自澳大利亞國際關係研究專家戴維·克洛伊、澳大利亞多元廣播公司(SBS)評論員大衛·巴希爾、彭博社澳大利亞特約財經專家博內特、澳大利亞新州媒體獨立評論員安東尼·潘等多位澳大利亞媒體界、學界、商界代表參加視頻會議。

  面對全球疫情,媒體如何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如何避免受到意識形態的驅使,從而影響中澳關係的發展?這些議題成為與會代表討論焦點。

  亞太新聞網總編輯馬庫斯·魯賓斯坦在發言中,批評了默多克旗下媒體,包括製造15頁所謂「絕密情報」的《每日電訊報》,已經淪為美國大選的工具,不斷製造各種假新聞對中國的抗疫工作進行攻擊。他指出,正因為意識形態的驅動,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抗疫才顯得緩慢低效。面對疫情,國際社會應該加強合作而不是互相攻擊。

△亞太新聞網總編輯馬庫斯·魯賓斯坦

  彭博社澳大利亞特約財經專家博內特指出,中國不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且也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中澳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應該合作而不是對抗,由於一些澳大利亞媒體的推波助瀾,部分澳大利亞政客被美國的「議題設置」所左右,中澳關係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這給兩國都帶來了巨大損失。

△彭博社澳大利亞特約財經專家博內特

  澳大利亞多元廣播公司(SBS)評論員大衛·巴希爾表示, 澳大利亞的發展與中國息息相關。他呼籲澳大利亞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對華關係,培養獨立的判斷,不應應聲附和各種所謂的疫情調查。

△澳大利亞多元廣播公司(SBS)評論員大衛·巴希爾

  部分智庫專家和網友也紛紛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呼籲中澳媒體應該加強交流,客觀真實地報導對方,為促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以及促進兩國關係發揮積極作用。視頻交流會議氣氛熱烈,交流坦誠。(總臺記者 李大勇)

原標題:澳大利亞各界呼籲:抗疫不能受意識形態驅動 中澳應合作而非對抗

責任編輯:墨北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半月談|被唯恐邊緣化驅動的澳大利亞
    被唯恐邊緣化驅動的澳大利亞許善品澳大利亞是美國亞太戰略的「南錨」,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一環。冷戰結束後,中澳關係長期行進在正常軌道上,為兩國交流與發展提供了良好氛圍。2016年之後,澳大利亞對華戰略疑懼逐漸增加,對華政策迅速由平衡滑向失衡,由「對衝」走向「選邊」,由「合作與制衡兼備」走向「競爭與對抗為主」,地緣政治考量壓倒地緣經濟考量,強硬保守超越務實理性。澳大利亞政客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中國幹涉論」「中國滲透論」「債務陷阱論」,將中澳之間正常的人文交流政治化、汙名化。
  • 世界觀丨澳大利亞:悲哀的笑話 (上)
    世界觀丨澳大利亞:悲哀的笑話 (上)  近年來,澳大利亞在「五眼聯盟」中充當急先鋒,不斷對中國進行惡意攻擊,中澳關係降至冰點。  在政治、科技、安全、意識形態等領域,澳大利亞一次次向中國尋釁滋事:率先禁止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明顯針對中國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借香港國安法頻繁炒作反華議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充當借「疫」生非的「反華急先鋒」.......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澳大利亞在政治上極盡能事攻擊中國的同時,卻還指望在經濟上分享中國市場的巨大紅利。
  • 世界觀丨澳大利亞:悲哀的笑話(上)
    近年來,澳大利亞在「五眼聯盟」中充當急先鋒,不斷對中國進行惡意攻擊,中澳關係降至冰點。在政治、科技、安全、意識形態等領域,澳大利亞一次次向中國尋釁滋事:率先禁止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明顯針對中國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借香港國安法頻繁炒作反華議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充當借「疫」生非的「反華急先鋒」.......
  • 汪文斌談中澳關係:中國曾遭列強欺凌幹涉,深知獨立自主寶貴
    有記者提問,近日,澳大利亞有關刊物發文,揭露澳安全情報機構與澳反華學者漢密爾頓、反華議員海斯帝等人,聯手炮製「中國對澳大利亞進行滲透和間諜活動」的騙局,共同策劃反華「宣傳戰」,損害中澳關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表示,澳方的一些反華的機構和人員,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有關的媒體起底了。這些反華機構和人員,他們背後的操盤手和慣用的手法也早已不是秘密。
  • 世界觀丨澳大利亞:悲哀的笑話 (上)_國際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近年來,澳大利亞在「五眼聯盟」中充當急先鋒,不斷對中國進行惡意攻擊,中澳關係降至冰點。在政治、科技、安全、意識形態等領域,澳大利亞一次次向中國尋釁滋事:率先禁止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明顯針對中國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借香港國安法頻繁炒作反華議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充當借「疫」生非的「反華急先鋒」.......
  • 事關中澳,18日王毅作出重要表態,同時,俄媒給澳大利亞提了個醒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澳大利亞就經常跟隨著美國的步伐做出種種不利於中澳關係的危險舉動。在最近這段時間,莫裡森政府的對華態度發生了多次反轉,澳大利亞也多次被推上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澳大利亞政府的種種舉動,也嚴重影響到了當前的中澳關係。
  • 澳大利亞軟了,美國急了?|澳大利亞_時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澳|...
    儘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企圖讓自己燒起的這把火「冷」下來,但澳大利亞國內一些政客仍在放大嗓門指責中國,法國、美國、英國等也為澳大利亞「站臺」。莫裡森為何在強硬要求中國道歉後態度又軟化?一部分西方國家為何此時置事實於不顧,力挺「澳大利亞」?中澳關係當下究竟糟糕到什麼程度?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寧團輝。
  • 中澳爭端「白熱化」,或將出現3種結局!哪種可能性最大?
    而中國也一直願意推動兩國關係向前發展,2014年兩國便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15年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籤署,可見中國與澳大利亞是有過蜜月期的。然而近年來,澳大利亞在華為5G、新冠疫情等問題上屢屢做出「錯誤舉動」,使得中澳關係迅速惡化,直到最近的「漫畫事件」之後,兩國關係可謂跌入谷底。
  • 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開始誇中國了: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中國
    澳總理態度突變,猛誇中國眾所周知,早前由於澳大利亞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直跟隨美國與中國「唱反調」,此舉導致中澳關係越發緊張,中澳雙方的正常貿易往來也遭到嚴重挑戰。面對澳大利亞頻繁的挑釁,中國駐澳大使館近日將一份列有14項中澳爭議的中國政府官方文件發給了澳媒。一名中國官員在文件中明確告知澳方:如果你把中國當敵人,那中國就會變成敵人。另外據英國「衛報」報導稱,自5月份以來,中國商貿部長一直沒有接聽澳方的電話。
  • 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進口博覽會對中澳企業是雙贏
    澳大利亞各界正積極期待今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口博覽會」)。作為組展機構,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一直為吸引澳大利亞參與進口博覽會而忙碌。近日,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商務領事莫博仁(Brent Moore)接受了第一財經的專訪,分享了澳大利亞企業對於進博會的期待。
  • 為對抗中國,議員叫囂「正式承認臺灣」,澳大利亞邁出最危險一步
    然而澳大利亞方面已經有人動起了歪腦筋,試圖以此為切入點來與中國進行對抗。 ,中澳貿易爭端可以認為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而現如今整個西方世界拒絕將中國這個有史以來獨一份的國家納入自身的理論體系之中,澳大利亞自然也不例外。這就導致了一個情況:澳大利亞並不了解中國,而是根據刻板印象和對華人華僑的了解來嘗試刻畫中國的形象,從而制定針對這個「中國」而非現實中的中國的政策。顯而易見的,這其中有多少誤差,會導致多少誤判,最終造成怎樣令人瞠目結舌的後果,現如今的澳大利亞已經生動地為所有人上了一課。
  • 中澳關係惡化!中國細數澳大利亞 14「罪狀」!澳大利亞拒絕道歉
    華輿訊 據今日阿德萊德報導,近年,澳中關係因多領域出現摩擦而惡化,包括澳方對國內中國影響力的打擊、中國在澳投資以及澳大利亞呼籲對新冠疫情來源進行獨立調查。中國列出一系列澳大利亞的「罪狀」,要求澳大利亞政府採取行動阻止兩國關係惡化。
  • 澳大利亞駐美大使剛強硬表態,看來準備在反華的道路上走到黑
    無論是鐵礦石、大豆、小麥還是羊毛的需求都極其巨大,而這恰恰是澳大利亞經濟的「強項」,中澳雙方的經濟互補性極高。據統計,僅2018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就佔其對外貿易總額的34.1%,特別是鐵礦石的出口佔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總額的59%。澳大利亞每年在中澳貿易中有超過3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而且十分穩定。
  • 探尋中澳商業新機遇——長江商學院2019中澳商業論壇在墨爾本舉行
    新華網墨爾本5月5日電(郭陽)長江商學院2019中澳商業論壇近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本次論壇以「全球變革時代下的中澳共同責任」為主題,中澳兩國政、商、學各界領袖齊聚一堂,共同解讀中澳經濟新形勢,分享中澳商業新機遇,探索全球大變革之下中澳需承擔的共同責任。
  • 中國與澳大利亞維州「一帶一路」 合作遭質疑 中方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中國與澳大利亞維州「一帶一路」 合作遭質疑 中方:合理合法 光明正大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李京澤 張素)針對近期個別澳政客質疑中國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趙立堅回應稱,「一帶一路」是一個經濟合作倡議,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倡導開放、包容、透明的精神,已經為沿線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他指出,中方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成功的合作實踐,是雙方從增進民眾福祉出發,經友好協商後共同確定、實施的,完全合理合法、光明正大。
  • 中國阻撓澳大利亞援助運輸飛機降落?外交部回應
    有記者提問,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12日因中方一架運輸援助萬那杜抗疫物資的飛機佔用維拉港機場跑道的時間過長,致使另一架運輸颶風救災物資的澳大利亞飛機無法按原計劃降落。發言人能否證實?澳外長佩恩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澳人道主義援助運輸遭遇推遲令人遺憾,澳方已向中方表達關切,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再有行動 澳總理任命新貿易部長
    中澳關係持續緊張,中國對一系列澳大利亞大宗商品徵收關稅。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Scott Morrison)12月18日宣布,任命教育部長泰恩(Dan Tehan)為新的貿易部長。今年10月,在澳大利亞提名科爾曼(Mathias Cormann)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總幹事候選人後,澳大利亞時任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被任命為財政部長。
  • 中國的提問澳大利亞敢回答嗎?王毅一針見血,一句反問直戳要害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援引外交部網站的消息,18日晚,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京同美國亞洲協會舉行視頻交流時回答了關於中國同澳大利亞關係的提問。 王毅表示,中澳都是亞太大家庭的一員,兩國有著長期交往,雙方各界保持著密切交流,中澳經濟高度互補,也給雙方都帶來了利益。
  • 中澳旅遊年,胡歌對澳大利亞遊客說:很高興有機會向你們介紹我的...
    此次雪梨首映活動來賓雲集,受到了澳大利亞主流社會和各界華人的熱烈歡迎。 當晚,「2017中澳旅遊年」——上海·湖北·長江旅遊聯盟文化推廣活動暨「力量之聲」組合演唱會在雪梨歌劇院成功舉行。上海旅遊形象大使、青年演員胡歌發來視頻,用英文向澳洲公眾問候,並誠摯發出邀約,歡迎澳大利亞人民來華感受美麗中國。
  • 人民日報鐘聲:警惕挑起意識形態對抗的危險行徑
    這是美國國內一些極端反華勢力出於強烈意識形態偏見和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升級對中國政治打壓的蠻橫行徑,也是其無視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精神,妄圖綁架中美關係的又一例證。  有學者分析,美國政府新政策的政治信號很明顯,就是要挑起美中之間的意識形態對抗,改變自尼克森總統訪華以來兩國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合作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