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卦圖破解」)
二、象辭破解
象辭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一)釋字(詞)
井
《說文解字·段注》:「八家為一井。孟子曰:『方裡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此古井田之制。《風俗通》曰:『古者二十畝為一井,因為市交易,故稱市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穴地出水曰井」。《釋名》:「井、清也」。《廣雅》:「井,深也。易有井卦。」《廣韻》:「田九百畝曰井,象九區之形」。
《師古曰》:「市,交易之處;井,共汲之所,因井成市,故名(市井)」。
《荀子·儒效篇》:「井進兮其有條理也」。
分析:
「井」作為名詞,共有三個意義。一曰「水井」;二曰「市井」;三曰「井田」。「穴地出水曰井」,此為水井。「因井成市」此為市井。「市」應該指封閉的市場,「井」應該指開放、自由的交易場所,「市井」泛指交易場所。「井田」是古代一種土地制度。以方九百畝為一裡,劃為九區,形如「井」字,故名「井田」。其內中區為公田,外八區為私田,八家均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治私事。《周禮·地官·小司徒》:「乃經土地而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晉書·地理志》「古者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裡,是為九夫」。
「井」作形容詞,為清、為深,為有條理。
「井」作動詞,就是汲水,即從井裡提水的意思。「往來井井」就是指人們來來往往去井邊汲水的狀態。
勞民勸相
孔穎達疏:「勞謂勞賚;相,猶助也。井之為義,汲養而不窮,君子以勞賚之恩勤恤民隱,勸助百姓使有成功,此則養而不窮也」。
勞,慰勞,敘其勤以答也;勸,勉也,獎勉也;相,輔相,猶助也。勞民勸相的意思就是鼓勵農耕,勸事農桑,以擴大耕地,發展生產。
(二)釋象
《井卦》上坎下巽,「坎為水」、「巽為木」,故曰「木上有水」。所謂「木上有水」就是指「汲水」。「木」是汲水的工具;「上」是汲水的動作;「有」是虛詞用在名詞前面,起強調作用;「水」是汲的標的物。「木上有水」實際上就是「以木上水」。汲水之象謂之「井」,故卦名曰「井」。這裡的「井」是動詞,是「汲水」的意思。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卦變上看,「汲水」之象就更清楚了。《井卦》是由《否卦》再變而來,《否卦》先變為《渙卦》,然後再變為《井卦》。《否卦》上天下地,變為《渙卦》後,穴地而出水,懸木與繩在坎穴之上。《渙卦》上巽下坎,「坎為穴、為水」、「巽為木、為繩直」,故有此言。「穴地而出水,懸木與繩在坎穴上」,這很明顯就是「水井」之象。穴地而出水,是為井體;懸木與繩,是為轆轆或桔槔。下有井體,上有轆轆、桔槔,這就是一個完備的可汲水之井。《渙卦》有「水井」之象,當《渙卦》再變為《井卦》時,巽下而坎上,象懸木與繩向下,而水出乎上,這就是《井·彖傳》所謂「巽乎水而上水」,也就是《井·象辭》所謂「木上有水」。這就是從「水井」裡「汲水」之象,故曰「井」。井在這裡就是汲水的意思。《井卦·象辭》強調的不是固定的、靜態的「水井」之象,而是動態的「汲水」之象。
《井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上乾下坤,「乾為君」、「坤為民」。故《否卦》有君在上,民在下之象。《否卦》變《井卦》時,分兩步,先變為《渙卦》,再變為《井卦》,《否卦》變為《渙卦》時,改變了《否卦》「上下不交」的狀態,《否卦》乾體中的「君」,終於肯下到坤體中的「民」當中,踐行起了「群眾路線」。
「剛入坤體而成坎」,「坎為水」,又「坎為月」,「水」引申為「酒水」,「月」在古代指肉,故「坎」有「酒食」之象(《困卦》「困於酒食」可證)。《否卦》變為《渙卦》,有君(君子)以酒食慰勞庶民(小人)之象,且「坎為勞卦」,「坎」本身就有「勞」象,故曰「勞民」。當《渙卦》再變為《井卦》後,下卦體又變成了巽體。「巽為風」,風是大自然的信使,風中包含著大自然太多的信息,故風象徵天命。統治者常以天命教化萬民,故《易》中常用巽表示「教化」。《易·觀卦》就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這裡就以「巽為教」。教就是勸勉、幫助的意思,故曰「勸相」。
「勞民勸相」,無非就是奴隸主貴族對庶民一年來的辛勤勞作表示慰問和獎賞,以便民心得到安慰,以利民力得到生息,從而鞏固和維護統治。在那些卿大夫之家的採邑裡,「庶民」們常年在田間勞作,住在搭建在田間的「廬」裡,只有秋後田事完畢,才允許回家和妻兒團聚過冬。當每年年終,當他們的「公子」祭奠神主的時候,把他們都召集到「公堂」裡去,由他們高呼了「萬壽無疆」之後,賞賜給他們一觴春酒,表示對他們的慰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