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患癌男孩發明保護套 解除化療病人洗澡煩惱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90後患癌男孩發明保護套 解除化療病人洗澡煩惱

圖為:葉詩琪(右一)正在做示範

  先將由棉、滌綸等材料製成的內層護肘套在胳膊上,穩固住PICC導管(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然後戴上外層矽膠袖套,葉詩琪告訴記者:「這樣洗澡就不會進水了,我試過戴著遊泳,都沒有進水。」

  這個90後的小夥子是一名腫瘤患者,因化療過程中植入PICC導管洗澡不便,他琢磨數月反覆試驗發明了一種保護套,有望解決導管植入病人洗澡的煩惱。

  患癌小夥洗澡不便萌生發明念頭

  1米83的高個,一頭精神的短髮,一副文質彬彬的模樣,眼前這個陽光帥氣的「潮男孩」,實在讓人無法想像,他已經與腫瘤抗爭了4年。

  23歲的葉詩琪是武漢人,在漢正街做女裝批發生意。2009年底葉詩琪因不明原因發熱、胸腰部疼痛和右頸包塊,於春節前到武漢協和醫院檢查,診斷結果如同晴天霹靂——霍奇金淋巴瘤。

  化療期間,葉詩琪需在胳膊處植入PICC導管,以幫助日常輸液。雖避免了每天打針,但因導管有一截露在皮膚外面,遇水容易感染,洗澡時通常需裹上毛巾並纏上保鮮膜。「保鮮膜纏少了會滲水,纏厚了胳膊不能彎曲,尤其夏天非常麻煩。」做過兩次PICC的葉詩琪煩惱不已,因為導管的保護膜一旦打溼得花百餘元更換,若感染了傷口更是得花3000餘元將整個導管更換。於是,他萌生了發明一種用於洗澡的保護套的念頭。

  今年3月開始,葉詩琪先用兩個多月時間,在電腦上設計了50多個3D樣本。剛開始他想用防水布製作,花了一周時間逛遍了整個漢正街,最後覺得該材料價格昂貴且彈性不夠。

  此後,他又試驗了橡膠等多種材料,均不滿意。一次在遊泳時,矽膠遊泳帽給了他靈感。在試用多種矽膠後,他選定了醫用矽膠並做出樣品,並請醫務人員幫忙完善。目前,他製作了幾套給病友們試用,反響良好。

  保護套正在申請國家新型專利

  「在葉詩琪發明這個保護套之前,PICC導管在醫院使用了10多年,患者洗澡問題一直沒能很好解決。」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病區主任程晶說,葉詩琪剛開始時心理壓力很大,在家人和醫務人員的鼓勵下,越來越積極陽光,現在心態非常好。他發明的保護套很好很實用,不僅解決了自己的煩惱,還將幫助其他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讓無數病人受益,令醫務人員十分欽佩。

  據悉,葉詩琪目前已就PICC導管保護套提交了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他希望這個發明能夠幫助到更多患者,不僅解決他們洗澡的問題,還能鼓勵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去與疾病抗爭。 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嚴瓏 通訊員黃冬香 塗曉晨 張瑋

相關焦點

  • 患癌女性化療前凍卵 五年後成功生下健康寶寶
    患癌女子成功生下健康寶寶(圖源:《鏡報》)海外網2月19日電 近日,一名患癌女性使用五年前冷凍的卵子,成功生下一名健康寶寶。由於女子當年病情嚴重,醫生所取用的卵子未成熟,因此這也是世界上首例在體外培育卵子至成熟後誕生的試管嬰兒。據《鏡報》19日報導,這名29歲的法國女性患有乳腺癌,醫生決定從她身上提取並冷凍卵子,再對病人進行化療。但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她注射卵巢刺激激素來使卵子成熟,專家們不得不取出七個未成熟的卵子,使用了一種被稱為體外成熟(IVM)的技術在實驗室中進一步培育。
  • 8歲女孩給患癌兒童捐頭髮 讓他們更自信平等地融入社會
    他們的頭髮,經由志願者的手,寄往假髮工廠,經過篩選、製作和等待,在癌症病人的頭上得到「重生」。一束長發的愛心之旅,有勇敢,也有對美的渴望。捐出頭髮給患癌兒童西安西航三校,一堂特殊的「為愛發生」班會,讓很多同學記住了兩個8歲的「捐發」女孩。她們都來自三年級三班,一個叫徐樂盈,一個叫陳榮梓。
  • 醫科院腫瘤醫院:獻愛心捐頭髮,給化療病人做假髮
    因為化療而脫髮影響美觀是很多癌症患者心中的痛。4月19日,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防治宣傳周的活動現場,近20位北京市民捐出自己的頭髮為癌症病人做假髮。一大早,逾百名腫瘤專家在醫科院腫瘤醫院西門院內,設臺義診、諮詢。與此同時,醫院的患者服務中心也發起了針對癌症病人的假髮、頭巾捐助活動。
  • 孕婦患癌會傳給寶寶嗎?為了保住孩子,是不是不能做化療?
    孕婦患癌,是否會傳給寶寶?臨床曾有過母女同時患癌的案例,一家好不容易期待寶寶誕生了,卻遭受癌症的打擊。這樣的結果令人很惋惜,又很遺憾,小小嬰兒的命運就這樣被圈住了。其實,母女同時患癌的機率很低是因為胎盤有很強大的屏障,起到保護作用;大部分會影響胎兒健康發育的物質都能被排除在外。一般只有轉移速度較快的癌細胞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及白血病、黑色素瘤等才會有這種可能,一般較為罕見。
  • 患癌女護士用筆與病人交流
    南方日報記者 胡國球 攝   「洗澡儘量用溫水洗,不要用太熱的水,接近體溫就行」,因為擔心病人聽不太清楚自己的話,連少華仔細地在小本子上寫下這些話,遞給病人看。   45歲的連少華是常平醫院皮膚科的護士,2008年以來,由於患上鼻咽癌、舌癌,她連續做過3次大手術,現在距離上次出院還不到一年時間。
  • 腫瘤醫院院長:患癌十多年我是如何活下來的?|徐克成
    患癌後,他在接受採訪和不同場合,說了大實話!患癌十多年我是如何活下來的? 「 第一句:很多癌症是吃出來的!他們中絕大部分是在其他醫院手術後復發,有的在術後一兩年,有的則是幾個月就復發。他們幾乎都接受過化療,且復發的腫瘤往往不是單個,而是「成群」,一下子布滿全肝。不僅在肝內,而且轉移到肺、骨、腹腔多個器官和組織。很多患者告訴我「怪事」:一邊化療,一邊轉移。 這些患者的遭遇加深了我的質疑:化療到底對肝癌是有益無害,還是無益有害?
  • 「腫瘤標誌物」升高就是患癌?專家:別驚慌了
    核心提示:很多體檢中都包有「腫瘤標記物」這個選項,當體檢報告中一連串的英符號文如AFP、CEA、PSA時就會很敏感,尤其是發現超過正常值時,很多人往往陷入「患癌」的恐慌中。但是腫瘤標記物升高就意味患癌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 16歲男孩胸部長硬塊 一查竟是乳腺癌 該如何預防?
    近日,一16歲男孩被重慶市腫瘤醫院診斷出乳腺癌,讓全家人都傻了眼。專家提醒,乳腺癌不是女性「專利」,男性也同樣面臨風險,如果發現乳房長了腫塊,一定要引起重視,儘快到專科醫院就診。    16歲男孩摸到胸部腫塊 竟是乳腺腫瘤在作怪    近日,重慶市腫瘤醫院收治了一名乳腺癌患者,與往常不同的是這名患者是一位16歲的高中生。
  • 10歲患癌男孩試圖拔輸液管放棄治療:不想爸爸到處借錢
    10歲患癌男孩試圖拔輸液管放棄治療
  • 臺灣名醫楊育正:患癌後對醫院管理的思考
    我深刻感受到,病人住進醫院後,在接觸高水平醫療的治療前,更需要的是體貼溫暖的態度、真誠的尊重和關懷。病後,我不斷勉勵同人,我們除了在醫療設備和技術提升上做努力,更要把這裡變成一個溫馨的就醫環境,讓病人也如我們自己人一樣,在這裡能夠放心、安心就醫,這才真正算是高水平的醫療團隊。
  • 硬核女子孕期發現乳腺癌,6輪化療後母女平安
    30歲的科斯蒂懷孕11周時發現右乳有8cm大腫塊,後確診為乳腺癌。她是怎樣戰勝疾病並平安生下寶寶的呢?這名堅強孕媽媽發現患癌後決定硬剛,成功!生下大女兒斯嘉麗後,她和丈夫肖恩一直在努力追生二胎,直到兩年後這個心願才實現。2019年1月,科斯蒂發現自己終於又懷孕了,小兩口欣喜若狂。可興奮勁兒還沒過去,她就發現命運跟自己開了個大玩笑:診斷書上清楚寫著「乳腺癌」!
  • 四川遂寧一女護士亮出光頭 和化療病人比賽長頭髮
    12月14日,在四川遂寧一院腫瘤科90後護士餘容護理的病房內,總能聽到這些鼓勵的話語,一看脫下工作帽的餘容,大家驚呆了,她把頭髮剃光了。護士長問起來,餘容不好意思地道出原委,「最近我因個人原因剃光了頭,到科室後,看到病房裡,有幾個阿姨們因為化療後脫髮嚴重而滿面愁容,便想到用自己的例子去給她們進行心理輔導。」
  • 女歌手出了一首歌就患癌 化療喉嚨開洞慘失聲
    騰訊娛樂訊 9月17日消息,據《東方日報》報導,藝人馬浚偉到電臺受訪,為抗癌歌手李明蔚宣傳歌曲《交換愛情》:「我媽媽和妹妹都曾患癌,所以好明白這種感覺。我覺得李明蔚很有才華,不過她現在只錄了一首歌,但我們公司已經幫她出單曲唱片了。」
  • 化療後如何提高白細胞?該打升白針嗎
    噁心、嘔吐是患者化療後常見的副作用,嚴重者幾乎茶米不進,許多患者的不良反應要持續一周左右,才會慢慢消失。噁心嘔吐是腫瘤化療中最常見的毒副反應,嚴重嘔吐可致脫水,衰弱及體重減輕,大大降低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使患者拒絕接受有效治療。
  • 什麼是化療和放療?放療和化療哪個更痛苦
    輕度不良反應可引起外周血細胞呈不同程度減少,但停止治療後可自行恢復;嚴重的不良反應可導致骨髓抑制,致使病人外周血細胞顯著降低,並因白細胞顯著減少而繼發嚴重的感染,血小板顯著降低而招致致命的出血。2.胃腸道不良反應:放、化療可引起胃腸道黏膜損害,出現程度不同的胃腸道不良反應。
  • 全球首次確認:患癌孕婦會「傳染」癌症給胎兒
    第一個患癌男孩,只有23個月大。 他咳嗽了兩個星期,去醫院進行檢查。 男孩接受了兩組化療方案治療後,病情仍在惡化。最終,納武利尤單抗(一種抗腫瘤免疫治療藥物)讓他的病情改善,並且在肺葉切除的12個月後沒有復發。 不幸的是,他的母親在治療後病情沒有改善,在疾病進展5個月後離開了人世……
  • 化療後能活多久?化療後吃什麼補品對癌症好
    化療的痛苦想必沒有人不知道。化療周期長,主要是因為患者在化療後毒副反應較大,化療患者本身身體虛弱,在化療過程中耐藥承受力較弱,身體反應較大,導致身體的基本健康指標持續上不去,無法繼續下一療程的化療。化療初期(1-2療程)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甚至是發燒都是化療的常見症狀。
  • 濟南市民發明「能洗澡的護理床」
    倪玉勇正在演示如何為臥床老人翻身    大眾網濟南12月25日訊(記者 赫洋 張建)護理床在現在的醫院和養老院裡並不少見,但能夠讓老人在床上洗澡的護理床卻很少有人聽過濟南市民倪玉勇就發明了這樣一種多功能護理床,還申請了專利,並將護理床連同他發明的其他幾種康復器材,一起捐獻給了濟南市一家敬老院。    濟南市民發明功能護理床 老人在床上能洗澡    今天,大眾網記者來到濟南市美德老年公寓,倪玉勇正忙著調試他捐贈給老年公寓的多功能護理床。一談到自己發明的護理床,倪玉勇就打開了話匣子。
  • 癌症病人最多能承受多少次化療,可以一直化療嗎?很多人都搞錯了
    如何決定化療次數 因為化療是有毒副作用的,所以,醫生會根據化療藥的代謝特點,副作用的大小,以及人類的承受能力,來決定化療的次數和時間間隔。很多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是累加的,是有劑量限制的,超過了一定的累積劑量,就不能再用了,那就需要更換其他的化療藥物。
  • 90後男孩患乳腺癌被切左側乳房 傷心告別緊身衣
    杭州市中醫院5年查出7例男性乳腺癌,分析與雌激素增多、肥胖等有關  「悲,我以後不能穿緊身衣了」  愛網遊、可樂的90後男生,因患「乳腺癌」動手術  本報記者 林丹 本報通訊員 方序 徐尤佳  21歲的小江(化名),是浙江北部小城裡的一個普通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