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三炷,墳頭壓紙,這些清明的掃墓習俗你真的懂了嗎?

2020-12-18 講故事的歷史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全國舉行了默哀三分鐘的悼念儀式,為那些已經亡故的人們表示哀悼。現國內的新型病毒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很多地方也一如往常地進行清明掃墓的習俗。在這裡為大家補充兩個冷知識,你知道燒香的三炷香是什麼意思嗎?你知道掃墓時為什麼要在墳頭壓幾張紙嗎?下面將為大家解惑。

在一些廟宇或者農村家庭裡,等到了拜神拜祖的日子的時候,都會燒香祭祀。燒香的寓意都是為了祈福和許願,正所謂「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但又不能一次性燒太多,一般都為三支香。信封迷信的人們,在敬香的時候一定是心懷敬意和誠意的。而且不僅如此,很多地方對於插香也是有講究的,據說是先把第一支香插在中間,然後在右側插入第二支,最後在左側插第三支,而且每根香的距離不能太遠,要相隔差不多。這都是由於人們對神佛的一種信封,那為何要插三炷香呢?

根據道家的說法,是因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此人們敬香的時候都是敬三支香。而這三柱香便是代表了天、地、人,表達人們對天地的敬畏,和人們的期盼。今天是我國的清明節,不僅會燒香祭祀,還有一些傳統習俗。在掃墓祭祀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在墳墓或金鬥甕上壓幾張紙。不禁讓人好奇,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個有什麼意義嗎?

說起這個習俗,便要回溯到古代的漢朝時期了。當年漢高祖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經過一番折騰,最後贏得了江山,決定衣錦還鄉祭拜父母。但到了老家的墓地,只見遍地孤墳,像一個亂葬崗一樣。這裡的墓碑大多倒的倒,殘的殘,大部分連字跡也無法認清了。隨後劉邦便命令手下四處查探,似乎天意弄人一般,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劉邦父母的墳頭。

這時,天都已經快黑了。快要絕望的劉邦突然靈機一動,從衣服裡掏出一張紙,撕成小碎片,捏在手裡。同時向上蒼禱告;「如果爹娘在天有靈,大風起兮,我將紙片拋在空中,如果有張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連風都吹不動,那麼那裡就是您二老的墳墓。」話說完,將紙片往空中一拋。

這似乎真的是劉邦的父母顯靈了一樣,真的有一張紙片落下來之後便一動不動。後來,劉邦湊近了一看,這墓碑上模糊的字跡就是父母的名字。頓時劉邦便激動不已了,立刻命人重修祖墳。後來,每到清明節,作為一代帝君得劉邦都會來祭拜父母。

這一事件隨後在民間流傳,百姓們也開始學著漢高祖劉邦的做法。在墳頭用石頭或其他東西壓住幾張紙片,這就代表有後人來祭拜和打掃過了,不是無主的荒墳。流傳至今,這一習俗也沒有改變。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臺灣掃墓習俗:培墓、壓紙有講究
    原標題:臺灣掃墓習俗:培墓、壓紙有講究  新華網臺北4月5日電(記者姚遠 李寒芳)臺灣5日迎來清明節。臺灣民俗學家告訴記者,臺灣的清明習俗深受閩文化的影響,培墓、壓紙等掃墓形式最為普遍。   臺灣的清明節定在公曆的4月5日,但民間掃墓祭墳未必在這一天。
  • 冬至時節,祭祖、掃墓、遷墳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如祭祖、遷墳以這些習俗,大部分人選擇在清明、九月半之外,便是在冬至了,不知這些習俗大家都知道嗎?祭祖冬至祭祖掃墓是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習俗,早在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記載,至宋代就多起來,明清時代冬至祭祖掃墓已經非常流行。在如今的南方沿海的部分地區,仍然延續著這一習俗。
  • 甘肅一市民清明掃墓引發火災,燒紙引燃60座墳頭,濃煙四起
    甘肅一市民清明掃墓引發火災,燒紙引燃60座墳頭,濃煙四起清明節是祭祀掃墓,緬懷故人的日子。然而,在以往清明期間,燒香燭紙錢等不文明掃墓現象,不僅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甚至可能引發火災,造成經濟損失,而這,都背離了清明祭奠本來的意義。
  • 清明掃墓還有這些禁忌與講究?不看真的會後悔!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 清明將至,祭祖掃墓的三十六個風水禁忌和避諱,你必須知道!
    清明掃墓的季節即將來臨,不管你身在何處,總會為了先人,前往墓地祭拜,以解思念之情。在清明掃墓期間,有些民俗禁忌與風水忌諱要避免,清明掃墓習俗注意事項你了解多少呢?小編提醒朋友們,清明掃墓三十條最基本原理莫忽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清明掃墓習俗注意事項。
  • 清明祭祖掃墓須知
    三、不適合參加掃墓的人一般來說,年高而行動不便的老人、身患重疾者、孕婦以及三歲以下的孩子,都是不適合去墓地祭奠的人,主要是因為墓地往往在山上,身體不好的人不利行動,另外清明期間,往往是陽氣不足之時,孕婦與孩子比較容易受到墓地中陰邪之氣的侵襲,所以因為這些原因,一般不建議以上人群前往祭拜。
  • 農村人上山給去世的親人掃墓,都要在墳頭上壓紙錢,這是為什麼?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關於在「墳頭上壓紙」的故事吧!又是一年快要到頭了,以前過年最期待就是能吃到好吃的了。然而伴隨著家裡老人家的過世,慢慢的就已經不再那麼期待過年了,因為每年過年都要上山去看看他們,但是這種無形帶來的痛苦,讓人很是窒息。不過,倒是讓我發現了一個以前不曾知道的事情。
  • 最閩南 清明習俗
    說起清明,人們很自然就會想起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節令特點:一是雨水多;二是人的主要活動,即上墳掃墓,哀思親人。
  • 吃清明果!江西這些清明習俗和祭掃禁忌,你還記得多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一度清明時,祭祀和踏青,是許多人清明時期都會做的兩件事,但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可遠遠不止這些。在江西,除了掃墓和祭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俗,你還記得多少?另外,清明節掃墓時有很多禁忌和忌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你漲漲知識,介紹一下江西特有的清明習俗和清明禁忌,還有清明節祭掃出行的最全指南,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掃墓,習俗要因時而變
    掃墓是清明節傳統習俗。今年因為疫情,很多地方關閉墓園,並大力倡導「雲掃墓」等新型掃墓方式。沒有關閉墓園的,也採取預約方式掃墓。總之,今年的掃墓方式會因為疫情帶來一些改變。但在廣大農村,大多數墓地沒有集中管理,所以仍然有不少人遵循清明掃墓舊俗,去墓地焚香燒紙錢放鞭炮,這給環境汙染和山林防火帶來巨大隱患。
  • 漳臺人農曆三月初三祭拜祖先 清明時節不掃墓
    文/圖 記者 朱亞聖 通訊員 林盛發  清明時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去掃墓祭拜祖先。而漳臺一些地方的人們是個例外,他們清明時節不掃墓,掃墓時間推後到農曆三月初三 。那一天,他們稱之為「三日節」或稱「敬祖節」。  農曆三月初三那天,他們掃墓的方式和清明掃墓是一樣的:先是由後人「掛紙」(在墳墓上掛紙帛,後改為壓紙帛)作為上墳的標誌。
  • 清明習俗你知多少?除了掃墓,這些也很重要
    海棠之前也說過一些和清明節有關的知識,包括今年清明節的新提倡和規定、農村葬禮上墓碑刻字的含義、清明節和中元節的不同等等,那麼清明節到底有什麼習俗?應該注意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清明又叫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等等,其由來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了。
  • 清明掃墓有哪些禁忌?
    而在清明掃墓是必不可少的,那麼掃墓的禁忌有哪些呢?掃墓忌穿大紅大紫  一般穿得大紅大紫是在喜慶的節日,而掃墓是祭祀祖先的活動,所以不宜穿得大紅大紫。孕婦避免掃墓  傳統習俗都有說清明的陰氣較重,而孕婦為了小孩的安全一般要避免掃墓。體弱者,時運不濟避免掃墓  身體處於生病狀態或者運氣不佳時,最好不要參加掃墓活動。
  • 清明節習俗風俗 清明節掃墓祭掃祭拜的禁忌與忌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一度清明時,祭祀和踏青,是許多人清明時期都會做的兩件事,但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可遠遠不止這些。在江西,除了掃墓和祭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俗,你還記得多少?另外,清明節掃墓時有很多禁忌和忌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你漲漲知識。
  • 農村清明祭祀掃墓,禁止燒紙放炮,千年流傳的習俗該不該堅持?
    一直以來,祭祀祖先燒香燒紙有著近千年的傳統,相傳蔡倫造紙的年代,人們就開始了又上墳祭祖燒紙的習俗,傳說是蔡倫造紙生意興隆,同時自家的嫂子也在效法學習製紙,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生產出紙非常粗糙,銷售不出去。於是兩口子就演了一齣戲。
  • 海南清明習俗都快忘完了 唯獨最後一條年年堵心!
    傳統上,這一天,海南人無論是城市和鄉村,人們都會進行掃墓、祭拜祖先。甚至遠在南洋的海南華僑都會在清明這一天從異國他鄉回來祭祖。 海南清明節習俗在海南東部地區如文昌、瓊海等地一些村莊,部分人並不在清明節掃墓,而是在冬至那天掃墓。
  • ...禁忌丨墳前忌嬉罵、墳頭忌長草···古人清明節總結的那些掃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祭祖掃墓的傳統由來已久,但關於中國古代過清明的忌諱,你知道多少呢?忌嬉罵和非議先人個別人在掃墓時,為放鬆心情,互相嘻哈打鬧,不僅是對逝者的大不敬,還會招致非議。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會惹來麻煩。墳頭長草必需修整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需要清除,所謂掃墓,就是讓你清掃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 清明節臨近,為何每逢清明農村掃墓的人那麼多,真的是在乎傳統嗎
    、清明節掃墓等等,這些傳統文化習俗也一直流傳至今。清明在我國主要有兩種意義,第一是一種節氣,其二就是傳統祭祀習俗,曾唐代詩人杜牧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直接描述了在清明時節的時候因為是春雷乍動比較頻繁的時候,春雨比較多,不過在農村清明的一直被定義為「上墳」,這一天很多即使在千裡之外的務工人員也會專門回到農村上墳,在城裡我們習慣稱之為「掃墓」,然而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很多人過年過節的都不願回家
  • 清明節當天掃墓可以嗎 臨沂人知道掃墓的最佳時間嗎
    清明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習俗,其中掃墓祭祖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關於掃墓的一些常見問題。   清明節當天可以上墳嗎   可以,清明節上墳是一種祭奠先祖體現孝心的很好的形式。平時很少去祖先的墳上,借清明節去看一看,在墳頭上加點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補一補,的確是件好事情。   但是清明上墳可不要亂動,不能把那些東倒西歪看上去不整齊的石頭扔掉,換成漂亮整齊的石塊。   總的原則是「不要亂動,只加不減」。就是不要輕易亂動祖墳,泥土和石頭只增加不要減掉。不好看不整齊的石頭可以在其外面再加一層將其包住。
  • 清明節掃墓千萬不要隨意,這五大禁忌你懂嗎?女性來例假儘量避免
    掃墓祭祖和踏青春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習俗主題,掃墓祭祖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一環,那麼你知道掃墓要注意什麼嗎?每年清明節,無論是多大的老闆,還是多小的員工,都會從異地他鄉趕回老家掃墓祭祖,緬懷先人。隨著90後一代的年輕人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主力軍,掃墓的「重任」也相繼交給了年輕人,很多地方也出現「代掃墓」、「雲掃墓」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