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局長轉發一位省委組織部長《文經我手無差錯,事交我辦請放心》這篇文章時,便頗有感悟,自己也在機關中工作一段時間,對此有深刻體會,看到集體學習的通知,更是感受到領導對此文章的重視,其實何止機關,在校園、在班級、在教學中,方法的重要性也都有深刻的體會。正如這位組織部長所言,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失當,事倍功半,而我要爭取做一個方法得法的人,推動學校工作及自己的成長,爭取做到事半功倍。
一、明確工作標準。校長是一個學校的負責人,他的一言一行直接關乎到學校班子成員、中層及廣大教師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文章中關於「差不多」的解讀精緻準確,給我提了一個醒:如何在工作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如何一板一眼地把問題落實到位?如何引領教師們共同處理好相關的工作?……很多時間,校長提出的工作標準,校長抓督查落實的情況,即工作標準是否貫徹執行到位,都關乎單位的發展。「上錯一點,下錯一片」,校長作為工作的重要推動者,你鬆懈一點,「差不多」一點,那到了班子成員,學校中層以及老師們那裡會是怎樣?可見工作標準及落實的重要性。自來職工子弟小學以來,一直都很重視教師的成長,在全鎮的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和教學能手預選賽等工作中,我都給參與者提出了目標,按照目標抓好跟蹤落實,對於老師們的說課進行了多次實踐操練,最終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參與者反思此項工作,多人都對拉練、對目標標準的落實作用給予了高度的肯定。此為一例。
二、抓好貫徹落實。落實力就是生產力。沒有落實力,再好的想法都會是泡沫。來學校一年多,對落實力這個詞的含義領會越來越深刻。由於歷史原因,學校的辦學條件明顯滯後,特別是教師隊伍建設存在很多問題。一開始,我們就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並轟轟烈烈地提出青藍工程。但在具體的工作中,並未能有效地跟上工作,有些事情也拘於形式,在期中考試以後,一些矛盾也開始呈現,怎麼辦?抓好教師隊伍成長的關鍵點,聽課、評課、教研組活動、集體備課等工作,我們都重新規劃,都畫出了路線圖,規定了必須動作,教師們的學習勁頭也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上課能力、處理教材的能力也都隨之提升,原來擔心的問題迎刃而解,在每學期十幾名教師流動的情況下,學校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學校社會滿意度也不斷提高。對於學生習慣行為養成工作,也有一個大的推進。多講多說多強調,跟上考核督查落實,孩子們在習慣養成中提升了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這些與文章中提出的「立即做,日清日結,有條不紊」等觀點高度契合,這也是確保工作落實到位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工作到邊到沿。「事畢不回復,就像任務完成了99%,只有1%沒落實,雖然不差這麼一丁點,事情也沒到位。」不要小看這1%,日積月累,積少成多。這1%不到位,我用虎頭蛇尾來說,應該不是太確切,但只有每一項工作做到邊,做到沿,做到位,方能在工作開展中,乾淨利索,不致拖泥帶水,受到牽絆。在平時工作中,不管是家長、教師、中層或班子成員,每個人發與我的信息、匯報的事項,我都會作出回復,不能直接答覆的也要進行說明,讓溝通協調人心中有數,明白你的想法、推進的措施等。作為一名校長,要在這方面先做榜樣,引領帶動大家都去這樣做。同時,要做好督查員,督查工作人員和老師們將工作落實到邊到沿,並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具體工作中,對於個別個性強、不良習慣很難改正的老師,專門跟上督查落實,形成一個共同抓工作提升的氛圍。在2019年,本人就跟蹤培養了2名年輕男教師,取得明顯的成效。
四、加強配合合作。「分工不分家,主動補臺」,這是凝聚合力,推進發展的重要支撐。學校是一個整體,一個大「家」,我們以「家」文化為引領,動員校委會成員、廣大教師要以愛「家」的精神愛我們的校園,互相補臺,共促提升。在現實中,我們知道「1+1>2」的例子很多很多,「1+1<2」的例子也不少不少。人與人之間只有凝心聚力,互相推動提升,互相補臺,才能事半功倍,而如果互相牽絆,則會導致「1+1<2」。在今年的抗擊疫情錄課活動中,學校參與錄課的5名教師,互相補臺,互相幫助,共同提升,得到了教研員認可。作為校長要善於搭建平臺,引領教師們從大局出發,互相幫助,分工不分家,搭建全隊,合力推進,方能促進工作提升。我們學校的年級教研組建設工作也從制度的制定、結果的應用等方面著力打造合作團隊,已初見成效,互相補臺、共同提升的氛圍明顯增強。
五、加強反思整改。「保持高度的緊張感」,「不多事,不誤事,不壞事」,「急事緩辦,緩事急辦」,這些觀點都是文章作者在長期的工作中,總結出的一些好的辦法、措施。我們要吸納這些想法,要應用我們的工作中,邊走邊想,做好反思,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落實,推動工作有序健康發展。同時,也要避免「朝令夕改」等工作目標隨意,工作不紮實不徹底等現象的發生。
一個省級幹部,能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寫出這麼有針對性的文章,給我很大的啟迪。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且行且思,爭做一個有思想、有能力、有作為的讓家長滿意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