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草動物有數量優勢,面對獅子、老虎為何要逃跑,而不是反擊?

2020-12-20 科學美少男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你和驢友二十人在森林中,突然草叢裡衝出一隻老虎,想想你第一反應是什麼?實際上,你的大腦當時是短路的,來不及思考,直接腎上腺素激增,本能促使你扭頭就跑。非洲草原上的羚羊、野牛、斑馬和你是一樣的。面對獅子老虎會逃跑,而不是攻擊,只是因為不想被吃掉。

不過,也有例外,獅子總被群毆

圖:哎~踢到鐵板了,今天註定要被掀翻天了

接著剛才那個情況,當你們跑出兩步,可能會反應過來,我們手裡有獵槍和棍棒呀,怕什麼,然後上面那隻獅子看你們組團來了就會哭爹喊娘的說:媽呀,誰來救救我呀!誰說食草動物只會跑。

很多情況下成群的有蹄類動物會攻擊它們的捕食者。在好望角,野牛多產,種群的規模數量一般都很大。在萬牛奔騰的那種氣勢與衝擊力,即使牛群中都會發生踩踏事件。獅子此刻只能遠遠望著,瑟瑟發抖,別提上前捕食了。

即使牛群靜了下來,獅子也只會挑老弱病殘,而且會注意觀察是否驚走了牛群。如果發現苗頭不對,他寧可餓肚子,也會馬上放棄撤離。

捕牛時,如果牛隻是輕微躲避,而不是逃跑,獅子就要小心了。因為即使是單挑,獅子也要小心翼翼的,當母親發現小牛犢被獅子盯上,獅子或許會:難度係數10.0,原地騰空兩周半。

當然,以上都是意外情況,大多數時候獅子即使吃不到牛,也不會這麼慘,但是在非洲大草原上,還有兩種食草動物即使數量不大,獅子也是輕易不敢惹的,那就是大象和河馬,噸位決定一切。

獅子、老虎好下手的有什麼?

當然,獅子王和叢林之王都是驕傲的,正常情況下沒這麼窩囊。可以食用羚羊、瞪羚、花斑鹿等等,與其他物種相比,它們相對較小,但對於飢腸轆轆的掠食者來說已經算是大型獵物了。

這些物種腿又長又細,很容易折斷,也缺乏像角水牛這樣攻擊性更強的動物所擁有的肌肉與角。這是自然選擇的方向,這樣輕巧的身體結構就是為了讓它們跑得更快,而不是讓它們戰勝大型掠食者。

這些動物在受到驚嚇時腎上腺素也會激增,激發逃跑的本能。出於這個原因,這些動物在面對是堅守陣地對抗捕食者,還是逃竄的決定時,最有可能表現出「飛行能力」。不過,有些體型稍大的「老油子」會「波瀾不驚」的站著,處於一個群體中,有時原地站著是最好的選擇。獅子、老虎出手時就已經選定了目標,慌亂的逃跑可能會變成第一目標失敗後的第二目標。

老虎和獅子還有點不太一樣,環境使它在演化上,更偏向於走偽裝大師的路線。在叢林之中,掩體較多,即使是有組織有紀律的鹿群,老虎也能慢慢靠得很近而不被發現。

老虎的衝刺速度可達每小時80公裡,雖然耐力有限,衝刺距離短,但能靠得足夠近彌補了這個缺點。

大部分動物的顏色感受器和人類不一樣,在森林中大部分動物眼裡,老虎的條紋與顏色,在它們看來更容易像是環境。

老虎還是夜行動物,大部分食草動物在夜間往往不怎麼活動,視線也不好。當老虎從遠處潛行到足夠近,近到讓獸群根本來不及反應,只剩驚嚇,造成恐慌和混亂。你感受一下,晚上睡覺時,迷迷糊糊睜開眼睛發現旁邊站個人是什麼感覺,鹿受到同等的驚嚇只會拔腿就跑。

從進化論的角度考慮,適者生存,對於大多數食草動物來說,它們大腦的思考方式是「倒黴的最好是你,而不是我」,並非團結一致。如果兩隻公鹿間存在競爭關係,它會很高興看到情敵被吃掉,而不是跑過去救它,或許它恨不得也踹上一腳,再喊上一句:讓你搶我的夢中情人,以後歸我了。

從傷亡數量的角度來講,如果獸群逃跑,最多只會被抓到一隻。聯合起來的話,一旦老虎被逼得走投無路,很容易殺死更多的鹿。當然老虎是「刺客」,獵殺失敗,直接放棄,並不會等鹿群反應過來進行群毆。

最後

反攻需要看情況,如果是銀背大猩猩、野牛、河馬、大象這樣的食草動物,他們有可能會反殺獅子和老虎,而細胳膊細腿、跑得又快,大自然教會它們、賦予它們的就是逃跑的能力,沒有噸位和殺傷性武器,來再多也只是「幼兒園」選手,徒增傷亡,得不償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這食草動物中的四大金剛,每一種都可單挑老虎獅子
    這食草動物中的四大金剛,每一種都可單挑老虎獅子草食性動物不獵殺其他動物,並不代表它們的戰鬥力就更弱。別的不說,今天我列舉的這四種食草動物,在戰鬥力方面都是一等一的存在,即便是獅子老虎也不一定能夠勝得過。
  • 為什麼非洲獅沒有天敵數量卻很少?食草動物天敵多,數量卻很多?
    在一望無垠的非洲大草原上,有成群的角馬、瞪羚、斑馬等在覓食、奔跑,甚至是遷徙,它們都是草原上常見的食草動物,依靠數量龐大的種群數量聚集在一起,為自身提供保護,低於天敵的捕殺,但是在草原上很少能看見獅子、獵豹、鬣狗,它們不僅種群數量少,而且種群中個體的數量也少,作為兇猛的食肉動物,就拿草原大哥非洲獅來說,它們根本沒有天敵的存在,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只會逃跑,那為何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我們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面的動物,那些獅子、大象還有長頸鹿之類的,但有一點是沒有辦法忘記的,就是一群食草動物竟然可以被幾隻食肉動物給吃掉,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只能被食肉動物活活的被吃嗎?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來呢?
  • 食草動物界的「四大霸王」,如果被惹急了,連獅子老虎都打不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我們的認知裡,很多具有攻擊性的動物都是食肉動物,比如老虎、獅子、鱷魚等等。這些動物不僅有著很強的攻擊性而且是一方的霸主。
  • 食草動物生下來就被老虎獅子吃,它們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在我們的印象中,食草動物普遍缺乏戰鬥力,每當有天敵捕食它們時,它們能做的似乎只有逃跑,看起來仿佛生下來就是被別的動物吃掉的。 我們知道,生物是在不斷的進化的,既然外界有這麼多危險的天敵,那它們為什麼沒有演化出攻擊性武器,來攻擊天敵呢?
  • 老虎如果像獅子一樣發展成群居動物,會帶來哪些危害?
    在貓科動物家族裡面,獅子是比較特別的存在,它們不僅僅是雌雄兩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們是群居動物,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有很多人想要將獅子劃分為犬科,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獅子無論是形態還是表現出來的特徵,都是貓科動物無疑,只不過因為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經過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而發展處了群居的形態。
  • 大型食草動物為什麼不敢反抗食肉動物的捕食?
    在《動物世界》中經常可以看到母獅追捕鹿群的場面,數百頭鹿或者斑馬發瘋一樣地四處逃命,為什麼不能團結一致面對敵人,憑藉體型和數量的優勢,完全有能力逃過一劫啊?或許是因為千百萬年以來的遺傳基因造成的,食草動物一旦遭遇食肉動物,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命,這是本能反應,大多數動物沒有人類這樣的思維,只會按照天性選擇逃跑,這些行為看上去很「愚蠢」!其實食草動物也並非完全不會反抗的,獅子、老虎等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成功率只有20%,其中很多就是因為食草動物的反抗造成的。
  • 為何人類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原因簡單?其實大有文章
    但是各位吃貨,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人類吃肉的時候更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的肉?從自然界中的現象看,不僅僅是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即使是食肉動物捕獵也多捕食草動物。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食物來源影響人類雖然是雜食動物,既吃肉類也吃蔬菜,如果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多,如果獲取食肉動物比獲取食草動物容易,人類一定是偏向於食肉動物。遺憾的是食肉動物少於食草動物,而且不宜獲取,所以人類偏向於食草動物。
  • 很多食草動物都是窩裡鬥厲害,在面對食肉動物為何就害怕了呢?
    食草動物的生存法則由於地球上的植物來源豐富,而且生長場所固定,所以一般情況下食草動物不會為食物的來源發愁,只是在特殊時節要進行遷徙,以找到更加合適和豐盛的草料。在長期吃草的過程中,食草動物大多形成了如下的生存法則:1、消化系統發達。
  • 老虎比獅子更厲害?如果不是,那為何老虎是獨居而獅子則是群居?
    大型的貓科動物是食物鏈中的頂級存在,老虎被稱為森林之王,獅子被稱為草原一哥,它倆在各自的領地裡沒有任何天敵。但老虎跟獅子也有不同的地方,老虎是獨居而獅子則是群居,這讓很多人覺得肯定是老虎更勝一籌,要不然老虎也不會獨居,那麼老虎跟獅子誰更厲害呢?
  • 明明數量有優勢,也不敢圍攻一隻老虎?
    如果你經常看《動物世界》的話,你應該記得這樣的場景,一隻老虎潛伏在一大群鹿周圍伺機而動。終於,隱藏的殺手瞅準了時機,對著鹿群發起了攻擊,鹿群很快陷入了慌亂之中,紛紛四散逃跑。身體健壯的鹿跑得快,能夠迅速脫離危險,但一些老弱病殘就沒那麼走運了,它們中的一個可能要成了老虎的晚餐。這時,你是否會有這樣的疑問:數量佔據這麼大的優勢,為什麼鹿群不聯合起來打敗老虎?它們怎麼會這麼慫?
  • 為何食草動物頭上都有角呢?肉食動物為何沒有?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在我們的認知範圍內,諸如獅子、狼、老虎這樣的肉食動物頭上都是沒有角的,取而代之的是鋒利的爪子和牙齒,而對於食草動物,牛、羊、鹿等等,都是頭上長有犄角的,那麼難道說可以通過有沒有犄角來判斷動物是肉食還是食草的嗎?
  •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幾乎不吃肉食動物,你知道嗎?
    ,就是我們餐桌上的肉類,這類動物大多以食草為主。,就比如說吃獅子或者是老虎,就已經觸犯法律了,而這類動物也是我們比較常見的食肉類的動物。 再就是在我們如今的社會還是食草類動物所佔的比例比較多,可以在數量上滿足人類的要求,其次,即便是飼養和繁殖,都是比較簡單的事情,而且大部分我們所吃到的食草類動物,體型都是比較小的
  • 為什麼有些人始終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
    獅子和老虎其實,獅子和老虎之間根本沒有可比性,這是因為它們生活的區域不同,對環境的要求也不同。就好像是長跑運動員要和短跑運動員比較一樣,雖然都是跑步,但規則的不同,誰勝誰敗也不一定。獅子喜歡生活在草原上,並且以群居的方式為生。
  • 食草動物長角,食肉動物為啥不長角?看完漲知識了!
    相信去過動物園的小夥伴,肯定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動物,有專門以肉類為食的兇猛老虎,有可愛美麗的食草小鹿。只是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在這些動物裡面,大多數食草動物的頭上都長有角,而幾乎所有的食肉動物的頭上卻沒有長角,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食草動物天生被吃?他們為何不進化出反抗能力?原因令人深思
    對於食草動物而言,戰鬥力就更加沒那麼重要,為了生存下來,反抗並不是唯一的路徑,甚至都不是主要的進化路徑。本文,就以羚羊所在的偶蹄目進化史來說明這個進化的神奇之處。牛科是偶蹄目中最繁盛的家族直到現在,食草動物中,偶蹄目仍然佔據壓倒性的優勢,種類、數量和分布上,均遠遠超過現存的其他食草動物。
  • 為什麼人吃的肉類食物,多數來源於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呢?
    但是有這樣一個現象,人類吃的肉食來源多半是像牛、羊、豬等食草動物,很少見狼、獅子等食肉動物。這讓人很費解,人類既然已經統治了地球,捕食任何動物也並非難事,那麼為何極少吃食肉動物呢?造成這個現象有三點原因。一、肉食動物對普通人來說依舊很難捕捉。
  • 獅子和老虎誰更厲害?為什麼森林之王是老虎,而不是獅子?
    有網友回答:獅子和老虎,而且它們幾乎沒有什麼天敵。在很多人眼裡老虎和獅子應該是很少有機會碰到一起,但實際中,在自然界中動物之間發生爭鬥次數會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很多,為此有網友不禁會問道:「假如老虎和獅子在一起爭鬥,到底誰會贏呢?誰會更厲害呢?」
  • 假如犬科動物有了大型貓科的體型,能夠打贏獅子老虎嗎?
    在自然界,幾乎都是貓科動物稱王啊,犬科雖然有北美灰狼這種猛獸,但是一跟獅子、老虎這些大型貓科來比的話,就要遜色很多了,論單挑的話,灰狼甚至都不是獵豹的對手。歸根結底就是犬科動物的體型太小了,那麼我們作一種假設,假如犬科有大型貓科的那種體型,能夠與獅子、老虎一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