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的購債計劃,很雞肋

2020-12-20 和訊債券

有思考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互作用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問過一個問題:為什麼美聯儲不能買下財政部發行的所有債券?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可能認為量化寬鬆政策沒有任何明顯負面的影響,而好處多多:這樣一來,通過銀行體系吸收了政府債券,使本應流向政府債券的私人儲蓄減少,更多的私人儲蓄就會用於其他用途,所以他們認為美聯儲應該購買財政部發行的所有債券。

但這種想法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為了深刻地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理解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最後,我們將討論,為什麼不管美聯儲如何駕馭形勢,它將處於兩難境地,吃力不討好?

01 什麼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從根本上說,量化寬鬆政策是為了控制利率,而不是為聯邦政府的支出提供資金。這一過程本質上是一種資產互換:一級交易商或大銀行在帳面上持有政府證券,然後通過美聯儲將這些證券出售或交換為銀行準備金(「儲備存款」)。

這些準備金為存款基金支付市場利率,可以說,這對量化寬鬆的「前端」比「後端」影響更大。量化寬鬆「後端」的目的是刺激銀行放貸;而「前端」的目的是通過發行國債,增加對新發行證券的需求,使國債市場趨於平穩。

如果美聯儲不購買這些政府債券,那麼想要找到願意以超低利率購買大量國債的買家,就會相當困難。有證據表明,長期的擴張性量化寬鬆政策不能增加日本的銀行貸款。

事實上,量化寬鬆執行了10以來,美國GDP增長沒有明顯變化美國銀行貸款也僅略有增加了,這還是在美國金融危機結束後,經濟基本復甦的情況下錄得的。

為美聯儲持有的銀行準備金支付利息確實可能會一定程度上打擊銀行放貸。理論上說,美聯儲可以通過提高銀行準備金利率給銀行擴張的放貸「潑一盆冷水」,從而使銀行持有準備金比放貸更有利可圖。

這時候,量化寬鬆作用就出來了一方面美聯儲銀行準備降至零,刺激了銀行放貸銀行放貸水平大幅增加可能有助於刺激通貨膨脹。

另一方面,從本質上講,量化寬鬆是縮短聯邦政府平均債務期限的一種方法。

看看今年向公眾發行的政府債券種類和美聯儲購買的政府債券種類,我們就能看出這個縮短期限的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如上圖所示,量化寬鬆落地以來,長債和短債的規模變得平衡,短債規模激增。用於交易美國國債的銀行準備金與美國國債基本類似,即支付市場利率和滿足銀行的準備金要求。因此,我們可以把銀行準備金看作是超短期的、在特定條件下使用的國債。

最後,量化寬鬆可以幫助美元回流到私人投資領域。

龐大的財政赤字支出會擠出私人投資,因為在美國國債被吸收到信貸市場之後,可以用於私人貸款和投資的美元就會減少。而美聯儲購買政府債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好處說了這麼多,接下來要講講不好的地方了。凡事總有兩面。

02 美聯儲不能吞併所有國債,為啥?

對於購債的種種優點,有人指出,美聯儲購買所有政府債券,好處會不會最大化呢?

首先,從操作上來看是不能的。美聯儲並不能購買所有的美國國債,也不能購買所有州和地方的政府債券。一些政府債務是由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信託基金等政府內部計劃持有的。

另一原因就是,美國國債規模實在太大了!

即使排除上述這些政府計劃,我們也發現美國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已從2019年底的約80%飆升至今年的100%。

此外,分析師給出6個理由,說明量化寬鬆對經濟來說是一件壞事,特別是當美聯儲通過量化寬鬆政策購買所有的國債:

1.量化寬鬆縮短了公眾持有的美國國債的期限,這大大降低了私營部門從政府債務中獲得的利息,包括銀行

銀行的利息越低,意味著利潤越少。銀行盈利能力不足將對私營部門不利,只需看看日本和歐洲的銀行業就能證明這一點。

2.量化寬鬆通過降低市場利率還損害了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其他主要債券持有者的利益,而這些利益是它們商業模式的一部分。低利率將導致養老基金長期資金不足。

3.量化寬鬆會推高資產價格,而由於大多數金融資產被富人所持有,所以它還加劇了財富分配不均的情況。

4.量化寬鬆政策還通過降低儲蓄帳戶的利息收入,和誘使消費者通過債務融資增加支出而損害非富人群體的利益。

儲蓄利息收入的減少、儲蓄率的降低以及非富群體人通過舉債進行的消費增多,將加劇不平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還會降低經濟增長水平。

5.通過量化寬鬆來人為地降低利率還會加劇對經濟不利的趨勢:公司股票回購和殭屍公司的增多。通過降低企業借款利率和投資盈利能力的最低預期利率,超低利率使股票回購比長期投資更具吸引力。

一旦少數公司通過回購來人為地提高每股收益,大多數公司就會爭相效仿。因此,量化寬鬆將可能帶來更多的殭屍企業,而這些企業只能通過不停地增加廉價的債務來避免破產。

6.這會進一步刺激債務增長,政府、企業和家庭部門的高債務水平與經濟增長放緩之間有關係,即當超過某些閾值時,債務與GDP的比率將對國內總產值增長造成壓力,從而使債務問題進一步惡化。

03 美聯儲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從以上兩部分得知,其實美聯儲的量化寬鬆計劃是有缺陷的。當前美聯儲似乎已經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今,結構性財政赤字居高不下,且隨著時間推移不斷上升,美聯儲必須就如何處理髮行的政府債券做出決定:允許過多的債券被信貸市場吸收,將吸引走私人儲蓄,擠出生產性投資,並拖累經濟增長;但通過量化寬鬆購買過多的政府債券也會通過其他方式拖累經濟增長。

分析師認為,目前美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政府熱衷於過度的非生產性開支。如果這些支出100%來自稅收收入,那就無關緊要,因為這只會把私人儲蓄和美聯儲的資金負擔轉移到納稅人的收入上。這樣做,要麼會減少納稅人的私人儲蓄,要麼會減少他們的消費支出,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但這是一種妥協的做法,而不是解決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學家和貨幣政策制定者都希望找到一個有效的不損大局的辦法來解決美聯儲的困境但是至今還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

美聯儲無論是允許過多的債券被信貸市場吸收還是實行量化寬鬆政策,都將不可避免地導致GDP的長期平均增長率持續下降。

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這是個壞消息,因為企業的盈利不可能長期脫離GDP,股票估值也不可能長期脫離企業盈利。

看看標普500指數的兩個關鍵估值指標,我們可以發現目前的市盈率高於至少20年來任何時候的水平,市盈率與帳面價值之比也達到了網際網路泡沫時代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聯儲的貨幣刺激政策和對更多的財政刺激(也將轉化為更多貨幣刺激)的期望的推動下,股市已經嚴重脫離了現實。

當股市與現實嚴重相悖時,泡沫終將破滅。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美聯儲會議紀要:購債計劃調整取決於經濟是否取得實質性進展
    來源:匯通網匯通網訊——美聯儲於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公布的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幾乎一致投票決定維持購債計劃不變,但為決策者未來是否以及何時做出調整留下了很大餘地。美聯儲於北京時間周四(1月7日)凌晨公布的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幾乎一致投票決定維持購債計劃不變,但為決策者未來是否以及何時做出調整留下了很大餘地。所有與會委員在會上同意,美聯儲應承諾維持購債計劃不變,直到在實現美聯儲經濟目標的過程中取得「進一步實質性進展」,周三發布的會議記錄顯示,「幾乎所有」決策者贊成維持目前的資產購買組合不變,而不是像一些分析師主張的專注於較長期美國公債。
  • 美聯儲最新會議紀要:考慮調整購債計劃提供更多刺激
    記者 崔璞玉美聯儲周三公布的11月會議紀要顯示,決策者們在會上表示,如果需要的話,美聯儲可能很快調整其購債計劃,為經濟提供更多刺激,並討論了潛在的調整方式。在11月4日至5日召開的會議上,美聯儲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0%-0.25%不變,並承諾將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直至隨著時間推移實現平均2%的通脹目標,以及長期通脹預期穩定在2%。自6月以來,美聯儲每月淨購買8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400億美元的房屋抵押債款支持證券。美聯儲可以選擇擴大購買額度,或延長債券久期。
  • 美聯儲維持債券購買計劃 縮減購債規模前將發警告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7日電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7日消息,美聯儲周三公布了購買大量政府債券以支持經濟的最新計劃,但沒有改變購買計劃以提供更多刺激。美聯儲官員還公布了新的預測,顯示多數官員預計至少到2023年利率仍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直到就業市場和經濟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健康狀態。報導稱,美聯儲官員在9月承諾支持經濟復甦,並提供了新的指引,為加息設定了更高的門檻。周三,美聯儲官員發表了補充聲明,說明了購買債券的意圖。
  • 美聯儲修改購債前瞻指引 隱含QE政策調整設想
    市場高度關注對「量寬」購債的未來修改計劃,紀要顯示增加購債久期的提議並沒有得到太多官員支持。這次也是鮑威爾領導下的美聯儲文件中醒目出現「taper(縮減)」這個詞,FOMC已開始設想如何逐漸縮減量化寬鬆政策。
  • 美聯儲會議紀要前瞻:或透露購債計劃以及對疫苗前景的看法;① 美聯...
    美聯儲會議紀要前瞻:或透露購債計劃以及對疫苗前景的看法;① 美聯儲在12月會議上維持月度購債規模不變,令許多分析師和投資人感到失望,他們認為聯儲應當擴大購債,以更好地支撐經濟度過新冠疫情。② 北京時間周四(1月7日)凌晨3:00美聯儲將公布這次會議的記錄,會議記錄很可能透露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聯儲做出這個決定,以及聯儲是如何將疫苗的前景納入自己的計劃。
  • 美聯儲會議紀要:承諾繼續放水 縮減購債前會充分打招呼
    財聯社(上海,編輯 吳斌)訊,北京時間周四凌晨3點,美聯儲公布12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承諾在經濟大幅好轉前保持債券購買,縮減購債前會充分給市場打招呼。在12月15日至16日的會議後,美聯儲上月如預期般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但市場更關注美聯儲關於資產購買計劃的討論。
  • 美聯儲會議紀要:強化「放水」承諾 縮減購債前會充分打招呼
    財聯社(上海,編輯 吳斌)訊,北京時間周四凌晨3點,美聯儲公布12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承諾在經濟大幅好轉前保持債券購買,縮減購債前會充分給市場打招呼。在12月15日至16日的會議後,美聯儲上月如預期般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但市場更關注美聯儲關於資產購買計劃的討論。
  • 美聯儲11月會議紀要:官員對未來購債路徑存分歧
    周四凌晨3:00,美聯儲公布11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重點談及了以下幾個要點。  針對美聯儲的購債計劃,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政策制定者認為,沒有必要立即調整資產購買的步伐和構成,但如果情況發生變化,將允許調整購債。
  • 「黃金早評」美聯儲會議紀要:重點討論調整購債
    在今日凌晨公布的美聯儲會議紀要中,美聯儲透露了或將對購債進行調整。市場認為:美聯儲會議紀要暗示,對於資產購買的調整將是明年的行動內容之一。預計美聯儲將把購債計劃延長至2021年,但資產組合可能會調整。在雙底衰退情形下(市場流動性再度惡化,亦或者是第二波疫情或封鎖導致經濟動蕩)美聯儲可能擴大資產購買規模,2021年購債可能接近3萬億美元。
  • 美聯儲會議紀要:在削減購債前市場將得到充分通知
    美聯儲會議紀要透露:在削減購債前市場將得到充分通知 市場波瀾不驚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美聯儲周三(1月6日)公布了12月份會議的會議紀要。會議紀要顯示,在經濟顯示出持久復甦的堅定跡象之前,美聯儲將繼續執行債券購買計劃。12月15日至16日的兩天會議結束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投票決定將短期基準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
  • 聯儲會議記錄顯示購債計劃調整取決於經濟是否取得"實質性進展"
    ① 美聯儲12月的政策會議記錄顯示所有與會委員在會上同意,美聯儲應承諾維持購債計劃不變,直到在實現美聯儲經濟目標的過程中取得"進一步實質性進展"。這令認為美聯儲本應擴大該計劃的分析師和投資者感到失望。
  • 美元因美聯儲購債計劃走勢反覆,比特幣史上首次升穿2萬美元(二);①...
    美元因美聯儲購債計劃走勢反覆,比特幣史上首次升穿2萬美元(二);① 上漲的一個推動力是,"它開始獲得更廣泛、更體面的客戶基礎、更多企業客戶和更多大投資者,因此這可能使其更具持續性,"DRW Trading的市場策略師Lou Brien表示,儘管如此,「也並不是說後市就會一帆風順。」
  • ...需要實施相當於美國經濟產出30%,即大約6.5萬億美元的購債計劃...
    【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因利率政策空間受限,需再進行3.5萬億美元QE】美聯儲金融穩定部副主管、高級經濟學家Michael Kiley稱,要抵消美聯儲基準利率已經接近零的影響,需要實施相當於美國經濟產出30%,即大約6.5萬億美元的購債計劃。自3月以來,美聯儲已經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緊急貸款工具購買了大約3萬億美元等值的債券。
  • ...連陽,投資人繼續探索美聯儲加大購債可能性,因其面臨兩大不利因素
    投資人繼續探索美聯儲加大購債的可能性。美聯儲「主街貸款」工具可能很難收到預想中的效果。而新冠疫情還遠沒有結束,市場擔心美國主要城市大規模街頭抗議,可能引發新一波疫情。    市場預計,美聯儲本周料維持利率不變,因上周公布的美國5月非農就業崗位意外增加,完全出乎市場意料。利率期貨市場顯示,投資人已放棄美聯儲在明年推行負利率政策的預期。  本次會議也將討論美國5月意外增加逾250萬個就業崗位的消息,以及一切有關就業及經濟活動回暖同時增加了新冠病毒傳播的跡象。討論的結果,有可能決定美聯儲是否要加大購債力度。
  • 7500億歐元購債計劃後 歐央行或不會「直升機撒錢」
    原標題:7500億歐元購債計劃後,歐央行或不會「直升機撒錢」 來源:第一財經7500億歐元購債計劃後,歐央行或不會「直升機撒錢」新冠疫情使歐洲經濟備受打擊。有分析指出,相較於財政政策,歐洲中央銀行(下稱「歐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動作並不多。
  • 美聯儲12月會議紀要:多名官員對購買長期美債的想法持開放態度
    騰訊證券1月7日訊,美聯儲周三公布了2020年12月15日至16日貨幣政策會議的紀要。這份紀要顯示,美聯儲繼續維持購債計劃的決定在此次會議上得到了廣泛的支持,直至經濟出現持久復甦的堅定跡象時為止。 在12月政策會議結束後,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投票決定將其基準短期利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
  • 美聯儲會議紀要出爐:調整QE有一個前提
    在去年12月這場利率決議上,美聯儲主要的動作有:宣布一致通過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在0%-0.25%水平不變,直到達到就業、通脹目標;延續每個月1200億美元購債力度不變;全面上調2020-2022年美國經濟增速預測值。這場決議一度令許多分析師感到失望,他們認為美聯儲應當擴大購債,以更好地支撐經濟度過新冠疫情。
  • 儘管質疑聲浪高漲, 全球的央行今年購債金額仍增加了5.6萬億美元
    儘管質疑聲浪高漲, 全球的央行今年購債金額仍增加了5.6萬億美元; 全球的央行正展開新一輪的購債浪潮,以抗擊新冠疫情,然而許多人認為,這套一度威力無窮的政策正喪失帶動經濟增長的能力。據彭博經濟研究的數據,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僅今年在量化寬鬆政策上就投入了5.6萬億美元。
  • 【儘管質疑聲浪高漲 全球的央行今年購債金額仍增加了5.6萬億美元...
    【儘管質疑聲浪高漲 全球的央行今年購債金額仍增加了5.6萬億美元】全球的央行正展開新一輪的購債浪潮,以抗擊新冠疫情,然而許多人認為,這套一度威力無窮的政策正喪失帶動經濟增長的能力。據彭博經濟研究的數據,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僅今年在量化寬鬆政策上就投入了5.6萬億美元。
  • 全球央行今年購債金額已增加了5.6萬億美元
    全球央行今年購債金額已增加了5.6萬億美元2020-12-10 08:11:18   來源:富寶資訊     列印   據數據,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光是今年在量化寬鬆政策上就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