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芳華》‖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

2021-01-07 愛琴海ai讀書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鐵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

《芳華》是嚴歌苓的長篇小說,講的是七十年代某部隊文工團人的故事。在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會講故事的嚴歌苓,這次講的不是故事,是整整一代文工團人的青春。

的確是的,紅樓裡那些軍版的才子佳人是這個故事的血脈,而整個故事則是他們每一個人的初戀、夢想、追求和渴望,是他們芬芳易逝的血色年華。

但,如果要在青春後面加上一點什麼,我覺得定是「苦楚」,記憶的苦楚。那種走過之後,方才體悟的心酸,以及對逝去的美好、不堪回首的過往的覺醒、懊惱和悲憫。

紅樓裡的文工團由一眾十幾二十歲的孩子組成,十幾二十歲,是人生中多麼燦爛耀目的光華,即便稱其為孩子稍有不妥,但起碼是一群在懵懂中走向成年的無知小兒。於是,在這些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之間,成長中的愛情萌動和命運變數緩緩拉開帷幕。

「You Touched Me」,是《芳華》的英文名,意即「你觸碰了我」。而似乎整個故事的人物都是由一件「觸摸事件」推動著走向不可知、亦無法回頭的未來。

在《芳華》裡,有劉峰、何小曼、林丁丁、蕭穗子和郝淑雯等幾個主要人物,故事的大體脈絡亦是由這幾個人的人生遭逢推動著往前,所以,我們且從分析人物入手走進《芳華》。

01好人劉峰:這世界有了不多、無了不少的老好人雷又峰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他或許會想到自己的一生,想到此生與林丁丁的錯過,全是因為他平凡,被雕成平凡的塑像,擱在冰冷的基座上。非得強調他的平凡,定性他的平凡,才能確保那份平凡的不變,平凡了,才好使喚;對我們來說,平凡的劉峰真是好使喚。於是誤了他的一生,尤其他一生的真愛。

劉峰,是《芳華》中典型的好人。他的好被所有人稱頌,更讓所有人受惠。他善良樸實,多才多能,年年當標兵、處處得頌揚,是全軍的寵兒。受到團裡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尊敬和仰慕。

然而,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當劉峰向丁丁表露出自己的情感,表現出常人都會有的衝動,他在眾人眼中的光輝形象便隨之發生大逆轉,由美變醜,罪不可赦。

「牆倒眾人推」,這是人的「惡劣」本性,即便是在一群涉世不深的小小青年那裡也毫不例外。

雖然按常理來講,劉峰的那一記「觸摸」,本是那個年齡的人潛意識的、正常的、生理衝動,是情有可原的小不堪、小過失;但卻足以成為一把標尺、一面鏡子,讓人們重新定格他的人品、見識他的「本來面目」。

它之所以成為「事件」,除了當時一定的社會道德偏見和軍隊紀律約束等客觀因素外,更是那群懵懂無知、涉世不深、躁動不安的青春男女的人性「惡」的表露與放大。從標兵大會到批判大會,使劉峰看清也看破了周圍的一切:那些肯定和擁戴、那些獎勵和榮譽。

但他不會想到,人們一直把他的英雄形象定格在「非人」的境界上,你既然沒有普通人的缺陷,便也不能有正常人的欲求;有的只能是被人掛在牆上、樹在心中的標杆和敬仰。而你一旦也表露出常人的舉動,便理所應然去接納與之俱來的後果:集體的反目和攻擊,集體的背叛和遺棄。

然而,被下放當伐木兵、接著上了前線、將一隻手臂丟在中越戰場上、復原後輾轉求生、一生奔波勞苦、最後死於癌症的劉峰,卻是一直都沒改掉自己善良的本性——

他用他的命給送給養的駕駛員帶路;傾囊相助髮廊女小惠從良;試圖勸解老兵乞丐不要既讓國家出醜、又讓自個出醜;生病後為了不麻煩別人躲起來痛、躲起來死;等等,而可悲又可嘆的是,自始至終,他只能是一個這社會有他不多、無他不少,大可忽略不計的老好人。

這個善良過剩的人,他的非凡之處被埋沒於平凡中,命運把他的平凡善良當偉大,並企圖將其推舉上冰冷的大理石基座,從而,誤了他的一生,也讓他永遠地錯過丁丁。

02弱者何小曼:從「掌上明珠」到「拖油瓶」到「戰地天使」到「精神分裂」,何小曼的一生悲戚

小曼多麼欠抱,她心裡知道。可是除了爸爸,誰也不要抱她。從第一次的抱,到這一次,一個女孩長成了女人。他的力量讓她第一次為自己的輕盈驕傲。他把她放在肩上,她從鏡子裡看到他們的和諧,那樣的和諧就是信賴,就是親暱。她把腿抬得那麼高,那麼漂亮,就像他扛的不是個女孩兒,是只燕子,一隻展翅的鳥。

何小曼是《芳華》中典型的弱者。不單單在部隊,而是幾乎在她整個童年;從父親自殺母親改嫁,掌上明珠做了「拖油瓶」後,何小曼的弱者身份和悲戚命運便開啟了。

繼父的歧視、弟妹的欺負、母親的沉默和忍氣吞聲,等等,成長中的戰戰兢兢,是小曼整個朝不保夕、憂患重重的孩童時代。當有一天她發現,自己唯有通過生病才能喚醒點滴母愛、而因此母親還會受到繼父的責難時,她下定決心選擇離開。

然而,她離開的只是那個本不接受她的家,而在那個家她所領受的一切,膽小、卑瑣、怯懦,還有堅強,以及那些自我保護的隱忍和小聰明,等等,都被她一併打包帶了來。

部隊文工團,這個年輕、聒噪的小圈子,人人精力充沛,滿腔的激情和青春騷動正愁沒地發洩,弱小、有小怪癖,又偏偏沒個好的出身的小曼,自然而然被大家當作「怪胎」,成為日常消遣對象:諷刺、揶揄、歧視、迫害。

小曼是唯一一個在劉峰下放離開的當晚去送他的人,那是因為劉峰曾經解除了她遭眾人排斥之困,而正是那一天,劉峰給了她自父親去世從未體驗過的「掌上明珠」的感覺。

故事的回憶者蕭穗子說,劉峰被逐出紅樓最後離開的那一天,小曼愛上了他。蕭穗子又說,或許更早,在劉峰將她頻繁地摟抱起來、放在肩膀上的那個一九七六年排練新舞蹈的大熱天,小曼就愛上了他。

自然,後來小曼當真做了一回「掌上明珠」,那是在中越戰場因救一名戰友而一夜成名,以「戰地天使」的身份接受全軍的「伏擊」加「猛攻」。只是,這莫大的榮譽非但沒有換來小曼的幸福和喜悅,卻是送她步入精神分裂的深淵。帶著大紅花四處做報告接受讚譽的何小曼,因接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甚至有些滑稽可笑的命運轉折,而精神崩潰。之後,只是一味念叨著「我離英雄還差得很遠」。

無疑,小曼是文工團裡唯一真正識得劉峰善良的人,也是這世界唯一愛劉峰的人,只是,劉峰的全部情史止於當年的那記「觸摸」;而小曼對劉峰的愛,對劉峰的感念和依戀,即便是兩人後來偶爾搭夥過日子,一人睡沙發一人睡床,也定是要不離不棄的。

03「強者」林丁丁蕭穗子郝淑雯,之命運捉弄

我們笑得嘎嘎響。不快樂的人,都懂得我們這樣的笑。放下了包袱,破碎了夢想,就是那種笑。笑我們曾經認真過的所有事。前頭沒有值得期盼的好事,身後也沒有留下值得自豪的過往,就是無價值的流年,也所剩不多,明明是破罐子,也破摔不起,摔了連破的都沒了,那種笑。就是熱誠情願邀請人家摸,也沒人摸了,既然最終沒人摸,當時吝嗇什麼?反正最終要殘剩,最終是狗剩兒,當時神聖什麼?對,就是那種笑。

在這裡,我們將「強者」如林丁丁、蕭穗子、郝淑雯放在一起說。因為她們自始至終都有很鮮明的共性:背叛好人,欺負弱者。

林丁丁、蕭穗子和郝淑雯是當年一起接受劉峰小甜餅的人,雖說劉峰的甜餅是做給丁丁的,但其間並不乏熱情和真誠在。更別提大家平日裡所平白受用的劉峰的慷慨和無私了。

對劉峰的背叛最終成為她們心中永久的結,相比較而言,對小曼的虐待倒不值一提了。多年後,郝淑雯自問:

我們當時怎麼那麼愛背叛別人?怎麼不覺得無恥反而覺得正義?……感覺就像少先隊員活捉了偷公社莊稼的地主……那時候做王八蛋覺得比正經人還正經,現在要我說什麼是好人,我會說,不出賣人的人,是好人。

而蕭穗子說:

因為我們的卑瑣自私,都是與生俱來的,都被共同的人性弱點框定,我們恨,我們無奈,但我們又不得不跟自己和解,放過自己……我們捨不得懲罰自己,現在通過嚴懲劉峰,跟自己擺平……我們那群可憐蟲,十幾二十歲,都缺乏做人的看家本領,只有在融為集體、相互借膽迫害一個人的時候,才覺得個人強大一點。

如此,作為讀者,好像一時失語了。是「人性本惡」嗎?相信不同的人能從中找到不同的答案。而毋庸置疑的是,青春本身的確能抵消太多罪孽。

當我們看到多年後的她們,發現歷經歲月磨礪的「強者」已然不強。被劉峰愛了多年才敢碰觸一下,且碰出偌大後果的丁丁,在如願以償做了首長兒媳後,竟讓丈夫連頭都抬不起來;出身高幹、風光無限的郝淑雯卻嫁了一個軍二流子,最終以不被珍視、離婚收場;作家蕭穗子也離婚了。

破碎了夢想的林丁丁,看似「脫胎換骨」,亦或「剝掉偽裝」;三人多年後的重聚,放肆的笑——不快樂的人,都懂得我們這種笑,放下了包袱,破碎了夢想就是那種笑。她們笑當年認真過的所有事;笑「反正最終要殘剩,最終是狗剩兒,當時神聖什麼?」

是青春、是時代、是命運?到底錯在哪,錯在誰?

當年那些朝夕相處的青春,那些渾渾噩噩揮霍青春的男兵女兵,那些上不了臺面的小毛病,那些因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神使鬼差給彼此造成的小傷害、大後果……

真的好可惜,那些花,那些現已凋謝的芳華,那些無從追悔的青春。

那麼,在經歷了無法逆轉的時代洪流之後,相信她們每一個人都懂得了,何謂平凡,何謂偉大,何謂犧牲,何謂永恆。

相關焦點

  • 《芳華》:青春是一段青蔥歲月
    最近,電影《芳華》票房一路飆升,應該說得到了60·70·80後的追捧與共鳴。周日晚,朋友相邀,齊聚影院一觀芳華。而今,很難有此心境有此閒暇靜坐影院,靜謐,默然,在優美而激情的音樂中,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在70年代和80年代經歷的人生命運故事,通過蕭穗子的旁白展現在我們眼前。
  • 嚴歌苓:《芳華》是我最誠實的一本書
    小說原本叫《你觸摸了我》,嚴歌苓的朋友將小說推薦給了導演馮小剛,結果看完後,馬上拍板,決定改編成電影。他建議重起名字,嚴歌苓想了幾個名字:《好兒好女》《青春作伴》《芳華》,最後用了《芳華》。  從軍經歷伴隨了嚴歌苓整個的青春年華,她在軍隊待了13年,從1971年12歲入伍一直到25歲,整整跳了8年舞,最後卻發現「我喜歡舞蹈,舞蹈卻不喜歡我」,棄舞執筆,才有了今天的小說家。
  • 《芳華》馮小剛書寫絕色青春黃軒攜「馮女郎」展絕代芳華
    5月4日,馮小剛新作《芳華》曝「青春」版預告。馮小剛曾坦言文工團的經歷就像黑白生活中的一抹彩色,因此《芳華》不僅在講述文工團的故事,更是用詩意盎然的鏡頭描繪一代人的絕色青春。據悉,馮小剛還將在節目《朗讀者》中朗讀自己的青春故事,進一步詮釋「老炮兒的青春」。
  • 吉他譜分享:《絨花》——電影《芳華》片尾曲、電影《小花》插曲
    2017年熱映的電影《芳華》片尾曲——《絨花》,相信當時給觀眾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首歌是由韓紅演唱,但你知道嗎?這其實是一首已經被傳唱了四十年的經典老歌。在電影《芳華》中,《絨花》其實並不只是在片尾才出現,影片在一開始時就響起了它的主旋律,只是沒有演唱,正是通過片頭與片尾的音樂呼應,這首《絨花》得以將影片《芳華》的情感升華到了極致:「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近期,我用一把木吉他進行重新編配,也翻唱了這首經典老歌(看視頻請戳這裡:
  • 《芳華》飛揚的青春,美好的年華,真實的人性,血腥的戰場!
    《芳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2016年4月嚴歌苓寫完了初稿,當時這本書還叫《你觸摸了我》,5月份馮小剛導演就已經決定按照小說來挑選演員。在電影名字上,嚴歌苓提供了幾個名稱《好兒好女》、《青春作伴》、《芳華》等,最終馮小剛選中了《芳華》,芳是芬芳、氣味,華是繽紛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氣息,很符合記憶中的美的印象。
  • 文工團出身的嚴歌苓,能寫出《芳華》,也能寫出《金陵十三釵》
    2017年,馮小剛的一部誠意之作《芳華》,讓觀眾重新認可了馮小剛,也通過這部《芳華》捧紅了一批沒整容的新人苗苗、鍾楚曦和黃軒等人;更讓無數觀眾認識了這部電影的原作者嚴歌苓,因為這些故事來自她自己在部隊文工團的真實生活經歷。【嚴歌苓的人生經歷,卻遠不止一個文工團!】【嚴歌苓】1958年11月16日生於上海,現為美籍華人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
  • 耀州中學那一脈清澄 似是青春吐芳華
    時刻提醒學子們,在學習上追求真理,做有尊貴的學問,做人不虛偽做作,一言一行、待人接物誠摯無私。>青春吐芳華雄偉的教學樓立於園中,隱沒在淡淡的晨霧中,校園的黎明是那麼溫馨美麗,滿園春色,春天給學子們歡樂和希望,催促他們奮發向上。
  • 芳華|雞架煮湯似的恣歡,一地煞白
    《芳華》原本叫《你觸摸了我》,嚴歌苓自詡,這是自己最誠實的一本書,有很多對那個時代的自責、反思。 正因為十有八九畫面感故事感極強,嚴歌苓的小說多被各色導演改編成電影,這次的馮小剛也不例外,除了共同年代的惺惺相惜,青春噫嘆,還有嚴歌苓的少女心,馮小剛的荷爾蒙,間或其他五味雜陳的八寶飯。
  • 《芳華》編劇20年前作品 讓李小璐獲得影后桂冠
    馮小剛導演重回賀歲檔,《芳華》一舉拿下十億票房。賀歲檔是「馮氏喜劇」20年前一手締造的檔期。而這次馮小剛一改喜劇賀歲之風。以青春為主線講訴在時代大背景下,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軌跡。為我們帶來一次關於靈魂深處人性的思考。
  • 《芳華》公映票房破2億 方馨蒂蓮出演獲期待
    網易娛樂12月18日報導 12月15日,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鍾楚曦、楊採鈺、李曉峰、王天辰、王可如、隋源等主演,方馨蒂蓮友情出演的電影《芳華》正式全國公映,這不僅是馮小剛時隔五年再度回歸賀歲檔
  • 芳華片尾彩蛋是什麼意思揭曉 竟源自馮小剛的偏好
    一般都是爆米花大電影的片尾有彩蛋,但是像《芳華》這樣的文藝片會有彩蛋嗎?其實據馮小剛透露,該片的片尾是有彩蛋的,那麼《芳華》片尾彩蛋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電影《芳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
  • 芳華票房最新統計數據 芳華即時票房排行榜1月3日實時票房
    此次,《芳華》作為非喜劇片類型再奪賀歲檔冠軍,並成為唯一一部進入年度票房前十的文藝片,對馮小剛來講可謂意義非凡。有觀眾評價馮小剛的作品聚焦於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稱他是「時代的記錄者」。對於觀眾的支持,馮導也表示:「將一如既往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向,講好中國人的故事。」
  • 倒追戀人+戰地記者,她的青春比"芳華"還驚心動魄
    她就是《芳華》的作者,《歸來》的原作《陸犯焉識》、《少女小漁》、《金陵十三釵》、《無出路咖啡館》、《波西米亞樓》等都是她的作品。這一次的造型絕非精緻,若論美,也不是女性中的佼佼者,然而她眼裡的激昂與自信卻總能牢牢攫住觀眾,回眸自是有一股柔媚瀲灩。這是在哈佛中國論壇以英文演講的嚴歌苓。她停頓、醞釀,言談時有斷續,但毫不影響思緒飛速運轉,人張揚著侃侃而談。
  • 《芳華》的作者嚴歌苓還有一本英文小說(雙語版)
    由馮小剛執導的 電影《芳華》,上映八天票房已經超過6億,《芳華》不僅登頂賀歲檔當日票房冠軍,成為同期上座率最高的電影,並收穫了不少口碑。   「Only someone who had never been treated well,can recognize and treasure kindness.
  • 電視劇版《芳華》在甬海選演員
    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正在國內各大院線熱映。昨天下午6點不到,《芳華》的票房已破8億元,位居當日綜合票房第一名。而上周,由嚴歌苓編劇、閻建鋼執導的電視劇版《芳華》也對外宣布項目啟動,並曝光了首款概念版海報。
  • 方馨蒂蓮出演《芳華》嶄露頭角 紮實芭蕾舞功底引關注
    12月15日,電影《芳華》正式全線上映,這部由馮小剛導演,原著作者嚴歌苓編劇,黃軒、鍾楚曦、苗苗、楊採鈺、李曉峰、王可如、方馨蒂蓮等主演的國產優質作品,將真實再現一段充滿青春與理想的澎湃歲月,而關於這一群富有朝氣活力的文工團員們的故事
  • 一個初中生眼裡的芳華,歲月崢嶸,芳華永存!
    一個初中生眼裡的芳華, 歲月崢嶸,芳華永存!如果說嚴歌苓的《芳華》是歲月留下的記憶,那麼馮小剛的《芳華》就是歲月的饋贈,它喚醒了一代人對過往崢嶸歲月的記憶,也激發了另一代人對那個不屬於他們的時代的無限想像。
  • 嚴歌苓: 這個時代很快,盛放很快,凋謝也很快
    嚴歌苓是個多產的作家,卻不是一個在媒體上經常發聲的作家,此次借著新作《芳華》出版的契機,我們有機會跟嚴歌苓聊了聊她的小說創作與她對時代的觀察。嚴歌苓坦誠,《芳華》是她寫得最誠實的一本書。如今這個時代,做任何事情都講究快。不僅搞建設要快,做工作要快,就連談戀愛,也要快。在這個沒有情書的年代,我們對愛情的想像力也越來越蒼白。《芳華》卻講述了一個並不著急的時代裡,一個並不著急的故事。
  • 芳華裡的隱線—從沒人認領的bra說起
    原文@本貓在貓本 載於中讀App看完芳華有個疑惑,那個加了海綿的bra是誰的呢?何小萍?嚴歌苓的原著裡就直接寫明了 就是何小萍的。但馮導認為不,肯定不是。看網上有人寫是那個扒何小萍衣服的小芭蕾的,看起來確實也有可能,畢竟什麼事叫的最兇的人多半心裡有鬼。不過當時笑的最兇的好像是穗子啊。那會不會是穗子的?想到這裡,再理一理,思路就清晰了。整部芳華是以穗子作為第一視角拍的,也可以叫做穗子回憶錄。
  • 每日三句經典英語 - 青春不是芳華年少
    中文: 當一個人的幸福成為你的幸福時,那就是真愛。小編:很俗很俗的愛,通常會有很俗很俗的生活,而這種很俗很俗的生活,就叫做幸福。中文: 青春不是芳華年少,而是一種心境;青春不是桃花紅顏、盈盈朱唇、輕柔體態,而是積極的心志,豐富的想像,炙熱的感情。(塞繆爾)小編:從沒想過要變得多強大,我只希望未來的自己如這般坦然,不管經歷過什麼,都能舒展眉頭,安之若素。偶爾矯情卻不矯揉造作,毒舌卻不犀利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