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縣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科學考核激發新活力

2020-12-24 德州新聞網

何石寶(左一)與同事查看小麥苗情。 記者劉振興攝

□本報記者鄧靜本報通訊員張大偉曹偉嵇磊

「今年『三秋』,用時僅半個月,整整比去年縮短了半個月。玉米機損率降低5%,小麥出苗齊、壯、旺。 」10月21日,在平原縣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田間管理員兼農場主何石寶說。速度快、質量高,今年秋季,桃園示範區玉米收割、小麥種植呈現新氣象,這緣於示範區實施的農田績效考核、「管」「放」結合等一系列制度創新。

在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快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經營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工商資本湧入農村。工商資本不缺雄厚資金、先進技術,如何激發人的積極性,進而提高種糧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平原縣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的相關做法,值得借鑑。

節本增效是硬道理

桃園示範區的2萬畝農田由農業龍頭企業——平原魯望農業公司統一管理,實行規模經營。公司組建起專業團隊、建起農機大院,實施統一供種、統一植保、統一銷售。 2萬畝土地被分成11個農場,每個農場千餘畝不等,由6名農學碩士、5名種田能手擔任農場主。以每畝地5元的標準,按管理土地的多少,每月拿工資。

一年來,農學碩士、種田能手各展所長、各盡所能,最前沿的農業技術在田間生根發芽,種田「老把式」的實踐經驗也讓種植少走了許多彎路,2萬畝農田產出的玉米、小麥產量高、品質穩定,公司由此與東君乳業、美國宜瑞安籤訂訂單,形成長期穩定合作關係。

11名農場主是農場方方面面的「把控員」,在從種到收的過程中,他們根據各自農場需要,向公司打報告,詳細列明所需農資、機械、人員等,公司再通過統一招標確定,並由公司支付相關費用。

農資、機械、人員到位了,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實際運行中,一些問題逐漸顯現,在「三夏」、「三秋」體現得尤為明顯。據介紹,農忙時,示範區需要僱傭人手150餘人,負責收種等活計。常常會出現收割時掉穗落槌多、邊角地漏播漏種、幹活效率低等現象,但約定的工錢得實打實地發放,包括拖拉機手每人每天300至500元,普通男工每人每天150元,女工每人每天約60至80元。農場主負責監督管理僱工,因為拿固定工資,農場主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未能充分激發,難免存在責任心不強、監管不到位等情況。

反思一年的經營狀況,平原魯望農業公司總經理孔繁濤表示,公司規模經營雖說能降低農資等顯性成本,但人員管理不到位,相關獎懲措施不完善,人力成本必將大大增加,極大擠壓利潤空間。要想提高種植效益,節本增效是硬道理。

績效考核激活力

今年秋收前夕,平原魯望農業公司與11名農場主籤訂目標責任書。農場實際種植利潤,除去農場主工資,剩餘利潤一半歸公司,另一半按照不同目標對應的係數進行核算後,發放績效獎金。

11個農場的地力、水澆條件等不盡相同,選擇的小麥、玉米品種也不同,實行績效考核不能一概而論。為此,公司綜合考量各種因素,明確產量、種植成本、基礎設施、地力、農場日常管理5項指標,分別確定不同的係數和權重。5項之和乘以實際利潤,得出農場主的最終獎金。為保證公平公正,各項指標之下細分出不同係數。以基礎設施為例,區分有水肥一體化設備、有電有井或有電無井、無電無井3種情況,確定3種不同係數,條件越差,係數越高,算出的最終獎金也會越多。

平原魯望農業公司副總經理吳奇超表示,細分是為了避免績效考核「一刀切」易導致的種種問題,諸如只種植風險較低的普通品種、爭搶好地塊等。績效考核實現了精細管理,根據考核結果,公司將採取末位淘汰制,實現新農民競爭上崗。

籤訂目標責任書的時候,雖然玉米收成已成定局,但大家的積極性仍被調動起來。這一點,身為田間管理員的何石寶感觸很深。去年「三秋」,示範區的10名田間管理員,天天往地裡跑,僅把關玉米機損率、小麥播種質量兩項工作,就把大家累得夠嗆。機械肥料調配等活兒幾乎顧不上。今年,田間管理員只需要抽查個別農場,秋收效率出奇地高。何石寶舉例說:「今年,不少農場主以每天100畝至200畝的速度收割,且機損率很低,收完後,『拾秋』的農戶少用了一半兒。 」

張麻村黨支部書記張洪春是種田「老把式」, 2017,他成為桃園示範區895畝土地的農場主。從」吃大鍋飯」到拿績效工資,他覺得這個農場主越來越有幹頭。「三秋」期間,為了搶墒,他採取邊收邊播的辦法,前面收玉米的同時,後面隨即秸稈還田、撒肥料,大部分地塊實現今天收完玉米,第二天就播完小麥。他說:「考核標準公平公正,誰能勝出,就看真本事了。只要上心,想方設法節本增效,每畝地拿100多元的績效分紅不成問題。 」

「管」「放」結合解難題

公司規模種植,需統一管理。什麼時候種、如何管理、如何收,農場主要聽「指令」行事。但各個農場的客觀條件不同,管理也需適當放權。吳家莊村黨支部書記趙建平是980畝土地的農場主,今年,他就享受到了「特權」。

趙建平的農場地塊很細碎,多個地塊形狀不規則,面積普遍在0.9畝左右,用他的話說是「拐彎抹角、高低不齊的地總共有10多塊。」大機械根本進不去。別的農場,收玉米45元一畝,他的部分地塊,出價到50多元,也沒人來,收種都困難。

由公司統一招標進行收種,勢必提高成本,趙建平申請自己全權負責,公司予以批准。他很快調集來機械、人工,工錢自然比別人高,但秋後一算帳,總體成本並不高。趙建平透露,秘訣在於環節精準管控。趙建平有30餘年種田經驗,深諳其中的「道道」。僱傭人員到位後,趙建平將收種期間涉及的大小活計一項項列出,標準細之又細,責任清清楚楚。各個環節的成本被控制到最低、質量把控至最高。以耕播為例,他表示要事先給工人講明,電線桿、地頭等機械耕不到、播不到的地方,必須補耕、補播,漏種的要補種,出苗合格,才能拿到全額工錢。

種田「老把式」的精打細算,為公司解決了實踐中的很多難題。吳奇超表示,2萬畝農田,統管必不可少,放權也是現實需要。今後,公司會按照種田的實際需求,因地而宜,把相應自主權下放給農場主。

相關焦點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平原: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
    1月14日,我市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發布會上,平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魏凱章介紹了平原縣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十三五」期間,平原縣大力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暢通體制機制,推動改革創新,五大振興全面起勢、互促共進,為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貢獻了平原力量。在2019年山東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平原縣獲「一等」縣(市區)。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創建縣,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
  • 把「桃園樣本」,打造成平原鄉村振興的「樣板」
    □本報記者 解桂穎 通訊員 王萬剛 劉震平原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項目,是我縣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突破口,也是2018年平原五大提升工程中一件「核心大事」。2017年,乘著縣裡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實施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的東風,吳家莊整合全村141戶共計967畝土地,集體入股魯望農業集團。而魯望農業集團就是我縣立足農業大縣的資源優勢,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重點引進的龍頭企業,對接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項目,為我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率先探路。
  • 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黨支部凝聚鄉村振興合力
    部分青儲玉米陸續迎來機收毗鄰平原縣城的桃園街道辦事處,是重要的糧食主產區。2019年12月,平原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布局。桃園街道以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為突破口,以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貫穿全局,重點打造土地、產業、人口「三集中」的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開始了「土地集約經營、產城深度融合、種養加一體化、農工商齊發展」新模式示範基地的探索實踐。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民、集體雙增收「現在生活好著呢,我在小區西邊的農機大院當門衛,1個月1000多塊錢工資,老伴在家裡看看孫子、做做飯。
  • 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項目全面起勢
    2018年,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項目實現了夯實基礎、破題上路、全面起勢。桃園辦事處敢拼敢博,農字企業率先探索,科學院校鼎力相助,桃園群眾積極配合,共商共謀共建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項目建設,按照「土地向適度規模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鄉鎮駐地集中」的三集中原則,打造智慧桃園、生態小鎮,建成縣城南部次中心。
  • 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 鄉村振興添活力
    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 鄉村振興添活力 2020-12-1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腰站鎮:學習桃園經驗,助力鄉村振興
    5月6日,腰站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秀峰帶領副科級以上幹部、工作片同志、城建辦工作人員以及全體黨支部書記赴桃園街道辦事處,對標先進找差距,學習經驗謀發展。  觀摩團先後前往東大馬村、董莊村等13個村莊拆遷現場以及桃園人才公寓,認真聆聽了當地村幹部在拆遷工作中的經驗做法,詳細學習了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工作經驗。
  • 一個世外「桃園」,一個鄉村振興新樣本
    20多年前,在桃園村村民李應芳的家裡,他透過一根電話線,又結識了一位新客戶。用李應芳自己的話來說,這部電話機見證了自家槜李生意的發展,也見證了桃園村槜李產業的壯大。李應芳是桃園村嘗到槜李產業「甜頭」最早的一批人之一。他用賣槜李賺來的錢,在家裡裝上了這部電話機。「當時慢慢有人聯繫來想要買槜李,為了聯絡更方便,這才一咬牙花了5000元。」
  • 河南蘭考:駐村工作人員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新華社鄭州5月28日電題:河南蘭考:駐村工作人員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新華社記者韓朝陽種了幾十年莊稼的趙衛公今年不再為澆地發愁,以前村裡只有6口灌井,租用私人的澆灌設備,一畝地花40多元,現在村裡有43眼配套齊全的井,交個電費,就能澆莊稼。
  • 昌邑市著力打造濰坊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示範區
    、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提升等方面,創新機制,精準發力,紮實推進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示範區建設。多方籌措資金,投資3800萬元建設昌邑樹屏學校,建設教學樓2棟、綜合樓1棟、禮堂1棟,專用教室配備齊全,微機室、科學教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綜合實踐室、創新實驗室、圖書閱覽室等一應俱全,初中部和職業學校正在規劃中。
  • 樂山市市中區文化繁榮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在深入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近年來,樂山市市中區棉竹鎮依託深厚的人文底蘊,一直堅持文化引領、文化先行,以鄉村文化的繁榮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著力構建「一中心、兩微端、多支點」文化陣地。「一中心」即棉竹鎮綜合文化站。
  • 睢縣董店鄉:開展土地綜合整治 增添鄉村振興新活力
    鄉村振興發展,土地整治先行。今年以來,睢縣董店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群眾滿意導向,加大土地綜合整治力度,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促進土地利用提質增效。
  • 鄉村振興引領 推動城鄉相融共生
    為帶動75個村(社區)參與城鄉融合,在獅山推進城鄉高質量融合工作大會上,獅山鎮為首批美麗鄉村頒獎,高邊、招大、獅中、沙水等10個村(社區)獲此殊榮。其中招大社區作為南海區鄉村振興特色精品示範村,依託南海區城鄉融合發展十大示範片區之一的佛山西站樞紐新城片區,通過建設黨建主題公園、道路提升、景觀提升、綠道建設等,打造「樞紐綠芯,活力招大」,讓「城在景中,村在城中」,實現城鄉相融。
  • 走進漳平·永福 探索大陸阿里山鄉村振興之路——「福建省鄉村振興...
    近日,「福建省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龍巖小分隊,在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鄧啟明教授和中共漳平市委臺港澳辦邱豐茂主任的帶領下,前往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參訪交流;隊員們先後走訪了九德農場、臺品櫻花茶園、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及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管理委員會辦公點,詳細了解園區對臺交流合作的新進展和鄉村振興生動實踐,初步探索構建
  • 長豐:草莓小鎮喚起「美麗經濟」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 王浩 李磊 通訊員  吳家金  石林生  孔凡全)夢幻的城堡、草莓主題樂園、草莓博物館、草莓採摘、草莓美食DIY……坐落於長豐縣水湖鎮的特色草莓小鎮正在悄然蛻變,推動鄉村旅遊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 如皋:「群雁齊飛」共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如皋市堅持選「能人」、派「強人」,通過培養本地「土秀才」、挖掘返鄉「新鄉賢」、選派黨政「新力量」,把最能幹成事、最能打硬仗的精兵強將打造成鄉村振興
  • 五大振興推動美麗鄉村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近年來,四川宜賓南溪區堅持將創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區作為美麗新南溪建設的重要抓手,聚力五大振興,全域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宜居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善治、農村生活水平提升等各項工作,加快構建「一帶、兩核、四線、多點」的鄉村振興格局。
  • 平原縣王廟鎮:繪出鄉村振興「新畫卷」
    今年以來,王廟鎮圍繞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幅欣欣向榮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徐徐展開。管好村支部,牽住「牛鼻子」「吳丙偉大老闆致富不忘鄉親,給村裡修路、刷牆,這樣的好同志入選入黨積極分子當之無愧,群眾心服口服。
  • 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從化新春馬力全開
    來源: 南方Plus客戶端19日,在迎接新春的歡樂氣氛中,從化新開花谷精品花街、「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荔枝蜜公園同日揭幕。三大項目涵蓋花卉產業、創新載體、紅色文化傳承、城鄉品質等領域,不僅為美麗鄉村注入新的動能,更是秉持綠色生態理念、盤活舊有資源的典型範例。
  • 盤活資源重塑空間,從化走出鄉村振興新路
    去年,從化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屢獲好成績,今年從化區仍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打好鄉村振興示範區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戰,積極探索廣州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充分盤活閒置資源,創建一批城鄉融合發展的典型項目。閒置物業大樓變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溫泉歷來是從化的名片。
  • 【新文明實踐】以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戰略五個方面的總體要求中,鄉風文明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堅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以優秀文化引領鄉村文化的前進方向,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群眾的思想問題,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因此,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靈魂,抓住鄉風文明建設,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