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花海效果圖,年底可初見成效。(受訪者供圖)
■蓮塘玫瑰園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打卡。 珠江時報記者/馬一右攝
■在城鄉融合推動下,璜溪古村實現華麗蝶變。 (通訊員供圖)
投入1700萬元活化黎邊古村、長約10公裡的北江花海年底可現、南國桃園片區將打造成珠三角最具魅力的「活力綠島」、良好生態環境讓村(社區)迎來新生……這些喜人變化,正是獅山推進城鄉高質量融合書寫的新圖景。
10月29日,在獅山推進城鄉高質量融合工作大會上,獅山首次提出通過空間格局、產業格局與環境生態的重構,實現全域城鄉融合。什麼是全域城鄉融合?獅山鎮鎮長黃偉明提出,城市與農村相融共生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點。
城市與農村如何融合?獅山通過鄉村振興引領,以項目帶動、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產業投入為有力抓手,加速城鄉融合。在此背景下,擁有豐富生態、旅遊、歷史文化等資源的農村,也憑藉精準定位,讓鄉村資源價值在城鄉互補融合中凸顯,加速推動城市與農村相融共生。
村(社區)精準定位
明確城鄉融合發展方向
近日,黎邊村迎來好消息,獅山投資1700萬元修繕活化黎邊古村,第一期完成後還會「加碼」。這意味著,這個擁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將煥發新生。
「城鄉融合這個概念一提出,我們就在思考:獅嶺村的定位是什麼?如何補齊城市資源不足的短板?」獅嶺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經聯社社長麥銘信說,該村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藉助黎邊古村的活化,獅嶺村將打造超千畝的現代化農業基地,並引入文旅集團,打造特色旅遊產業。
「我們現在對活化後的黎邊古村十分期待。」獅嶺村黎邊經濟社村民劉姨說。村民期待的,是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辦民宿、土地增值等帶來的經濟增收,更是住在村裡就能享受到城市般高品質生活的體驗。
村(社區)的精準定位,使其在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中明確了方向,高邊社區正是如此。該社區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的定位,並不是把農村變為城市,而是在保留鄉村特色的前提下,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建設為樣板,整體推動社區七個經濟社聯動,打造成「百年歷史鄉村記憶」的精品村(社區)。璜溪古村就是一個成功的樣板,成為城市人尋找文化根源、凝聚鄉愁的理想之地。
在10月29日召開的獅山推進城鄉高質量融合工作大會上,黃偉明提出,獅山要對標「花園城市」新加坡提升品質,實現生命的詩意棲居,路徑之一就是將南國桃園周邊6個村(社區)納入整體打造,其中就包括以桃花聞名的沙水村。
沙水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經聯社社長馮伯全聽後很是期待,「我們提前做了規劃,將於11月底動工開展桃花村項目,按照古色古香的風格,擦亮桃花品牌,將沙水定位為城市裡的『桃花源』。」
同樣以花聞名的蓮塘村,也藉助400畝玫瑰花園,改造為綠色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園,定位為城市的休閒村,打造城市裡的「慢」生活圈。「這裡綠草茵茵、花香陣陣、綠樹碧水,儼然是一個『天然氧吧』。」蓮塘村農戶吳健恆認為,農村就應該保留鄉土風貌,讓城市人體驗鄉村的文明生活,而不是全建起高樓大廈,成為城市的複製版。
鄉村振興引領
加速城市與農村相融
全域城鄉融合,離不開獅山鎮75個村(社區)的支撐。為帶動75個村(社區)參與城鄉融合,在獅山推進城鄉高質量融合工作大會上,獅山鎮為首批美麗鄉村頒獎,高邊、招大、獅中、沙水等10個村(社區)獲此殊榮。其中招大社區作為南海區鄉村振興特色精品示範村,依託南海區城鄉融合發展十大示範片區之一的佛山西站樞紐新城片區,通過建設黨建主題公園、道路提升、景觀提升、綠道建設等,打造「樞紐綠芯,活力招大」,讓「城在景中,村在城中」,實現城鄉相融。
「環境舒適了,心情也好很多,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招大社區平一經濟社社長吳紫榮說,現在他們經濟社的村民每年可以拿到18000元左右
的分紅,「十分感謝政府對村(社區)發展的大力支持。」
招大社區的華麗蝶變,還得益於獅山鎮通過鄉村振興引領,以項目帶動、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產業投入為抓手,加速城鄉融合。在此推動下,獅山各村(社區)都將實現美麗鄉村的願景。鎮屬公司介入五星社區楊坊經濟社村級工業園改造,就讓該村村民喜上眉梢,包括五星社區楊坊經濟社社長楊妹頭。
10月21日,楊坊經濟社與佛山市南海獅山土地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籤署《農村集體土地整理和租賃合同》,該開發公司以新的租金標準租用集體土地40年,並出資拆除該村工業園,高標準規劃建設市政配套設施和多層廠房,進行產業優化。
「這不僅讓村集體經濟增收,村民還有望在家門口就業,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村中髒亂差的現象,還有資金重建籃球場、提升公廁、改建公園等。」楊妹頭說,他們可以在村裡享受城市的生活方式,這是城鄉融合最接地氣之處。
目前,獅山鎮正不斷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去年至今,獅山鎮共投入12.65億元,推進建設659個鄉村振興項目,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未來兩年,獅山鎮將按照全域城鄉高質量融合的標準,在鄉村振興領域再投資12億元,還將重點打造北江花海、紅色印記、南粵古道獅山段等項目,讓鄉村振興規劃願景成為美麗現實,使城市與農村加速相融。
項目帶動
為城鄉融合注入動力
在獅山推進城鄉高質量融合工作大會上,9大項目現場籤約。更振奮人心的是,當天籤約的復星旅文集團項目在布局大灣區的基礎上落戶南國桃園,分親子板塊、休閒板塊和文創板塊,提升南國桃園片區的整體人文品質,將其打造成珠三角最具魅力的「活力綠島」。
「這個項目會帶動周邊的村(社區)走紅,讓農村和城市緊緊『融合』在一起。」馮伯全說,除了復星旅文項目的落地,他還得知南國桃園片區目前已完成規劃,官窯社會管理處正在實施第一期的綠道工程,該綠道將串聯沙水、萬石、顯子崗、龍頭等六個村(社區)。「綠道這一城市標配延伸到農村,讓村民享受到城市配套,頓時提升了鄉村的品質,形成一道別樣的風景線。」馮伯全表示。
除了南國桃園片區,北江流域連片示範區項目也有了新進展。負責北江流域連片示範區建設的佛山市南海區小塘市政工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斌全介紹,該片區建設,首先實施的是北江花海項目,長約10公裡,以花田拾光(玫瑰花)、大地景觀(油菜花等經濟農作物)、粉黛雅徑、河畔花韻等為主題,目前已經動工建設,年底可初見成效,屆時將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光遊玩,帶動當地村民增收。
同樣年底可見成效的,還有黎邊古村的活化項目,村口牌坊、村史館、基礎設施等改造將於今年年底完成。「屆時古村將實現蝶變,給村民帶來實惠。」徐斌全介紹,另外,高標準農田項目將對獅中村、獅嶺村等的機耕路硬底化,鋪設排灌系統,疏通農產品輸出道路,實現路通財通。
「北江流域連片示範區將獅南、蓮塘、蓮子塘、獅嶺和獅中村納入規劃。」獅山鎮農村農業辦副主任黃杏婷介紹,這些村資源豐富,有自己的特色定位,但靠自身很難形成規模發展,唯有串珠成鏈,才能實現連片發展。
北江流域連片示範區不僅讓納入規劃的幾條村煥發經濟活力,還將成為城市裡的休閒勝地、天然氧吧。據初步預計,未來這裡形成花海、古村、民宿、生態等主題特色的旅遊線路後,將影響2992萬平方米範圍內的經濟收入。
鄉村振興引領,實力項目帶動,使獅山城鄉加速融合。擁有豐富生態、旅遊、歷史文化等資源的鄉村,也憑藉精準定位,讓鄉村資源價值在城鄉互補融合中凸顯,實現城鄉雙贏,城市與農村相融共生。
不難預見,全域城鄉融合將為獅山城市化發展翻開新篇章,而各村(社區)憑藉精準定位、豐富的資源優勢,將助力獅山加速融入佛山城市中心。
「獅山推進全域城鄉融合,全域就是獅山75個村(社區)都納入高質量融合發展,不落下任何一個。」黃偉明表示,不管是產業投入、環境提升投入還是項目帶動,都是希望讓這座城市更加舒適、更有活力,為產業和企業的蓬勃發展注入生機,讓城市與農村相融共生,幫助人民實現生命的詩意棲居。
特寫
水質土質變好永和村又能種劍蘭了
「農村到處都應該成為『美麗鄉村』,城市能處處感受到『美麗鄉村』的景致,這是城市與農村相融共生的完美詮釋。」獅山鎮永和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經聯社社長蔡海安談及城鄉融合時,認為永和村應該在生態與環境兩方面下功夫。
良好的生態和環境是城鄉融合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永和村地理位置偏僻,經濟來源主要靠土地出租,而農業用地的租金一直很低,村委會年均收入約70萬元。」蔡海安說,為了提升村民經濟收入,他計劃重新發展劍蘭種植產業。
據悉,2005年前,永和村也像如今的蓮塘、沙水村一樣,以花聞名,曾大面積種植劍蘭,平均畝產達7000元。但由於水土問題,2005年後便再也沒有種植。隨著近年來獅山鎮投入大量資金改善生態環境,水質和土質均大幅提升,蔡海安又看到了希望。
在獅山加速推進灣區產業高地、廣佛交通樞紐、佛山科創新城建設的大背景下,獅山各村(社區)都利用這個機遇發展經濟和產業。若能實現劍蘭種植,將村裡1000多畝農用地統籌起來,這個投入資金不多就可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項目,是永和村經濟發展實現騰飛的不二選擇。「這條路看似不難,但要形成規模、提高知名度,打造成特色產業品牌,並不容易。但再難,也要朝著既定目標奮進。」蔡海安說。
文/珠江時報記者李福雲
通訊員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