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帶小孩來看,這個從化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溫泉,不僅是泡溫泉那麼簡單。」從化溫泉鎮第一中心小學的鐘老師說;「這個公園特別好,晚上街坊鄰裡都過來散步,我們農村又多了一個好去處。」溫泉村村民鄧北新說;「我們今日第一次來賣多肉(植物),這條精品花街是一年四季都有花看,有花賣。」入駐精品花街的一位商戶說……1月19日,從化各地村民都在津津樂道什麼?
原來,1月19日從化喜迎三件大盛事——從化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荔枝蜜公園、新開花谷精品花街,三個涉及文化、產業、民生的重要項目同時建成啟用。
記者了解到,這三個重要項目都是改造鄉村「沉睡」的閒置用地建成的。去年,從化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屢獲好成績,今年從化區仍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打好鄉村振興示範區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戰,積極探索廣州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充分盤活閒置資源,創建一批城鄉融合發展的典型項目。
閒置物業大樓變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
溫泉歷來是從化的名片。「以前總說我們的溫泉二十年如一日,現在是月月新。」溫泉鎮居民鍾老師說。
推動老溫泉煥發新活力是近年從化區積極探索並付諸實踐的重大事項。幾年下來,從化區推進溫泉環湖綠道建設、引入灣區設計開放大學、雙創中心等一批高端資源注入溫泉,改造建設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溫泉東路、荔枝蜜公園等,推動溫泉地區面貌實現質的提升。
去年4月,從化區召開溫泉地區優化提升啟動工作動員大會,明確提出要全面提升溫泉地區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加快實現老溫泉新活力,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作出貢獻、提供支撐。
按照把溫泉地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紅色文化傳承地、生態經濟核心區的目標定位,從化區緊抓機遇,全面啟動「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的規劃建設。
經過6個多月努力,「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正式落成。值得關注的是,這個實踐館落建在從化區溫泉鎮溫泉東路37號,這裡原來是一座閒置的物業大樓。
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一個既具嶺南古韻特色,又具有現代風格的實踐館,氣勢宏偉,莊重典雅。實踐館總建築面積為3107平方米。第一層為「紅色溫泉」的內容,打造「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第二層是「文化溫泉」,主要以「實物+多媒體」的融合形式,多維度展現溫泉魅力。
舊宿舍變荔枝蜜公園
無獨有偶,實踐館不遠處的荔枝蜜公園也是溫泉地區一道引人注目的「綠色」風景線。
碧綠的湖水倒映著湖上的百年老樹,亭臺樓閣,鑲嵌在湖上的木棧道也為這池綠水增添了許多生機。新落建的荔枝蜜公園吸引了不少附近的村民以及來溫泉鎮旅遊的遊客。住在附近的鄧北新最近常常帶孫子孫女來這個公園玩,「我們村又多了一個娛樂的好去處。」
很難想像,在三個月之前,這裡還是一塊閒置的荒地,只有溫泉賓館舊宿舍等物業。後經過物業遷移改造,一座佔地面積約23250平方米的荔枝蜜公園落建於此。荔枝蜜公園的設計和命名充分體現了溫泉元素和歷史文化,整個公園是根據廣東嶺南和從化地方特色打造而成。
同時,這座公園的設計保留了公園內三棟歷史建築,還充分考慮挖掘溫泉文化,建有四座菠蘿格原木蘇式古亭、四大活動平臺,巧妙利用景觀水池、景石、坡地綠化、環湖木棧道等設計,將建築與景觀融為一體。
荔枝蜜公園新建景觀池面積3200平方米,擁有約400米木棧道環繞,景觀水池內種有睡蓮、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供遊客觀賞;公園綠化種植面積達7530平方米,保留種植了上百年的英雄木棉、荔枝、龍眼、針葉松樹等大樹,園內繁花似錦,種有桂花、仁面子、小葉紫薇、九裡香、紅繼木、毛杜鵑、進口大紅花、龍船花等,此外園內還種有百年秋楓、樟樹、榕樹、木棉、荔枝、龍眼等喬木110多株,為周邊居民和廣大遊客提供了休憩場所。
閒置廣場變現代花卉交易中心
「和傳統的花市不一樣,我們這裡一年四季都有花,我們要打造一個時尚、潮流的新生代精品花街。」西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劉輝鵬說。
位於從化城郊街新開村的一個閒置了多年的萬盛廣場搖身一變,成了「新開花谷」。這個廣場臨近西和萬花風情小鎮,周邊豐富的花卉產業資源為這裡建造花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萬花盛放」,廣場原來的名稱仿佛與如今的花谷不謀而合。
兩個月時間,閒置多年的廣場被重新盤活,改造成一個集合花卉展覽、銷售、賽事於一體的現代化美麗花谷,並將致力打造成為華南現代花卉交易中心。
記者了解到,從化的花卉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從化區農業農村局介紹,從化區花卉產業經過十幾年的經營,承接了芳村、順德、南海等花卉生產企業,其中多肉植物和小盆栽產業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
據劉輝鵬透露,如今已經有127戶商家進駐了「新開花谷」。一位從鰲頭鎮來的商戶原來沒有線下實體店,只做網絡銷售,如今也打通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對於發展前景,他表示很期待。
未來通過各大花卉企業的陸續入駐,新開花谷將進一步壯大從化花卉的產業集群,並通過與西和萬花風情小鎮的聯動,有效延長花卉產業鏈條,為全區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活力。下一步,從化將加快新開花谷項目二期建設,發展壯大現代花卉產業,承接老城區花卉交易產業轉移,激發從化鄉村振興發展新動能,推動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盤活閒置資源,鄉村振興新道路:
這條盤活閒置或舊資源,創建一批文化、民生、產業用地的道路是從2018年開始的。當時為了迎接首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從化花了89天建成了生態設計小鎮。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從化生態設計小鎮在建設過程中充分運用了生態低碳環保技術,大量採用了竹、石、花、草等大自然原生態素材,建設過程中沒有增加一平方米土地,小鎮上的生態設計大會永久會址就是從廢置市場改造而成的,小鎮配套建設的灣區設計開放大學也是在原來的舊學校基礎上改造而成。
生態設計小鎮落建兩年以來,第一屆生態設計大會、全國民宿大會、綠水青山從化大會、珠三角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第二屆生態設計大會等一系列高端會議在此舉辦,見證了這個小鎮的成績,也印證了這條盤活閒置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是行得通的。
今年從化區委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要加快盤活城鄉閒置資源要素,加快創建一批城鄉融合發展典型項目,要奮力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紮實有效地把鄉村振興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新年伊始,三大落建的新項目也都是從鄉村「沉睡」的閒置用地改造建成的。
山好水好是從化的最大優勢,在此基礎上,從化真正念活了「山水經」,探析出一條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歸結出一條鄉村振興的獨特之路——不搞大拆大建,依靠微改造、盤活閒置或者舊資源,重塑新空間。這將有效推動從化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鑽瑩、劉冉冉 通訊員 覃永贈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駱昌威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