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山邊、道路旁、房前屋後……1月,紅豔的桃花在從化錦洞村盡情綻放。1月18日上午,由廣州市從化區人民政府指導,從化區江埔街道辦事處、從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花開流溪·2020年第三屆中國(廣州)從化錦洞桃花節在從化錦洞桃花小鎮開幕。這場桃花盛事讓四方遊客目光聚焦於從化桃花小鎮——2017年建設的第一批特色小鎮之一,兩年過去,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航拍桃花小鎮附近的桃花田,紅紅點點,甚是好看。
在從化這片土地上,桃花小鎮只是個中案例,近年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從化以花為媒,發展「新花漾」,擦亮「廣州花城」的招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後花園,探索出鄉村振興的新道路。
桃花農:在家鄉找到了致富之路
舞龍、舞獅、鑼鼓喧天……18日下午,廣州從化錦二村的廣場上的桃花盛會比過年還熱鬧。43歲的錦二村村民鄧國棟來到了廣場看熱鬧,種了十幾年桃花,七畝桃林是他的驕傲,如今又迎來了桃花銷售旺季,他帶著記者來到他的桃花林,還沒到新年,桃花林的花已經不多了,十幾棵包裝好的桃花堆放在花林旁邊,「沒花就對了,今年基本都賣出去了」,他得意地說:「你看現在我們的桃花都不用看著,也不用運下山,客人直接上來,看中哪棵就打牌子上的電話買。」
醒獅、魔術、民樂、大鼓舞等非遺文化節目輪番上演,拉開錦二村桃花小鎮「鄉村非遺迎春花會」的序幕,吸引不少村民前來觀看。
那上來的買的客人多嗎?「多,越來越多。」鄧國棟的話不是沒有依據的,他培植桃花苗出售,他給記者亮出了帳單——2017年約1000棵,2018年約3000棵,去年約5000棵,「大多是賣給本地農民。」這串不斷上升的數字正是整條村發展的縮影。
記者了解到,錦洞村是從化著名的「桃花村」,種植桃花的歷史悠久。根據《從化市志》記載,1978年,江埔公社錦二大隊社員鄧鑑貞、鄧永光從白雲區石馬村引進種植桃花5畝,產品在1979年春節全部銷往香港市場,每株桃花售價8-9元,相當於50千克稻穀的價值。
1980年開始,錦二村民陸續種植桃花。1999年初,從化花卉業發展呈起步階段,相繼湧現出一批花卉專業村、專業基地和專業企業,其中江埔鎮錦二村形成桃花專業村,花卉種植面積達600畝。
酒香還怕巷子深,美豔的桃花要如何走出從化,是歷代花農思考的問題?2017年以來,桃花小鎮作為從化區第一批特色小鎮,錦洞各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配強村「兩委」班子,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由政府主導,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立足桃花資源,融合山水林園自然生態環境,引入社會資本,政府牽頭搭建平臺,整治桃花村的人居環境,打造桃花特色小鎮,以桃花為名,將這條村子推向全國。
鄧國權是直接受益人,如今桃花林裡的牌子就是最直接的見證,「當時政府統一幫我們做了新的牌子,上門寫了花農的名字和電話,遊客在桃花林中看中哪棵就要哪棵,越來越多的遊客直接上來打電話買桃花。」
據鄧國權透露,打造桃花小鎮這兩年來,他賣桃花和花苗的收入比從前上升了20%,「以前運桃花到其他地方賣,又要運輸成本,又要食宿成本等,現在直接在家門口就可以賣出去了,成本大大降低,銷量也上升了。感覺在家鄉找到了致富之路。」
桃花小鎮
受惠的不僅桃花農,餐飲店老闆娘李姨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李姨原本在從化另一個鎮的工廠食堂裡打工,離家30多公裡,平時她都住在宿舍,周末才開摩託車回家,「在外面打工,經常想家。」
2017年,恰逢建設特色小鎮的機遇,李姨家住在小鎮廣場旁邊,「我太幸運了。」她就辭去工作,和同樣在外工作的丈夫一起回到家鄉開起了餐飲店,「政府還幫我們把外牆裝修得很漂亮。」從前在工廠打工,每個月只能拿2000多元的工資,如今在家經營餐飲店,李姨的收入翻了翻。到桃花節等盛大的節日,一個月個人收入能達到5000-6000元,「再說了,在家開店自由自在。」
文旅融合發展:政府+企業+農民
人流量慢慢聚集,村民的收入以可見的速度增長,而鄉村振興的步伐從未停下。18日的桃花盛會背後還有兩家企業——廣州客天下實業有限公司和廣州桃花源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築巢引鳳,建設特色小鎮之後,我們引進了三家企業,帶動整條村的經濟發展。」從化區江埔街黨工委委員兼錦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羅飛說。
桃花小鎮附近的桃花已經盛開,吸引遊客欣賞和留影。
桃花盛會的主會場設立在錦三村大金峰的客天下·廣州國際旅遊度假區,連綿的山,桃花紅豔,不知是紅花點綴了青山,還是青山映襯了紅花。「我就是看中了這裡山好水好,而且交通非常便捷,離廣州市區僅一個小時車程。」廣東鴻藝集團聯席總裁、廣東鴻客集團董事長蔡鴻章告訴記者,「以前度假是要過年過節長假期才有時間,但是來這裡度假,只需要一個小時,周末下班都可以來。」
據悉,客天下集團以「美麗城鎮生態商」為戰略定位,以「鄉鎮城互動融合發展」為戰略模式,以開放博愛的姿態擁抱粵港澳大灣區。通過產業導入,解決當地勞動力,以點帶面,以面成片,拉動從化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從化文化旅遊經濟的增長極,將該片區打造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的標杆性項目,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高質量的康養度假產品。
設在錦二村桃花小鎮桃花廣場的分會場,承辦單位背後的老闆黃永浩原是錦洞村人,「我是吃著這裡的水長大的。」2018年,黃永浩受邀回家參加了當年的桃花節,當即看中了這個機會。懷著一份對家鄉的感情,他決定為建設這片土地貢獻一分力量。承辦桃花節,建設非遺文化館……至今,他仍然在探索這條文旅融合之路。
憑藉「政府+企業+農民」的發展模式,桃花小鎮也一直在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門內是都市,門外是桃源,以「文化+旅遊+人文體驗」的方式,打造現代人的心靈深度遊,讓「詩和遠方」不再遙遠。未來的桃花小鎮將致力成為從化聚集特色產業的新高地、宜居宜業宜遊的新空間、彰顯地域文化的新名片。
建設現代花卉交易中心,推動花城走向世界
這邊連片桃花紅豔豔,那邊漫山李花宛如皚皚白雪。同日,在幾十公裡之外的呂田鎮,花開流溪·從化呂田李花旅遊文化節啟動。
「早幾年,呂田鎮的李花就已名氣在外,迎來了一批又一批遊客。」呂田鎮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呂田鎮創新性地將李花集中種植的村落聯動起來,以「春風百裡,呂田有您」為主題,通過文化挖掘、旅遊體驗、資源融合,多軌並進推介呂田鎮旅遊資源、紅色文化、飲食文化。這次活動依託桂峰山獨特自然風光、廣州母親河流溪河源頭區域優勢,全國文明村蓮痲村、從北紅色教育基地等「顏色元素」,實現「活動促旅遊,旅遊促發展」的目標。
春節之前的兩個花節的啟動開啟了廣州後花園的迎客大門,接下來,天適櫻花悠樂園的千畝櫻花、西和風情小鎮內寶趣玫瑰世界內的玫瑰花,阿婆六茶花谷600多個品種的茶花、石門國家森林公園上紅豔的紅花荷……南國春來早,各色鮮花一個接一個爭奇鬥豔。
除了以花來匯聚人流,為人流量轉化成經濟效益打下堅實基礎之外,從化還以花盤活了閒置近20年的鄉村商業廣場,高標準規劃建設「新開花谷」現代花卉交易中心,在花卉交易、精深加工、科普展覽、休閒觀光等環節上精準補鏈,推動廣州花卉產業全面升級迭代,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同時擦亮了廣州花城的招牌,推動花城走向世界。
幾天前的花藝「歐洲杯」還記憶猶新,新開花谷精品迎春花街開業接踵而來。這裡搶佔廣州老城區花卉交易產業轉移機遇,用兩個月時間盤活閒置近20年的新開村老舊商業廣場,改造成面積910畝的「新開花谷」現代花卉交易中心。
同時,花谷依託本地花卉產業基礎,以萬花園和新開花谷雙輪驅動,壯大16家農業龍頭企業,還有序承接芳村、順德、南海等地花卉企業落戶,構建產、供、銷一條龍的現代農業產業鏈,打造廣州花卉產業電子商務的重要貨源集中採購地。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何鑽瑩、劉冉冉 通訊員:黃利誼、鄭雅韻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駱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