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埔街位於風光綺麗的流溪河東岸,與從化老城區隔河為鄰,坐擁雙鳳山、大金峰,G105線貫穿全境,G355線、S256線、增從高速公路等多條幹道構成縱橫交錯的交通路網……天然的交通優勢與生態優勢疊加,讓江埔街具備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從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到欣欣向榮的繁華商圈,從城市更新如火如荼到產業平臺加快發展,近年來,江埔街產業發展結構不斷優化,城市建設規劃不斷提升,強勁的發展勢頭為拓展中心城區功能布局奠定了良好基礎。
作為我區「一核兩翼三帶」中一核的組成部分,江埔街將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區位優勢,確定「一圈兩片區三小鎮多平臺」的空間發展布局思路,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鄉融合發展示範街」為目標,通過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社會綜合治理、現代特色農業等項目建設,騰挪發展空間,著力構築從化生態宜居城市功能拓展區。
一商圈:打造從化夜間經濟集聚區
夜幕降臨,海塱步行街兩旁的街燈點亮城市夜色,街道上行人如織。超市裡,人們進進出出歡樂購物;電影院裡,大家有序排隊進場;兒童遊樂區,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玩得不亦樂乎……從早到晚,這裡成了人們享受商圈生活的好去處。
毗鄰廣州地鐵十四號線,地處城市交通要塞,樓盤、學校分布其中,海塱商圈猶如一顆鑲嵌在從化城區的閃耀明珠,成為新晉崛起的繁華商住「福地」。
作為從化城區近幾年來新崛起的繁華商圈,海塱商圈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欣榮廣場、海塱步行街等深受年輕人喜愛,是集行、賞、食、遊、購、玩於一體的消費和體驗區。疫情之下,大部分商戶已恢復至往年銷售額的90%,而在2020年上半年,海塱商圈消費金額更超過2億元。白天遊人如梭,夜晚人聲鼎沸,在這裡瀰漫著濃濃「煙火氣」,也為後疫情時代的城市發展賦能。
近年來,我區著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加快推進海塱、東風、旺城商圈的建設。通過近五年的建設,海塱商圈依靠優質商圈基礎、企業資源,已經匯聚一批以星巴克、海底撈、華潤萬家、影天下等為核心的年輕人消費時尚品牌,成功打造了年輕人消費的核心區。但商業結構較為單一,經營方式雷同和缺乏特色,低檔次商品多,高端品牌少,商務配套、體閒娛樂功能還比較薄弱等問題卻成為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掣肘。
為此,江埔街規劃建設海塱商業步行街,彌補海塱商圈在功能布局上的不足。「通過海塱商圈步行街的建設,參照西安『大唐不夜城』、廣州北京路等夜間經濟集聚區的經驗,擬將步行街建成一條集行、賞、食、遊、購、玩於一體的消費和體驗區,著力營造海塱商圈步行街開放、有序、活躍的夜間經濟環境,吸引更多高端商業品牌落戶,從而不斷提升海塱商圈的商業知名度以及美譽度,將海塱商圈打造成為從化夜間經濟集聚區。」江埔街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目前,海塱商圈步行街一期項目已建成開放,吸引了星巴克、海底撈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商家陸續進駐欣榮廣場,成為年輕人夜生活重要打卡地。而海塱步行街二期已進入施工建設階段,累計完成工程量75%,預計2021年1月完成。
兩片區:以城市更新為抓手優化區域發展格局
近年來,江埔街以舊村改造作為推動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推動實現人民群眾從「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飛躍,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了承接老城拓展,江埔街將重點更新轄區內江村片區和河東片區,優化區域發展格局。通過升級改造G105江村段,最大限度集約土地建設開發,加快推進南洋理工學院和水利學院、婦女兒童醫院項目、中醫醫院等200多畝用地徵收工作等,不斷優化江村片區承載功能。同時,以舊村改造作為推動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龍井社區、紅荔新村等4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推動城市更新和品質升級,讓老城區迸發新活力。
今年10月20日,區中醫醫院遷建工程項目正式動工。未來,該院將建成為一家規劃床位數達800張、總建築面積約115820平方米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通過釋放更多優質醫療資源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就醫需求。
事實上,區中醫醫院確定遷建至江村片區,六大樓盤敲定在此落建,加上南洋理工學院和水利學院兩所大學的落戶,住宅、醫療以及教育功能的不斷完善為重塑江村片區的空間布局奠定了基礎。江埔街主要負責人表示,未來這片區域將發展成宜居宜業的城市新生活圈,可以承載20萬人口。
而另一邊的河東片區西鄰從化老城區,是老城區的「三角」結構支點,同樣承擔了老城拓展的責任。該片區的核心地段聯星社區西華社毗鄰廣州地鐵十四號線從化客運站,西鄰雅居樂濱江花園、雅居樂小學,南接欣榮、遠達廣場以及從化大道(一期)項目,地理區位優越,改造條件成熟。
江埔街主要負責人表示,該街在改造過程中採用了「快拆快建」模式,目前居民籤約率達34%,籤約房屋達2.3萬平方米,已拆除舊建築約1萬平方米。改造後,該區域將成為從化首個地鐵上蓋的TOD社區和TOD商業門戶(TOD模式: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發展模式),並致力於打造成為從化中心城區的商貿副中心。
三小鎮: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從「有面子」到「有裡子」
以桃花、工匠、客家文化為特色,坐落於江埔街轄區內的三個特色小鎮各有千秋、交相輝映。近年來,江埔街以特色小鎮為動力源,按照「以點為基、連線成片」的實施路徑,全力打造羅洞工匠小鎮、錦洞桃花小鎮、客家文創小鎮三個精緻高質量小鎮,進一步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和水平。
江埔街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堅持「產業立鎮、環境立鎮、文化強鎮」三大原則,按照「低密度、高品質」的建設要求,主要抓好堅持黨建引領、規劃先行、綠色發展和共建共治共享等四個方面。
堅持黨建引領,聯動區級書記與村級書記,區、街、村三級書記建立長效機制齊抓鄉村振興。堅持規劃先行,強化產業支撐,立足小鎮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設計,推動羅洞工匠小鎮——錦洞桃花小鎮實現連片組團式發展,形成「一心兩軸多節點」的工匠文化功能體系。堅持綠色發展,尊重自然規律,不搞破壞性開發,推動小鎮景觀綠化美化亮化,打造山水相依、自然相存、和諧相生的美麗宜居環境,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大力探索建立特色小鎮「街道+村社+企業」三方聯合運營管理機制,打造富民興村綜合產業平臺,讓當地村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以羅洞工匠小鎮為例,江埔街依託小鎮豐富的生態資源、人文資源、旅遊資源,積極探索創建塑形與鑄魂兼備的建設模式。其中,在塑形方面,江埔街一手以整治為突破,全力開展環境衛生、牌坊集市秩序、街容村貌、四小園建設四大行動;一手以項目為抓手,完善小鎮功能,新建停車場、公共廁所等46個配套設施,讓羅洞的「工匠氣息」無處不在,人居環境美起來。同時,江埔街積極探索「724」群防共治模式,建立10員管理隊伍,讓鄉村治理逐步實現自治。
在鑄魂方面,江埔街以匠心文化核為中樞,通過培育創新科技園、百匠園、徽園、外婆家度假區、好景田戲院、桃源國學院等一批精品文旅項目,構建起「一橫」(產業發展軸)「一縱」(休閒旅遊軸)「三區」(綜合服務配套區、產業創新發展區與研學體驗休閒區)發展布局,並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借勢借力各類文化載體和節慶活動效應,大力推動「非遺文化+旅遊」,擦亮工匠文化旅遊新名片,讓工匠小鎮成為獨具工匠精神特色的5A級文化旅遊小鎮以及國家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點。
多平臺:科技賦能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紅荔壓枝,米香飄溢。荔枝和從化香米是從化農產品的兩張皇牌。其中,坐落於江埔街轄區內從化荔枝文化博覽園(下稱「荔博園」)和山下村「從化香米」產業園示範性基地所推出的品牌荔枝和香米更受到了消費者青睞,為江埔街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搭載了騰飛的引擎。
今年荔枝時節,一系列直播、評選活動打響了從化名品井崗紅糯的名聲,荔博園也成了從化的一個地標園區。佔地300畝的荔博園內有荔枝產業優質種質資源庫、荔枝科技創新產業園、5G智慧荔枝園、現代荔枝種植技術示範推廣平臺、荔農致富創業指導培訓平臺、荔枝特質農產品交易平臺,通過向農戶送技術、找出路、助銷售推動從化美「荔」經濟的發展。
另外,2020年初,區政府與廣東和稻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和稻豐公司」)籤約合作「從化香米」項目,引進華南農業大學優質水稻品種選育,打造從化香米產業園。從化香米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2億元,位於江埔街山下村的核心園區規劃佔地面積約1000畝。
江埔街主要負責人表示,如今,通過荔博園和從化香米項目建設,江埔街在農業現代化和科技化發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一方面,堅持產業聯農帶農,科技興農惠農。荔博園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通過培訓教育和技術推廣,以荔枝品種改良為突破,通過以樹入股、土地流轉、託管、合作分成等創新集約種植模式,提高村集體和農戶收入。在江埔街鳳二村共建村企合作體,涉及果農50多戶,面積300多畝;幅射帶動10萬畝荔枝種植生產,培訓果農3000人次,協助區科協建設科普村50個。
另一方面,堅持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通過打造文化旅遊項目,積極推進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以及休閒農業、農業研學旅遊的發展。
同時,堅持利用新媒體優勢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物流配送、鼓勵網絡直播帶貨等農業電商發展,切實解決轄區企業和農戶的產品銷路問題,實現助企助農增收,打造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和企業、合作社等一起搭上直播帶貨「快車」,藉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讓地方特色農產品銷售找到新出路。
接下來,江埔街將積極整合以及開發優質農業科技園區,重點做好荔博園以及從化香米產業園這兩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帶動農業現代化、品牌化發展,加快富民興村的農貿綜合平臺建設;全力做好農村「四好公路」建設,實現100%電商物流「村村通」,真正解決山區農村物流的「最後一公裡」難題;推動水廳桂味、流溪桂味、上羅無核紅柿等「一村一品」特產的品牌宣傳和市場推廣。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未來,江埔街將堅持規劃先行,圍繞生態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振興」,明確「1+2+X」的發展路徑,即「一心兩帶」及若干個產業平臺。「一心」是以特色小鎮為核心,「兩帶」是建設非遺文創產業帶、觀光旅遊產業帶兩條產業帶,若干個產業包括荔博園、香米產業園、客天下度假區、百匠園等。
同時,致力通過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礎設施配套,以北部在建或續建地產項目為核心,發展生態商住產業,拓展城市生活圈;中部以G105和G355城區段為中軸線,整合優化廣州地鐵十四號線出入口、從化汽車站、欣榮廣場、遠達廣場、萊茵廣場等商業資源,加快禾倉村、聯星西華社城市更新舊村改造,依託海塱商圈構建起「兩心一圈」的產業空間結構,形成繁榮的地鐵上蓋經濟圈,打造從化重要交通樞紐、高端商貿區、總部經濟集聚區。
文字:江楚君
圖片:圖片為資料圖片
編輯:謝藝詩
初審:陳治
編審:梁偉東
審核:鄔影紅
(本文由「廣州從化發布」原創發布,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眾號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