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訪談節目,一個外國大學的知名教授在評價中國的留學生時,他說了幾點感受,我看了之後,感覺還是比較客觀和真實的,現在分享給大家。
這位外國老師認為,中國的學生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雖然基礎知識都是紮實,對待學習也很勤奮努力,但總感覺有點問題,因為太依賴書本知識和老師的講解了。在外國老師看來,不管是教科書也好,老師的講解也好,對學生來講,那些只是種子,是老師在學生的大腦和內心裏面種的莊稼。
這些種子要經過學生的培育,最後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直到收穫新的成功果實。
但中國的學生顯然把這些種子直接當成了果實,因為不想思考,懶得思考,或者說不會思考。
在這位教授看來,中國的學生都有點懶,不想思考。他們盲目相信教科書,相信老師的講解,總是深信不疑。
實際也不怨這些學生,我們的孩子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能和老師頂嘴,另外考試還有標準答案,誰敢隨意發揮呀?至於信賴書本,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考試就是按照教材的標準答案來考試的。他們能相信別的嗎?
我們中國的老師自主權也很少,也必須嚴格按課本講解,特別是歷史等知識,也是嚴格遵照書本的。
我們的學校都是這麼做的,沒有人會去懷疑書本,更不會懷疑老師,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如此。長大了肯定也一樣。
外國的學校確實都很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他們有戲劇表演課、演講課,包括總統選舉也是需要演講的,相比較而言,我們確實缺乏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
本人作為老師,感受更明顯。
班上的孩子,很多連回答問題都表述不清,更別說什麼演講才能了。
我們的教室一直強調紀律和安靜,就算學生有表達的欲望,他們也不敢在教室大膽、有理有據的向同學闡述自己的觀點。
至於書面表達,我們的作文教學更是有欠缺的,學生不敢說真話實話,都是為了考試而寫作。
我們的語文教學也缺乏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想的培養。就算孩子有點什麼想法,大部分也不敢表達。因為老師和改卷老師可能很不喜歡,考分就會很低。
這個就更不難理解了,別說大學生了,連小學生也很少懷疑老師的。
我們老師有時候也會講錯題,但就算講錯學生也是盲目的相信老師,如果你質疑學生,學生會說,老師你就是這麼講的。
關鍵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學習太累了,他們根本就不去思考老師講的對不對,也更不想去批判什麼。他們沒有嚴謹的科研態度,也沒有求真的治學思想,就算上大學,也不過是為了混個畢業證,將來找份好工作。
至於其他的,他們可能壓根就沒什麼興趣。
教授說,外國的孩子喜歡在課上課下討論一些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但中國學生都很安靜,他們對任何討論都不感興趣。對自己不明白的理論,也不好意思提出問題,他們很少人會闡述自己獨立的與眾不同的觀點。
我們的孩子從小在課堂上安靜慣了,從小到大老師都要求上課不準說話,所以他們已經習慣了不說話,少說話。所以對任何事也不想參與討論。
中國學生的「為師、為書、為上、為家長」,確實是很普遍的現象。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以灌輸書本知識為主,學生一直都是被動地學習。我們教育學生要聽話,要按照書本的標準答案答題,這一切都是我們教育的結果。
這位教授也許說的有點極端了,但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大部分孩子確實都是如此。
我們現在的教育只看重分數,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質疑能力什麼時候關注過,我們唯分數至上。
孩子不能成為完美的,但我們要努力爭取讓孩子更完美,這就是教育的責任。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教育能改變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