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讀了很多勵志故事,但是依然沒有動力,那該怎麼辦

2020-12-25 情感派師叔

先停止工作,休息一下。現在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想在你的生活中做什麼?「

記住總是以結束開始,做你最喜歡的事。無論你的天賦和努力有多好,有些事情只是需要時間。

就像剛懷孕一個月的孕不能在一個月內生下一個孩子。你和你的目標之間唯一的障礙就是你一直在告訴自己為什麼不能實現它。

我們都在原地,當我們設定了一個目標,幾周後,我們的新生活就開始漸漸消失了,爬那座山變得越來越難了。

爬山

我想用一個故事來解釋

幾百年前,在海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個小老闆欠下了一大筆錢。

這時有一條鯊魚變成了一個很老的、相貌平平的男人,一天,他碰巧看上了老闆的女兒。

他決定向這位商人提供一筆交易,這筆交易將徹底還清他欠他的債務。然而,代價就是老闆把他的女兒嫁給鯊魚變成的男人。不用說,這個提議遭到了厭惡的目光。

這條鯊魚繼續說,他會把兩個鵝卵石放進一個袋子裡,一個白色的,一個黑色的。

然後,女兒就得把手伸進袋子裡,撿起一塊鵝卵石。如果它是黑色的,債務就會被抹去,但是女兒必須嫁給他。如果是白色的,債務也會被抹去,但女兒不需要嫁給這條大鯊魚。

這條大鯊魚彎著腰在商人花園的鵝卵石鋪成的小路上撿起了兩塊鵝卵石。當他把它們撿起來的時候,女兒注意到他撿起了兩個黑色的鵝卵石,把它們都放進了袋子裡。然後他讓女兒把手伸進包裡,挑一個。

女兒自然有三個選擇:

1,拒絕從袋子裡挑一顆石子。2,從袋子裡拿出兩顆小石子,讓它暴露在欺騙中。3,從袋子裡撿起一塊鵝卵石,知道它是黑色的,為了她父親的自由而犧牲自己。

她從袋子裡拿出了一顆鵝卵石,然後故意不小心地手一滑,把它扔進了其他鵝卵石中間。然後她無辜地對那隻鯊魚說:

「哦,我真笨。撿出來就掉到地上那堆石頭裡了,都還沒分得清楚,不過我想也沒關係,如果你往袋子裡看看剩下的那個,你就能分辨出我選的是哪塊石頭了。」

袋子裡剩下的鵝卵石顯然是黑色的,這條鯊魚不想把他當初作弊的手段暴露出來,他唯有承認女兒掉下來的鵝卵石是白色的了,女兒很開心,不但沒事,並且清除了她父親的債務。

故事的寓意:總是有可能通過跳出思維框框來克服一種艱難的局面,而不是屈服於你認為必須選擇的唯一選項。

成熟伴隨著年齡和經驗,請不要改變你的方式,而是改變你的思維方式。生活中的某些情況需要我們採取更成熟的行動,這樣才能處理好。

這裡有幾件事你可以做,不是為了變得成熟,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三思而後行

我們是人類,有時因為我們對事物的反應而犯愚蠢的錯誤,所以請三思而後行。

不要把一切都記在腦子裡

有時,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評論也會影響我們,而我們往往會在那裡產生消極的反應,有些事情不值得你去注意。

學會放手

放開你的過去,很多人似乎都沉浸在過去的生活中,卻從來沒有離開過。

學會愛自己

你知道,當你不再優先考慮別人,當你開始優先考慮自己時,你就變得成熟了。

不要為任何人而改變自己

有時你會在一個群體中成為一個奇怪的人,這是可以的,不要來了融入而改變你自己,只有提升自己,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完成之前,似乎總是不可能的。」——納爾遜·曼德拉。

喜歡的,請點關注。

相關焦點

  • 讀了很多勵志故事,依然做不好自己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總會有一種對勵志故事的崇拜油然而生的情感。或許是因為當時愛迪生的故事太多的緣故吧。於是,我們在各種勵志故事中成長起來,自然而然的,勵志故事經常成為自己失落或者無所適從的時候的一劑強有力的雞血,後來發現,原來這些故事只成為了一碗一碗的毒雞湯而已,我們看了也照做了,卻發現,自己依然還是自己。
  • 勵志故事6則
    【勵志大道理】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
  • 中國勵志故事和西方勵志故事的差距
    還記得幾年前對一本書《哈佛家訓》愛不釋手,喜歡那裡的每一個小的故事,感悟每一個小故事所要表述的意義。實在說的上是一本很不錯的書。今天晚上又無意間的翻了翻剛買來的《青年文摘》,讀到這樣的一篇文章——《不會考試的數學大師》,很有感觸,也很有感想。
  • 給今天的年輕人:勵志故事,不管多好,都是別人的生活
    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喜歡讀勵志故事。我從雜誌開始讀一些人物的事跡,一般的模式是起點很低,一開始是小白,遇到了很多困難,最後,我克服了困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想通過觀看這些真實的事情來鼓勵自己。
  • 小學課本中2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其實是虛構,但是有很多人信以為真
    雖然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為我們買各種各樣的書籍來讀,但是由於年齡小或者是沒有用心去記憶,所以說這些書籍雖說讓我們對該方面的知識有了一些啟蒙,但是大多數還是被我們就著鹹糊塗喝了。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最早的文學啟蒙和價值觀塑造都來自於小學課本上那一篇篇經典的課文。
  • 讀不懂魯迅到底應該怎麼辦
    那段時間,有很多夜晚,在臨睡前,我都會找出一兩篇魯迅文章讀一讀,然後再想一想。  說實話,到現在為止,我都沒有真正讀懂魯迅。儘管每到一個與魯迅有關的時間節點,都有各種關於魯迅的文字密集呈現,但給我的感覺,完全可以套用魯迅那句話——「你不說我倒還明白,你越說我越糊塗了」。
  • 焦慮、痛苦、不想活了,怎麼辦?讀勵志書、信佛有沒有用?
    有的人遇到問題會求助於勵志書,心靈雞湯、焦慮應對秘笈一本本買回家,熬幾個通宵讀讀讀,似乎說得都有道理,幾天下來才發現其實什麼問題也沒能解決,至少遠水解不了近渴。有些人試圖從宗教,尤其是佛教中尋求解脫。貧賤夫妻百事哀,感情跟金錢沒有關係嗎?有錢有閒,人的舉手投足,人的精神氣質,會不會更吸引人?會不會避免了很多的摩擦和矛盾?古有前倨後恭的故事,現在呢?黃渤在一個訪談中說,成名後周圍的人都成了好人。無論從什麼角度,都否定不了現在的社會是金錢的社會,沒有錢,就只能遊蕩在社會的邊緣。即便自己放下了,父母生病用不用錢?孩子讀書用不用錢?
  • 如果說領了「社保卡」,但是沒有領到醫保的存摺,那該怎麼辦?
    問題:如果說領了「社保卡」,但是沒有領到醫保的存摺,那該怎麼辦?在實際生活中,醫保和社保對人們的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那如果說領了「社保卡」,但是沒有領到醫保的存摺,那該怎麼辦?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目前來說,社保現在沒有全國統籌,養老醫療等保險,各個地方自己統籌報銷,各地有不同的規則,出現問題只能找當地相關部門解決,實在沒辦法只有投訴一條路了。
  • 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讓他們學習就一百個不情願,怎麼說都不管用,這該怎麼辦?與其跟孩子嘮叨,不如用這4個勵志故事激勵孩子,可能孩子就會有所收穫。一、82歲的文狀元一位生於五代時期的人,卻在宋太宗時期當上了狀元郎,當上狀元那年已經82歲了,這個人叫做梁灝。
  • 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雖然離開了,別忘了告訴孩子他的勵志故事!
    但是霍金一生勵志的故事卻依然會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做家長的別忘了告訴孩子世界上曾經有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巨人,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霍金讀書的故事霍金在小的時候學習能力不強,在班級中的成績也不是罪拔尖的,從未進入過前10名。
  • 亦舒:雖然她很拜金,但我依然愛讀她的書
    我一度認為身上沒有任何故事和閱歷的女人,不太可能讀懂她筆下的深意。關於金錢在對待金錢的觀念上,很多讀者都認為亦舒是一個比較拜金和功利的女作家。畢竟她作品裡的女主角都很物質主義和獨立自我。亦舒筆下生活在城市的女子,大都是要為了生活奮鬥的。她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容貌也是中上等,對生活的品質也有追求。
  • 《墊底辣妹》:比起勵志的故事,你更該看到普通人的底層逆襲之路
    《墊底辣妹》帶給我們的,絕不只有差生逆襲的勵志故事,還有一條普通人實現人生破局的路,你看到了嗎?一事無成的一年快要過去了,你年初立下的flag還剩幾個沒有倒下?《墊底辣妹》講訴的是一個年級墊底女高中生沙耶加,在坪田老師的指導下覺醒,用一年時間將偏差值提高40,並考入國內知名高校的勵志故事。 這個電影沒有什麼天才的光環,有的只是一個普通人,通過自己極端的努力改變命運的故事。
  • 「很想努力拼一把,沒動力堅持該怎麼辦?」
    新高三第一次月考成績公布,很多老師都在給學生打氣。隔壁班有個很厲害的語文老師,花一節課的時間即興演講,從十多個角度,給學生上了一堂勵志課。
  • 北大學霸的勵志故事騙了你20年!
    假的安金鵬成了很多人的模範,而真的他卻感到不知所措,他沒有選擇默默應允配合表演,而是不斷的站出來闢謠。他曾在 2006 年發過一篇澄清聲明,指自己家庭並非所寫的那樣很悲情,只是普通農村家庭;文中稱學習的動力來自母親辛苦掙錢的說法,也不是事實,「學習的動力是因為興趣,不是因為一邊學,一邊想著家裡窮」,另外自己也沒有在哈佛做博士後。
  • 高中歷史學習:沒有學習動力怎麼辦
    歷史學習篇1學習動力假期要開始新的學習了,也看到很多人問歷史該怎麼學。在這裡做一點心得分享,希望能給年輕人一點啟發。1.興趣。有的人興趣自天生,有的人受到學前階段家庭教育的影響,也有的人需要後天激發。前兩者是我們不可選,不可控的。我在這裡談一談興趣的外在激發。
  • 「勵志牆」:一村人的「耕讀故事」
    徐家臺村黨支部書記徐世林講述「勵志牆」的故事。韓起翔 陳晨 攝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踏進樂都區瞿曇鎮徐家臺村村委會辦公樓的樓道,赫然呈現出頗為驚喜的一幕:一面「勵志牆」上貼滿了各種錄取通知書!在上百張證書中,經徐家臺村黨支部書記徐世林一一介紹,其中,「一張畢業證書」和畢業照中徐遷順追求文化知識的「勵志故事」,特別勾起了記者的好奇。照片中的徐遷順,眉清目秀,眼神中透著智慧。
  • 這個勵志故事大家都知道,但卻少兒不宜
    疫情期間沒法出門,在家陪兩歲多的娃娃看了很多繪本故事,讀《兒童故事》的時候,發現匡衡鑿壁借光讀書的故事還在。該故事我上小學的時候課本裡就有,不想二十年過去了它還是兒童啟蒙的勵志故事。這個來自兩千多年的勵志典型,無非教育孩子要刻苦讀書,但是我卻認為,這個故事「藏著毒」,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當從兒童讀物中刪除的。首先,這個故事很可能是虛假的鑿壁偷光的成語,相信基本上很多人都不陌生。
  • 勵志心靈雞湯文章_經典勵志的心靈雞湯短文
    但是他們相信自己這朵野百合也會有春天,相信自己會一鳴驚人!正如周星馳那部《喜劇之王》詮釋地那樣,每個人都在堅守著、創造著,為了自己那小小的夢想、大大的願望,他們相信「天道酬勞」、相信「水滴石穿」,品味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品味跌倒又爬起的勵志人生!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讀博讀出了職業倦怠該怎麼辦?
    從一開始就覺得有些問題,我不應該繼續,但無論如何我現在還是繼續,當然,我並沒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我所研究的東西都屬於我一直感興趣的領域。 在博士期間我掙扎了很多,這主要是因為我沒有得到太多的幫助。現在我感到筋疲力盡。我沒有精力繼續下去了。
  • 評《風雨哈佛路》:不夠勵志的勵志片,這幾點還有改善空間
    要說勵志片最大的特徵,相信大部分人都會不假思索的提到「勵志」二字。但是,影片勵志與否,其實是相對個人化的。畢竟,每個觀眾的經歷不同,情感觸發點不同,移情於主人公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又該如何給「勵志」劃上界限呢?怎樣的勵志片才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