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痛苦永遠是社會的主題,極端情況下,有些人承受不住,活都不想活了。
有的人遇到問題會求助於勵志書,心靈雞湯、焦慮應對秘笈一本本買回家,熬幾個通宵讀讀讀,似乎說得都有道理,幾天下來才發現其實什麼問題也沒能解決,至少遠水解不了近渴。
有些人試圖從宗教,尤其是佛教中尋求解脫。各大論壇上常能見到這樣的留言:我也想出家……出家需要什麼條件,我的電話號碼是……失去至親,失去前途,每天的生活毫無意義……我想解脫,死都想過了……但這些人其實不是真的已經放下,更不是已經覺悟,他們只是企圖逃避,試圖找到更輕易的生活方式。一旦了解出家人的真實生活,他們根本適應不了。
事實上,焦慮、痛苦的根源多半是感情受挫、事業失敗、家庭破碎,更直白一點,芸芸眾生的痛苦,最終多半跟金錢有關係。貧賤夫妻百事哀,感情跟金錢沒有關係嗎?有錢有閒,人的舉手投足,人的精神氣質,會不會更吸引人?會不會避免了很多的摩擦和矛盾?古有前倨後恭的故事,現在呢?黃渤在一個訪談中說,成名後周圍的人都成了好人。
無論從什麼角度,都否定不了現在的社會是金錢的社會,沒有錢,就只能遊蕩在社會的邊緣。即便自己放下了,父母生病用不用錢?孩子讀書用不用錢?配偶能不能同樣安貧樂道?一旦沒錢,無助、內疚、不安、痛苦、焦慮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摩擦,自然會隨之而來,問題嚴重了,就會覺得活不下去。
那麼,讀勵志書、信佛,有沒有用?答案很殘酷:沒用。
缺錢帶來的問題只有錢來了才能解決,其它方法最多只能暫時麻醉自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在不辭辛苦地奔波、勞累,他們為什麼不選擇看勵志書、信佛?
看勵志書,信佛,都太容易了。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