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尺度如何界定 選書焦慮折射教育焦慮

2020-12-17 河南頻道

原標題:童書尺度引熱議:選書焦慮折射教育焦慮

關於童書尺度的熱議,隨著「作者回應童書中動物異性相吸片段」的消息再度登上熱搜榜。童書該不該有自殺、性情節?童書是否需要分級制?童書尺度一再引起熱議的背後,到底是被怎樣的情緒所支配?

「排雷書單」掀起「閱讀保衛戰」

《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淘氣包馬小跳》《狼王夢》等名家作品都在這份「排雷書單」中。

「我並沒有摔到地上,卻墜入了一個絢麗無比的隧道裡。」「我受不了練鋼琴了,不想練了,都想自殺了……」類似自殺描寫和言論出現在前兩本書中。

日前,作家沈石溪在上海書展回應關於《狼王夢》等作品中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片段時則說,「我自己是認為無傷大雅。當然有的家長有的老師可能覺得,這個不適合年齡太小的孩子閱讀。那我們也會做一些更正,比如出版社會要求我做一些修飾,模糊一點或者把敏感的句子去掉。」

其他一些童書也被指有描寫不良習慣、負能量較多等問題。其中,《米小圈》被質疑「偷奸耍滑」「給同學起外號」,連著名作家曹文軒的《青銅葵花》也被指部分內容「涉黃」。

據悉,《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一書已全面下架;《淘氣包馬小跳》新版本中也已經刪除了相關敏感內容。那麼,家長發起的這場「閱讀保衛戰」就算是大獲全勝了嗎?

分級閱讀是否有必要?

無可否認,中國童書市場份額之大,的確讓很多出版社垂涎,近年來誕生了一批速成童書,進而引發各種價值觀的問題。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陳遠建議,童書出版前須經兒童教育或心理學等專業人員審閱把關,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對童書出版相關人員的專業指導培訓。

與此同時,網絡上關於童書分級的呼聲很高,但在專業人士看來,這個建議並不實際。

慢學堂創辦人,新閱讀研究所中國幼兒、小學基礎閱讀書目專家組成員李一慢向中新社記者表示,說到「分級」,不能僅用年齡來劃分,更重要的是閱讀能力。同年齡的孩子,閱讀能力都會差很遠,用年齡劃分肯定是不合理的。如果引入「閱讀力」概念,每個孩子千差萬別,如何確定劃線標準,在實際操作中非常困難。「從小看圖畫書長大的孩子,接受文字書的能力一定遠遠高於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如果是一個班的同學,同時指定相同的課外閱讀內容,得到的反饋和效果可想而知。」

兒童文學評論家安武林也認為閱讀分級實際意義不大,「我們不能因為書中的一些細節而否定整部作品。家長本身應該有一定的鑑別能力,在選書時,要對孩子閱讀的書提前把關、多多留心,及時給予正面引導。」

選書焦慮折射教育焦慮

「與其排雷,不如躬身入局」,李一慢坦言。

他認為,微博上「童書排雷」始發者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與其去排那些雷,不如直接多讀「有趣、有用、有益」的好童書。在閱讀這件事上,家長不能偷懶,自己要去讀書,把好書推薦給孩子,和孩子一起讀。「太多家長一邊督促孩子要多看書,一邊自己拿著手機刷得不亦樂乎,這是沒有用的。」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兒童文學評論家李東華認為,童書不能把有些容易引起少兒不適的內容諸如性、暴力等直白地、不加遮蔽地呈現出來。同時,它又要能夠直面成長過程中的所有難題,包括性教育、死亡教育等,給予兒童溫暖的撫慰和真切的指引。

「一定程度上,家長的選書焦慮折射的是教育焦慮」,李一慢說,童書閱讀其實背負了太多來自家長的教育焦慮。家長希望孩子多看書,又不知道如何選書,盲從一些通俗的書單,或者大家看什麼書就隨大流;一方面擔心自己孩子看書少了會焦慮,另一方面看到書中寫了死亡、愛情,就又焦慮是不是會自殺或早戀。「事實上,讓孩子適度接觸這個社會的真實面,建立信任、及時溝通,當孩子的領路人,幫助他們辨別善惡美醜。這不正是父母的責任嗎?」

相關焦點

  • 童書尺度引熱議:選書焦慮折射教育焦慮
    童書該不該有自殺、性情節?童書是否需要分級制?童書尺度一再引起熱議的背後,到底是被怎樣的情緒所支配?    「排雷書單」掀起「閱讀保衛戰」   《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淘氣包馬小跳》《狼王夢》等名家作品都在這份「排雷書單」中。  「我並沒有摔到地上,卻墜入了一個絢麗無比的隧道裡。」
  • 童書尺度引熱議:選書焦慮折射教育焦慮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關於童書尺度的熱議,隨著「作者回應童書中動物異性相吸片段」的消息再度登上熱搜榜。童書該不該有自殺、性情節?童書是否需要分級制?童書尺度一再引起熱議的背後,到底是被怎樣的情緒所支配?「排雷書單」掀起「閱讀保衛戰」《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淘氣包馬小跳》《狼王夢》等名家作品都在這份「排雷書單」中。
  • 現象背後折射教育焦慮
    很多精打細算的主婦們習慣利用年終大促的機會,把家裡老老小小的衣食住行打點妥帖,當然也不會忘了最重要的一項支出——為教育投資。記者了解到,「雙十一」期間,島城有些家長囤了幾百課時的線上線下輔導課程,還有一部分家長準備「雙十二」「乘勝追擊」。事實上,據「過來人」介紹,年終大促時囤的課可能到期都學不完。資深心理教育專家認為,盲目大量囤課背後折射出的是部分家長的教育焦慮。
  • 童書中動物「異性相吸」片段上熱搜 童書尺度引熱議
    中新社北京2020年8月18日電 關於童書尺度的熱議,隨著「作者回應童書中動物異性相吸片段」的消息再度登上熱搜榜。童書該不該有自殺、性情節?童書是否需要分級制?童書尺度一再引起熱議的背後,到底是被怎樣的情緒所支配?「排雷書單」掀起「閱讀保衛戰」《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淘氣包馬小跳》《狼王夢》等名家作品都在這份「排雷書單」中。
  • 童書中動物異性相吸片段上熱搜!該不該有自殺、性情節?
    關於童書尺度的熱議,隨著「作者回應童書中動物異性相吸片段」的消息再度登上熱搜榜。童書該不該有自殺、性情節?童書是否需要分級制?童書尺度一再引起熱議的背後,到底是被怎樣的情緒所支配?「排雷書單」掀起「閱讀保衛戰」《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淘氣包馬小跳》《狼王夢》等名家作品都在這份「排雷書單」中。
  • 全民教育焦慮如何解決?hellokid寓教於樂,讓孩子輕鬆學習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在家長心目中始終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這種思想,讓國內父母普遍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了焦慮。停課不停學、內卷、雞娃、小鎮做題家、強基計劃……隨著2020年度教育熱詞的出爐,更加折射出了「全民教育焦慮」愈演愈烈的現狀。
  • 【心理教育】讀《毛選》,治療知識學習焦慮
    但是疫情過後,很多人都開始讀毛選,甚至出現了很多教《毛選》的機構,付費學習《毛選》,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們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重新審視過去,我們發現毛選就代表著真理。但現在還有很多人不願意讀《毛選》,我建議他們都來讀一讀。讀完了會發現自己身上很多的缺點被照映了出來,無意中就改變了很多。
  • 評論:關注錄取通知書 折射一種焦慮
    所大學的形象宣傳片和一封小小的錄取通知書畢竟不可同日而語,前者要表達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表現一所大學的形象,從而吸引優秀考生報考本校,而後者只是一個「通知」,只要整齊端莊、簡潔大方就完全可以。當然,上面加一點創意元素也未嘗不可,但其他的東西畢竟屬於裝飾與點綴。
  • 談談教育,如何緩解青島家長們的焦慮?
    尤其是網際網路、自動化、人工智慧等推進,讓很多成年的崗位或者行業都消失了,教育如何快速適應這樣的急速變化,其實是個很難的事。大人們都沒搞明白就被淘汰了,你讓體制內較少經歷風險的教師們迅速總結出經驗,交給孩子們,這要求太高了。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大師班橫行,各種雞湯滿天飛,其實這些高價班,就是安慰劑。
  • 家庭教育如何擺脫焦慮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四個第一」的高度對家庭教育作出了深刻闡述。從現實來看,我國家庭教育存在哪些不足與困惑,實現良好家庭教育的路徑是什麼?如何構建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體系?光明智庫邀請專家深入解析。
  • 如何有效控制焦慮情緒
    《小學問》一書中這麼說:當一個人已經不滿足廉價、膚淺的快樂,但又尚不足以證明自己的能力、無法獲得他人的認可、不知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時,就會感受到巨大的矛盾和焦慮。早在十九世紀,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索倫·克爾凱郭爾也有言:焦慮是比現實更好的老師,因為我們或許可以避開不悅的情境,而暫時逃避現實,但是作為教育資糧的焦慮卻總是存在,因為人們離不開它。
  • 焦慮、焦慮,如何遠離焦慮?
    這也真是應了那句話,知道的越多,焦慮的也就越多!前幾天剛寫了一篇文章《焦慮,高血壓的另一個導火索!》,很多人都在不斷的尋找降低焦慮的方法!或許以下3點,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希望越大,焦慮越多。你對一件事越是耿耿於懷,這件事也就越會產生更多的焦慮。這不是你自己能左右的,而是焦慮產生的根源,便是欲望。
  • 和高考相比,等待錄取通知書的心情更加「焦慮」,這是為什麼?
    文/教育鑽研社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也是同學們走向社會的起點,所以自從上高中開始,大家就已經意識到了高考的重要性,而今年的高考已經結束,相信在考試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持著緊張的狀態,有些人卻甚至會特別焦慮。
  • 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
    在科學育兒的時代,書是看了不少,但是越看越迷茫,不同的專家不同的理論,到底哪種方式才是符合我家孩子的模式,有時候明明覺得只要她健康快樂的長大我就很滿足了,有的時候又在不停的擔心,萬一我現在太放任,本來孩子擁有天份卻被我埋沒怎麼辦?怎樣對待孩子,我都明白,但就是改不了;你說的道理我全懂,但我做不到。
  • 如何讓兒童遠離焦慮
    美國著名的情緒研究專家、臨床心理學大師塔瑪·瓊斯基在《讓孩子遠離焦慮》一書中,講述了以孩子焦慮為主題,圍繞不同年齡段焦慮的特點,突出案例等情況,進行舉例案例分析,尤其是對家庭中家長如何鑑別、參與治療、認同理解給予細緻的解讀和指導,是本具有指導性意義的家庭的兒童發展心理指導類書本。
  • 《控制焦慮》| 在人人都會焦慮的時代,我們該做些什麼?
    在信息爆炸的5G時代, 創建於2009年的@小一大書悅讀會 精選五色好書,涉獵各類經典,保證知識面。小一大書的選書標準是:豆瓣得分7分以上圖書;推薦者真正讀過的書;初版五年以上的書。世界是一本書,讓我們共享閱讀之悅!
  • 《如何才能不焦慮》書評
    最近有些焦慮,正好看到頭條在徵有關焦慮的文章,其實我自己沒有什麼真知灼見的見解,只是幾年前度過一本《如何才能不焦慮》的書籍,來推薦給大家。第一次寫書評,不知道如何推薦給深處在焦慮的你我他,但這本書真心的,我覺得不錯,因為在很多焦慮暴躁的夜晚,本這書陪著我,而且這本書裡面所寫的解決焦慮的方法,也適用我,所以,有喜歡讀書的人,不妨讀讀此書。
  • 宋瀟:「川師碎屍案」折射宿舍人際關係焦慮
    他們會將這些不愉快埋在心裡,進而轉化成仇恨的種子,如果這種仇恨爆發,同宿舍的室友又如何避免呢?心理輔導可以將心靈雞湯灌輸進學生的大腦,那性格問題又靠誰來扶正?反觀我們今天的大學校園,學校的管理似乎還停留在「亡羊補牢」的層面,今天的大學室友關係,需要的也絕不是此類事發之後再處理的主導邏輯,對於學校而言,官方通報維穩可以理解,但與其不引發集體恐慌,還不如正視宿舍室友之間的情感需求。
  • 焦慮:焦慮情緒過度了,如何自我緩解?對於重度焦慮症如何治療?
    文/阿秋如何識別自己的焦慮情緒過度了?過度之後,如何自我緩解?對於重度焦慮症如何治療?焦慮情緒是每個人都存在的,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緒異常、心理問題。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焦慮過度了呢?當過度的時候,又如何做到緩解呢?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討論學習下吧!我們的分享是自帶療愈性質的,所以,你看過我的文字就能夠感受到一種釋放、輕鬆和豁然開朗的感覺。
  • 找到育兒焦慮的五大原因,你就可以不焦慮了!
    這句話明顯地折射出為人父母者育兒上的焦慮。是的,從孩子一出生,媽媽們的擔心就開始了:擔心孩子吃飯少影響發育,擔心沒有別人家的孩子聰明,擔心跟不上學校學習進度……她們還患上了「選擇困難症」,該選什麼牌子的奶粉,上什麼樣的早教班,要不要提早上學,就近入學還是上重點校……她們還是「怎麼辦家長」:孩子被人欺負怎麼辦?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