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停在斑馬線那兒,等待穿過十字路口,去到前面兩條街處的心理工作室,找我的心理諮詢師。
北方乾淨的陽光,鋪滿夏日的街道。天空遼闊的湛藍是一首深情的歌。車水馬龍的街道,人們忙碌著從我身邊走過。曾經我也和他們一樣,每天按部就班的忙碌,帶著一顆虔誠的心,好好生活。
但是現在我的世界已經被抑鬱塗成了灰色,熱熱鬧鬧的城市和生活,已經不屬於我。
我很疲憊,不想努力了,不想優秀了。想到有一天我會變老、死去,在走向死亡的這個過程中,我如此痛苦,我為什麼要經歷這個過程呢?如果現在就結束,我是不是可以早一點解脫?
我的眼淚流下來,前面已是綠燈,身邊的人、車紛紛走過馬路,只有我一個人在斑馬線上淚落如雨。此刻我的人生就像一場雨季,我就想讓自己消失在這雨季中。我瘦削的身影,在陽光下顫抖。
一個白裙子的女孩和她的男朋友笑著從我身邊走過。
笑容只屬於別人。
我想,會不會有一輛車把我帶到遠方,會不會有一個人帶我離開這世界?如果前面有一片海,我會毫不猶豫的跳下去。就這樣為人生謝幕吧!
只是想找一條活下去的理由,卻怎麼也找不到。只有奔流的淚水,哀悼著創痛的人生。
02
我的心理諮詢師是一個胖胖的中年女人,眼裡自帶笑意,我的悲傷都可以放到她的眼睛裡,她的眼睛,就如一片深沉的大海,把我的悲傷淨化掉。
她的工作室是淡藍的色調,一進去就有鎮靜的作用,每次進來都會有治癒的感覺。諮詢室裡的沙發是一隻手,每次坐進去就像坐進一個人的手心裡。我的諮詢師會全然的傾聽、感受我。只有在這裡,我才會感覺好一點,沒有那麼難過了。
我今年24歲,疫情前,在A市一家培訓機構做音樂老師,有一個學繪畫的男朋友。
家在B市,回家過年,因為疫情,培訓機構關門了,我失業了,父母吵架鬧離異,我和男朋友異地吵翻了。
人生陷入了生無可戀。
03
我的諮詢師給我的個案分析。
從小我媽對我照顧得比較多,細緻周到,我找男朋友的時候,也希望找個細緻周到、體貼入微的。而這個男朋友心不夠細,有時候體會不到我的感受。我就會覺得男朋友不好,不夠愛我。就愛跟他鬧騰。如果我能寬容一點,對細節沒那麼挑剔,比如男友送我的那個生日禮物,大老遠郵來的,我能想到他的一片心意,而不去計較他不會選擇禮物,也許就不會吵起來了。
每個人都要想好自己對於親密關係,該負怎樣的責任,而不是看到對方的缺點就抓住不放。親密關係需要共同經營,而不是互相拆臺。我媽嫌棄我爸錢賺得少,人還固執,沒什麼趣味。我爸嫌我媽,脾氣壞,不講理。兩個人習慣了去指責對方的不好,並不是真的想離婚。
媽媽自己選的先生,過20多年了,還嫌棄啥?嫌棄只能傷感情,嫌棄也不能讓他賺得更多了,還不如接納現狀。雖然賺得少,但是不吵不鬧,日子還是能過得很舒坦的。
媽媽脾氣不好,就讓爸爸每次能忍一點,少說幾句,家裡不就吵不起來了嗎?這樣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多給她說幾句好話,她就不那麼生氣了。
諮詢完就這樣回去指導我爸媽,兩人果然不怎麼鬧騰了。
我的心理諮詢師根據我的描述說,你的爸媽,其實都是用離婚在逞強,他們的模式就是在親密關係中壓倒對方證明自己是最強的。而最能壓倒對方的就是在關係中拋棄他。但是他們都沒有想到,拋棄對方,其實也是被對方所拋棄。
放棄這種逞強的親密關係方式,而是協同作戰,互惠互利。我媽說我爸不好,是證明自己的強,我爸說我媽不好,是在跟我媽要尖。一個要強,一個要尖,這日子還能過了嗎?
讓我媽別要強,讓我爸別要尖,兩人綜合一下。果然天下太平了。
其實我和男朋友的模式和我爸媽是一樣的,在相處中只要我想要的,而很少去感受和體會對方。
如果不能從父母的模式,看到自己的親密關係模式,以後就會重複父母的婚姻關係模式。
04
父母不鬧了,我也了解了自己和男朋友吵翻,該如何在這樣一段失去的關係中,成長自己。還是蠻有收穫的。
一個月的時間,我漸漸地從抑鬱的低落中恢復。
至於工作,我暫時在我們本地的輔導機構,又找了一份。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考研。
通過諮詢,我終於從我的苟且裡,逃了出來。
生活還在繼續,我又可以享受那麼好的陽光了。
參考資料:臨床諮詢,已做隱私處理,請勿對號入座。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