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火了!
一場疫情,讓「宅經濟」迎來爆發期,
線上集中購買、無接觸配送、送貨到家……
「小區團長」這份「新」職業,
也由此應運而生。
社群電商破局而起,讓大家看到其潛力。
因為疫情,消費者無法出門,無接觸配送成為生活主流,為了完成年前既定的銷售目標,同時也是挽回市場損失,品牌商們紛紛看上了社區團購,有的自己做,有的藉助社區團購平臺做。
不管做得如何,但經此一疫,社區團購的重要性,我想在快消廠商心目中的地位提升了一大截。從之前漠視,到如今積極推動,甚至考慮在社區團購平臺上,將新品作為入市的首站,重點推廣。
隨著興盛優選、美家買菜、食享會、十薈團、同程生活、考拉精選、呆蘿蔔、鄰鄰壹、輕羽雲店等行業頭部的社區拼團企業迅速做到上億的月流水,越來越多人知道社區團購模式具有極大的賺錢潛力,紛紛開始進入開展社區團購的行列。那麼社區團購怎麼做,社區團購的盈利模式又是什麼。
社區團購的盈利模式
1、銷售盈利:作為一種社區電商,社區團購平臺主要還是通過銷售產品進行盈利,產品通常是自己公司的品牌或者是作為經銷商銷售原廠地的產品。當平臺的現金流達到一定量之後,其價值延伸等也可以為社區團購平臺帶來盈利。
2、廣告及加盟盈利:社區團購平臺通常支持自營、入駐、加盟等模式,可以收取商家入駐平臺的增值服務費、加盟商的加盟費用等。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還可以授權線下社區門店的平臺廣告費、加盟費等,實現平臺多渠道盈利。
3、平臺門店雙向盈利:社區團購模式盈利是雙向的,社區團購平臺盈利時線下的社區門店除了獲取佣金以外,上門自提的居民到店除了帶動社區門店原有商品的銷售外同時也可以為門店增加人流量。這樣就實現了平臺與線下門店的共贏局面。
雖然說因為突發疫情讓曾經過熱的社區團購平臺又獲得了新商機,但這要做好社區團購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些坑必須牢記:
單一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死,操盤手不懂零售(誤認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創業),在常識上犯錯誤交學費。
追求規模鋪張浪費:豪華技術團隊、大倉庫、一開始就配置大堆物流車輛等。
運營體制有問題:社會化團長平臺做成購銷型模式或做不大,或做不活,必須理解這是分布式撮合分傭生意。
團長不同心:與團長不同心不同德不一氣,摁不住鐵桿團長,盤不活下遊資源。
物流配送高成本:別人5個點費率,你15個點,沒有出路。
經營節奏紊亂:產品規模(SKU數量)與經營階段不匹配,開團伊始上來產品不過關,不得其法,不入其門。
生鮮產品的挑戰:生鮮特別是蔬菜,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誰做誰頭疼,不虧損的都是絕頂高手。
賣亂差的產品:為了低價效應大賣臨期即期產品,消費者用腳投票,走向亡命天涯。
迷戀自有品牌:被7-11帶進溝,玩成最重資產,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並且與上遊供應商爭飯吃,深知閉環打造的只是一個商標,絕不是品牌。
異地複製擴張:缺乏戰略根據地市場,一味佔地盤卻又盤不住,表面上這兒也做了那兒也做了,實際哪兒都沒做開做大。
一味模仿頭部平臺:作為頭部平臺核心任務是引導行業拓寬賽道,做用戶體驗要大數據,教育更多消費者嘗試社區團購買,形成購買習慣,至於規模與贏利平衡點只適合自身,打法不同於競品;再說頭部平臺受了徐新徐小平朱嘯虎馬化騰KKR資本,一句話,美金思維與人民幣思維是兩個體系,各有套路迥然不同。別模仿了,你們不一樣!
社區團購小程序搭建發展要素
前期要以微信為載體的大環境:藉助微信這個超級流量入口,小區用戶更容易建立連接與互動,裂變和傳播及成單的效率大大提高。
團長建群:首先,通過邀請獲得種子用戶,種子用戶也就是社群的第一批用戶,這一類的用戶都是比較核心的,能為自己產生裂變的用戶。
經常活動運營:團購肯定重點是社群運營,首要任務是要把群活躍起來,如果群成員沒多少人說話,群主就需要在群裡製造各種話題,吸引大家來互動。主要的運營方式有以下幾種:
產品帶動:每天發布主推爆品,吸引群員的關注,多發特價產品的信息,引導群員自發分享宣傳
話題帶動:群裡每天的話題不要局限於產品團購,也可以分享社區新聞,趣事,生活常識等等,引起群內討論,營造群內活躍氣氛。讓社群成員感覺到在群裡不僅能購物,還與生活息息相關。
活動預告:每天下午發布第二天的團購預告,引起成員的興趣。發布產品採用1+1+1+6的原則,即:1段文案+1段小視頻+1條購買連結+6張產品圖片,如果有產品使用視頻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