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手握「密碼」守護第56個民族——基諾族

2020-12-27 大眾網

守護第56個民族——基諾族。供圖

基諾族,是生活在雲南景洪市偏遠深山裡的一個「直過民族」,是雲南8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隨著1979年6月6日,國務院正式將基諾族認定為中國第56個民族,景洪市公安局基諾派出所也相伴而生。從此,翻開了「民族團結示範派出所」歷史新篇章。

守護第56個民族——基諾族。供圖

紅色黨建激活民族團結新活力

基諾山古稱「攸樂山」,1983年成立的基諾派出所成為全市唯一一個轄區內常住人口為單一民族的派出所,目前,所內共有4名民警7名輔警,輔警均為當地基諾族,精通基諾語和漢語。然而,就是這樣11名警力,秉承著「紮根基層、踐行諾言」的所訓,日夜維護著基諾山民族團結和一方平安。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在紅色黨建引領下,基諾派出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民族團結工作中的帶頭作用,依託基諾山鄉村村寨寨形式多樣且富有實效的「紅色主題」系列黨建活動,真心實意地為少數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辦實事、辦好事,構建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民族團結組織工作網絡,在服務「一帶一路」中實現心相連、手相牽,實現社會治安更加和諧穩定。

守護第56個民族——基諾族。供圖

「3個小朋友有6天沒有出門了,中間的那個哥哥有6天沒有見過媽媽、粉紅色妹妹也是有6天沒有見過在景洪上班的爸爸媽媽……」這是來自2020年2月3日的一條朋友圈,主人公就是基諾派出所交警中隊的車慧蘭、腰者。

自新冠肺炎戰「疫」號角吹響以來,夫妻兩人雖然不是黨員,但主動請纓,跟隨黨員同志義無反顧戰鬥在進出基諾山通道人員勸返卡點第一線,與戰友們攜手構起疫情防護安全網,全力保障基諾山寨村民生命健康安全。

「我們夫妻雖然不是黨員,但在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絕不後退。」車慧蘭說,兩人雖在同一單位,同為一線交警,甚至有時同站一班崗,但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一天下來可能都講不上幾句話,甚至吃飯都是同事送來各自匆匆吃幾口就返回工作崗位。

就這樣,夫妻兩人在黨的號召下,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每天下班脫下警服和手套的那一刻,衣服是溼的,手是皺的。但他們毫無怨言,因為他們深知守好卡點,守好村寨通道,就是守好自己的家園。

守護第56個民族——基諾族。供圖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一名老黨員,董志春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特別在社區,經常可以看見他戴著口罩、拿著筆記本與村幹部一道發放防疫告知書、張貼宣傳海報,向居民宣講防疫知識,在村寨門口值守點勸返串門村民,參與一線疫情防控工作的身影。

「社區是控制疫情傳播的關鍵點,容不得半點馬虎,雖然風險很大,但是真刀真槍上過戰場都不怕,疫情防控阻擊戰更不會怕。」董志春堅定地說,在黨和國家的關心關懷下,基諾族實現整族脫貧,現在國家有難,人民有難,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更要懂得感黨恩,衝鋒在前,只有國家渡過了難關,我們的日子才會過得越來越好。

多年來,董志春積累的群眾基礎和社區工作寶貴經驗,如今成為全所的財富,是基諾派出所的一個招牌,更是傳承「民族團結示範派出所」精神的一個榜樣。

守護第56個民族——基諾族。供圖

村規、民歌、鄉音「巧除」矛盾糾紛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這是「楓橋經驗」的初衷,更是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根本遵循。

在全國上下都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濃厚氛圍下,基諾派出所主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立足服務全國第56個民族,探索創新基諾版「楓橋經驗」,切實將矛盾風險隱患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問題不上行、矛盾不上交」, 進一步促進了基諾山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

「有些糾紛只是雞毛蒜皮的事情,但對於當事人來說卻會在心裡咯噔著,時間久了有可能就會演變為治安案件。」基諾派出所所長謝家攀介紹。

天下和,民心安。基諾山,一直以來環境優美,民風淳樸,但隨著經濟發展,多多少少也會產生一些鄰裡糾紛,更何況,矛盾糾紛的化解不同於案件辦理,有的疑難雜症反反覆覆。

面對村寨存在的糾紛,基諾派出所結合少數民族地區實際,不斷繼承發揚「楓橋經驗」,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開展村寨網格化服務管理創新,積極探索少數民族地區社會治理模式,以創建「民歌調解室」「村規民約前沿陣地」「人民滿意窗口」等工作,察民情、解民憂、穩情緒,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形成合力,推動矛盾聯調、工作聯動、村規民約聯治的新格局,切實解決基諾群眾的合理合法訴求,推動基諾版「楓橋經驗」在基諾山開花結果。

守護第56個民族——基諾族。供圖

「在基諾山鄉回魯村,發生一起糾紛……」2019年8月14日22時,基諾派出所接到報警。民警到達現場後了解得知:回魯村先某家的狗咬到報警人傑某的女兒,先某未賠償,雙方發生糾紛。了解情況後,民警組織雙方,先把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詳細講解,結合回魯村村規民約對治療費用賠償等問題進行調解,最終,雙方和解,有效做到了矛盾不上交。

一直以來,「村規民約」都是作為基諾族在村寨裡待人處事的規矩和判別是非、調解內部矛盾的標準,以此來維護村寨和諧。基諾派出所在走訪村寨工作中,積極了解各村寨的村規民約,對於不懂的,就請教村寨長老,聯合村寨長老對村民糾紛進行調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村寨長老的調解和見證下,雙方按照村規民約就可以將糾紛解決,這是我們打造基諾版『楓橋經驗』的特色舉措。」謝家攀介紹說。

一段婉轉悠揚的基諾民歌,一次與眾不同的糾紛調解……在基諾派出所「民歌調解室」,基諾長老唱著調解民歌,讓雙方先從內心有所感觸,民警輔警抓住時機,耐心地用基諾語安撫雙方情緒介入調解,完成了一次次矛盾糾紛調解。

基諾民歌,一直以來都是基諾族群眾思想交流、生活娛樂、訴說感情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基諾派出所聚力多元調解,加快構建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充分發掘基諾族天生喜愛歌舞這一特點,將基諾族民族文化運用到民間調解,在村寨打造「民歌調解室」,創新「民歌+法律」調解模式,邀請基諾長老編唱民歌,引導更多糾紛化解在基層,一曲曲基諾調解民歌,將法、理、情融入其中,以婉轉的曲調、得體的歌詞來傳遞司法的公平正義,實現爭而不怒,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村民爭吵翻臉,化幹戈為玉帛。

「砍橡膠樹、拔柚子苗、破壞西瓜地……」2012年11月26日,基諾鄉茄瑪村委會少妞村因與毛娥新寨部分村民就「希普勒」地段,約1200畝土地存在糾紛,將種植著的橡膠樹、柚子苗等作物進行破壞,兩個村寨就土地問題發生多次糾紛。「這兩個村寨的糾紛由來已久,在前期我們就進行過多次調解,但是雙方態度都很強硬。」提起少妞村和毛娥新寨的土地糾紛,基諾派出所副所長李亞丁記憶猶新。

地道的鄉音,親切的問候,有助於拉近民警與當事人的距離,是調解工作的潤滑劑。

「兩個村寨的糾紛,牽扯的事情較多,只有合理解決糾紛,才能讓雙方村民和諧融洽。」提到村寨和諧密碼,謝家攀表示,以民族語言服務民族團結,是村村寨寨和諧相溶的真正「密碼」。

在開展矛盾糾紛化解中,基諾派出所手握「密碼」,充分優化警力配置,專門安排派出所基諾族民警到村寨開展矛盾糾紛調解,一方面可清楚地知道村民所要表達的意思,另一方面也可將相關的法律規定進行講解,促使雙方合理合法的將矛盾解決在村寨。

守護第56個民族——基諾族。供圖

「在解決這兩個村寨的土地糾紛問題上,我們充分運用民族語言到現場組織調解,這樣給村民的感知就是,我們工作接地氣,更容易被村民接受。」謝家攀介紹,為進一步化解兩村土地糾紛,派出所多次了解情況後,邀請雙方村幹部、村寨長老和基諾鄉司法所到現場,用民族語言進行調解,以民族融合促進矛盾糾紛化解,最終化解了多年的積怨,促進了村寨的和諧相溶。

從服務基諾到服務四方遊客

「防爆棍、防刺服、盾牌整齊擺放;視頻監控畫面實時錄像……」走進基諾山寨景區,一塊印有「基諾山寨景區治安執勤點」字樣的牌子格外顯眼。為進一步緩解景區安保壓力,保障景區安全無事故,基諾派出所主動適應新的挑戰,在基諾山寨景區設置治安執勤點,並以執勤點為依託,聯合景區群防群治力量同步開展景區巡邏防控,減少和杜絕安全隱患。

「執勤點就是我們派出所的臨時辦公地點,特別是重大節假日期間,接報警、調解糾紛等工作,幾乎都是在這裡,我們可以第一時間給遊客提供服務。」在執勤點,謝家攀如數家珍地介紹著,從他的介紹中,可以感受到他們那份守護和服務的初心。

「失而復得感覺真好,你們是什麼單位的,我要郵寄一份感謝信,非常感謝你們……」2019年2月6日,大年初二,基諾山景區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執勤民警在巡邏時發現凳子上遺忘著一個挎包。

隨即,民警將包帶回執勤點,並將情況發在了景區的微信群,幾分鐘後,焦急的倪女士來到執勤點認領包。經了解,倪女士趁春節假期,從重慶來到基諾山旅遊,在看表演離開時,不小心將自己隨身攜帶的黑色挎包忘記在了凳子上,待其發現後,包已經不見了,隨後找到了執勤點,領回了自己的包。當倪女士拿到自己的包時,內心激動,連聲道謝……

「派出所警力有限,培訓好、管理好群防群治隊伍,就是儲備好我們的後盾力量。」提到群防群治力量,民警楊正升這樣談到,為此,基諾派出所堅持「三網同建」思路,積極建立社區(村社)治安防控網、街面巡邏防控網、單位內部防控網,將各村委會、村民小組及群防群治等力量作為治安防控責任主體納入社會面治安防控和社區網格化布警確保街面處處有警力、事事有人管。

從街邊路人到見警車打招呼

「我們衛生院內有一名老人找不到家了……」2018年1月25日21時許,基諾派出所接到報警後,民警立即趕往現場。到現場後,民警與老人悉心交談,可老人不記得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身上無任何證件無法查找到其家人,且發現老人腿腳不便,拄著拐杖……

夜色漸深,潔白的月亮照著整個基諾山。考慮到怕老人的家人擔心,於是民警靈機一動,嘗試著使用移動警務核查終端對老人拍照核查,查詢老人的身份信息後,最終確定老人名叫譚某,家住亞諾村,於是民警深夜驅車將老人安全送到了家中。經民警了解得知,老人已經離家一個月,其家人一直未能尋找到老人的下落,沒想到民警將老人送回了家。

「老人嘛,雖然記性不好,但是自從我們把他送回家後,每次看到我們警車路過,老人都會和我們揮手打招呼。」李亞丁欣慰笑著說,「作為一名警察,不一定非要幹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可能這樣一件小事,讓老百姓記憶更深,感動更多,這也就值了……」

2019年,基諾族實現整族脫貧,派出所也從傳統工作模式走向了信息化運用模式,行車衛士、視頻監控、移動警務核查終端等公安基礎設施和信息化項目得到廣泛運用,充分發揮了信息系統服務公安主業、公安實戰的重要作用。

老人回到了家,感受到了來自民警的溫暖;信息化應用強力推進,可以更好的服務基諾族人,成為月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著前進的方向……

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

隨著創新社會治理工作日益推進,基諾版「楓橋經驗」在基諾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點點滴滴的變化在基諾山老百姓身邊的每一個角落悄然綻放,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音符響徹基諾山村村寨寨……

雲南網通訊員 餘立武

責任編輯:張軒瑋

相關焦點

  • 打造「民歌調解室」,創新「民歌+法律」調解模式 他們手握「密碼...
    守護第56個民族——基諾族。供圖基諾族,是生活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偏遠深山裡的一個「直過民族」,是雲南8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隨著1979年6月6日,國務院正式將基諾族認定為中國第56個民族,景洪市公安局基諾派出所也相伴而生。從此,翻開了「民族團結示範派出所」歷史新篇章。守護第56個民族——基諾族。
  • 從「最後定族」到「率先脫貧」——我國第56個民族基諾族脫貧記事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新華社昆明6月22日電 題:從「最後定族」到「率先脫貧」——我國第56個民族基諾族脫貧記事  新華社記者李自良、伍曉陽、楊靜  30多年前,一位年輕的民族學者來到基諾山。  他是來研究少數民族現代化的。走進貧窮的村寨,他滿是疑惑:這地方能實現現代化?
  • 數字編碼運用記憶篇—56個民族③
    前面的兩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學習如何快速記憶56個民族前38個的名稱,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繼續講解剩下的內容,希望學習完今天的內容之後,你們能夠將56個名族的名稱完整的記憶下來,接下來就開始今天的內容吧!1.了解數字39-56的編碼(溫馨提示:編碼在公眾號第一篇文章有提到,可以去查看),以下是39-56的數字編碼:39=三角板;40=(失靈)車輪;41=蜥蜴;42=柿兒;43=(死神)鐮刀;44=蛇;45=水母;46=石榴;47=(司機)方向盤
  • 新中國成立初,全國統計有400多個民族,為何最終認定56個民族?
    抗戰時期,「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真正凝聚起了民族力量一致抵禦外辱,民族情緒達到了空前的高漲。《義勇軍進行曲》那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讓中華民族的觀念傳遍了大江南北。新中國成立後,經過長時間的工作,我國最後確定是由56個民族組成。「56個民族56朵花,56個民族是一家……」這就是我國民族的真實寫照。
  • 中南民大56個民族學子聯歡 同慶雙節喜迎十九大
    圖為56個民族大學生在校園裡合影。視界網 習熠飛 攝  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張超、汪寒)28日下午,中南民族大學56個民族的學生代表身著民族服飾,在雙子塔前合影,並手拉手跳起鍋莊舞。他們共同歡慶國慶和中秋,喜迎十九大。  隨後,各民族學子一起切蛋糕、嘗月餅,展示才藝。該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5級蒙古族學生文國吉唱起家鄉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學生即興跳起民族舞蹈,引發全場掌聲和歡呼聲。大家圍坐在一起,介紹自己和各自的民族:「我叫馬曉軍,是來自甘肅的東鄉族學生。」「我叫沙桐,來自雲南,是傣族學生。」
  • 到中國美術館看雕塑藝術中的56個民族形象
    56個民族的雕塑藝術作品齊聚一堂,當代雕塑第一次以如此整齊的面貌呈現在公眾面前。為 「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本次展覽主打 「民族題材」雕塑藝術作品。《民族團結》篇章展示於中國美術館1號圓廳,作品以具象、抽象、意象、象徵等形式語言展現各民族同舟共濟、共榮共存;而第二篇章《各民族風採》則是此次展覽的最大亮點。200餘件雕塑作品分列一層10個展廳,56個民族的雕塑藝術全部聚集。觀眾們可以在觀賞中了解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
  • 「56個民族,56道菜」
    中國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56道菜」你最懷念的家鄉菜是什麼呢?蒙古族——烤全羊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基諾族自稱「基諾」,漢文譯稱「攸樂」。1979年被國務院正式確定為中國的第55個少數民族。基諾族食用大米很講究,要吃好米,新米,陳倉米多用來餵養家畜或做烤酒。平時肉類來源多依靠狩獵。典型食品主要有:芭蕉肉、全肉條等。還有竹筒燒麂排,油煎掃把蟲。京族——鯰汁
  • 56個民族,56個姑娘,個個美若天仙!中國56個民族資料搜集整理
    「56個民族,56朵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國,各個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下面給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關於56個民族的資料,看到圖片,不得不感嘆,原來中國美女那麼多,再也不用羨慕外國的美女了,還是自己家的姑娘耐看!
  • 56個民族的特色菜,你知道多少個?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56個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飲食習俗。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想要了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飲食文化,真的是門大學問。不如,先跟紅廚君一起來場「56個民族,56道菜」的視覺旅行,其中許多,你可能聽都沒聽過。蒙古族——烤全羊
  • 中華56個民族56道菜,少數民族的獨有美食文化!你都吃過哪些?
    中國幅員遼闊,56個民族地域分布、文化傳統各異,飲食更是特色鮮明。蒙古族的烤全羊、藏族的酥油茶、滿族的薩其瑪、朝鮮族的泡菜,這些極具民族特色的美食你都嘗過嗎?門巴既是自稱,也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對他們的稱呼。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吃蕎麥的方法,用一塊圓形的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攤上糊狀的蕎面烙成餅,然後再抹奶渣、辣椒、鹽水等佐食。
  • 中國有56個民族,那外國人加入中國籍,怎麼給他們分配民族呢?
    戰爭讓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悲愴,一直到第二次世界結束之後,世界各國人民迫切的需要和平,也是在大家的共同渴盼下,聯合國就此建立。至此國家如果要獨立,必須要得到聯合國國家的認可。從那個時候開始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不再是劍拔弩張的了,大家開始了外交,而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個國家的國民往來也更加的密切了。
  • 中國人必看:史上最全56個民族各族特色菜
    中國56個民族, 在不同自然環境中, 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飲食習俗, 56個民族,56道菜,一起來漲姿勢吧~ 看的時候準備拿盆接好口水~ 基諾族·芭蕉肉 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基諾族自稱「基諾」,漢文譯稱「攸樂」。
  • 56個民族剪紙圖騰詮釋大全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的生產勞動成果和精神文化成就都是新中國六十年來建設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記錄各民族共同繁榮、國家大發展的時代,我國著名的剪紙藝術家谷異老師,把各民族傳統的圖騰,經過自己的藝術加工,以剪紙的藝術形式創作了各民族圖騰剪紙手卷,它由56個民族的剪紙圖騰組成,長13米,寬0.3米。
  • 中國這民族是「未識別民族」,在56個民族之外,身份證也不一樣
    中國這民族是「未識別民族」,在56個民族之外,身份證也不一樣 人們腦海中固有的印象是中國有56個民族,但是在身份證民族一欄上,中國不止有56個民族,還有另一種「未識別待定民族」,穿青人。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黎族服飾!
    在與島上各民族頻繁的交往過程中,黎族服飾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是將無領直口和貫頭上衣改為挖口上衣領,或者將直身、直縫、直袖改為使腰身、袖口有縫(折間),或者改無紐為飾紐,後來又改為琵琶紐,最後將對襟改為偏襟。
  • 56個民族全家福共迎2015春節:哈尼族篇
    公益聯展於2014年12月25日正式啟動,這一天正好是2015年春節倒計時56天,從這一天開始,參與聯展媒體將每天推薦展示一組"民族全家福"系列,一直持續到2015年春節。歡迎全國56個民族朋友一起共拍全家福、共講全家福、共展全家福、共傳全家福、共助全家福,以此共匯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共迎2015年春節。
  • 我國有56個民族,加入我國國籍的外國人,該是什麼民族呢?
    導語:我國有56個民族,加入我國國籍的外國人,該是什麼民族呢?中國是一個擁有很多民族的國家,一共有56個民族。這56個民族就代表著各種不同的文化和習俗,也向世界呈現出了中國不同文化的多樣性,這些年來中國不斷的發展壯大。有來自全世界的人民來到中國旅遊,甚至有些外國人決定在中國定居和生活,那外國人加入中國國籍後,身份證上是什麼民族呢?雖然有外國人想要拿到中國國籍,但是實際上,外國人要加入中國國籍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情。特別是對於國外的普通人來說,是基本不可能的。
  • 中國有56個民族,外國人加入我國屬於什麼民族?和你想的不一樣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有屬於自己的民族,其中最多的就是漢族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地加深,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多了,很多人都會被外國的文化吸引,移民到了國外,最終成為了其他國家的公民。
  • 56個民族服飾——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 我國共有56個民族,外國人加入中國國籍,身份證上是什麼民族?
    近年來,中國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實現了質的飛躍,大量的外籍人士來到中國旅遊、留學、工作、生活,漸漸地他們愛上了這裡,於是便入中國國籍。不過眾所周知,中國國籍是極其難入的,比美國綠卡都難獲得。首先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身份,所以這些人必須要放棄原來的國籍。其次,必須要長期居住在中國,父母二人中至少有一個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