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內的代工廠,在電子行業裡,富士康是絕對的行業龍頭。作為承接了iPhone手機70%生產訂單的代工廠,富士康創造了滿負荷下一天可以生產50萬臺iPhone的紀錄。儘管在2018年第四季度,由於蘋果手機全球銷量不佳,富士康的市值一度跌去了四成,但是截止到今天,富士康市值仍然高達2324億元,位居代工行業之首。然而,在服裝行業,我國也有一家市值超千億的超級代工廠,那就是申洲針織。根據上市公司申洲國際公布的數據,如今申州國際市值高達1372億元。而作為申洲針織背後的老闆,馬建榮家族財富也高達500億元。
馬建榮出生於1965年,但是實際上,馬建榮並不是申洲針織的創始人,而是從其父親馬寶興手中接手了申洲針織。馬建榮的父親馬寶興曾經在上海做過技工,還在日本接受過培訓,在紡織行業裡專業能力非常突出。在上個世紀70年代,馬寶興就擔任過上海針織二十廠的副廠長,幫助解決過棉毛衫鬆弛與縮水的問題。
到上個世紀80年代,寧波北侖區政府為了解決老百姓的就業問題,籌建了寧波申洲織造有限公司,邀請了當時在上海有名的紡織專家馬寶興擔任副總經理。1990年,馬寶興全家搬到了寧波,時年25歲的馬建榮也順勢進了工廠裡的針織與編織部門。
初到申洲針織,馬氏父子面臨的實際上是個爛攤子,不僅資金沒有到位,廠房建設還欠了債務未還清,而且那時候又恰巧全國針織市場行情不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馬寶興就到寧波市裡面四處籌錢,而且到自己的老東家上海的廠裡請有經驗的老師傅培訓工人。而為了解決市場問題,馬寶興又決定做日本的嬰兒成衣,因為嬰兒成衣對服裝質量要求高,同時利潤也高。而為了保證質量,馬寶興也曾把一批褪色的衣服一把火燒掉。就這樣,憑藉著良好的質量口碑,申洲針織開始打開市場,在1992年開始盈利。
1997年,可以說是申洲針織裡程碑式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申洲針織拿下了日本的服裝品牌優衣庫。憑藉著良好質量口碑,優衣庫首次就給申洲針織下了35萬件的訂單,生產周期僅20天,這對於當時的申洲針織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馬寶興與馬建榮加班加點的帶領下,申洲針織順利的完成了訂單,從那之後,優衣庫一直都是申洲針織的第一大客戶。
同樣是在1997年,申洲針織的幾家股東將股份轉給了馬寶興與馬建榮父子,隨後,馬建榮就開始從馬寶興手裡接過重擔,開始掌控申洲針織。馬建榮接手後,就開始帶領申洲針織轉型,從單純做的做OEM擴展到ODM。而做ODM,由於從設計到生產都由代工企業完成,申洲針織也就有了一定的定價權,利潤比做單純的來料加工要更高一些。
馬建榮接手申洲針織後,一方面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擴大產量,另一方面則是不斷的延伸產業鏈。如今,申洲針織已經形成了集織布、染整、印繡花、裁剪與縫製四個工序於一體的垂直化產業。而除了為優衣庫代工之外,申洲針織也發展了耐克、阿迪達斯、彪馬、斐樂等世界知名的運動品牌客戶。作為這些知名外資服裝品牌的代工廠,申洲針織的出口金額多年來一直位居中國針織服裝出口企業第一名。而優衣庫作為申洲針織的最大客戶,申洲針織也一直是中國出口到日本市場的針織服裝製造商的第一位。
作為國內最大的服裝代工廠商,申洲針織擁有員工超7萬人,每年生產織布超8萬噸,染色與後整理9萬噸,印繡花超10萬片,而每年生產的成品衣服高達2.2億件。自從2005年申洲國際上市,到如今,13年裡申洲國際的市值增長了近50倍,每年營收近200億元。而隨著申洲國際市值的上漲,馬建榮家族的財富也漲到了500億元,僅次於網易的丁磊(900億),位居寧波富豪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