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第一任期出訪情況簡介(下)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蔡英文自2016年5月上臺執政以來,堅持「臺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臺灣「國際空間」不斷萎縮,島內輿論擔憂臺將面臨「斷交潮」衝擊。隨著一中原則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蔡英文執政三年多來,不斷有「邦交國」選擇與臺「斷交」、與中國大陸建交。為此,蔡英文任內不斷通過出訪「邦交國」、「過境」美國來鞏固「邦交」,展現處理對外關係的「能力」,企圖轉移施政不力焦點,穩固執政基礎。現將蔡英文第一任期內第六、第七次出訪情況整理如下:

    六、「海洋民主之旅」——出訪帛琉、諾魯和馬紹爾群島

    (一)出訪背景

    蔡英文上臺以來,在兩岸關係上逆勢而行,導致臺對外關係危機不斷。與此同時,隨著國際地緣政治出現深刻變化,美、澳等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地位出現鬆動,影響力有所降低。南太平洋島國從維護自身國家發展利益的角度出發,進一步追求政治自主性,試圖擺脫美澳等國對其對外政策的鉗制。2019年初,臺在南太平洋地區的6個「邦交國」傳出「棄臺就陸」的消息。為防止「斷交」危機進一步加深,蔡英文於2019年3月21日至3月26日展開「海洋民主之旅」,率團赴帛琉、諾魯和馬紹爾群島訪問。同行人員包括臺「外交部長」吳釗燮、「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lcyang. Parod)、民進黨「立委」以及島內企業界代表等。

    (二)出訪過程

    3月21日,蔡英文在登機啟程前發表講話,宣稱「海洋」與「民主」是臺灣與「邦交國」的共通點,表示將為其提供農漁業、醫療衛生和教育協助,實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企圖繼續用「金援」手段維繫「邦交」關係。蔡還刻意鼓吹臺灣不僅是「可靠的夥伴」、「良善的力量」,更是「印太地區的民主典範」。當日,蔡英文抵達帛琉。

    3月22日,蔡英文與帛琉總統雷蒙傑索舉行會談。隨後,蔡前往帛琉國會,並與帕總統共同植樹留念。下午,蔡慰問了臺駐帛琉技術團。晚間,蔡代表臺灣與帛琉籤訂雙邊「海巡合作協議」。3月23日,蔡赴帛琉海洋執法局觀看海巡搜救演練,後參觀帛琉國家博物館,並代表臺灣向帛琉捐贈醫療器材。3月24日,蔡與帛琉總統雷蒙傑索和其他政黨領袖進行早餐餐敘,隨後啟程前往諾魯。

    3月25日,蔡英文出席諾魯總統巴倫·瓦卡的歡迎儀式,隨後舉行雙邊會談,蔡還赴諾魯國會發表演講。下午,蔡參觀了諾魯博物館,看望了臺中榮民總醫院帛琉醫療支持團,出席臺駐諾魯技術團「臺灣農畜教育中心」開幕典禮,承諾未來將通過該中心為當地培養農畜人才。晚間,蔡代表臺灣與諾魯籤訂「海巡合作協議」。

    3月26日,蔡英文抵達馬紹爾群島並出席太平洋婦女領袖聯盟會議」,代表臺灣同馬紹群島籤訂「婦女創業小額貸款循環基金諒解備忘錄」隨後,與馬紹爾群島總統海因舉行會談,後與隨團記者茶敘。3月27日,蔡英文踏上返程。

    (三)「過境」美國

    蔡英文此行回程「過境」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宴請臺胞逾千人。在美期間,蔡英文出席了由臺「駐美代表處」、「美在臺協會」(AIT)和美國東西方中心共同舉辦的紀念「與臺灣關係法」40周年影像特展開幕式,表示「『與臺灣關係法』是臺美關係最重要的基石」。蔡還在夏威夷州民防廳廳長暨國民兵司令羅根(Arthur Logan)的陪同下參訪夏威夷州急難管理署(HI-EMA),承諾深化美臺在人道主義救援和賑災領域的合作。此次美方也再度開放隨團媒體於蔡「過境」期間採訪和發稿,被蔡拿來大做文章,稱此舉「展現臺美關係緊密友好」。

    同以往「過境」美國一樣,蔡英文藉機與美「親臺」政要互動,包括與夏威夷州州長依芸(David Ige)、夏威夷州議會議長齋木一雄(Scott Saiki)和檀香山市市長考德威(Kirk Caldwell)會面。蔡還與美智庫傳統基金會進行視頻會議,並同該基金會創辦人佛訥(Ed Feulner)、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加德納(Cory Gardner)及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約霍(Ted Yoho)會談。在視頻過程中,蔡提及臺灣重視「印太地區」的民主區域繁榮與集體安全,稱臺正加強與太平洋島國合作,美、澳、紐西蘭皆為利害關係者,同時抹黑大陸「一國兩制臺灣方案企圖改變現狀」,聲稱臺灣「絕不會接受」。此外,蔡亦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通電話,繼續爭取美國會對臺支持。

    七、「自由民主永續之旅」——出訪加勒比海島國

    (一)出訪背景

    蔡英文執政三年多來,陸續訪問中南美洲國家巴拉圭、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及貝里斯等,但未到訪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邦交國」。2019年6月,蔡贏得200年「大選」民進黨黨內初選後,為繼續在島內營造「拼外交」的觀感,利用出訪在「大選」中打「反中親美」牌,蔡英文於2019年7月11日至22日率團赴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4個加勒比海「邦交國」訪問,其間高調「過境」美國。同行人員包括臺「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外交部長」吳釗燮、臺「立法院劇院長」蔡其昌、「總統府國策顧問」劉進興和副秘書長劉建忻、民進黨「立委」以及島內企業界代表等。

    (二)出訪過程

    7月11日,蔡英文在登機啟程前發表講話,宣稱此行將傳達臺灣要和世界「共享自由開放的價值」、「堅定守護民主制度」、「以永續發展為目標,推動互惠互助的國際合作」等三個主張,並特別強調,要和全世界民主國家共同應對「境外勢力威脅與滲透」的挑戰。

    7月13日,蔡英文抵達海地,歡迎儀式結束後隨即前往海地先賢祠獻花。之後,蔡出席海地臺灣商品展開幕典禮,聽取雙方正在推動的「海地臺灣電網系統計劃」報告。下午,蔡與海地總統若弗內爾·莫伊茲會談。當日,蔡離開海地前往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訪問。

    7月14日,蔡英文赴尼維斯島出席平尼斯海岸(Pinneys Beach)景觀公園動工典禮。下午,蔡參訪尼維斯歷史博物館,並同蒂莫西·哈裡斯總理會談。期間,雙方籤訂了「技職教育暨職業訓練合作協定」。7月15日,蔡參觀布林史東堡壘國家公園。其後,宴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政要及臺灣觀光產業考察團,並與總督席頓會談。

    7月16日,蔡英文抵達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與該國總理拉爾夫會談並籤署「財政合作協定」和「打擊跨國犯罪協定」,宣布啟動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智能公交車管理及監控系統計劃」及「聖露西亞政府廣域網計劃」。中午,蔡與「臺灣獎學金」獲獎者座談。下午,蔡赴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國會發表演講,拉攏該國議員繼續支持臺維護「國際空間」,隨後代表臺灣向該國捐贈警用車輛。晚間,蔡觀賞「福摩薩馬戲團演出」,並出席歡迎酒會暨「臺灣獎學金」頒獎典禮。

    7月17日,蔡英文抵達聖露西亞,與該國總理沙塔內、總督賽納克會晤,出席該國聖茱德醫院修繕動工典禮,隨後參訪香蕉出口中心。7月18日,蔡赴聖露西亞國會發表演講,並會晤該國參、眾兩院議長。下午,蔡出席聖露西亞人力資源發展中心落成典禮,聽取臺駐聖露西亞技術團簡報並與其座談。

    (三)「過境」美國

    蔡此行去程「過境」紐約,宴請臺胞約1100人,回程「過境」丹佛市,宴請臺胞約680人。蔡在兩地各停留2晚,是臺灣領導人出訪「過境」美國停留時長最久的一次。此次出訪也是蔡任內首度「過境」紐約,全程由「美在臺協會」(AIT)主席莫健陪同。在紐約,蔡英文組織了臺「邦交國」駐聯合國代表參加的酒會,趁機慫恿「邦交國」在9月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繼續為臺發聲。蔡還赴哥倫比亞大學座談,鼓吹臺灣處在「捍衛民主的最前線」,宣稱「臺灣人民不會屈服恫嚇」。此外,蔡也出席了臺美企業高峰會,與美國國會「親臺」議員,包括如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民主黨首席議員暨「臺灣連線」共同主席梅嫩德斯(Robert Menendez)、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恩格爾(Eliot Engel)、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約霍(Ted Yoho)、「臺灣連線」共同主席夏波 (Steve Chabot)、聯邦眾議員拉姆博恩(Doug Lamborn)等共同出席酒會並互動。蔡此行還與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會面,並與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電話會談除公開行程外,蔡亦同美方政要閉門會談,就提升臺美關係交換意見。蔡特別感謝美宣布售臺M1A2坦克,協助臺提升防衛能力,稱其「凸顯了美對臺海安全的重視」,表示臺將在「印太地區」扮演負責任的夥伴角色。

    在丹佛,蔡英文同美國聯邦參議員加德納(Cory Gardner)討論臺美軍事安全關係和香港議題。蔡還參訪了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和美國國家大氣中心及地球觀測實驗室,同科羅拉多州州長波利斯(Jared Polis)就可再生能源合作和教育交流交換意見。此外,蔡在丹佛僑宴上發表演講污衊大陸「利用假消息滲透臺灣社會」,「逼迫臺灣接受一國兩制」,聲稱臺灣將始終做「印太區域的民主堡壘」,是美國「最佳的合作夥伴」。

 

    【摘自《臺灣周刊》2020年第10期】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蔡英文「出訪」: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來到了五指山下
    當地時間26號,臺灣領導人蔡英文在巴拿馬出席運河擴建工程竣工典禮。這是臺灣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後首次「出訪友邦」,臺灣媒體給予了360度事無巨細的關注,並標出了本次「出訪」的各種突破。 但是,此次巴拿馬之行的高潮一幕,還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給的。蔡英文在她的「外交首秀」中,處處不忘營造與「邦交國」的深情厚誼。
  • 蔡英文出訪,臺灣「中央社」錯把「友邦」當成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然而,這個常識,臺灣「中央通訊社」可能不知道…… 7月12日凌晨,為了「誇讚」蔡英文出訪加勒比海「友邦」的「成果」,臺灣「中央社」竟然把「友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這個全國人口約11萬的火山島國,寫成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並稱這次會面「格外有意義」。該錯誤隨後被網友發現,引起熱議。12日上午,臺灣「中央社」修改了原文。
  • 蔡英文要給農民發退休金?但前面加上了「下一任期」
    原標題:蔡英文要給農民發退休金?但前面加上了「下一任期」 蔡英文要給農民發退休金?但前面加上了「下一任期」。(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5月1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競爭激烈,現任領導人蔡英文與「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昨天不約而同搶攻農民票。   蔡英文昨天首次嘗試以閩南語主持廣播電臺,她強調,下一任任期,她最想做一件事情,讓農民退休可以領年金。
  • 蔡英文「出訪」對臺灣的負面影響
    從蔡英文這次「出訪」的情況來看,儘管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李大維11月8日在臺灣「立法院」強調蔡英文此次「出訪」成果豐碩,但平心而論,對臺灣來說卻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nbsp&nbsp&nbsp&nbsp首先,蔡英文個人過度消費,浪費臺灣資源。
  • 蔡英文急著與韓國瑜PK出訪
    高雄市長韓國瑜本月22日到28日出訪香港、澳門、深圳、廈門,同一時段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將在3月21日出訪「太平洋友邦」帛琉及諾魯,可想見屆時所有媒體焦點必聚焦在韓的出訪,原本應該風光的蔡英文出訪必然落寞。
  • 蔡英文「出訪友邦」演繹「英在囧途」
    中國臺灣網1月16日訊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昨(15)日深夜結束「出訪」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4國「友邦」,去程「過境」美國休斯敦、回程「過境」舊金山的所謂「英捷項目」,返抵臺灣。
  • 蔡英文「出訪」逃避 競選策略仍在摸索
    2012馬英九與蔡英文的「雙英對決」提前開跑,仍舊不見蔡英文的主要競選基調,定6月「出訪」歐洲,恐怕是想暫時跳脫臺灣政治泥沼。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點評文章指出,民進黨內問題重重,掌舵者搞不定內部問題,卻選擇對選舉加分不大的「出訪」,主要是想跳脫臺灣政治的紛擾,並不能為宣戰加分。
  • 蔡英文的「出訪慶功會」,噗一下就沒了
    民進黨中央原本定於今日一早舉行的「蔡英文出訪成果與青年政策觀感」民調記者會,被緊急取消……
  • 一番番大寫的尷尬 蔡英文"出訪友邦"演繹"英在囧途"
    縱觀本次9天8夜的「出訪」,蔡英文方面雖表面上極力營造光鮮氛圍,但臺面下的心酸,特別是行程中接二連三發生的尬尷事,卻不斷引發「蔡冏」,讓此次「出訪」活脫脫演成一幕「英在囧途」。一路「出訪」一路尷尬 第一站就被「送終」蔡英文此次去程首先「過境」休斯頓,德克薩斯州州長阿博特贈送蔡英文的竟是一座鐘,而蔡英文則回贈一個花瓶,這也引爆了臺美社交網絡。有網友認為,互相都不懷好意,一個送終,一個暗喻人家是花瓶。誰也不欠誰。
  • 同樣是密集出訪,蔡英文與韓國瑜打著不同的算盤
    來源:環球時報不只比誰農產品賣得多,如今連出訪也要PK。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1日將出訪南太平洋「友邦」8天「拼外交」,一天之後,高雄市長韓國瑜將在22日登陸「拼外銷」,兩人都在28日返臺。蔡英文和韓國瑜「隔著太平洋比聲勢」,被島內視為2020年「大選」第一仗,誰勝誰負備受關注。繼出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後,韓國瑜22日起將赴香港、澳門、深圳及廈門,全力為高雄爭取訂單。臺灣《中國時報》14日稱,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和澳門特首崔世安都將與韓見面。除了參訪市政外,他還安排了多場農產品推介、投資貿易洽談、水果公司參訪以及農漁產品籤約等。
  • 蔡英文出訪「過境」夏威夷 外交部:反對美方安排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1日下午出訪南太平洋「邦交國」,當天她領表登記參加民進黨初選。然而索羅門群島關係可能生變以及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登記參選,使得她此行「內外交困」。關於蔡英文此行將過境美國,大陸外交部21日回應稱,已向美方提出了嚴正交涉,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方和其他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安排這種「過境」。
  • 蔡英文出訪前,這個「友邦」要「驚詫」?
    想想都尷尬……儘管臺灣「外交部長」李大維一再強調蔡英文即將出訪的四國「都亮綠燈」,且臺灣正與不止一個「口袋國家」醞釀「建交」,但有關蔡英文明年1月出訪中美洲「友邦」的「驚嚇消息」還是不時傳出。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希望美國不允許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過境該國。
  • 蔡英文規劃出訪太平洋「友邦」,被放鴿子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蔡省長規劃近期出訪太平洋「友邦」,預計將訪問吉里巴斯、帛琉和諾魯,但今(12)日卻傳出,蔡英文訪問期間,吉里巴斯總統不在國內,因此行程取消。引發外界對「邦交」是否穩固的質疑。蔡英文據臺灣「中央社」12日報導,蔡英文規劃21日出訪太平洋「友邦」,原定訪問吉里巴斯最後卻未排入行程,臺「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今上午出席記者會時稱,蔡英文訪問原已獲得吉里巴斯總統塔內希·馬茂同意。但因為雙方時程配合的技術性問題,而調整取消。
  • 學者:蔡英文出訪打自己算盤 不認「一中」多說無用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蔡英文28日啟程「永續南島攜手共好-2017太平洋『友邦』之旅」,出訪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索羅門群島三「邦交國」,去程過境夏威夷停留兩晚。對此,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蔡英文此次出訪時間點經過精心設計,且含有轉移到內壓力、連結美國、推銷「新南向」、購買武器、穩定「邦交」等多種目的。蔡英文表面上推動美臺關係向前發展,實質上則很難給臺灣太大幫助。如果蔡英文當局處理不好兩岸關係,無論如何拓展國際空間都不會有效果。
  • 蔡英文出訪期間頻推「惡法」 臺學者批:分享「綠色恐怖」?
    海外網7月24日電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結束12天11夜的出訪行程,返抵臺灣,不料被曝出專機香菸「走私門」,讓這趟出訪飽受詬病。臺學者更質問,蔡英文在出訪時大喊「民主自由」,在島內卻修「惡法」限制兩岸交流自由,難道是在與「友邦」分享「綠色恐怖」經驗?
  • 「吳宗憲」趁隨蔡「出訪」走私9200條煙,蔡英文「震怒」
    被曝隨蔡英文「出訪」走私香菸的臺當局官員與藝人吳宗憲同名綜合臺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7月22日報導,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結束其所謂「出訪」行程。蔡22日中午返回臺灣不久,臺灣「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發文章爆料稱臺「國安局」竟借蔡英文「出訪」來「走私牟利」。
  • 「無所顧忌」的蔡英文,第二任期毫無壓力,會宣布「臺獨」嗎?
    編輯:滕飛剛剛在選舉中大獲全勝的蔡英文在得到結果以後,第一時間上臺大放厥詞引得全球人民關注,至於蔡英文到底是不是臺獨這個問題,其實答案早在2016年就有所闡述。在這種模糊性之下,她的「柔性臺獨」和「隱性臺獨」一直侵蝕著臺灣民眾和臺灣社會,也讓兩岸關係在他的領導下進入到冰封狀態之中。
  • 名為出訪,實為走私!這件事情直接讓蔡英文震怒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文/大陸男孩看臺灣】日前,蔡英文結束了其對於加勒比海各國的出訪返回臺灣。站在民進黨當局的角度和立場出發,此次出訪無疑是成功的,因為蔡英文鑽了空子「過境」美國四天四夜,這對於蔡英文爭取連任也有所裨益。
  • 蔡英文出訪行程多處留白 美臺互動成焦點
    繼「英翔項目」之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將於7日展開「英捷項目」,出訪中南美洲,過境美國休斯敦和舊金山。此次出訪,蔡英文行程多處留白,讓人好奇,而最受外界關注的兩大重點,一是過境美國時是否與川普(Donald Trump)及其團隊有所互動,二是出訪前後這段期間,是否會再次出現「斷交」危機。
  • 蔡英文出訪尼加拉瓜行程出變故 臺當局憂心「中途斷交」
    蔡英文出訪尼加拉瓜行程出變故 臺當局憂心「中途斷交」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郭孝偉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除了擔憂遼寧艦外,臺當局還害怕蔡英文出訪期間可能遭遇「中途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