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允許擺地攤兩個多月後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陳舟一邊賣著剛剛出鍋的滷菜,一邊笑著對上遊新聞記者聊著, 「我之前是在電影院上班,因疫情沒收入,這樣幹起來比原來收入還好」。

每天下午5點,28歲的陳舟和妻子都會開著簡易餐車,到成都地鐵二號線塔子山公園站前的安寧河路上,開始「練攤之旅」。

售賣滷菜、涼麵等小吃的陳舟,從下午5點到午夜的營業時間內,生意好時會有近700元的毛收入。拋開材料等支出,擺攤兩個月淨收入超過萬元。陳舟一邊賣著剛剛出鍋的滷菜,一邊笑著對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聊著, 「我之前是在電影院上班,因疫情沒收入,這樣幹起來比原來收入還好」。

今年3月17日,上遊新聞首發報導了《支持復工復產,成都有條件允許擺攤設點佔道經營》。

5月28日,上遊新聞記者記者從成都市城管委了解到,上遊新聞報導刊發後兩個多月以來,成都市設置臨時佔道攤點2230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147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130個,增加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

一夜之間,因為煙火氣和人情味,成都的做法被多個城市所效仿,「地攤經濟」成為了火遍大江南北的詞彙。

對於成都允許佔道政策一夜之間的爆紅,陳舟和其他攤販看在眼裡,「我們是政策的受益者,城管把秩序維護得很好,這真的是考驗地方官員的水平。」

▲5月30日,成都地鐵二號線塔子山公園站前安寧河路上的遊商攤點。攝影/記者 胡磊

夫妻練攤兩月,淨收入過萬

疫情前,陳舟在一直在成都一家電影院上班,從事秩序維護工作,為觀影的客人提供引導等服務。疫情開始蔓延後,陳舟和從事服裝銷售的妻子都停工在家,家裡的收入一下就少了一大半。

今年3月,陳舟從老家回到了成都,「我當時想法就是房租怎麼辦?」

3月下旬,「閒得無聊」的陳舟開始動起了擺攤的腦筋,他發現大部分企業復工復產之後,上班族的吃飯成了一個大問題,每天下班回家之後不想做飯是年輕人的常態,陳舟便向妻子李潔提出,「不如我們去擺攤賣點小吃吧。」家在農村的陳舟夫妻倆,從小就在家幫忙家務,對於廚房裡大大小小的活也是略知一二。

陳舟夫妻決定以做四川特色的滷味和涼麵等小吃為主,陳舟很快從市場裡淘來了價格便宜的大鍋、餐車、展示櫃等物品,李潔專程回了一次雅安老家,把自家的「老滷水」帶到了成都,開始調製配方、準備菜品。為了迎合市場,陳舟多次去成都知名的幾條小吃街考察,了解什麼賣的最好、什麼風味最受市場歡迎,「雖然原來也是做的服務業,但賣滷菜和電影院隔行如隔山,差別有點大,心裡一直在打鼓。」

3月29日,陳舟和李潔的無名滷菜攤第一次出攤了,從下午5點到晚上11點,準備的菜品賣了一半,營業收入460多塊,陳舟認為這算初戰告捷,「第一天賣菜還能開張,對於新人來說還是應該很不錯了。」

從3月29日到5月底,陳舟和妻子出攤賺的淨利潤超過了萬元,他認為這與成都地攤經濟的包容度有關,「原來城管對於這種我們這種小攤天天東趕西趕,但這次擺攤以來,和城管打交道都是客客氣氣的,沒有不讓我們擺攤,都只是提醒不要佔盲道,不要擋了過路人等。」

慢慢的,陳舟和妻子找到了出攤賺錢的奧秘,營業額也開始逐步提升,經營品種也開始逐步豐富起來,涼麵、冰粉等夏季食品也開始引入。

陳舟對上遊新聞記者開玩笑說,原來工作的電影院再不開門,自己都不想回去上班了。

▲5月30日,成都市建設巷美食街設立行人專用區,方便市民購物。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胡磊

有了煙火氣,城市不再高冷

每天晚上,成都安寧河路已經固定有長約數百米的小攤販隊伍,滷味、冰粉、鮮花、水果、蔬菜、衣服鞋襪、手機貼膜……這裡已經成了一個小型市場,不同的是沒有人來收取管理費,每天的地攤經濟結束後,這裡又會恢復平靜,垃圾和雜物被一一清理。

黃琳在成都東大街的一家擔保公司上班,因工作的關係,每天走出地鐵站買點吃的對於她來說就是晚飯。

黃琳對上遊新聞記者表示,疫情前安寧河路上也有人擺攤,「但是經常會不見人,一天有攤販一天沒有,後來才知道有時候城管會趕。」黃琳認為,地鐵站門口的安寧河路是近幾年新修的城市道路,人行道比較寬,有些小攤小販晚間在這裡擺攤,並不會影響行人的通行,也方便了周邊居民,「回家時順便買點水果、買點小吃的,整條街也熱鬧起來了,就是網上說的煙火氣吧,不像原來那麼高冷了,有人情味的城市就該這樣。」

對於地攤經濟的壯大,有聲音質疑是否會對租房經商的商戶們造成影響,加劇商業競爭。上遊新聞記者走訪發現,除了部分業態和遊商相似的商戶們抱怨「生意不好做」之外,幾乎很多商戶都是樂見地攤經濟的興起。

安寧河路上一家水果店店主抱怨說,自從開始擺攤之後,自己店裡的生意的確不好了,「外面的(攤販)沒有房租和人工成本,價格自然要低一點,也確實新鮮一些。我們只能做白天和一些品質要求高的顧客生意,顧客群體不一樣吧。」

便利店店主龐冰則說,街邊的攤販多了以後,入夜後的街頭熱鬧起來,自己的生意也比原來好了,「做生意的都知道,人流就是錢,現在街上這麼多人,對於做生意的來說這就是口岸。」

▲5月29日,成都市建設巷美食街附近,火鍋店將桌子擺上了人行道,營業結束後需進行環境打掃。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胡磊

政策解綁,更考驗治理水平

上遊新聞3月17日刊發的報導顯示,為了最大程度助力復工復產,成都市城管委正式出臺文件,允許設置臨時佔道攤點、允許臨街店鋪越門經營、允許大型商場開展佔道促銷,同時堅持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管,還規定臨時佔道經營需保障安全,不佔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工作。

5月28日,成都市城管委的數據顯示,成都市兩個多月以來設置臨時佔道攤點、攤區2230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147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130個,增加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

成都市城管委副主任何汝雲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政策放開意味著要把握平衡,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這更加考驗城市的治理智慧。」

成都市成華區建設巷因靠近大學校園,數百米的街道旁聚集了各地的小吃美食,是成都老資格的「網紅美食街」。成華區猛追灣街辦的城管隊員宋世全和隊友們一起,負責這條網紅美食街的管理。宋世全告訴上遊新聞記者,他們負責的這條街仍然不允許有遊商進行經營,「我們看到要進行勸導離開,這裡的人流太密集了,不允許隨意擺攤。」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條曾作為成都夜間經濟名片的美食街,經過多次改造以後,專門將一條機動車道用隔離墩隔離出來,作為行人專用區方便「好吃嘴」們來消費,街道上也專門設置了額外的垃圾桶,維護街道的乾淨衛生,城管隊員和治安隊員們也專門設置了巡邏點位。

不同街區採取不同的監管政策,這是建設巷的經驗。上遊新聞記者了解到,雖然建設巷對於遊商採取勸導離開的態度,但對於原有的商戶越門經營是放開的:火鍋店把火鍋桌擺到了人行道上,夜宵店把等位區的茶水、小吃放到了店外。店主們表示,這些都是疫情之後的新變化,「原來只要一出來就要被城管趕回去,現在都不說了。」

火鍋店店主陳先生表示,自己經營的火鍋店店內面積本來就不大,現在政策放開之後,門外可以擺三到四桌,「放開之後對於營業額肯定有幫助,營業額比去年同期也要好,而且最大的好處是熱鬧了。」陳先生說,街辦對他們的要求就是不能影響行人通過,晚上營業結束之後要恢復街面的清潔,「只有這些要求,也是我們開門做生意應該做的。」

基層一線的城管隊員告訴上遊新聞記者,現在成都放開對於佔道經營、越門經營的監管之後,他們的工作內容更多了。原本的一趕了之變成了要去看哪個攤商佔了人行道、妨礙了行人通行,要去監管營業結束之後商戶有沒有清掃垃圾、恢復街道的原貌,「不知道的以為我們城管都失業了,現在對於我們隊員的要求更高了,從監管者變成了服務員,不僅要講政策、解難題,還要及時處理各種突發情況。」

城管形象獲得改變,是地攤經濟開放後的直接效果,城管工作人員趙兵對上遊新聞記者表示,疫情之後的這段時間,他們幾乎沒有和商戶、攤販發生過衝突,「讀小學的兒子也可以對同學說我是幹城管的了。」

▲城管隊員需要規範商販臨時佔道的開市、退市時間。成都市城管委供圖

城市精細治理,體現在包容與管理

針對放開地攤經濟後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成都市城管委發布了《關於建立城市管理「八項機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務助力「六保」任務落實落地的意見》,對原有措施進行了細化和補充。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該文件明確了建立攤點攤區設置引導、商販攤主清潔衛生責任、群眾投訴現場快速處置、商販攤主容錯糾錯、商販攤主榜樣示範、商販攤區擇優拓展、攤區安全防護、城管巡查服務等具體問題,明確可以從事佔道經營的街道、路段、時段,以及對每條街道商販最大容量,實行一街一策、一點一策。

成都的新政策要求商販攤主嚴格執行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建立商販攤區擇優拓展機制,及時收集和反饋攤區商販意見和建議,根據反饋意見,實施分類處理,進行規範引導,促進市民和商家和諧共存,引導市民參與城市治理。

中央文明辦此前明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四川大學行政管理系系主任範逢春接受採訪時表示,成都地攤經濟的放開,體現了「地方治理創新」與「頂層規劃設計」間的互動,反映了文明城市標準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完善,找到治理城市與方便群眾的平衡點,就能持續提升城市精細治理能力。

來源:上遊新聞記者 胡磊

相關焦點

  • 成都等地率先允許擺地攤,為什麼跟進的城市不多?因為都有顧慮
    一時間很多人都開始誇成都了,也有一些城市在跟進,跟隨成都開放了擺地攤。沒過多久,西安也設立了一些臨時攤群點,開放了擺地攤。但是為什麼上面都已經不管了,卻沒有出現全國統一允許擺地攤的情況發生呢?這是因為都有顧慮。
  • 為什麼擺地攤以前不可以,而疫情過後國家又允許擺地攤呢?
    以前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著想而禁止擺地攤,其實擺地攤在中國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而且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老吳覺得擺地攤就不應該取締,雖然有利也有弊,但是總體而言利大於弊。因此,這次國家大力推行「地攤經濟」,進一步促進了夜生活的發展,加速中國經濟突飛猛進。
  • 國家此前禁止隨意擺地攤,為什麼現在又允許了?看完後才恍然大悟
    但是,最近這段時間,國家正式放鬆對擺地攤的嚴格管理,鼓勵全國發展地攤經濟,讓擺地攤在各大城市中走向合理化道路。對於很多人來說,允許擺地攤的確是一個「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 擺地攤被允許,收費同樣被允許?「攤位費」來了,這類人「急」了
    而擺地攤被允許之後,不少人又重新拾起了信心,就連不少打工人士都躍躍欲試,打算在地攤這一行賺點「外快」。很多人說擺地攤是2020年最火爆的行業之一,因為擺地攤不需要承擔房租、水電,在成本這方面的開銷就可以節省一大筆。同時地攤上賣的基本都是一些「便宜貨」,雖然售價不高,但是顧客卻很多。尤其是經營小吃這類生意的,每天幾乎都是不夠賣的狀態。
  • 成都:全國第一個允許佔道經營擺地攤的城市,開放一月就業近10萬
    城都:作為全國第一個允許佔道經營擺地攤的大城市,在疫情過後僅一個月時間,就解決了近10萬人的就業問題。無論在哪個城市,都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來源。而現在不行了,管理嚴了,驗收多了,什麼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創建,又是環境汙染整治等等。全國各地對於「佔道經營」這件事情都是嚴厲禁止,出現這種情況基本上都會被或驅趕或收繳擺攤工具等。這樣一來,街道是清淨了,可人也不見了,居民出去買個針頭線腦的都找不到地方了,早上出去吃個早點也困難了。城市沒生機了,顯得冷冷清清。
  • 淘寶賣家:允許擺地攤之後,摺疊桌日銷上百單,月入兩三萬不是夢
    地攤放開對於實體店來說是一次災難,因為擺地攤成本更加低,價格也可以賣得更加便宜,對於實體店衝擊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要說電商對於實體店是首輪衝擊的話,地攤放開就是第二輪的衝擊,無疑會讓實體店的生意更加差。
  • 上海市法學會智庫特稿:允許擺地攤,應當是城市的一份家國責任
    •允許擺地攤,究其本質,是以空間換時間。即一段時期內放鬆城市佔道經營限制,保得底層民眾的衣食溫飽。•允許擺設攤,解決的是民生問題,無須承載太多的價值,更不意味著要大力發展地攤經濟。一如你在流動攤位吃烤串時,絕對不會想到,這座城市的發展,要靠烤串來推動。•時局艱難,每一座城市,都要做出節制,讓渡與犧牲。
  • 擺攤創業賣什麼最賺錢,適合擺地攤的小商品!
    開放地攤經濟今年對於很多想擺地攤和正在擺地攤的創業者來說,好消息不斷呀——首先3月份成都公布:允許設置臨時佔道攤點攤區;允許臨街店鋪臨時越門經營;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然後是5月份陝西公布:允許臨街店鋪出店經營,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時間和區域佔道經營。接下來是兩會剛剛公布: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明確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標準。
  • 杭州美女老師擺地攤,全程飈英文,老師擺地攤違規嗎?
    這樣的新聞很多人可能過分解讀了,對於擺地攤這件事,國家允許,但並不代表就是鼓勵首先,老師擺地攤肯定是不違規的,而這位美女老師擺地攤更不違規,因為她只是一個培訓機構的老師。法無禁止皆可為,教育部門沒有任何規定說教師不能擺地攤,教師擺地攤也不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更何況,這位老師本身就是一個「編外」人員,並不能用中小學教師的要求來要求她。她不但可以擺地攤,還可以補課呢。其次,受疫情影響,這位老師所在的培訓機構一直沒有復工,這位老師擺攤,也是為了生計。
  • 全國首個允許擺地攤的城市——成都試點並打版,地攤或許迎來春天
    記得很多年以前,剛畢業的時候,有同學下班了兼職擺夜攤,也有同學全職擺地攤,有的收入不菲,那時候一個羨慕,於是同學些跟風擺地攤,記得那時候光加的QQ群就有七八個,有按位置分類的,比如「某某路地攤群」,有按買的品種分類的,比如「女鞋地攤群」,有按老鄉分類的,比如「某某縣地攤群」,還有按工作性質分類的
  • 城市允許擺地攤,門店生意受到怎樣的影響?餐飲店老闆五味雜陳
    「地攤經濟」成為了國內熱議的話題之一,多數人翹首以盼的消息終於在兩會中得到了詮釋,這對於小攤小販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他們可以正大光明地擺地攤,再也不用躲躲閃閃,當然這僅限於部分試點地區,譬如說四川成都。開放地攤經濟,有助於實現經濟生產和推動國內消費,然而這項舉措很有可能影響到部分門店生意,比如說餐飲店。
  • 成都「擺地攤」哪條街最火?地攤應該怎麼擺?這裡有答案!
    「城管打電話喊小販擺攤」、「五菱推出地攤神車」…這兩天你有沒有被擺地攤刷屏?6月3日,微信支付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微信支付「小店」交易活躍度達到歷史最大峰值,較1月疫情嚴重期間,全國小商家數增長2.36倍,交易筆數增長5.1倍,其中,成都小商家交易筆數環比增長了6倍。
  • 「地攤經濟」火了,在成都擺地攤賣什麼最掙錢?
    一通城管邀請商戶擺地攤的電話火爆全網一想到擺地攤月入上萬不是夢小編就就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擺起了地攤結果是被現實無情的打臉還沒開張,就禁不住美食的誘惑開始買買買什麼月入上萬每天營業額不為負數就感天謝地了再看看人家有開著豪車擺攤的有長相帥氣的小哥哥還有創意獨特的孟婆湯我還擺什麼攤呀
  • 擺地攤被允許 我發現5個地攤經濟商機 今年發家致富就靠它們
    這意味著,擺地攤被允許了。擺地攤,又一新的經濟風口!作為一個網際網路人,繼續發揮萬物為我所用的修養,順勢去研究一些地攤相關的項目或者引流。當然,我不是說叫大家去擺地攤。看看下圖這個地推爆款續航燈,這還是一個產品,需求有多恐怖,可以肯定接下來幾個月這個需求是幾倍甚至10倍的增長。
  • 當前較全較新的擺地攤攻略,不看後悔
    兩會過後,國家出臺擺地攤政策,接地氣暖民心的政策,相繼許多城市開始行動,例如:成都允許20000個流動商販經營點,而且不收攤位費。阿里1688:扶持地攤經濟,提供700億免息賒購進貨。杭州城市餐廳賣龍蝦、賣奶茶、賣炒粉的紛紛擺出攤位。夜經濟復甦。那麼小精靈根據較新的動態,總結了當前較全較新的擺地攤策略,學會了錢都跑著來找你。
  • 擺地攤賣什麼:能在抖音快手上火的新型擺攤形式
    主要說的是地攤遊戲賺錢的兩個技巧:一個是用豐厚的獎品吸引消費者。比如價格看起來高的,或獎品新奇的,在進貨上不能吝嗇。第二個是設置遊戲成功率,成功率的高低,取決於攤位老闆的心情了,行業標準是百分之 5% 的成功率,但也有人比較貪,把成功率設的很低,以為這樣可以多賺錢,但消費者得不到回報就不玩了,更別想有回頭客。
  • 擺地攤賣什麼最賺錢?擺地攤需要準備什麼?
    四川成都開放擺地攤,一夜之間創造10萬就業崗位的事,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揚之後,「擺地攤」這事一下變得光榮並時髦了起來,在全國掀起了擺攤的熱潮,大家對擺地攤的熱情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更有甚者,城管直接打電話讓攤販出來擺攤,簡直讓人不敢相信。今天就來說說大家都關心的擺攤的相關問題,如:擺地攤賣什麼最賺錢?
  • 支持擺地攤後,在深圳沙井消費的人多了,即將恢復往日的熱鬧場景
    在記憶中,深圳城中村馬路邊的人行道上到處都是擺地攤的。每天4點左右,小攤主們開始騎著自己的三輪車,載著滿滿的一車東西來到了。他們開始搭架子,整齊有序地擺著自己賣的東西。有賣水果的,有賣藍牙音箱的,有賣襪子,有賣牛仔褲的,還有賣鞋的,也有賣衣服的,還有賣數據線和充電器的……等。那時候真的非常的熱鬧,基本上擺好都到5:30了,剛好工廠也下班了,生意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 小碟雲:擺地攤要不要辦理營業執照,要不要交稅?
    6月1日上午,總理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 擺地攤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且也解決了一小部分人的就業問題。
  • 「擺地攤」秘籍
    疫情影響確實不小,促使各行業調整「升級」,成本更加低,同時也讓很多人失業在家,可生活依然要繼續,新工作未落實,又受「新風口」擺地攤的吸引,一成便成,不成還可以重新回到朝九晚五的工作狀態。就目前的室外經營(地攤經濟)政策,或許你真可以贏得一片天地呢,就像當年馬云為了翻譯社批發鮮花,劉強東賣光碟,柳傳志賣運動服……成與不成,很難確定,重要的是,你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和努力去做,在這兒,也預祝各位準備或正在「擺地攤」的朋友,都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