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都:作為全國第一個允許佔道經營擺地攤的大城市,在疫情過後僅一個月時間,就解決了近10萬人的就業問題。
無論在哪個城市,都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來源。想做生意,有沒有過多的本錢(租個門面開個小店,扎本、進貨、辦手續沒有個幾萬塊錢恐怕很難開張)。迫於生計,他們只有因陋就簡,就地擺攤。多年以來,許多城區很多的街頭小巷、小區門口,總有那麼一些人在佔道經營,他們或老或少,賣青菜、賣水果、賣土特產或擺攤位出夜市……
多年前,城市管理雖然粗狂,但有時也比較人性化,有大檢查來了,管理部門就會跟商戶些說,先停擺幾天,等檢查過後再出攤。這樣既方便群眾生活,也能讓人家小攤販養家餬口,讓更多的農產品進城。而現在不行了,管理嚴了,驗收多了,什麼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創建,又是環境汙染整治等等。全國各地對於「佔道經營」這件事情都是嚴厲禁止,出現這種情況基本上都會被或驅趕或收繳擺攤工具等。這樣一來,街道是清淨了,可人也不見了,居民出去買個針頭線腦的都找不到地方了,早上出去吃個早點也困難了。城市沒生機了,顯得冷冷清清。
但成都卻在疫情期間宣布「允許」佔道經營,相當於給小攤販們「佔道經營」開了綠燈。據悉,成都佔道經營開放僅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新增了近10萬攤販。由此可見,這樣的市場是很迎合廣大百姓的心理的! 一方面解決了就業問題、收入問題,另一方面方便了普通居民的生活需求。雖然看起來街道確實亂了一些,但對於成都居民來說,確實是方便了不少,下樓就可以吃到各種美食、買菜、買水果等生活用品也更便宜。不得不說,成都確實是很人性化的一個地方,
要知道,這次疫情,影響了很多人的就業、生意和生活。這話說起來很空,但具體到某個人、某個家庭的身上,就是揭不開鍋、吃不好、穿不暖、睡不好。比如我家,兒子和同學合夥東拼西湊幹了一個奶茶店,算算加盟費、設備、房租等亂七八糟的,投資下來花費了40多萬元。疫情期間不讓開門營業(話又說過來了,就是讓你開門,街上也沒人啊!)關門期間,房租要掏、貸款利息要出、人員要養等等,每月下來要賠進去幾萬元,兩人愁得夜不能寐,心煩意亂……別以為這事離大家很遠,現在可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經濟問題、就業問題這些對城鄉的影響都是一樣的。城裡放鬆一下某些方面的管制,如成都那樣,柔性執法審慎監管,就能夠給很多人、家庭找到一條活路,也能激發社會公眾的活力。
城市也本該這樣有一些煙火氣。沿街小店鋪,本就是寄生在社區的基礎設施,沿街小商販之所以有市場,也可以說是這個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這些東西,聽起來當然沒有「大基建」那麼好聽了,也不能對GDP有多大的拉動,但對百姓居家過日子,給困難人口找點活幹,給走投無路的人和家庭留一個生活的希望,卻是很多高大上不能代替的。大城市固然如此,很多地級以下城市都不仿也學一學,允許小街道佔道經營,督促好他們的衛生,這樣一來不但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讓城鎮看起來更接地氣,增加就業,何樂而不為呢?成都為什麼受大家喜歡?證明成都的城市管理是正確的是很有人情味的!真的要為這種包容和善舉點個大大的贊。
城市究竟是誰的城市,是權力用來撒野、隨隨便便可以一刀切的城市,還是老百姓用來生活的城市?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城市,本來就應該有點兒煙火氣,因為那裡是家,不是一個展廳、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