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小提琴婉轉悠揚的音色讓人沉醉不已,你是否好奇如此奇妙的樂器當初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據法蘭西24電視臺5月21日援引法新社報導,長期以來,音樂學家們一直「懷疑」小提琴的發明者試圖通過琴聲模仿人類的聲音。一項最新的研究利用16-18世紀義大利匠人設計的小提琴模型證明了該觀點。
臺灣大學的研究人員邀請了一位小提琴家演奏了15把古提琴,這15把古琴均為「小提琴之父」安德烈亞阿瑪蒂(Andrea Armati)設計的「1570」型小提琴,其中6把出自阿瑪蒂孫子的傳人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d'Antonio Stradivari)之手,另外7把琴則制於現代小提琴的搖籃——義大利的克雷莫納和布雷西亞。
隨後,研究人員用一個普通的語音分析軟體,將小提琴發出的聲音同8位女士及8位男士發英語元音的聲音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表現出類似男高音或女低音的聲音特徵,而最古老的小提琴的音色則與中音和低音相近。
5月21日,美國科學雜誌《國家科學院學報》發布了該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文中表示,這一研究能夠體現出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的偉大。在巴洛克時期,小提琴的最佳音色即是與人聲相仿。研究表明,克雷莫納產的小提琴能夠發出和人類歌手相同性質的共振峰,即聲音達到最大共振的頻率範圍。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晚年設計的小提琴模型時至今日仍然是「舉世無雙」。(實習編譯:朱瑩 審稿:王戰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