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新研究力證小提琴為模仿人聲而發明

2020-12-17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小提琴婉轉悠揚的音色讓人沉醉不已,你是否好奇如此奇妙的樂器當初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據法蘭西24電視臺5月21日援引法新社報導,長期以來,音樂學家們一直「懷疑」小提琴的發明者試圖通過琴聲模仿人類的聲音。一項最新的研究利用16-18世紀義大利匠人設計的小提琴模型證明了該觀點。

臺灣大學的研究人員邀請了一位小提琴家演奏了15把古提琴,這15把古琴均為「小提琴之父」安德烈亞阿瑪蒂(Andrea Armati)設計的「1570」型小提琴,其中6把出自阿瑪蒂孫子的傳人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d'Antonio Stradivari)之手,另外7把琴則制於現代小提琴的搖籃——義大利的克雷莫納和布雷西亞。

隨後,研究人員用一個普通的語音分析軟體,將小提琴發出的聲音同8位女士及8位男士發英語元音的聲音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表現出類似男高音或女低音的聲音特徵,而最古老的小提琴的音色則與中音和低音相近。

5月21日,美國科學雜誌《國家科學院學報》發布了該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文中表示,這一研究能夠體現出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的偉大。在巴洛克時期,小提琴的最佳音色即是與人聲相仿。研究表明,克雷莫納產的小提琴能夠發出和人類歌手相同性質的共振峰,即聲音達到最大共振的頻率範圍。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晚年設計的小提琴模型時至今日仍然是「舉世無雙」。(實習編譯:朱瑩 審稿:王戰濤)

相關焦點

  • 蝌蚪電臺|小提琴的發明靈感竟來源於烏龜殼
    小提琴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中最主要的樂器。不少青少年朋友都愛拉小提琴,可是卻很少人知道它的由來,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小提琴的發明。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小提琴的琴箱像什麼?有人說像扁酒壺,也有人說像扁葫蘆,其實,它最像的還是烏龜殼,因為它本來就是依照烏龜殼製成的。
  • 英國教授發明雷射式電子小提琴
    小提琴演奏的音樂很讓人陶醉,但是擁有一手不錯的拉小提琴本領則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現在,國外有人發明了一款雷射電子小提琴,旨在讓小提起變得更容易學習和演奏。  據悉,這款雷射小提琴是由英國德蒙福特大學一位名為 Dylan Menzies 的教授在業餘時間製作而成。
  • 甘肅教師研發「人聲唱譜電子琴」:模擬「漢語」音階發聲
    圖為張正賢展示其研發的「人聲唱譜電子琴」。 魏建軍 攝中新網蘭州12月8日電 (記者 魏建軍)「人聲唱譜聲代替了老師用嗓子演唱簡譜,白鍵和黑鍵都能發出『do、re、mi、fa、sol、la、si』(多、來、米、發、索、拉、西)人聲。」
  • 成人小提琴培訓多少錢
    成人小提琴培訓多少錢,課程以10節課為周期,由競技園張笑笑老師親自授課。成人學習小提琴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學習小提琴可以陶冶情操充實自己的生活。年齡優勢:小提琴練的是童子功,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手指的靈活性與動作的模仿能力其實是遠遠強於成人的,所以學琴要趁早。
  • 重慶55歲醫生"不務正業"流浪23年發明數碼小提琴
    周衛國發明的數碼小提琴底部與眾不同 周立/攝為了音樂尋夢23年,最終發明多功能數碼小提琴55歲的周衛國近日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受理通知書,他發明的用於演出的多功能數碼小提琴終於得到初步認可當時,醫院正準備讓周衛國去放射科當醫生,他卻花一個月工資買了把「百靈牌」小提琴。從此,他開始了「不務正業」的日子,常常挨院領導批評。 為夢想開始流浪 1985年,周衛國不顧家人反對,放棄工作,丟下年僅3歲的女兒,到福建尋夢。
  • 最新人聲合成技術 你要用誰的聲音卡拉OK
    最新人聲合成技術 你要用誰的聲音卡拉OK     數字人聲模擬技術讓你可用帕瓦羅蒂的聲音歌唱  運用最新人聲合成技術,每個人都能夠以其他任何人的聲音逼真地發出他
  • 關於小提琴的琴弦
    關於小提琴的琴弦 小提琴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 音色圓潤、純潔、均勻,富有共鳴 上面的弦分別由G,D,A,E組成
  • 如何選擇一把好的小提琴?老朱手工小提琴音色、音質怎麼樣?
    什麼樣的小提琴才是好琴?又如何能夠選擇一把好琴?很多愛琴之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很像問讀完哈姆雷特的感受一樣,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不同的答案,但是真正實用和幫助性的建議缺失很少。所以很多人到最後唯一選擇根據品牌來選決定。
  • 第七屆全國阿卡貝拉音樂大賽開啟 用人聲唱響青春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辦公室,上海市民文化協會指導,Vocal Asia,上海阿卡貝拉中心,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共同主辦的「2017上海阿卡貝拉音樂營暨第七屆全國阿卡貝拉音樂大賽」,將於7月24日至30日,於上海正式開跑。
  • 科技發展:鋼琴和小提琴是如何被人類發明製造出來的
    而那演奏美妙樂曲的鋼琴是怎樣發明的呢?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一個叫克裡斯朵夫裡的撥弦古鋼琴製造商,於1709年古鋼琴年發表了最早的鋼琴圖解和說明。在他的鋼琴裝置裡,還有一個擒縱器。在音錘打擊鋼琴的琴弦,琴弦就會發生振動,而擒縱器的作用是控制振動,使琴弦恢復到原來的位置,準備下一次的受擊振動。演奏者可以用它控制音量,現在則是用按鍵的輕重來控制音量。
  • 受烏龜殼的啟發,有人發明了小提琴...
    小提琴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中最主要的樂器。不過蝌蚪君打賭,知道它是怎麼發明的人並不多。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小提琴的琴箱像什麼?有人說像扁酒壺,也有人說像扁葫蘆,其實,它最像的還是烏龜殼,因為它本來就是依照烏龜殼製成的。
  • 親愛的小提琴——臺灣深山部落裡的愛與樂
    記者正是臺下為之驚豔的觀眾之一。臺灣當局「原住民族委員會」近日邀請大陸駐臺記者到南投縣仁愛鄉採訪,親愛村、「親愛愛樂」是大家最期盼的採訪重點。  親愛村由親愛、萬大、松林三個部落組成,戶籍人口1400多人,海拔超過900米,交通閉塞,村民都是臺灣世居少數民族,一半泰雅人,一半賽德克人。而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大約產生於十六世紀中葉的義大利。
  • 小提琴的四根琴弦的音色以及發音
    小提琴是一件最接近人聲的樂器,良好的發音的基本特點是音色圓潤,富有共鳴,純淨、均勻。演奏要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情感,必須掌握聲音強弱變化——即音樂力度變化。音樂力度變化範圍是廣泛的,有音響上的強弱、緊張度的不同、聲音的尖柔等。小提琴有幾根琴弦構成這是不懂提琴的初學者會問的問題。
  • 新研究稱:已經發明了一種利用強力磁鐵模仿人腦的方法
    美國一項令人震驚的新研究稱,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已經發明了一種利用強力磁鐵模仿人腦的方法。人工智慧:科學家使用磁鐵來模擬人腦在機器中的活動。這項研究由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神經科學前沿》雜誌上。普渡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學教授考希克羅伊說:「我們的隨機神經網絡試圖模擬人腦的某些活動,並通過神經元和突觸的連接進行計算。」「這使得計算機大腦不僅能存儲信息,還能很好地概括物體,然後做出推斷,更好地區分物體。」
  • 受烏龜殼的啟發,有人發明了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是一種弦樂器,它共有四根琴弦,表演者通過琴弦和弓摩擦發出聲音。小提琴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中最主要的樂器。不少青少年朋友都愛拉小提琴,可是卻很少能知道它的由來,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小提琴的發明。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小提琴的琴箱像什麼?
  • MOMO臺灣音樂琴行招生啦!(全新推出小提琴及豎笛團體課)
    MOMO臺灣音樂琴行招生啦!
  • RDV時間·西安 | 悲泣歡歌的高音女伶——小提琴的聲音色彩
    小提琴音色優美,接近人聲,音域寬廣,表現力強,從它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在樂器中佔有顯著的地位,就像是樂器中「女王」一般的存在。 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著名作曲家寫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經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這種樂器上發展了精湛的演奏藝術。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進行獨奏。
  • 在泉州 活躍著一群熱愛小提琴、大提琴的年輕人(組圖)
    小提琴是表現力最為豐富的樂器之一,它的音域寬廣,音色優美,是最主要的獨奏樂器之一;大提琴的音色渾厚豐滿,表達出來的意境深邃而複雜,擁有獨特的魅力。在泉州,活躍著一群熱愛小提琴、大提琴的年輕人,他們或製作,或演奏,在音樂世界裡釋放自我。­  淵源:原始先民從弓弦的聲音受啟發­  提琴,大致可分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
  • 小提琴演奏中音色的追求
    如:巴洛克時期與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多以結構嚴謹、典雅清秀為特點,一般追求晶瑩純淨、明徹清晰的音色;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追求豐富多彩、特點鮮明的音色,以表達情真意切、起伏跌蕩的情緒;印象派的鋼琴音樂一般注重意境的描繪、色彩的變幻,因而追求飄逸、透明、朦朧等多層次的音色。在近代音樂中音色已上升到極為重要的地位。
  • 電小提琴發明那麼久了,為什麼很少有人用?
    從外觀來看,它既有傳統小提琴的形態特徵,又富有前衛時尚的特質。除傳統小提琴的共鳴箱體被改變成外觀風格迥然不同的鏤空或實心箱體外,弓子、弦線的材質和造型;琴的重量、體積都相差不多,基本保持了傳統小提琴的外觀特徵,但形態更為多樣化,更富有設計感。